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试题集2 下载本文

医学微生物学-绪论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 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细菌B. 病毒C. 支原体D. 立克次体E. 衣原体 2. 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螺旋体B. 放线菌C. 真菌D. 细菌E. 立克次体 3. 下列哪项不是微生物的共同特征

A.个体微小B. 种类繁多C. 分布广泛D. 可无致病性E. 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4. 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真菌B. 噬菌体C. 支原体D. 立克次体E. 衣原体 5.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根本区别是 A.单细胞B. 有细胞壁C. 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和核仁等D. 对抗生素敏感E. 繁殖方式

6. 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支原体B. 放线菌C. 衣原体D. 细菌E. 以上都不是 7. 下列对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结构的描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有细胞壁但不含肽聚糖 B.有细胞膜且含有胆固醇

C.含有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等细胞器 D.细胞核内含染色体遗传物质 E.无核膜,核质为裸露环状DNA

8. 最先创用固体培养基将细菌进行培养的科学家是

A. 法国的巴斯德B. 德国的柯霍C. 俄国的伊凡诺夫斯基 D. 英国的李斯特E. 荷兰的列文虎克

9. 下列哪种不属于1973年以来发现的感染人类的新病原 A.嗜肺军团菌B.幽门螺杆菌C.埃博拉病毒D.伤寒杆菌E.阮粒

10. 关于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及其所作出的贡献,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巴斯德首次研制出狂犬病疫苗B.柯霍先后分离出炭疽杆菌、结核杆菌和霍乱弧菌 C.伊凡诺夫斯基发现烟草花叶病毒D.琴纳分离出天花病毒 E.弗莱明发现青霉菌产物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11. 严格说来,结核分枝杆菌在分类上属于

A . 放线菌B. 衣原体C. 支原体D. 螺旋体E.立克次体 12. 下列哪种病原体不含有核酸

A.朊粒B.小病毒B19 C.巴尔通氏体D.伯氏疏螺旋体E.汉坦病毒 13. 导致机体免疫系统致死性破坏的病原体是

A.轮状病毒B. 疱疹病毒C. HIV D. HAV E. TSST-1 14. 谁首次分离出黄热病毒

A. Edward Jenner B. Louis Paseur C. Robert Kock

D. Walter Reed E. Alexander Fleming

15. 用自制的显微镜第一次观察到微生物的是

A. Edward Jenner B. Louis Paseur C.Robert Kock D. Walter Reed E. Antony van Leeuwenhoek 16.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

A. Edward Jenner B. Louis Paseur C. Lister D. Walter Reed

E. Antony van Leeuwenhoek 17.下述属于真菌的原核细胞生物是

A.产甲烷细菌B.极端嗜盐菌C.热嗜酸菌D.蓝绿藻E.放线菌 18.有完整细胞核的微生物是

A.真菌B.放线菌C.衣原体D.立克次体E.细菌 19.由微生物引起有机物发酵和腐败的证明人是 A.巴斯德B.柯霍C.列文虎克D.李斯特E.琴纳 20. 首先创用了无菌操作技术的是

A柯霍B.琴纳C.巴斯德D.列文虎克E.李斯特

21. 用固体培养基成功分离出大多数传染病病原菌的是 A.琴纳B.柯霍C.巴斯德D.李斯特E.列文虎克 22. 首先分离培养出结核分枝杆菌的是

A.伊凡诺夫斯基B.列文虎克C.巴斯德D.李斯特E.柯霍 23. 首先使用牛痘苗预防天花的是

A.琴纳B.列文虎克C.巴斯德D.李斯特E.柯霍 X型题

1. 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 噬菌体B. 寄生虫C. 支原体D. 立克次体E. 衣原体 2. 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 螺旋体B. 放线菌C. 真菌D. 细菌E. 寄生虫 3. 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 真菌B. 噬菌体C. 动物病毒D. 立克次体E. 衣原体 4. 下列属于1973年以来发现的新病原的是

A.轮状病毒B.幽门螺杆菌C.埃博拉病毒D.结核杆菌E.阮粒 5. 下列对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结构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有含肽聚糖的细胞壁 B.能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C.含有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等细胞器 D.细胞核内含染色体遗传物质 E.无核膜,核质为裸露环状DNA

6. 属于单细胞原生动物的寄生虫是

A.溶组织内阿米巴B.杜氏利什曼原虫C.阴道毛滴虫 D. 华支睾吸虫E.刚地弓形虫 7. 被认为是微生物学奠基人的是

A . Edward Jenner B. Louis Paseur C.Lister rt Koch

E. Antony van Leeuwenhoek 二、填空题

D. Robe 1. 微生物包括、和等三类。

2. 按细胞结构可将微生物分为、、三种类型。 3. 医学微生物学包括医学细菌学、和。

4.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和,共6类微生物。 5.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和;病毒的发现者是。 三、名词解释

1. 微生物2. 原核细胞3. 真核细胞4.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5.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6.正常菌群(normal flora)7. 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 pathogen)8. 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9. 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 四、问答题

1. 举例说明微生物的分类。

2. 列表比较真核细胞型、原核细胞型和非细胞型三大类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 3. 简述真核细胞型微生物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不同。 4. 病毒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区别? 5.Louis Pasteur 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6.Robert Koch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 B 2. C 3. E 4. B 5. C 6. E 7. E 8. B 9. D 10. D 11. A 12. A 13. C 14. D 15. E

16. B 17. E 18. D 19. A 20. E 21. B 22. E 23. A X型题:

1. CDE 2. CE 3. BC 4. ABCE 5. ABE 6. ABCE 7. BD 二、填空题

1.病毒、细菌、真菌2.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3. 医学病毒学、医学真菌学4.螺旋体、放线菌5.Louis Pasteur 、Robert Koch、伊凡诺夫斯基。 三、名词解释

1. 微生物: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种类众多、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 原核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是最原始的一类细胞。

3. 真核细胞:具有细胞核、核仁和完整的细胞器,是一类高度进化的细胞。 4.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质,没有核膜及核 仁,核质呈单一裸露DNA,不与组蛋白结合。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 体、螺旋体、放线菌都属于此类微生物。

5.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完整的核膜,核内有核仁,DNA 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多条染色体,细胞质有多种细胞器。真菌和原生动物属于此 类。

6. 正常菌群:指人体体表及胃肠道、呼吸道等与外界相通的腔道黏膜表面栖 居的细菌数量相当于人体细胞的10倍。些微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和人形成 共生关系。许多微生物对人不仅无害,而且有益。通常把这些在人体各部位经

常寄居而对人体无害的细菌称为正常菌群。

7. 条件致病菌:指正常菌群在机体健康或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是在抵抗力 低下时才导致疾病,这类微生物称为条件致病菌。

8. 机会致病菌:即条件致病菌,是指正常菌群在机体健康或正常情况下不致 病,只是在抵抗力低下时才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9.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感染与免疫机制和特异 性诊断与防治等知识,以控制、消灭传染病和免疫性疾病的科学。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名词解释:

1、细菌2、荚膜3、鞭毛4、菌毛5、芽孢 6、质粒7、中介体 二、填空:

1、细菌根据外形,主要有------------------、-----------------、------ -----------------三大类。

2、细菌的基本结构为-------------- 、------------------、------------ -----、-----------------------。

3、细菌的特殊结构为-------------- 、------------------、------------ -----、-----------------------。

4、G+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由--------------、------------、-------------- 、------------组成。G- 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由--------------、----------- -、--------------组成;G- 菌的内毒素为------------。

5、细菌细胞质中有--------------、------------、--------------等重要结构。

6、细菌荚膜的功能是--------------、------------、--------------,普通菌毛的功能为--------------,

鞭毛的功能为--------------,芽孢的功能为--------------。 7、细菌的测量单位为--------------。

8、革兰染色的步骤为-------------- 、------------------、-----------------、-----------------------,

--------------色为革兰染色阳性,--------------色为革兰染色阴性。 9、中介体的功能为-----------------、-----------------------。 三、单选题:

1、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A、脂蛋白B、肽聚糖C、几丁质D、胆固醇 2、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

A、肽聚糖B、磷壁酸C、脂多糖D、外膜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

A、肽聚糖B、磷壁酸C、脂多糖D、外膜 4、大多数细菌荚膜的化学组成是: A、脂多糖B、蛋白C、多糖D、脂蛋白 5、与细菌运动有关的结构是:

A、鞭毛B、荚膜C、菌毛D、芽孢。 四、问答题:

1、简述菌毛的功能。 2、简述荚膜的功能。

3、比较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的细胞壁结构。

医学微生物学-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细菌大小的测量单位是:

A.毫米 B.微米 C.毫微米 D.微微米 E.以上都不是 2.与动物细胞结构相比较,细菌所特有的重要结构是:

A.核蛋白体(核糖体)B.线粒体C.高尔基体D.细胞膜E.细胞壁 3.无细胞壁结构的微生物是:

A.革兰氏阴性菌B.真菌C.支原体D.衣原体E.螺旋体 4.与细菌的运动有关的结构是:

A.鞭毛;B.菌毛;C.纤毛;D荚膜;E轴丝

5.细菌缺乏下列哪种结构在一定条件下仍可存活: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核质E.以上均可 6.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是:

A.肽聚糖B.几丁质C.胆固醇D.磷壁酸E.脂多糖 7.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是:

A.肽聚糖B.磷壁酸C. 外膜D.脂质双层E.脂多糖 8.内毒素的主要成分为:

A. 肽聚糖B.蛋白质C.鞭毛D.核酸E.脂多糖

9.关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肽聚糖含量多B.肽聚糖为三维立体结构C.含脂类少 D.缺乏五肽交联桥E.有磷壁酸

10.关于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肽聚糖含量少B.肽聚糖为三维立体结构C.缺乏五肽交联桥 D.含脂类较多E.有外膜

11.革兰阳性菌细胞壁与致病有关的化学组分是:

A.N-乙酰胞壁酸B.磷壁酸C.壁磷壁酸D.膜磷壁酸E.N一乙酰葡糖胺 12.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与致病有关的组分是:

A.外膜B.脂多糖C.脂蛋白D.核心多糖E.特异性多糖 13.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理是:

A.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B.抑制细菌的核酸代谢 C.抑制细菌的酶活性 D.干扰肽聚糖四肽侧链与五肽交联桥的联接 E.破坏细胞膜 14. 溶菌酶杀灭细菌的作用机制是:

A.裂解肽聚糖骨架的β-1,4糖苷健 B.竞争肽聚糖合成中所需的转肽酶 C.与核糖体的小亚基结合 D.竞争性抑制叶酸的合成代谢 E.破坏细胞膜 15. 细菌的革兰染色性不同是由于:

A.细胞核结构的不同B.细胞壁结构的不同C.细胞膜结构的不同 D.磷壁酸的有无E.中介体的有无 16.细菌L型是指:

A.细菌的休眠状态B.细胞壁缺陷型细菌C.非致病菌 D.不可逆性变异的细菌E.光滑型—粗糙型菌落变异 17.质粒是细菌的:

A.核质DNA B.胞质DNA C.核质RNA D.胞质核蛋白质E.胞质RNA 18.下列哪种细菌具有异染颗粒?

