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菜名的英译 下载本文

中式菜名的文化要素分析及其翻译

Analysis and Translations of Chinese Dish Names in the View of Their Cultural Constituents谈谈中餐菜名英译 XXX

□周 桥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 610054 ]

[摘 要] 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餐菜名的英译在为来华外宾提供便

利、介绍宣传中国文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图在用“文本类型理论”对中餐菜名进行分析的

基础上,提出中餐菜名翻译的策略,并对常用翻译方法进行讨论。 [关键词] 中餐菜名; 英译; 文本类型理论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 8105 (2006) 04 - 0220 - 04

新世纪的中国提出了建设“旅游大国,旅游强国” 的宏伟目标。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怀着对中国文化 的向往来华旅游观光、访学经商,中国人民也以更加 开放友好的姿态笑迎各国宾朋。“民以食为天”,旅游 六要素中(吃、住、行、游、购、娱)“吃”排在了第一位; 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 民在长期的饮食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 精神财富的总和,也是来华外宾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 重要窗口。因此,中餐菜名的英译在为来华外宾提供 便利,介绍宣传中国文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学者已就中餐菜名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和翻 译方法以及技巧进行了讨论, 对翻译实践大有裨

益[1 - 3 ] 。但遗憾的是,大多只是经验型的总结,没能 结合一定的翻译理论对这一领域的翻译实践进行 探讨。

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尝试用“文本类

型理论”来讨论中餐菜名的英译问题,以期对改善、提 高中餐菜名的英译质量有所帮助。 一、文本类型理论

Peter Newmark 是英国当代翻译家、翻译理论家。 其翻译理论以简明扼要、短小精悍见长。在布勒

(Buhler) 的语言功能三分法和莱斯(Reiss) 早期的文本 类型理论的基础上,纽马克在《翻译问题探索》一书中 将所有文本划分为三大类型:1) 表达型文本( Expres2 sive text) ,如文学作品、权威性言论、私人信件等;2) 信息型文本( Informative Text) ,如教科书、学术论文、 报刊杂志文章等; 3) 召唤型/ 祈使型文本(Vocative Text) ,如通知、说明书、宣传广告等[4 ] 。

“表达型文本”主要是纯文学文本或者艺术性较

高的文学作品,如自传、私人信件、小说、诗歌、戏剧等

抒发个人感情的作品,其核心功能就是表情达意。此 类文本中作者独特的语言形式和内容应视为同等重 要,强调原作者的权威。“信息型文本”的主要目的在 于提供信息,强调的是“真实性”。此类文本的读者关 心的是作者说话的内容,而不是说话的方式。召唤型

文本其核心是“号召读者去行动、去思考、去感受”,它 强调以读者为中心。此类文本的语言强调可读性,为 了做到这一点,译者可以充分发挥译入语的优势,不 拘泥于原文的表达方式,使译文的语言尽量达到与原 作语言同样的效果[5 ] 。

纽马克同时指出,文本的划分并非是绝对的,大

多数文本都同时具有这三种功能,只是其中一个或两 个功能占主导地位。文本类型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三 项功能孰重孰轻,其排序也应该是动态的、相对的。 显然,译者应作出正确选择,竭力保证所给语境里主 要功能的实现。

纽马克在划分文本类型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

翻译策略,即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应当采用不同的翻 译方法———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 或交际翻 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这也正是他对当代翻 译理论的一大贡献。

语义翻译把表达的内容限制在原文文化范围内, X

XX [作者简介] 周桥(1979—)男,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中级英语导译员1

[收稿日期] 2006 - 06 - 15 220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6 年(第8 卷) 校庆专辑人文天地 Journal of UESTC ( Social Science s Edition) Aug. 2006 ,Vol. 8 ,No . 4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不允许对原文中富有民族文化色彩的概念加以改变。 为了表现出原作者的思维过程,语义翻译力求保留原 作者的语言特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注重词、句的语 义分析,译文与原文的形式更为接近。语义翻译由于 强调语义分析,而力求再现原文词句结构。 交际翻译意在译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都易为

译语读者授受和理解的情况下,将原语文本的语境意 义准确地传递出来。交际翻译注重译文的读者对象。 采用交际翻译,并不意味着译者不重视原文的形式, 而更重要的是,译文要合乎译语规范。这就要求译者 摆脱原文形式的约束,把一切不合译文读者口味的异 样表达法统统改变成地道的译语表达法,而不给读者 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一般说来,用交际翻译译出的作

品更显得流畅、简洁,更符合译语习惯表达法,适应于 某一特定的语域[6 ] 。

纽马克主张不应把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孤立起 来看待,而应结合在一起。在具体翻译实践中,译者 常常也是二者并用,没有绝对地只用一种,只是其中 一种可能会多用或少用而已。据此不难得出:表达型 文本应以语义翻译为主,而信息型或召唤型文本则以 交际翻译为主。

