长三角地区工业化概况 下载本文

根据数据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各项衡量工业化水平的指标在全国和各个区域都处于领先位置。

从人均收入指标看,长三角地区人均GDP从1995年的8705元增加到2005年28901元,增长了2.3倍。同期全国人均GDP增长了1.9倍。从各个区域看,三个代表性年份中,长三角地区人均GDP一直处于全国第一位。1995年,长三角地区人均GDP是人均GDP最低的大西南地区的2.91倍;2000年为大西南地区的3.26倍;2005年为人均GDP最低的大西北地区的3.38倍。可以看出,这一时期长三角地区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该地区经济发展与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2005年,长三角地区人均收入指标的工业化评分为82分,已经处于工业化后期的前半阶段。 从三次产业产值指标看,2005年与1995年相比,长三角地区三次产业结构从13.2∶53.5∶33.3变化为7.0∶63.3∶47.5。第一产业下降6.2,第二产业上升9.8,第三产业上升14.2。说明这一时期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主要是第二、第三产业推动的。从产值比重上升幅度看,第三产业增幅最大;从产值比重绝对值看,第二产业比重最高。说明第二产业仍是长三角地区经济的主体部分,这与该地区仍处于快速的工业化阶段是一致的。2005年,该地区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第三产业比重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该地区产值结构的工业化评分为94,已经处于工业化后期的后半阶段。

从工业结构指标看,2005年与1995年相比,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占比为从27.2%上升到64.8%,从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95年为30、7%)上升到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5年为52%),位居全国第一位。2005年该指标的工业化评分为100分,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后期后半阶段的工业化任务。

从城市化率指标看,2005年与1995年相比,长三角地区城市化率从43.4%上升到57.1%,上升了13.7个百分点。该地区城市化率从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95年为29%),到2005年依然保持全国第一位,而且与全国平均水平(2005年为43%)的差距拉大到13个百分点。但城市化率的增幅小于珠三角地区。2005年,该地区城市化指标的工业化评分为56分,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

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看,2005年与1995年相比,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14.3个百分点,明显快于全国平均下降速度。同期全国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只增长0.8个百分点,而长三角地区增长5.1百分点;同期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增速(提高9、2百分点)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提高7百分点)。2005年,在七个经济区中,长三角地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是最低的,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是最高的,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指标的工业化评分为75,处于工业化后期的前半阶段。长三角地区工业化水平示意图综合上述5个指标,2005年,长三角地区工业化综合指数为85分,已经处于工业化后期的后半阶段的开端。对2005年长三角地区与全国工业化主要指标评价值及综合指数情况进行了对比。长三

角地区的各个指标均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除产业产值比指标稍微落后于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外,其余四大指标得分和综合得分均处于全国第一位。可以说,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长三角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特征

根据我们对长三角地区1995年、2000年和2005年三年工业化水平的评价,以及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我们认为长三角地区工业化进程具有以下特征。

1、长三角地区工业化水平指数最高,工业化进程已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后半阶段,居全国七大经济区域之首根据我们的评价指标体系,长三角地区2005年的工业化指数达到85分,是全国最高地区,比全国工业化平均指数高出35个百分点(见表5-4)。该地区已经很接近实现工业化的数值。从1995~2005年不同地区工业化水平指数的增长趋势分析,长三角地区工业化水平比全国工业化平均指数领先不到10年,比环渤海地区工业化水平指数领先5年以上,比东三省工业化水平指数大约领先10年左右,比中部六省尤其是大西北、大西南地区至少领先10年以上。

2、长三角地区工业化水平总体比较接近,工业化进程比较均衡2005年长三角地区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工业化指数分别为100、79和78,除上海市已经率先实现了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第五阶段)外,浙江省、江苏省都进入了工业化后期第一阶段,而且两省得分十分接近,说明该地区工业发展水平比较均衡。在人均收入、产业结构、产业就业比、工业结构、城市化率五大指标中,

长三角地区除城市化率指标尚未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外,其余指标均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这说明该地区工业化的各个指标之间也比较均衡。

3、长三角地区工业化起点高,“九五” 和“十五”时期进展快1995~2005年期间,长三角地区工业化指数一直是全国第1位。其中,上海工业化水平指数一直保持全国31个省区市的第1位,在1995年就达到了工业化后期的第二阶段,远远高于全国和本区域其他省份。浙江省工业化水平指数从1995年的32上升到2005年的79,10年内上升了47个百分点,上升幅度名列全国前茅。同时,浙江省高速的工业化进程不仅使其工业化排序从全国第7位上升到第5位,也使其工业化阶段发生了很大的跳跃,从工业化初期的后半阶段上升到工业化后期的前半阶段。江苏是我国的工业大省,在全国的排位一直保持在第6位,但10年内其工业化发展速度在长三角三个省市中稍微靠后。从区域比较的角度看,1995~2005年期间,长三角工业化速度与环渤海地区相同,略低于珠三角位居第2位,其中1995~2000年期间速度为第1位,2000~2005年期间速度为第3位。

4、人均GDP增长是长三角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主要表现,“十五” 期间与 “九五”期间相比,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取代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成为推动工业化进程的主要动力从评估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六大指标看,长三角地区明显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085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的是其人均GDP指数和城市化率,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对长三角地区工业化的贡献度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95~2005年期间,人均GDP指数对长三角地区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