A.白喉杆菌B.伤寒杆菌C.流感杆菌D.百日咳杆菌E.绿脓杆菌 19.细菌哪种结构的功能类似真核细胞的线粒体? A.核蛋白体B.中介体C.胞质颗粒D.质粒E.核质 20.革兰染色所用试剂的顺序是: A.稀释复红→碘液→酒精→结晶紫 B.结晶紫→酒精→碘液→稀释复红 C.结晶紫→碘液→酒精→稀释复红 D.稀释复红→酒精→结晶紫→碘液 E.稀释复红→结晶紫→碘液→酒精 21.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结构是:

A.鞭毛 B.菌毛 C.细胞壁 D.荚膜 E.芽胞 22.有关鞭毛的描述正确的是:

A.化学成分是蛋白质B.是细菌的运动器官C.某些细菌的鞭毛与其致病性有关 D.具有抗原性可用于细菌的鉴别E.以上均是

23.鉴定细菌是否有动力最简单,常用的方法是:

A.接种半固体培养基观察生长情况B.墨汁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C.革兰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D.电子显微镜观察E.免疫电镜观察 24.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结构是: A.荚膜B.异染颗粒C.鞭毛D.菌毛E.芽胞 25. 具有粘附能力的细菌结构是:

A.菌毛B.荚膜C.鞭毛D.中介体E.胞浆膜 26.革兰阴性细菌的性菌毛:

A.与细菌的运动有关B.化学成分为多糖C.参与两个细菌间遗传物质的交换 D.是转导时必要的结构E.是细菌吸附易感细胞的结构 27.有关芽胞正确的是:

A.一般在机体外才能形成芽胞B.是细菌维持生命的特殊形式

C.形成芽胞的细菌均为G+菌D.芽胞一旦污染环境,可造成消毒灭菌困难E.以上均对 28.关于细菌细胞结构,错误的是 A.L型细菌无细胞壁

B.由70S核蛋白体合成蛋白 C.核结构是由核膜构成 D.细胞壁都有肽聚糖 E.中介体称拟线粒体

29.关于质粒的描述那项是错误的?

A.细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因B.为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C.具有自我复制传给后代的特点D.可从一个细菌转移至另一个细菌体内E.可自行丢失 30.关于细菌L型的特性,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高度多形性B.革兰染色阴性C.去除抑制物后,可回复原有的形态 D.仍有一定的致病力E.在低渗高琼脂培养基上生长

31.关于荚膜的功能,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抗吞噬作用B.抗补体作用C.抗抗体作用D.抗干燥作用E.抗粘附作用 32.有关荚膜的错误描述是

A.具有免疫原性,可用于鉴别细菌B.可增强细菌对热的抵抗力

C.具有抗吞噬作用D.一般在机体内形成E.化学成分多数为多糖,少数为多肽 33.关于菌毛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多见于G_菌B.是细菌的运动器官C.有普通菌毛与性菌毛之分 D.普通菌毛与细菌粘附有关E.性菌毛可传递遗传物质 34.关于细菌芽胞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是某些细菌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B.抵抗力强C.是细菌的繁殖器官 D.在体外营养不良时易形成E.杀灭芽胞是判断灭菌彻底的指标之一 35. 最先创用固体培养基将细菌进行培养的科学家是 A.法国的巴斯德B.德国的柯霍C.俄国的伊凡诺夫斯基 D.英国的李斯特E.荷兰的列文虎克 36. 与内毒素有关的细菌结构是

A.外膜B.核膜C.线粒体膜D.荚膜E.细胞膜 37. 内毒素的主要成分为

A.肽聚糖B.蛋白质C.鞭毛D.核酸E.脂多糖 38. 下列哪组物质或结构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A.毒素和靛基质B.细菌素和热原质C.异染颗粒和侵袭性酶 D.磷壁酸和菌毛E.荚膜和中介体

39. 下列哪种不是细菌的基本形态? A.球形B.棒状C.螺形D.梨形E.弧形

40. 关于细菌核蛋白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是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B.沉降系数为70S C.由30S和4OS两个亚基组成 D.化学组成70%是RNA,30%为蛋白质E.是某些抗菌药物作用的部位 41. 关于细菌L型的特性,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高度多形性B.革兰染色阴性C.去除抑制物后,可回复原有的形态 D.仍有一定的致病力E.在低渗高琼脂培养基上生长 42. 关于细菌L型的培养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生长繁殖较原菌缓慢B.营养要求与原菌基本相似 C.须补充3%~5%Nacl以提高培养基的渗透压

D.须加入较高浓度的琼脂,使L型可以琼脂为支架生长 E.典型菌落为荷包蛋样小菌落

43.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A.营养物质 B.酸碱度 C.温度 D.气体环境 E.光线 44. 属于专性需氧菌的是

A.葡萄球菌 B.肺炎球菌 C.结核杆菌 D.大肠杆菌 E.伤寒杆菌 45. 关于大肠埃希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错误的是 A.肽聚糖B.脂蛋白C.外膜D.磷壁酸E.脂多糖 46. 下列物质哪种不是细菌合成代谢的产物

A.色素 B.细菌素 C.干扰素 D.维生素 E.抗生素 47. 细菌的生长方式是

A.有丝分裂 B.二分裂 C.孢子生殖 D.复制 E.以上都不是

48. 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是 A.菌落 B.菌膜 C.菌丝 D.菌团 E.菌苔 49. 繁殖速度最慢的是

A.链球菌 B.大肠杆菌 C.破伤风杆菌 D.葡萄球菌 E.结核杆菌 50. 在细菌生长中,生物学性状最典型的是在

A.迟缓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退期E.以上均是 51. 关于热原质描述错误的是

A.G-菌的热原质就是细胞壁中的脂多糖 B.可被高压蒸汽灭菌所破坏 C.液体中的热原质可用吸附剂或过滤等方法除去 D.是许多G-菌的一种合成性代谢产物 E.注入机体可致发热反应

52. 属于细菌分解性代谢产物的是

A.热原质 B.硫化氢 C.外毒素 D.维生素 E.抗生素 53. 细菌素的特点正确的是

A.某些细菌产生的一类蛋白质 B.具抗菌作用,可抑制菌体蛋白合成

C.可用于细菌分型 D.与抗生素不同、抗菌谱窄、仅对近缘关系的细菌有抑制作用 E.以上均是

54. 下列哪项试验不是细菌的生化试验

A.靛基质试验 B.动力试验 C.甲基红试验 D.糖发酵试验 E.硫化氢试验 55. 下述哪一特性是病毒特有的

A.专性细胞内寄生B.具有滤过性C.无细胞壁结构D.二分裂方式E.只含一种类型核酸 56. 下列哪种病毒属朊病毒

A.HDV B.ECHO C.HIV D.CJD的病原体E.马铃薯纺锤块茎病原体

57. 痘病毒核酸合成的部位是在

A.核糖体B.溶酶体C.线粒体D.细胞浆E.细胞核 58. 有包膜病毒和无包膜病毒的鉴别依据是

A.病毒血凝试验B.能否吸附于易感细胞表面C.对脂溶剂的敏感性 D.对干扰素的敏感性E.对氧化剂的敏感性 59. 病毒的传染性主要在于

A.衣壳B.壳微粒C.核酸D.包膜E.刺突 60. 关于病毒复制,下列哪项不正确

A.只在活细胞内进行B.从宿主细胞获得能量C.病毒蛋白抑制宿主的DNA合成 D.利用宿主细胞的合成场所合成病毒蛋白质E.保持完整的结构和传染性 61. 病毒标本运送要求

A.常温下运送B.低温快速运送C.任何温度下快速运送 D.加防腐剂运送E.以上均可

62. 常用来测量病毒大小的长度单位是

A.m B.cm C.mm D.μm E.nm 63. 以下关于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多数病毒呈噬菌体样的蝌蚪状 B.流感病毒呈20面体立体对称形 C.所有20面体病毒的壳粒排列均相同 D.不含有包膜的病毒为裸露病毒

E.裸露病毒对干、热、酸和脂溶剂均不敏感 64. 关于病毒的增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隐蔽期时,用血清学方法可在宿主细胞内查到病毒颗粒,而用电镜法却查不到 B.病毒吸附于宿主细胞分为非特异性的和特异性的两个阶段

C.生物合成期就是病毒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低分子物质大量合成病毒核酸和结构蛋白的时期

D.一种细胞对A病毒是非容纳细胞,对B病毒就可能是容纳细胞 E.灭活病毒有可能干扰活病毒的增殖

65. 下列哪些病毒的核酸本身即具有mRNA的功能

A.dsDNA B.ssDNA C.+ssRNA D.-ssRNA E.dsRNA 66. 病毒与衣原体在性状上的相同点有

A.只有一种核酸B.无细胞结构C.对抗生素敏感 D.活细胞内增殖E.以复制方式繁殖 67. 病毒的最基本结构为

A.核心B.衣壳C.包膜D.核衣壳E.刺突 68. 下列有关病毒体的概念,错误的是

A.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B.细胞外的病毒结构C.具有感染性 D.包括核衣壳结构E.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病毒组装成分 69. 决定病毒具有感染性的是

A.核酸B.衣壳C.包膜D.神经氨酸酶E.刺突 70. 病毒复制的方式是

A.二分裂B.原体、始体C.孢子、菌丝D.自我复制E.有丝分裂 71. 下列哪种病毒体结构属复合对称

A.噬菌体B.疱疹病毒C.出血热病毒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E.狂犬病病毒 72. 病毒的遗传信息从RNA转移到DNA的过程称为 A.转导作用B.逆转录C.转化作用D.翻译E.重组 73. 缺陷病毒本质指的是

A.包膜表面刺突缺损B.衣壳缺损C.基因组缺损 D.病毒酶有缺损E.复制周期不完整

74. 关于温度敏感突变株(ts突变株)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ts突变株是点突变

B.不能在28℃~30℃中增殖 C.能在37℃中增殖 D.也能在41℃中增殖

E.种突变不经突变也很稳定 75. 真菌培养的常用培养基是

A.SS培养基B.EMB培养基C.血琼脂平板D.沙保弱培养基E.肉汤培养基 76. 真菌区别于细菌的本质特征是

A.具有包括核膜、核仁在内的高度分化的细胞核 B. 对抗生素不敏感 C. 有多种繁殖方式 D. 细胞壁中无肽聚糖

E. 有单细胞或多细胞等不同形态

77. 真菌孢子区别于细菌芽胞的特点不包括

A.不耐热B.为真核细胞型C.可进行繁殖D.可经细胞分裂产生E.可休眠 78. 下列哪种与真菌的繁殖方式无关

A.出芽B. 形成菌丝C. 产生孢子D.菌丝断裂E.复制 79. 关于真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般致病真菌大都列入半知菌亚门B.真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多种形态特征 C. 具有细胞壁,但细胞壁中不含肽聚糖D. 具有叶绿素,营光合作用 E.有单细胞和多细胞形态类型

80. 关于真菌的繁殖体,不正确的是

A.真菌的繁殖能力一般都较强B.真菌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

C. 真菌的孢子有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D. 分生孢子为无性孢子 E. 孢囊孢子为有性孢子 81. 与真菌繁殖无关的是

A.气中菌丝B.营养菌丝C.生殖菌丝D. 菌丝体E.假菌丝 82. 真菌与放线菌的本质区别是

A.产生孢子B.能导致人类疾病C.具有细胞壁 D.真核细胞型E.营光合作用 83. 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A.多糖B.蛋白质C.脂类D.无机盐E.以上都不是 84. 关于细菌的基本结构,错误的是 A.鞭毛B.细胞壁C.细胞膜D.胞质E.核质 85. 关于细菌细胞浆内含物,错误的是

A.核蛋白体B.中介体C.线粒体D.质粒E.胞质颗粒 86. 细菌细胞核的结构是

A.有核膜B.有核仁C.无核蛋白D.有DNA E.有有丝分裂器 87. 不是细菌结构成分的是

A.鞭毛B.荚膜C.核膜D.细胞壁E.中介体 88. 细菌结构中,最耐热的是

A.芽孢B.鞭毛C.荚膜D.繁殖体E.中介体 89. 细菌具有的细胞器是

A.高尔基体B.核蛋白体C.纺锤体D.线粒体E.溶酶体 90. 一般不用革兰氏染色法鉴定的细菌是

A.布氏杆菌B.链球菌C.结核分枝杆菌D.肺炎链球菌E.脑膜炎奈瑟菌 91. 不是革兰氏染色的意义是 A.细菌分类

B.选择药物用于治疗 C.鉴定细菌的依据 D.制作菌苗用于预防 E.决定细菌的染色性

92. 细菌糖分解力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营养型不同B.酶系统不同C.糖的种类不同D.氧气存在与否不同E.酸碱度不同 93. 不是细菌合成的代谢产物是