二、中餐菜名的“文本类型”分析及翻译策 略的提出

中国菜肴的审美内容从传统意义来看,包括菜肴

的色、香、味、型、器及菜肴的命名艺术。给菜肴取以 美的名称,可以把人对美食的感受引向新的审美境

界,使其具有艺术雅趣。这就是所谓的“味外之味”。 因此,菜肴的命名犹如人的姓名一样,颇有讲究。总 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写实命名法、寓意命名法和其 它命名法。

写实命名法常常通过写实的方法,表明菜肴的

色、香、味、料、形、器、质,或烹调方法。如“辣子炒鸡 丁”、“木耳肉片”、“香酥鸭”等等。

寓意命名法常常以比喻、祝愿、情趣等方法赋予

菜的审美趣味。如“龙凤呈祥”、“佛跳墙”、“龙虎斗” 等等。

其它命名法有的用地名加菜名,如“西湖鲤鱼”、

“德州扒鸡”;有的用人名加菜名,如“麻婆豆腐”、“东 坡肉”;有的反语正说,如“叫花鸡”、“怪味鸡”等等[7 ] 。 显然,中餐菜名是物质信息,也是精神信息的载

体。理所当然,它属于典型的信息型文本。同时在主 观上和客观上,中餐菜名算得上一种广告宣传。菜名 撰写者在为一道美味佳肴命名的时候,少不了动一番 心思。他们总是在传达必要信息的基础上,期望能打 动食客:要么能引起食客的食欲,要么能引起他们的 好奇。由此看来,中餐菜名属于以信息功能为主兼有 召唤功能的文本。

中餐菜名信息型文本类型的属性决定了其主要

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强调的就应该是“真实性”。此类 文本的读者关心的是作者说话的内容,而不是说话的 方式;中餐菜名兼属召唤型文本则强调以读者为中 心,不给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根据纽马克的建 议,此类文本应该主要采用交际翻译的策略。 进一步分析不难得出,中餐菜名英译文的主要使

用者是来华外宾,他们到中国餐馆吃饭首先关心的就 是吃的是什么(原料) 、味道怎么样(味型) 、采用什么 做法(烹调方法) ,其次才是菜名的寓意(文化内涵) 。

译者在翻译中餐菜名时就应当首先满足读者的上述 心理期待。据此,在中餐菜名英译时首先应该如实翻 译出菜肴的主料、配料、调料、烹调方法等详细情况, 在语境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增益或补偿法对菜肴的 文化内涵进行揭示。

在此,笔者就中餐菜名的翻译提出更为具体的翻

译策略/ 原则:得“意”而忘“形”,避“虚”而就“实”。 三、中餐菜名英译常用方法

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从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语

境因素。下面就从口译和笔译两种具体语境来讨论 中餐菜名英译的常用方法。 (一) 中餐菜名的口译

在口译中,译者可在更大程度发挥其主体性,对

具体翻译方法灵活掌握。译者可先音译或直译菜名, 让外国朋友首先感受菜名之“异”,待菜肴摆上桌来, 再就主料、配料、烹调方法、味型进行介绍,并揭示菜 名命名的寓意或典故。如在介绍福建传统首席菜肴 “佛跳墙”时,就可先直译其菜名为the Buddha Jumping over the Wall 。然后在介绍它是选用鱼翅、海参、干贝 等二十多种原料配料煨制而成,特点是醇香浓郁、烂 而不腐、唇齿留香、余味无穷,并作为国宴的主菜招待 外国元首和贵宾等等情况后,接着讲述其得名的故 事:据说当年有几位秀才相聚在一家名叫聚春园的餐 馆,名厨郑春发把早先学做的一坛菜端出来请秀才们 品尝。坛盖一开,满堂飘香,秀才们闻之陶醉,尝之津 津有味,无不拍手称奇,于是便趁兴吟诗作赋,其中有 人作“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大家齐声 221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6 年(第8 卷) 校庆专辑人文天地 Journal of UESTC ( Social Science s Edition) Aug. 2006 ,Vol. 8 ,No . 4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叫好,遂命此菜名为“佛跳墙”[8 ] 。这样的翻译增加了 菜肴的艺术感染力,增加了菜肴的美感,更好地帮助

了外国友人对中国菜肴的色、香、味、形、器、名进行综 合审美。外国友人在品尝中国美食的同时,也“享 用”了回味无穷的中国文化大餐。又如在介绍“麻婆 豆腐”这道四川名菜时,先音译其菜名为Ma Po Tofu , 然后再进行解释It is tofu braised in chilli and peppery sauce. Mo Po refers to a lady with a pockmarked face. It is said that a century ago a lady with pockmarked face ran a small restaurant with her husband beside a bridge in

Chengdu. The lady served the passing peddlers and boat2 men with her braised tofu in chilli sauce with special fl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