A.色素B.细菌素C.干扰素D.维生素E.抗生素 94. 在下述细菌中,微需氧菌的是

A.空肠弯曲菌B.伤寒沙门菌C.大肠埃希菌D.结核分枝杆菌E.霍乱弧菌

95. 在下述细菌中,专性厌氧菌的是

A.脆弱类杆菌B.伤寒沙门菌C.大肠埃希菌D.结核分枝杆菌E.空肠弯曲菌 96. 在下述细菌中,兼性厌氧菌的是

A.脆弱类杆菌B.伤寒沙门菌C.霍乱弧菌D.结核分枝杆菌E.空肠弯曲菌 97. 描述大肠埃希菌生长速度时常用的时间单位是 A.分钟B.小时C.天D.周E.秒

98. 描述结核分枝杆菌生长速度时常用的时间单位是 A.分钟B.小时C.天D.周E.秒 99. 下述与致病无关的物质是

A.热原质B.外毒素C.内毒素D.侵袭性酶E.细菌素 100. 下述能抑制或杀死细菌,治疗用的物质是 A.杆菌肽B.细菌素C.毒素D.胸腺素E.干扰素 101. 细菌的人工培养不能应用于

A.病原学的诊断B.做药物敏感试验C.培养纯种细菌D.制备菌苗用于预防E.制备干扰素 102. 关于人和动物病毒的复制的步骤,错误的是 A.吸附B.穿入C.脱壳D.分裂E.生物合成 103. 营养要求最低的微生物是

A 支原体B 立克次体C 钩端螺旋体D 真菌E 细菌 104. 关于致病菌致病因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A.致病菌有粘附因子B.致病菌有荚膜、微荚膜C.与致病菌的胞外酶有关 D.与致病菌的内、外毒素有关E.与致病菌侵入的数量无密切关系 105. 细菌内毒素的特征是

A.只有革兰阴性细菌产生B.少数革兰阳性细菌产生C.细菌在生活状态下释放 D.抗原性强E.不耐热

106. 革兰染色阳性时,细胞颜色应为 A.蓝紫色B.蓝色C.红色D.黄色E.无色 107. L型细菌的主要特点是

A.染色不易着色B.细胞壁缺陷C.形成光滑中等大小菌落D.无致病性 E.形态为球形

108. 无机盐对细菌生长代谢的作用不包括 A.构成菌体成分

B.调节菌体内外渗透压 C.细菌代谢能量的主要来源 D.促进酶的活性

E.某些元素与细菌的生长繁殖致病作用密切相关 109. 大肠杆菌分裂一代需要的时间是

A.18小时B.20分钟C.72小时D.60分钟E.20秒 110. 半固体培养基中琼脂浓度为

A.11%~20% B.6%~10% C. 0.3%~0.5% D. 0.01%~0.1% E. 1%~5%

111. 液体培养基的主要用途是

A.分离单个菌落B.鉴别菌种C.观察细菌运动能力D.增菌 E.检测细菌毒素

112. 不是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是

A.内毒素B.外毒素C.类毒素D.色素E.侵袭性酶类 113. 真菌不能引起的疾病是

A.外源性感染B.内源性感染C.潜伏感染D.变态反应E.毒素中毒 114. 细菌合成代谢中与细菌鉴定有关的是 A.内毒素B.热源质C.抗生素D.维生素E.细菌素 115. 灭活病毒无效的因素是

A.干扰素B.乙醚C.青霉素D.乙醇E.紫外线 X型题

1. 关于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按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大类

B.无核膜或核仁,细胞器不完善,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C.大多数病原菌均在有氧条件下生长较好 D.大多数病原菌生长速度较快 E.大多数病原菌具有细胞壁 2.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

A.细胞壁B.荚膜C.细胞膜D.细胞质E.核质 3. 细菌的特殊结构有:

A.质粒B.荚膜C.鞭毛D.菌毛E.芽胞 4. 细菌细胞膜的功能包括:

A.维持细胞的外形B.物质交换作用C.呼吸作用D.合成和分泌作用E.物质转运 5. 细菌细胞壁的功能包括:

A.维持菌体固有的外形B.保护细菌抵抗低渗C.决定细菌菌体的抗原性 D.参与细菌内外物质交换E.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6. 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在于:

A.革兰阳性菌肽聚糖含量多B.革兰阴性菌肽聚糖不含五肽交联桥 C.革兰阳性菌无外膜D.革兰阴性菌无磷壁酸E.革兰阳性菌无脂多糖 7. 芽胞具有强大抵抗力的原因可能是:

A.芽胞具有多层致密的厚膜,理化因素不易透人 B.芽胞含水量少,蛋白质受热不易变性 C.芽胞内含有耐热的核糖核酸酶

D.芽胞内含有高浓度镁盐,与酶结合而获得对热的抗性 E.芽胞内含有吡啶二羧酸,可使酶的稳定性提高 8. 细菌鞭毛的功能包括:

A.是细菌的运动器官B.具有抗原性C.使细菌逃离有害环境 D.可能与致病性有关E.通过接合方式传递遗传物质 9. 关于芽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只在动物体外才能形成B.芽胞形成由基因控制

C.1个细菌只形成1个芽胞D.是细菌的繁殖器官E.抵抗力强 10. 关于细菌荚膜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有荚膜的细菌致病力强,失去荚膜后致病力减弱 B.与同型抗血清作用后,可出现荚膜肿胀反应,借此可将细菌定型 C.处于细菌细胞的最外层,可抵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D.大多数细菌的荚膜由蛋白质组成,少数细菌的荚膜是多肽 E.在动物体内容易形成,在普通培养基上容易消失

11. 在固体培养基上可形成荷包蛋样菌落的病原微生物有: A.细菌L型B.立克次体C.支原体D.衣原体E.噬菌体 12. 了解细菌有无动力可用哪些方法?

A.特殊染色法B.压滴法C.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接种法D.革兰染色法E.墨汁染色法 13. 与致病有关的细菌合成性代谢产物有

A.脂多糖B.大肠菌素C.血浆凝固酶D.色素E.热原质 14. 病原性细菌获得能量的方式是

A.光合作用B.需氧呼吸C.厌氧呼吸D.需氧发酵E.厌氧发酵 15. 细菌新陈代谢的特点是

A.代谢活动十分活跃B.代谢类型单一C.代谢类型多样化 D.代谢产物多种多样E.代谢活动不活跃

16. 专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原因

A.缺乏细胞色素和细胞色素氧化酶B.缺乏超氧化物歧化酶 C.缺乏过氧化氢酶D.缺乏过氧化物酶E.缺乏载铁体 17. 细菌素与噬菌体的共性是

A.均可使细菌裂解B.均可成为溶原状态C.均受质粒控制 D.均具有抗原性E.均可用于细菌分型 18. 除去液体中热原质的方法

A.加压蒸汽灭菌B.用吸附剂除去C.用特殊石棉滤板除去D.蒸馏法E.高温干烤法 19. 细菌生长所需的无机盐包括 A.钙B.磷C.镁D.硫E.钾

20. 关于细菌的培养,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根据细菌的营养要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B.根据细菌对气体的需求选择必须的气体环境 C.大多是细菌生长的最适合温度为37℃ D.大多数细菌培养时间为18~24小时 E.为获得大量细菌可采用连续培养法 21. 培养细菌可用于

A.细菌的鉴定与研究B.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C.生物制品的制备 D.生产抗生素、维生素等制剂E.制备基因工程载体及基因产物 22. 与细菌鉴定或分型有关的代谢产物有 A.热原质B.细菌素C.色素D.抗生素E.外毒素 23. 以下关于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病毒是最简单的一种细胞型微生物

B.病毒与人类疾病关系密切,大约有75%的人类传染病由病毒引起 C.病毒营严格的细胞内寄生

D.病毒只对极少部分的抗生素敏感

E.部分病毒与肿瘤和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24. 下列关于包膜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的包膜是由病毒核酸编码合成的

B.包膜的主要功能是维护病毒体结构的完整性 C.包膜也可起到辅助病毒感染的作用

D.对人和动物致病的病毒多数属于包膜病毒 E.包膜不具有病毒的种型特异性

25. 病毒的蛋白质

A.是病毒的主要组成部分,都是由病毒的基因组编码的 B.病毒的蛋白成分分为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 C.病毒的非结构蛋白均存在与病毒体内

D.病毒编码的DNA聚合酶、反转录酶等均属结构蛋白 E.以上说法都对

26. 在下列哪些温度下,多数病毒可长期保持其感染性

A.0℃以下温度B.干冰温度C.液氮温度D.50~60℃E.20~30℃ 27. 对病毒有灭活作用的射线有

A.UV B.α线C.X线D.γ线E.β线

28. 下列属于病毒复制过程中的早期蛋白的是

A.DNA的DNA聚合酶B.脱氧胸腺嘧啶激酶C.衣壳蛋白 D.包膜蛋白E.依赖RNA的RNA聚合酶 29. 病毒复制中所产生的晚期蛋白是

A.在病毒核酸复制后合成B.能抑制细胞的核酸与蛋白质合成 C.病毒复制所需要的调控蛋白D.为非结构蛋白E.为结构蛋白 30. 由出芽方式释放的病毒具有以下何种特性

A.对乙醚敏感B.对温度抵抗力强C.能以细胞融合方式穿入宿主细胞 D.容易形成缺陷干扰颗粒E.病毒可带有宿主细胞成分 31. 病毒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的原因主要包括

A.没有核膜结构B.没有完整的进行代谢活动所需的酶系统C.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弱 D.不能产生能量E.需借助宿主细胞的核蛋白体 32. 病毒的干扰现象可发生在以下哪几种情况 A.同种病毒之间B.同株病毒之间C.异种病毒之间 D.同型病毒之间E.灭活病毒与活病毒之间 33. 下列哪些是真菌的特征

A.具有包括核膜、核仁在内的高度分化的细胞核 B. 对抗生素不敏感 C. 有多种繁殖方式

D. 有细胞壁,但细胞壁不含肽聚糖 E. 有单细胞或多细胞等不同形态

34. 与细菌芽胞相比,真菌孢子具有的特征包括

A.对热不稳定B. 对环境的抵抗力强C. 可直接进行繁殖 D. 能长出嫩芽,为芽管E. 是休眠形式 35. 属于真菌孢子的是

A. 叶状孢子B. 分生孢子C. 孢子囊孢子D. 关节孢子E. 厚膜孢子 二、填空题

1.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是由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2.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是由______和______组成,______是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 3.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多种成分组成,其中______ 是内毒素。

4.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即内毒素包括脂类A,________和_______3种成分。

5.按细菌鞭毛的数目和排列方式,将鞭毛菌分为单毛菌,________,______和周毛菌4种。 6.临床上常以杀死_____作为判断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

7. 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某些细菌生

长所必需,而自身有不能合成的是______。

8. IMVC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用于______鉴别。

9. 厌氧菌只能在无氧条件下生长繁殖,其原因是缺乏_____、_____、_____与_____。 10. 大多数致病菌生长所需要的最适pH值为_____,最适温度为_____,而结核杆菌生长的 最适Ph值为_____,霍乱弧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_____。 11. 细菌生长繁殖时需要的气体主要是_____和_____,根据细菌对_____的需要情况可将细 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四类。

12. 细菌合成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有关的是_____、_____;与治疗有关的是_____、_____、 _____;可供鉴别的是_____、_____。

13. 细菌生长繁殖除需提供充足的营养,还需提供适宜的_____、_____、_____。 14. 细菌的生长过程具有规律性,其生长曲线分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细菌产生的色素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

16.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可出现_____、_____、_____三种生长形态。 17. 半固体培养基常用于检查细菌的_____,有鞭毛的细菌经穿刺接种于半固体培养基中呈 _____状或_____状生长。

18. 病毒复制周期分为, , , ,5个阶段。 19. 病毒衣壳的对称型有 , , 。 20. 两种病毒共同感染同一细胞时,可产生下列四种现 象: , , , 。

21. 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形成的早期蛋白质,其功能是: 及;晚期蛋白质功能是:。

22. 缺陷病毒是指,如和就是缺陷病

毒。它们必需与相应的和一起感染细胞,才能完成复 制增殖。

23. 就动物病毒而论,DNA病毒中除的核酸类型为单链外,其余皆 为双链;RNA病毒中除的核酸类型为双链外,其余皆为单链。DNA

病毒的核酸复制除在胞浆进行外,其余皆在胞核进行;而RNA病毒的核 酸复制除和在胞核进行外,其余皆在胞浆内进行。

24. 痘类病毒,疱疹病毒,人乳头瘤病毒,腺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都是dsDNA 病毒。除_______的核酸复制是以方式进行外,其他各种dsDNA病 毒的核酸复制都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

25. ssRNA病毒有+ssRNA病毒,-ssRNA病毒及逆转录病毒之别,流行性乙型脑 炎病毒,肠道病毒,甲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等 是病毒;其衣壳为__________对称型。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狂犬病毒,汉坦病毒等是病毒;其衣壳为对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人类嗜T细胞病毒 是病毒。

26. 亚病毒包括,,。

27. 病毒对化学因素的抵抗力一般较细菌,包膜病毒易被乙醚、氯仿、去氧胆酸盐等溶解, 所以经人体消化道感染的病毒多为病毒;酚类可作为病毒的消毒剂,是因为酚及其衍生物 为;但现有的对病毒无抑制作用。

28. 丝状真菌在结构上由菌丝和孢子组成。菌丝根据有无隔膜分和;绝大部分病原性真菌具

有。与菌丝是真菌的结构不同,孢子是真菌的结构。

29. 真菌的营养要求不高,常用培养基进行培养,其培养时的最适酸 碱度为,培养温度多为。 三、名词解释

1.中介体2.迂回体3.L型细菌4.脂多糖5.肽聚糖6.需氧菌7.厌氧菌8.兼性厌氧菌 9.热原质10.抗生素11.细菌素12.纯培养13.菌落14. 病毒体15.核衣壳16.感染性核酸

17.刺突18.复制周期19.隐蔽期20.顿挫感染21.缺陷病毒22.干扰现象23.灭活24.朊粒

25. 营养菌丝

26.假菌丝27.质粒(Plasmid)28.异染颗粒(metachromatic granules)29.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

30.病毒(virus)31.包膜子粒(Peplomere)或刺突(spike)32. 孢子(spore)33.前病毒(Provirus)

34.辅助病毒(helper virus)35.真菌(fungus)36.病毒复制(virus replication) 四、问答题

1.试比较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结构。

2.细菌细胞壁有哪些功能?细胞壁缺陷细菌的形成原因及其意义是什么? 3.请简明解说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4.简述细菌细胞膜的功能。

5. 举例说明根据培养基的性质和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几类? 6. 细菌的合成性代谢产物有哪些?有何意义? 7. 人工培养细菌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8. 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有哪些? 9. 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为什么不能生长?

10. 简述病毒的核酸,蛋白质衣壳和包膜的生物学功能。 11. 以腺病毒为例,说明双链DNA病毒的复制增殖过程。 12. 简述病毒的增殖特点、增殖周期。

13. 简述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相比,有哪些基本特征。 14. 简述重组与重配。

15. 在沙保弱培养基上,真菌可形成哪3种类型的菌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B 2.E 3.C 4.A 5.A 6.D 7.C 8.E 9.D 10.B 11.D 12.B 13.D 14.A

15.B 16.B 17.B 18.A 19.B 20.C 21.D 22.E 23.A 24.D 25.A 26.C 27.E

28.C 29.A 30.E 31.E 32.B 33.B 34.C 35.B 36.A 37.E 38.D 39.D 40.C

41.E 42.D 43.E 44.C 45.D 46.C 47.B 48.A 49.E 50.B 51.B 52.B 53.E

54.B 55.E 56.D 57.D 58.C 59.C 60.E 61.B 62.E 63.D 64.A 65.C 66.D 67.D

68.E 69.A 70.D 71.A 72.B 73.C 74.A 75.D 76.A 77.E 78.E 79.D 80.E

81.E 82.D 83.A 84. A 85. C 86. D 87. C 88. A 89. B 90. C 91. D 92. B 93. C

94. A 95. A 96. B 97. A 98. B 99. E 100. A 101. E 102. D 103. D 104. E 105.

A 106. A 107. B 108. C 109. B 110. C 111. D 112. C 113. C 114.E 115.C X型题:

1.ACDE 2.ACDE 3.BCDE 4.BCDE 5.ABCDE 6.ABCDE 7.ABE 8.ABCD 9.ABCE 10.ABCE

11.AC 12.ABC 13.ACE 14.BE 15.ACD 16.ABCD 17.ADE 18.BCD 19.ABCDE 20.ABCDE 21.ABCDE 22.BCE 23..BCE 24.BCD 25.AB 26.ABC 27.ACD

28.ABE 29.AE 30.ACE 31.BDE 32.ABCDE 33.ABCDE 34.ACD 35.ABCDE 二、填空题

1.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2.肽聚糖、磷壁酸、磷壁酸

3.肽聚糖、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脂多糖4.核心多糖、寡糖重复单 位5.双毛菌、丛毛菌6.芽胞7.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类,生长

因子,生长因子8.吲哚试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 验,肠道杆菌9.细胞色素,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

酶10. 7.0~7.6,37℃,6.5~6.8,8.0~9.2 11.O2,CO2,O2,专 性需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微需氧菌12.毒素,侵袭性酶,抗 生素,细菌素,维生素,色素,酶13.酸碱度,温度,气体环境

14.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退期15.脂溶性色素,水溶性色素16.均匀混浊,沉淀,菌膜

17.动力,羽毛,云雾18.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成熟与释放19.螺旋对称型、 20面体立体对称型、复合对称型20.干扰现象、各自增殖、基因重组、基因产物相互作用 21.构成病毒子代核酸复制所需的酶类、抑制宿主细胞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子代病 毒的衣壳蛋白和其他结构蛋白

22. 因基因组不完整不能独自进行增殖的病毒、腺病毒伴随病毒、HDV、腺病毒、HBV 23. 微小DNA病毒、呼肠孤病毒、痘类病毒、正粘病毒、逆转录病毒

24.HBV、反转录25.+ssRNA、20面体立体对称型、-ssRNA、螺旋对称型、逆转录病毒 26.朊粒、卫星病毒(拟病毒)、类病毒27.强、脂溶剂、裸(无包膜)、蛋白变性剂、抗生素

28.有隔菌丝,无隔菌丝,有隔菌丝,营养体,繁殖体29. 沙保弱培养基,pH 4.0~6.0,22~28℃ 三、名词解释

1. 中介体:细菌部分细胞膜向细胞质内陷并折叠形成的囊状物。

2. 迂回体:细菌细胞质中含有贮藏高能磷酸键的多偏磷酸盐颗粒。其嗜碱性强,用美兰染 色时着色深与菌体其它部分不同,故又名异染颗粒。

3. L型细菌:当细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核成被抑制 时,细菌并不一定死亡而成为细胞壁缺陷的细菌。

4. 脂多糖:即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它由脂类A、核心多糖和寡糖重复单位构成。

5. 肽聚糖:或称粘肽,是原核细胞形微生物细胞壁的特有成分,它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及肽链或肽键间交联成交联桥构成。

6. 需氧菌:具有较完善的呼吸酶系统,需要分子氧作为受氢体,只能在有氧的情况下生长 繁殖的细菌,如:结核杆菌。

7. 厌氧菌: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只能在严格无氧条件下生长繁殖的细菌,有称作专性 厌氧菌。如:梭菌属、拟杆菌属。

8. 兼性厌氧菌:具有完善的酶系统,不论在有氧或无氧的环境中都能生长的细菌。

9. 热原质:许多G-菌如伤寒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一些G+菌如枯草芽胞杆菌能产 生一种多糖,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可引起发热反应,成为致热原。(其实就是指菌体脂多糖)。 10. 抗生素:由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死某些生物细胞(主要是微生

物和肿瘤细胞)的物质。 11. 细菌素:某些细菌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或蛋白质与脂多糖的复合物, 其作用范围窄,仅对一些与其产生菌密切相关的细菌才有作用。

12. 纯培养:取某种细菌的一个菌落接种于适当的液体或固体培养基,即可获得此细菌的纯

培养物,称作纯培养。

13. 菌落:由单个细菌分裂增殖,经过一定时间(18~24h)后,可形成肉眼可见的孤立的 细菌集团,称为菌落。

14. 病毒体:指具有感染性的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

15. 核衣壳:由病毒的核心核酸和包绕核酸的外壳蛋白构成。

16. 感染性核酸:某些病毒经化学方法处理去除外壳蛋白后,仍具有进入宿主细胞内进行复

制增殖的能力,称为感染性核酸。

17. 刺突:指某些包膜病毒的包膜上所具有的钉状突起,也称为包膜子粒。

18. 复制周期:指病毒从吸附宿主细胞开始,经细胞内增殖最后从细胞内释放出来的全过程

一般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及装配释放5个阶段。

19. 隐蔽期:是指在病毒基因控制下进行病毒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阶段,因用血清学方法和

电镜检查在细胞内找不到病毒颗粒,故称隐蔽期。

20. 顿挫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如细胞不能为病毒增殖提供所需要的酶、能量及必要

的成分,则病毒在其中不能合成本身的成分,或者虽合成部分或全部病毒成分,但不能装配 和释放,称为顿挫感染。

21. 缺陷病毒:是指因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者某一点改变不能进行正常增殖的病毒。 22. 干扰现象: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 23. 灭活:病毒受理化因素作用后,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 24. 朊病毒:指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 25. 营养菌丝:深入被寄生物体或培养基内生长,以吸取营养供生长为其主要功能的菌丝。 26. 假菌丝:形成类酵母型菌落的真菌,如念珠菌属或假丝酵母属,当菌细胞出芽后,小芽

发育延长,但不与母体脱离,从而形成假菌丝。

27.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闭合环状DNA,可携带遗传信息,控制某些 特定的遗传形状,如性菌毛生成、形成耐药性、产生细菌素、抗生素等。医学上重要的质粒 有F质粒(致育性质粒)、R质粒(耐药性质粒)和Vi质粒(毒力质粒)等。

28. 异染颗粒是细菌细胞质中含有的颗粒,因其嗜碱性较强染色着色深,可染成与细菌其他

部分不同的颜色,故称异染颗粒。可作为鉴别细菌的根据,如白喉棒状杆菌。

29. 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检测细菌对各种基质的代谢作用及代谢产物,借以区别和鉴别细

菌种类,称为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

30. 病毒是最微小的,结构最简单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介于生命和非生命之间的一种物

质形式,其特点是病毒体积微小,可以通过除苗滤器,结构简单,只含一种类型的核酸,专 性细胞内寄生,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31. 包膜子粒或刺突:包膜表面的蛋白质性钉状突起,称为包膜子粒或刺突,构成病毒表面

抗原,与致病性和免疫性有关。

32. 孢子:真菌的生殖结构,是由生殖菌丝产生的。大多数真菌是通过各种有性或无性的抱

子繁殖的。抱子也是真菌鉴定和分类的主要依据。无性抱子是指不经过两性细胞的配合而产 生的孢子。

33. 前病毒:反转录病毒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于,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互补的负链DNA 后,形成RNA:DNA中间体。其中的RNA由RNA酶H水解,在DNA聚合酶作用下,由 DNA复制成双链DNA、整合至宿主细胞的DNA上,成为前病毒,再由其转录出子代RNA 和mRNA、mRNA在胞质核糖体上翻译出子代病毒的蛋白质。

34. 辅助病毒:它与缺陷病毒共同培养时,能为缺陷病毒提供所缺乏的物质,就能使缺陷病

毒完成正常的增殖,这种有辅助作用的病毒被称为辅助病毒。

35. 真菌:是一大类具有细胞壁和典型细胞核,不含叶绿素,不分根、茎、叶的真核细胞型

微生物。细胞核高度分化,有核膜和核仁,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可引起人类感染性、中 毒性及超敏反应性疾病。

36. 病毒复制:病毒缺乏增殖所需的酶系统,只能在有易感性的活细胞内进行增殖。方式是

以其基因组为模板进行复制,人和动物病毒的复制周期依次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 成及组装、成熟和释放等步骤。

医学微生物学-感染与抗感染免疫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结构是下列哪

A.异染颗粒B.荚膜C.菌毛D.脂多糖E.鞭毛 2.哪项除外,均为细菌产生的侵袭性酶?

A.溶菌酶B.透明质酸酶C. 血浆凝固酶D.胶原酶E.链激酶

3.细菌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无关的是

A.毒素B.血浆凝固酶C.热原质D.细菌素E.透明质酸酶 4.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

A.荚膜B.菌毛C.血浆凝固酶D.芽胞E.透明质酸酶 5.细菌的侵袭力不包括下列哪一种能力?

A.粘附能力B. 抗吞噬能力C. 繁殖能力D. 扩散能力E.产生毒素能力 6.细菌致病性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A.形态B.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C. 侵袭力和毒素 D.侵入机体的部位E.分解代谢产物 7.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是

A. 芽胞B.普通菌毛C.荚膜D.性菌毛E. 鞭毛 8.有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物质是

A.普通菌毛B.细菌素C.脂磷壁酸D.内毒素E.透明质酸酶 9.细菌内毒素即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

A.芽孢B.肽聚糖C.O抗原D.荚膜多糖E.脂多糖 10.内毒素不具有的毒性作用是

A. DIC B.发热C.休克D.食物中毒E.白细胞反应 11.关于内毒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B. 当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出来C.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D.性质稳定,耐热E. 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 12.关于外毒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A.多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B.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C.耐热,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仍不能将其破坏 D.经甲醛处理可制备成类毒素 E.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13.外毒素的特点之一是 A.都是革兰阳性菌产生的 B.受甲醛作用可制备成类毒素 C.多为细菌裂解后释放 D.化学组成是脂多糖 E.稳定性好,耐热

14.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红疹毒素C.白喉外毒素 D.肉毒毒素E. 破伤风痉挛毒素 15.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是

A.大肠杆菌B.霍乱弧菌C.肉毒梭菌D.乙型溶血性链球菌E.淋球菌 16.类毒素是

A.细菌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B.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 C.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 D.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E.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并改变了抗原性的物质 17.下述细菌中可引起菌血症的是

A.破伤风梭菌B.伤寒沙门菌C.大肠杆菌D.肉毒梭菌E.霍乱弧菌 18.带菌者是指

A.体内带有正常菌群者

B.病原菌潜伏在体内,不向体外排菌者 C.体内带有条件致病菌者

D.感染后,临床症状明显,并可传染他人者

E感染后,临床症状消失,但体内病原菌未被彻底清除,又不断向体外排菌者 19.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叙述,错误的是

A.在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B.与生具有,人皆有之C. 发挥作用快 D.与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E.针对性强 20.不属于正常体液与组织中的抗菌物质是

A. 抗生素B.溶菌酶C. 补体D.乙型溶素E.白细胞素 21.关于抗感染免疫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A.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屏障是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B.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是抗感染的第二道防线. C.体液免疫主要针对胞外寄生菌的感染 D.细胞免疫主要针对胞内寄生菌的感染 E.抗体与细菌结合可直接杀死病原菌

22.细菌不侵入血流,只有毒素侵入血流引起全身症状为

A.败血症B. 毒血症C. 菌血症D. 脓毒血症E. 病毒血症

23.细菌由局部侵入血流经血流播散至远部组织,但不在血中繁殖为 A.败血症B. 毒血症C. 菌血症D. 脓毒血症E. 病毒血症

24.细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机体严重损伤和全身中毒症状为

A. 败血症B. 毒血症C. 菌血症D. 脓毒血症E. 病毒血症

25.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大量繁殖,又播散到其他组织器官引起转移性化脓性病灶为 A.败血症B. 毒血症C. 菌血症D. 脓毒血症E. 病毒血症 26.SIgA发挥局部抗感染的作用机制是 A.通过免疫调理作用增强免疫力 B.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

C.直接与病原体结合使之不能进入粘膜 D.直接破坏病原体使之失活 E.中和病原体的毒性作用

27.下列哪项是人类吞噬细胞杀菌的主要系统?

A.MPO系统B.非MPO系统C.依氧系统D.非依氧系统E.以上都不是 28.参与调理吞噬作用的受体有

A.PHA受体B.C3b受体C.PWM受体D.LPS受体E.Con A受体 29.和鼻咽癌发生关系密切的病毒是

A. CMV B.HIV C.HSV D. EBV E.VZV 30.检查内基氏小体可诊断何种病毒感染 A.狂犬病病毒B.麻疹病毒C.乙型脑炎病毒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E.甲型肝炎病毒 31. 下列哪种病毒不引起病毒血症

A.HBV B.脊髓灰质炎病毒C.乙型脑炎病毒

D.流感病毒E.水痘-带状疱疹病

32. 下列病毒感染中以隐性感染居多的是 A.麻疹B.狂犬病C.流感 D.脊髓灰质炎E.汉坦病毒

33. 在下列病毒中,能引起潜伏感染的是

A.HAV B.VZV C.狂犬病毒

D.ECHOV E.汉坦病毒 34. 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是

A.脊髓灰质炎病毒B.轮状病毒C.HAV D.乙型脑炎病毒E.麻疹病毒 35. 粪-口途径传播的病毒是

A.HAV B.HBV C.HIV

D.流感病毒E.鼻病毒

36. 经节肢动物传播的病毒是

A.风疹病毒 B.腺病毒 C.乙型脑炎病毒 D.狂犬病毒E.脊髓灰质炎

37. 下列哪种病毒不是经虫媒感染

A.乙型脑炎病毒 B.森林脑炎病毒 C.登革热病毒 D.狂犬病毒 E.黄热病病毒

38. 下列除哪项外,均是经血液传播的病毒

A.HBV B.HIV C.HCV D.乙型脑炎病毒E.人类嗜T细胞病毒

39. 不能经垂直感染的病毒是

A.HIV B.HBV C.风疹病毒

D.CMV E.脊髓灰质炎病毒 40. 中和抗体抗病毒的机理是

A.直接杀伤病毒B.阻止病毒吸附和穿入C.阻止病毒脱壳 D. 阻止病毒核酸转录E. 阻止病毒核酸复制 41. 干扰素主要作用于病毒的 A.吸附B.穿入C.脱壳

D.生物合成E. 以上都不是

42. 下列关于干扰素的论述哪一条不正确 A.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生物制品 B.是一类具有多种调节功能的蛋白质 C.抗病毒范围广泛

D.受保护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质 E.抗病毒作用无种属特异性

43. 病毒免疫因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中和抗体能阻止病毒吸附

B.分泌型IgA能阻止病毒从粘膜侵入 C.补体结合抗体能阻止病毒再感染

D.细胞免疫起主要作用

E.迟发型变态反应有局限病毒感染的作用 44. 关于干扰素的特性,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有种属特异性

B.病毒感染后早期出现 C.广谱抗病毒作用 D.有直接杀病毒作用 E.属非特异性免疫因素

45. 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主要是

A.抑制病毒生物合成B.诱导干扰素产生C.阻止病毒与靶细胞相互作用 D.中和病毒毒素E.杀伤细胞内的病毒

46. 感染病毒的细胞在胞核或胞浆内存在可着色的斑块状结构称 A.包涵体B.蚀斑C.空斑 D.极体E.异染颗粒

47. 有关病毒感染的描述正确的是

A.病毒在人群个体间的相互传播为水平传播,主要经皮肤和粘膜传播 B.母亲将病毒传给其子女的感染为垂直传播

C.病毒感染细胞造成的免疫病理损伤仅限于Ⅳ型变态反应 D.慢发病毒感染就是病毒的慢性感染 E.以上均对

48. 病毒的致病因素是 A.内毒素B.外毒素C.侵袭力 D.表面结构E.以上均不对

49. 经垂直感染导致畸胎的病毒主要有 A.麻疹病毒B.风疹病毒C.流感病毒 D.乙脑病毒E.甲肝病毒

50. 下列病毒哪种易导致潜伏感染

A.出血热病毒B.乙型肝炎病毒C.流感病毒 D. 脊髓灰质炎病毒E. 单纯疱疹病毒

51.Shwartzman现象是一种动物实验反应,以观察细菌某种毒力因子的致病作用。种毒力因子是

A.外毒素B.内毒素C.抗毒素D.类毒素E.细菌素 52.黏附的关键机制是 A.菌细胞与特定器官黏附 B.菌细胞与特定组织黏附 C.菌细胞与特定宿主细胞结合

D.菌细胞与特定宿主细胞通过静电吸引相结合 E.菌细胞的配体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相结合

53. 关于病原菌致病性的构成因素,叙述最全面的是

A.毒力+ 侵入部位+ 细菌数量B.毒素+ 侵袭力+ 侵入部位 C.侵袭力+ 侵入部位+ 细菌数量D.侵袭酶类+ 毒素+ 细菌数量 E.侵入部位+ 毒素+ 细菌表面结构

54. 关于病毒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哪项组合是错误的 A.EB病毒—鼻咽癌B.汉坦病毒—肺癌

C.乙型肝炎病毒—原发性肝癌D.人乳头瘤病毒—子宫颈癌 E.人嗜T细胞病毒—白血病

55. 哪项不是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A.杀细胞感染B.细胞融合C.整合感染 D.形成包涵体E.继发感染

56. 关于影响病毒致病作用的因素, 哪项是错误的

A.病毒对组织器官的亲嗜性B.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杀伤作用 C.病毒引起的免疫性病理损伤D.机体接受抗生素的剂量与种类 E.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力

57. 下列细菌属于胞内菌,例外的是

A.结核分枝杆菌B.淋病奈瑟菌C.伤寒沙门菌 D.布氏杆菌E.嗜肺军团菌

58. 抗细胞内寄生菌感染的主要免疫因素是 A.补体B.抗体C.NK细胞D.T细胞E.巨噬细胞 59. 抗胞外寄生菌感染的主要免疫因素是

A.补体B.抗体C. NK细胞D.T细胞E.巨噬细胞 60. 对于扰素(IFN)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病毒产生的一类分泌性蛋白

B.是病毒诱导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分泌性蛋白 C.淋巴细胞产生IFN不需要被诱导

D.T细胞和B细胞均可产生免疫干扰素(IFN-γ) E.IFN-γ抗病毒作用比较强 61. IFN-γ的产生细胞主要是

A.活化的T细胞B.活化的B细胞C.白细胞 D.成纤维细胞E.巨噬细胞 62. 病毒中和抗体是指

A.能中和毒素毒性作用的抗体B.针对病毒体某些表面抗原的抗体 C.针对病毒体内部抗原的抗体D.针对细胞受体的抗体 E.针对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抗体

63. 关于干扰素抗病毒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干扰素必须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B.干扰素必须进入细胞内,才能发挥作用

C.细胞内基因需要被激活后才能产生抗病毒蛋白 D. 2’-5’A合成酶导致病毒mRNA的降解 E.蛋白激酶抑制病毒多肽链的合成

64. 促进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恢复的主要免疫因素是 A.IgG抗体B.CD4+Th1细胞C.补体

D.CTL E.中性粒细胞 65. 干扰素的作用特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病毒作用无特异性B对使用的机体有种属特异性 C.病毒或PolyΙ:可诱导产生D.可受抗原刺激产生 E.于扰素的产生晚于抗体的产生

66. 关于胎盘球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健康产妇的胎盘和婴儿脐带中提取制备

B.主要含IgM

C.一般不会引起超敏反应

D.主要用于麻疹、甲型肝炎和脊髓灰质炎等病毒性疾病的紧急预防 E.免疫效果不如高效价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67. 应用干扰素诱生剂治疗病毒性疾病的主要缺点是 A.合成困难B.诱生干扰素量少C.具有抗原性 D.反复使用可产生耐受及毒性E.不能注射 68. 防止病毒血行扩散的最有效的物质是

A.IFN B.sIgA C.IgG,IgA D.IgM,IgA E.IgM,IgG X型题

1. 细菌外毒素的特点是:

A.耐热且抗原性强B.均由细菌合成后分泌至胞外C.经甲醛处理可脱毒成类毒素 D.引起特殊病变和临床表现E.可引起DIC 2. 细菌侵袭力由下列哪些因素构成?

A.粘附因子或粘附素B.菌毛和脂磷壁酸C.细菌的内、外毒素 D.细菌的侵袭性酶E.细菌的表面结构 3. 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包括:

A.发热反应B.神经毒作用C.DIC D.食物中毒E.细胞毒作用 4. 细菌致病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A.基本结构B.特殊结构C.侵袭力D.毒素E.分解代谢产物 5. 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结构有: A.荚膜B.芽胞C.鞭毛D.菌毛E.包膜

6. 关于外毒素的特性,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均由革兰阳性菌产生B.其毒性作用大致相同C.多数外毒素有A、B两个亚单位D.均经 60℃30分钟灭活E.不可用鲎试验进行检测

7. 关于细菌感染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感染源系指病人、病畜和带菌物品 B.内源性感染菌多属体内正常菌群 C.隐性感染者无临床表现,也无传染性 D.感染源来自体内和体表的称内源性感染 E.只要细菌有侵袭力即可引起机体感染 8. 隐性感染的特点为:

A.无明显临床症状B.无传染性C.产生亚临床感染 D.无特异免疫力产生E.感染率较低 9. 细菌致病性的含义包括:

A.细菌致病性质B.细菌致病的对象(宿主)C.细菌致病的能力 D.细菌致病的部位E.细菌致病的途径 10. 细菌的毒力包括:

A.侵袭力B.内毒素C.类毒素D.外毒素E.粘附 11. 决定感染后果的因素有:

A.机体的免疫力B.细菌的毒力C.细菌的数量D.细菌的种类E.细菌的染色体 12. 细菌引起的全身感染包括:

A.毒血症B.败血症C.脓毒血症D.菌血症E.内毒素血症 13. 病毒感染细胞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杀死细胞B.细胞膜上出现新抗原C.形成包涵体 D.细胞转化E.细胞增殖

14. 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包括: A.慢性感染B.潜伏感染C.隐性感染 D.慢发病毒感染E.水平感染

15. 病毒侵入机体的三大门户包括: A.血流B.呼吸道C.消化道 D.皮肤粘膜E.神经纤维

16. 机体在抗病毒感染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干扰素B.中性粒细胞C.致敏T细胞 D.中和抗体E.抗毒素

17. 机体清除靶细胞的机制是:

A.CTL的直接杀伤作用B.补体介导的溶细胞作用C.ADCC效应 D.Mφ及其细胞因子的作用E.NK细胞的杀伤作用 18. 感染后能获得持久免疫力的病毒是: A.麻疹病毒B.乙脑病毒C.腮腺炎病毒 D.脊髓灰质炎病毒E.鼻病毒

19. 病毒的特异性免疫是直接针对: A.病毒表面成分

B.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合成的病毒蛋白 C.宿主细胞膜上的病毒特异性蛋白 D.病毒相关的酶类 E.病毒的核酸

20. 感染后获得较持久免疫的因素包括:

A.产生病毒血症B.病毒型别单一C.病毒抗原性稳定 D.反复发生感染E.对异型有交叉免疫力 21. 干扰素诱生的抗病毒蛋白包括:

A.蛋白激酶B.神经氨酸梅C.2′~5′A合成酶 D.脱氧胸嘧啶激酶E.磷酸二酯酶

22. 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特点包括: A.有种属特异性B.间接作用C.发挥效应早 D.广谱抗病毒作用E.低毒性 二、填空题

1. 细菌的侵袭力包括、和等。

2. 依据毒性作用的不同,可将外毒素分为、和等。

3. 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可用甲醛处理制备,刺激机体可产生。 4. 内毒素的毒性作用有、、和等。 5. 内毒素是菌细胞壁中的成分,是由、

和组成,内毒素的毒性以及其他一些生物学活性都是由决定的。

6.抗胞内寄生菌的感染主要由起作用;抗胞外寄生菌主要由起作用。 7. 病毒持续感染的类型是:,,及。 8. 病毒在体内播散方式主要有,,。

9. 水平传播是指,包括,,,,等途径;垂直传播是 指。

10. 干扰素的作用是、、。

11. 干扰素的化学本质是,人干扰素由三种细胞,即、、产生,所产生的干扰素分别称 为、、。其中和称为型干扰素称为型干扰素。 12. 抗病毒感染需要和共同完成,但以为主。 三、名词解释

1.LD50或ID50 2. 带菌状态3. 败血症4. 脓毒血症5.内毒素血症6.呼吸爆发7.病毒血

症8.潜伏感染

9.包涵体10.Negri body 11.垂直传播12.外毒素(exotoxin)13.内毒素(endotoxin) 14.抗毒素(antitoxin)15.类毒素(toxoid)16.毒血症(toxemia)17.菌血症(bacteremia) 18.杀细胞效应(Cytocidal efect)19.溶菌酶(lysozyme) 20.胞外菌(extracellular bacteria)

21.胞内菌(intracellular bacteria) 22.干扰素(Interferon,IFN)23.病毒中和抗体(virus-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四、问答题

1.内毒素与外毒素有何主要区别?

2.外毒素、类毒素和抗毒素三者的关系及其作用如何? 3.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及特点有哪些? 4.致病菌引起全身性感染后,临床表现有哪些? 5.简述内毒素的生物学作用?

6. 简述病毒感染引起宿主细胞的变化。 7. 简述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有那些。

8.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抗病毒免疫过程中的作用各有何特点? 9. 病毒与哪些人类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10. 何谓感染和传染?

11. 简述内毒素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12. 概述持续性病毒感染的种类及可能的机制。 13. 简述抗胞外菌感染免疫的特点。 14. 简述抗胞内菌感染免疫的特点。

15. 什么是干扰素(IFN)?简述其生物学活性。

16. 根据其抗原性不同,人类IFN分为几种?各自有何特点? 17. 干扰素如何发挥抗病毒作用?其抗病毒作用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A.2.A.3.D.4.D.5.E.6.C.7.B.8.E.9.E.10.D.11.E.12.C.13.B.14.D.15.C.16.C. 17.B. 18.E.

19.E. 20.A. 21.E. 22.B. 23.C. 24.A. 25.D. 26.C. 27.A. 28.B 29.D 30.A 31.D 32.D 33.B

34.E 35.A 36.C 37.D 38.D 39.E 40.B 41.D 42.E 43.C 44.D 45.C 46.A

47.A 48.E 49.B 50.D 51. B 52. E 53. A 54.B 55.E 56.

D 57.B 58.D 59.B

60.B 61.A 62.B 63.B 64.B 65.E 66.B 67. D 68.E X型题:

1.CD 2.ABDE 3.AC 4.CD 5.ACD 6.CE 7.BD 8.AC 9.ABCDE

10.ABDE 11.ABCD

12.ABCDE 13.ABCDE 14.ABD 15.BCD 16.ACD 17.ABCDE 18.ABCD 19.AC

20.ABC 21.ACE 22.ABCDE 二、填空题

1.荚膜黏附素侵袭性物质2.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

3.蛋白质类毒素抗毒素4.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低血压与休克DIC 5.G- 脂多糖脂类A 核心多糖寡糖重复单位脂类A

6.细胞免疫、体液免疫7.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迟)发病毒感染、急性病毒感染的慢 (迟)发并发症8.直接播散、血流播散、神经播散9.病原体在人群个体间相互传播、呼吸 道、消化道、眼、泌尿生殖道、血液、皮肤、母子之间通过产道和胎盘传播病原体的方式 10.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11.糖蛋白、白细胞、成纤维细胞、T淋巴细胞、α型干扰素、

β型干扰素、γ型干扰素、α型干扰素、β型干扰素、I、γ型干扰素、Ⅱ12.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三、名词解释 1. LD50或ID50:半数致死量/半数感染量表示细菌或细菌毒素的毒力,即在一定条件下能 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或感染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2. 带菌状态:感染后,致病菌没被及时清除而继续存在于体内,与机体的免疫力形成相对 的平衡状态。

3. 败血症:细菌入血并繁殖,引起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

4. 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扩散到机体其他组织器官,产 生新的化脓病灶。

5. 内毒素血症:革兰氏阴性菌侵入血流繁殖并崩解释放出大量的内毒素所致的一种疾病 6. 呼吸爆发:吞噬细胞在吞噬过程中能量代谢骤然增加的现象。 7. 病毒血症:病毒侵入血流,称为病毒血症。

8. 潜伏感染:指病毒经急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一定组织或细胞内,但不进行 病毒的复制增殖,在某些条件下病毒被激活而复制增殖,引起临床表现,此种感染类型称为 潜伏感染。

9. 包涵体:指某些病毒感染细胞后,在细胞内(胞浆或/和胞核)出现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

嗜酸性或嗜碱性,光镜下可见。

10. Negri body:即内基氏小体,是狂犬病毒感染细胞后,在细胞浆内出现的嗜酸性包涵体,

对狂犬病具有诊断意义。

11. 垂直传播:病毒通过胎盘或产道直接由亲代传给子代的传播方式。

12. 外毒素:是主要由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产生并释放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厌

氧芽胞梭菌、A群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等革兰阳性菌等均可产生外毒 素。某些革兰阴性菌,如痢疾志贺菌A群?型、霍乱弧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等亦能产生外毒素。大多数外毒素在菌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至胞外,且分泌机制相似。但也有 存在于菌体内,当菌细胞破解后释放出来,如痢疾志贺菌和产毒性大肠杆菌。

13. 内毒素:存在于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为结构成分,在菌细胞壁破解后释放

出来才有毒性。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不同细菌的内毒素致病作用基本相似,是革兰阴性细 菌的主要毒力因子。

14. 抗毒素:细菌外毒素或类毒素刺激机体产生的抗外毒素免疫球蛋白或抗体。此抗体与相

应外毒素结合可中和其毒性作用,因而可人工注射用于免疫预防相应疾病。

15. 类毒素:用化学方法(甲醛)处理细菌外毒素使其脱去毒性但保留抗原性的一种生物制

品,作为免疫原用于人工主动免疫,预防相应产外毒素的细菌感染或疾病,例如破伤风类毒 素。

16. 毒血症:产生外毒素的细菌在局部生长繁殖释放的外毒素进人血循环损害特定的靶组织

或器官使机体出现特定的毒性症状。

17. 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侵人血流,未在其中生长繁殖或极少量繁殖,引起的症状轻微。 此种情况见于某些细菌在体内的一过性播散过程,细菌只短暂出现于血流中。如脑膜炎球菌、 伤寒杆菌第一次进入血流。

18. 杀细胞效应:某些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完毕在短时间释放大量子代病毒而使细胞裂解死亡

的病理现象。主要见于无包膜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等。

19. 溶菌酶:是一种碱性蛋白,主要来源于吞噬细胞,广泛分布于血清、唾液、乳汁和粘膜

分泌液中。作用于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肽聚糖,使之裂解而溶菌。在特异性抗体参与下溶菌 酶也可破坏革兰阴性菌。

20. 胞外菌:指寄居在宿主细胞外的细菌。胞外菌主要停留在细胞外的体液(血液、淋巴液、 组织液)中。人类的多数致病菌属胞外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化脓性细菌以及霍乱弧菌、 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

21. 胞内菌:少数致病菌主要寄生于细胞内,称为胞内菌(又称兼性胞内菌)。对人类致病

的兼性胞内菌有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伤寒沙门菌、布氏杆菌、肺炎军团菌和李斯 特菌等。

22. 干扰素:干扰素是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分泌性蛋白,具有抗

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但只能抑制病毒 作用而无杀灭病毒的作用。干扰素也有调节免疫功能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23. 病毒中和抗体:指针对病毒某些表面抗原的抗体。此类抗体能与细胞外游离的病毒结合

从而消除病毒的感染能力。其作用机制中要是阻止病毒吸附、侵人易感细胞。

医学微生物学-遗传与变异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 下列除哪项外,现在都发现有相应的噬菌体

A. 细菌 B.放线菌 C.螺旋体 D.真菌 E.立克次体 2.能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

A.毒性噬菌体 B.温和噬菌体 C.前噬菌体 D.溶原性噬菌体 E.以上都不是 3.下列哪项为噬菌体的特性

A.通过细菌滤器 B.严格宿主特异性 C.只有核酸 D.有溶菌周期与溶原状态 E.以上均是 4.下列细胞中,不受噬菌体侵袭的是

A.真菌细胞 B.淋巴细胞 C.细菌细胞 D.螺旋体细胞 E.放线菌 5.下列细菌中,产生毒素与噬菌体有关的是

A.白喉棒状杆菌 B.破伤风杆菌 C.霍乱弧菌 D.产气荚膜杆菌 E.大肠杆菌 6.与细菌耐药性有关的遗传物质是

A.性菌毛 B.质粒 C.前噬菌体 D.毒性噬菌体 E.异染颗粒 7.转导与溶原性转换的共同点是

A.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 B.转移的遗传物质为供体菌的DNA

C.有关的噬菌体均为缺陷型 D.可由雌性菌变为雄性菌 E.以上都不是 8.白喉杆菌外毒素的产生与下列哪一方式有关

A.基因突变 B.转化 C.转导 D.溶原性转换 E.原生质体融合 9.形成肠道杆菌耐药性的主要方式为

A.转化 B.转导 C.溶原性转换 D.接合 E.原生质体融合 10.转化过程中受体菌摄取供体菌遗传物质的方式是

A.通过性菌毛 B.直接摄入 C.以噬菌体为载体 D.细胞融合E.通过基因间跳跃 11.关于细菌的耐药性(R)质粒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由耐药传递因子(RTF)和耐药决定因子(R)组成 B.RTF和F质粒的功能相似,编码细菌的性菌毛 C.R质粒的转移是造成细菌间耐药性传播的主要原因 D.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R质粒基因突变所致 E.R决定因子可编码细菌的多重耐药性 12.细菌的遗传物质包括

A.核质和质粒B.核质、质粒和中介体C.核质、质粒和前噬菌体 D.核质和前噬菌体E.核质、中介体和前噬菌体 13.与细菌致育性有关的质粒是

A. Col质粒B.F质粒C.V质粒D.ST质粒E.以上都是 14.有关质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质粒是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B.质粒是细菌必备结构

C.质粒不是细菌必备结构D.质粒是双股环状DNA E.质粒可独立存在于细菌体内 15.质粒在细菌间的转移方式主要是

A.接合B.转导C.转化D.突变E.溶原性转换 16.R质粒中决定接合与自主复制的基因是

A.耐药传递因子B.耐药决定子C.插入序列D.F质粒E.转座子 17.流产转导是指噬菌体携带的外源性DNA片段

A.未能进入受体菌而被核酶降解

B.进入受体菌后未能与染色体DNA重组,也不能自主复制 C.虽与受体菌染色体重组,但未能表达其性状 D.进入受体菌后形成能自主复制的环状结构 E.以上都不是

18.原生质体融合与接合共同具有的特点是

A.需温和噬菌体作为载体B.供体菌必须与受体菌直接接触 C.可发生溶原性转换D.需性菌毛存在E.转移的是小分子DNA X型题

21.关于质粒的特点。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可编码多种生物学性状B.不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C.可自行丢失或经人工处理消除D.可从一个细菌转移到另一个细菌 E.不相同的质粒能共存于同一细菌内 22.关于突变的规律,下列叙述哪些正确 A.有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 B.突变是随机的、不定向的

C.发生突变的细菌只是群体中的个别菌 D.合适的环境条件可将突变菌株选择出来

E.突变后的菌株不能再次突变恢复到原来的性状 23.菌落变异可拌有下列哪些变异 A.抗原性变异B.毒力变异C.结构变异 D.生化反应的变异E.耐药性变异

24.非接合性质粒可通过哪些方式转移

A.转化B.转导C.接合D.溶源性转换E.融合 25.关于接合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F+菌与F-菌接合时,质粒被转移

B.Hfr菌与F-菌接合时,染色体基因可被转移

C.F’菌与F-菌接合时,质粒与染色体基因一起被转移 D.F+菌与F-菌接合时,F+菌变为F-菌 E.F’菌与F-菌接合时,F’菌不变为F-菌 26.关于影印试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本试验证明细菌可以直接摄取游离的DNA片段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B.抗生素起到诱导细菌突变的作用

C.试验中个别细菌所具有的耐药性是在加入抗生素之前就存在的 D. 它证明细菌的突变是随机的、自发的

E.试验中形成耐药菌的突变发生越早,则产生抗性突变株的比例就越多 二、填空题

1.噬菌体感染细菌有两种后果,一是噬菌体增殖,细菌被, 建立;二是噬菌体不增殖,而是建立。

2.细菌的各种生物学性状均可发生变异,如、、、、、。 3. 两个性状不同的细菌之间可发生和,其方式、、、、。 4.噬菌体参与的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有和。 5.F—菌亦称,可经方式变为F+菌。

6接合性R质粒的基因由和组成,可通过方式转移。

7.温和噬菌体可引起宿主菌基因的和,溶原性噬菌体可使宿主菌变为状态。 三、名词解释

1.噬菌体2.毒性噬菌体3.温和噬菌体4.前噬菌体5.溶原性细菌6.质粒7.转化 8.转导9.接合10.溶原性转换 四、问答题

1.为什么转导比转化的效率高?

2.根据能否遗传,可把细菌的变异分几类,有何差异?

3.试述用小鼠体内肺炎链球菌转化试验证明转化现象的过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E 2.C 3.E 4.B 5.A 6.B 7.A 8.D 9.D 10.B 11.D 12.C 13.B 14.B

15.A 16.E 17.A 18.B 19.B

X型题:21.ABCDE 22.ABCD 23. ABCD 24. ABE 25. ABCE 26. CDE 二、填空题

1.毒性、裂解、溶菌性周期;温和、溶原性周期2.形态、结构、毒力、抗原性、耐药性、菌

落3.基因转移、基因重组、转化、转导、溶原性转换、接合、原生质体融和4.转导、溶原性

转换5.雌性菌、接合6.耐药传递因子(RTF)、耐药决定子(r)、接合7.普遍转导、局限性

转导、溶原 三、名词解释

1.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2.毒性噬菌体:能在敏感细菌内增殖,建立溶菌性周期,最后使细菌裂解的噬菌体称为毒 性噬菌体。

3.温和噬菌体: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不增殖,不裂解细菌,其核酸整合到细菌染色体DNA 上,并能与其一起复制,当细菌分裂时又能传至子代细菌,类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 4.前噬菌体: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核酸)称为前噬菌体。 5.溶原性细菌:染色体上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6.质粒:是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染色体外的DNA。

7.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断并整合到自己基因组中,从而获得新的 性状。

8.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倒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 性状。

9.接合:两个细菌接触,供体菌通过性菌毛将DNA直接转入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 性状。

10.溶原性转换:溶原性细菌因染色体上整合有前噬菌体而获得新的性状。

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内感染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正常情况下,机体无菌的部位是:

A.外耳道B. 皮肤表面C. 眼结膜D. 粘膜表面E. 血液内 2.人体微生物分布最多的部位是:

A.呼吸道 B.皮肤 C.口腔 D.胃 E.肠道 3.正常菌群在医学上的意义主要是:

A.拮抗病原菌B. 营养作用C. 免疫作用D. 抗癌作用E. 代谢作用 4.正常菌群的免疫作用是指:

A.作为抗原刺激宿主产生免疫 B.作为抗原使宿主致病 C.构成生物屏障 D.促进消化吸收 E.以上均不是 5.正常菌群成员引起感染的条件之一是:

A.变为耐药菌B.发生基因突变 C.异位寄生D.变为L型细菌E.发生S-R变异 6.关于机会性致病菌感染,下列叙述哪项正确?

A.均为内源性感染 B.均为医院内感染 C.是二重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D.近年感染率明显下降E.仅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的病人 7下列属于医院内感染类型的是:

A.外源性感染 B.内源性感染 C.交叉感染 D.医源性感染 E.以上都是 8.关于医院内感染,以下哪项错误:

A.多由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引起 B.无特异性预防方法 C.医护人员可成为病原携带者 D.原有慢性感染在医院急性发作也应属于医院内感染 E.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加强预防 9.引起菌群失调症的原因是:

A.生态制剂的大量使用 B.正常菌群的遗传特性明显改变 C. 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明显改变

D.正常菌群的增殖方式明显改变 E. 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明显改变 10.关于正常菌群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

B.肠道内的痢疾杆菌可产生碱性物质拮抗其他细菌 C.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主要是需氧菌

D.即使是健康胎儿,也携带正常菌群 E.在人的一生中,正常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稳定 11.有正常微生物群存在的部位是 A.胃、肠道、腹腔

B.鼻咽腔、眼结膜、脑脊液 C.胆囊、肝脏、十二指肠 D.尿道、口腔、外耳道 E.皮肤、黏膜、淋巴液 12.肠道正常菌群中主要是

A.需氧菌B.微需氧菌C.兼性厌氧菌D.厌氧菌E.真菌 13.肠道正常菌群中的厌氧菌是需氧菌的多少倍

A.2~5 B.5~10 C.10~20 D.10~100 E.100~1000

14.肠道正常微生物群中的真菌主要是

A.新生隐球菌B.白假丝酵母菌C.曲霉D.毛霉E.肺抱子菌 15.胃肠道正常微生物群最多的部位是 A.胃B.十二指肠C.空肠D.回肠E.结肠 16.胃肠道正常微生物群最少的部位是

A.胃B.十二指肠C.空肠D.回肠E.结肠

17.关于二重感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是免疫功能缺陷的严重后果 B.是微生态平衡失调的严重后果 C.是菌群失调症的一种类型

D.是抗生素治疗原感染性疾病过程中的一种新感染 E.是抗生素预防某些微生物感染过程中的一种新感染 18.二重感染是指

A.两种细菌同时感染B.严重的菌群失调

C.多种微生物同时感染D.某种微生物反复感染E.感染过程中的一种新感染 19.关于机会致病菌引起医院感染率上升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生素的广泛使用B.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

C.侵入性检查和治疗操作的增多D.诊疗技术增多E缺乏理想疫苗 20.机会致病菌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A.毒力弱或无明显毒力B.多为耐药菌或多重耐药菌 C.新现机会致病菌逐渐增多D.新的致病菌逐渐增多

E.菌种因感染年代、地域及抗生素使用情况等的不同而变化 21.关于耐药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是天然耐药B.亦可以是获得性耐药 C.临床治疗其感染极为棘手

D.获得性耐药菌特别是多重耐药菌主要因染色体突变所致 E.易在抗生素选择压力下于医院人群中传播,甚至爆发流行 22.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的因素不包括使用

A.抗菌药物B.免疫抑制剂C.激素D.细胞毒药物E.射线照射 23.治疗菌群失调症应使用

A.维生素B.细菌素C.抗毒素D.纤维素E.微生态制剂 24.关于医院感染的微生物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细菌为主B.病毒和真菌为辅C.可以是致病菌 D.可以是机会致病菌E.致病菌为主

25.长期口服广谱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多属于

A.外源性感染B.内源性感染C.交叉感染D.环境感染E.潜伏感染。 26.引起医院感染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主要是 A.螺旋体B.细菌C.立克次体D.衣原体E.支原体 27.防止医院感染蔓延的主要措施

A.消灭传染源B.保护易感者C.切断传播途径D.消毒灭菌 E.合理使用抗生素

28.下列疾病不需要肠道隔离的是

A.霍乱B.乙型肝炎C.甲型肝炎D.肠热症E.细菌性痢疾 29.不是正常菌群致病条件的是

A.寄生部位改变B.全身免疫功能低下

C.局部免疫功能低下D.菌群失调E .药物治疗

30.某70岁女因尿路感染于5天前开始服用氨苄青霉素。现出现腹泻。取便标本,培养出 大量革兰阳性葡萄球菌。试问腹泻发生机制是 A.菌群失调B.肠毒素使腺苷环化酶活性增加

C.细菌侵袭肠粘膜所致D.内毒素作用于肠粘膜E.肠蠕动加快 X型题

1. 正常菌群的有益作用包括:

A.抗肿瘤作用B.营养作用C.拮抗作用D.刺激补体的合成E.增强免疫细胞活性 2. 机会致病菌的致病条件是:

A.细菌寄生部位的改变B.机体免疫功能降低C.细菌毒力变异 D.细菌侵袭力增强E. 菌群失调

3. 机会致病菌感染率上升的原因是:

A.细菌耐药率上升B.继发性免疫功能下降者增多C.细菌耐药突变率增加D.细菌毒力变异率 增高E.无理想的疫苗

4. 正常菌群的生物拮抗作用包括:

A.产生有机酸 B.产生过氧化氢 C.占位性保护 D.争夺营养 E.产生抗生素

5. 正常菌群中有抗衰老与肿瘤作用的是

A.大肠埃希菌B.双歧杆菌C .表皮葡萄球菌D.乳杆菌E.变形杆菌 6. 人体正常菌群中以厌氧菌为主的部位是 A.口腔B.鼻咽部C.肠道D.阴道E.尿道 7. 白假丝酵母菌常存在于

A.皮肤B. 口腔C.阴道D.肠道E.眼结膜 8. 机体免疫功能显著降低时主要引起

A.菌群失调或菌群失调症B. 内源或外源性感染C.二重或重叠感染D.致病微生物或条件致 病微生物感染E.正常菌群寄居部位改变 9.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的影响因素包括

A.正常微生物群B.致病微生物群C.宿主D.外界环境E.机会性致病菌

10. 肠道内正常菌群通过什么调节机制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防止内源或外源性感染 A.胃酸的作用B.肠蠕动作用C.肠道分泌物的作用D.微生物群相互作用E.产生维生素 11. 外源性医院感染微生物的传播途径是

A.气溶胶B.直接接触C.间接接触D.污染医护用品E. 周围环境 12.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包括

A.消毒灭菌B.隔离C.免疫接种D.合理使用抗生素E.增强机体抵抗力 13. 下列细菌,哪些是机会致病菌

A.葡萄球菌B.大肠埃希菌C.伤寒沙门菌D.克雷伯菌E.无芽胞厌氧菌 14. 医务人员在什么情况下应进行手的清洁或消毒

A.接触患者前后B.进行无菌操作前C.戴口罩和穿隔离衣前后D.进人和离开隔离病房、重症 监护病房等E.接触可能污染的物品后

15. 关于抗菌药物在医院感染中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医院感染必须应用的一类药物B.使用不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

C.加强其应用的管理是降低医院感染率的有效手段D.合理使用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 要措施E.病毒性感染一般不使用抗生素 二、填空题

1.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数量和组成的异常变化,导致________,常发生于________之后。 2.菌群失调症又称为_______。

3._______用于微生态失调的预防和治疗。

4.恶性肿瘤等病人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________。

5.大肠埃希氏菌是肠道的________,并可通过产生_________抑制志贺氏菌的生长。 三、名词解释

1.正常菌群2. 微生态失调3.机会性感染 4.二重感染(superinfection)5.医院感染(hospital

infection ) 6. 内原性医院感染(endogenous nosocomial infection) 7.外源性医院感染

(exogenous nosocomial infection)8. 细菌生物膜(biomembrane) 四、问答题

1.简述肠道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2.什么是菌群失调与菌群失调症,其机制如何? 3. 简述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

题: 1.E 2.E 3.A 4.A 5.C 6.C 7.E 8.D 9.E 10.A 11.D 12.D 13.E 14.B

15.E 16.A 17.A 18.E 19.E 20.D 21.D 22.A 23.E 24.E 25.B 26.B 27.C 28.B 29.E 30.A X型

题: 1.ABCE 2.ABE 3.AB 4.ABCDE 5.BD 6.ABCD 7.ABCD 8.BD 9.ACD

10.ABCD 11.ABCDE 12.ABD 13.ABDE 14.ABCDE 15.BCDE 二、填空题

1.菌群失调、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2.二重感染3.微生态调节剂4.机会性感染5.正常菌群、大 肠菌素

三、名词解释 1. 正常菌群:在人体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粘膜中经常寄居而对人体有益无害的细 菌。

2. 微生态失调: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正常菌群各种细菌之间的平衡、比例在某些因素影

响下发生失调的现象。 3. 机会性感染:由正常菌群在机体抵抗力降低、寄居部位改变或菌群失调等特殊情况下引

起的感染称为机会性感染。 4. 二重感染又称重叠感染,是抗菌药物治疗原感染性疾病或预防某些微生物感染过程中发 生的一种新的感染,系一种菌群失调症。

5.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感染或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指包括医院内各类人群所获得的感染, 如住院或门诊患者、探视者、陪护及医院工作人员等,但主要为住院患者在医院期间或出院 后不久发生的感染。

6. 内原性医院感染又称自身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由于某种原因使自身寄住的正常菌群 转变成机会致病菌,大量繁殖而导致的感染。 7. 外源性医院感染:指患者遭受医院内非自身存在的微生物侵袭而发生的感染。又称交叉

感染。

8. 细菌生物膜:是指正常菌群与上皮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而黏附,并分泌胞外多糖聚合物, 使细菌以非常精细的方式相互黏连,形成的膜状物,能发挥屏障和占位性保护作用,使外来 致病菌不能定植而通过侵人门户侵袭机体。

医学微生物学-消毒与灭菌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何种物质不宜用滤过法除菌

A.血液B.血清C.抗生素D.维生素E.支原体 2.防止细菌污染培养基宜采用

A.消毒B.灭菌C.防腐D.无菌操作E.灭菌与无菌操作 3.杀灭包括芽胞在内的微生物的方法称

A.防腐 B.无菌 C.消毒 D.灭菌 E.杀菌

4.高压蒸汽灭菌法通常在1.034×102kPa ???的压力下维持

A.5分钟 B.10分钟 C.15~20分钟 D.30分钟 E.60分钟 5.手术室、无菌室的空气消毒,常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来苏尔喷洒 B.高锰酸钾液喷洒 C.70%酒精喷洒 D.石炭酸喷洒 E.紫外线照射

6.人和动物血清应该如何灭菌

A.滤过除菌 B.间歇灭菌 C.低热灭菌 D.γ射线照射 E.环氧乙烷 7.低温(40C)对一般细菌的作用是

A. 使毒力减弱 B.使代谢减慢 C.加速代谢 D.杀菌 E.消毒 8.判断灭菌是否彻底的依据是

A.细菌繁殖体被完全杀死 B.细菌菌毛蛋白变性 C.芽胞被完全杀死 D.鞭毛蛋白被破坏 E.细菌的荚膜被破坏

9.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中最不重要的是

A.消毒剂浓度 B.有机物的存在 C.盐的存在 D.温度E.酸碱度 10.紫外线杀菌的最佳波长为 A.200nm B.265nm C.300nm D.560nm E.650nm 11.外科敷料使用前宜采用的灭菌方法是

A.干烤 B.紫外线照射 C.焚烧 D.巴氏消毒法 E.高压蒸汽灭菌 12.将牛乳加热620C30分钟的目的是

A.防腐 B.消毒 C.灭菌 D.灭活病毒 E.保鲜 13.实验室能用干烤法灭菌的物品是

A.玻璃器皿B.滤菌器 C.手术刀 D.移液器头E.胶皮手套 14.能有效阻止细菌通过的玻璃滤器是

A.G1-G2 B.G2-G3 C.G3-G4 D.G4-G5 E.G5-G6 15.湿热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是:

A.高压蒸汽灭菌法 B.流通蒸汽灭菌法 C.间歇灭菌法 D.巴氏消毒法 E.煮沸法 16.关于紫外线,下述哪项不正确?

A.能干扰DNA合成 B.消毒效果与作用时间有关

C.常用于空气、物品表面消毒 D.对眼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E.穿透力强

17.用于除菌的薄膜滤菌器,其滤膜孔径应为

A 0.12μm B 0.22μm C 0.525μm D 0.72μm E 0.95μm

18.下列哪种方法不能杀死细菌芽胞

A加压蒸汽灭菌法B间歇蒸汽灭菌法C流动蒸汽消毒D干烤法E焚烧法 19.玻璃器皿、瓷器干烤2小时灭菌的最佳温度是

A.l00~150℃B.160~170℃C.70~250℃D250~300℃E.300~400℃ 20.保存菌种最好的方法是

A.4℃冰箱B.半固体培养基C.甘油盐水保存液D.-20℃冰箱E.冷冻真空干燥法21.滤过除菌法能除去下列哪种微生物

A.结核杆菌L型B.肺炎支原体C.沙眼衣原体 D.大肠杆菌噬菌体E.霍乱弧菌

22.70%~75%乙醇的消毒灭菌机制是

A.蛋白质变性和凝固B.损伤细胞膜C.灭活酶类 D.氧化作用E.烷化作用

23.10%甲醛消毒灭菌的机制是 A.蛋白质变性和凝固B.损伤细胞膜 C.灭活酶类D.氧化作用E.烷化作用

24.0.2~0.5PPm氯进行饮水消毒的机制是 A.氧化作用B.烷化作用C.损伤胞膜 D.干扰代谢E.灭活酶类

25.去掉液体中的热原质用下列哪种方法 A.加压蒸汽灭菌法B.煮沸法C.蒸馏法 D.滤过法E .巴氏消毒法

26.外科手术时防止微生物进人伤口,此方法称为

A .sterilization B. disinfection C .asepsis

D. antisepsis E. infection 27.下列消毒灭菌法哪种是错误的

A.金属器械一漂白粉B.排泄物一漂白粉 C.饮水一氯气D.含糖培养基一间歇灭菌法 E.人或动物血清一滤过除菌

28.新生儿预防淋球菌所致脓漏眼的消毒剂是

A.2%-4%龙胆紫B. 0.1%高锰酸钾C. 2%红汞 D.1%硝酸银E. 2%碘伏

29.动物免疫血清的除菌宜采用 A.高压蒸汽灭菌B.干烤C.滤过除菌 D.紫外线E.煮沸消毒

30.手术用金属器械宜采用

A.高压蒸汽灭菌B.干烤C.滤过除菌 D.紫外线E. 煮沸消毒 X型题

operation 1. 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有

A.温度B.酸碱度C.有机物D.消毒剂的浓度E.消毒剂的作用时间 2. 滤菌器一般不能除去

A.衣原体B.细菌L型C.内毒素D.立克次体E.支原体 3. 关于化学消毒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可以发挥防腐、消毒甚至灭菌的作用 B. 消毒灭菌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C. 各种化学消毒剂的消毒灭菌机制都基本相同 D. 一般对人体组织无害

E. 一般用于环境或人体体表的消毒 4. 能杀死细菌芽胞的方法有

A.加压蒸汽灭菌法B.间歇蒸汽灭菌法C.UV D.干热灭菌E.巴氏消毒法 5. 关于消毒剂的作用原理

A.使菌体蛋白变性B.使菌体蛋白凝固 C.使菌体酶失活D.破坏细菌细胞膜 E.以上均是

6. 下列哪些消毒剂可用于皮肤粘膜消毒 A.2%红汞B.0.1%高锰酸钾C.2.0%碘酒 D.3%过氧化氢E.5%过氧乙酸 7. 物理消毒灭菌法包括

A.干热灭菌B.湿热灭菌C.低温D.干燥E.使用消毒剂 8. 关于煮沸消毒法,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 煮沸100℃5min可杀死细菌繁殖体和芽胞

B. 可用于一般外科手术器械、注射器、针头的消毒 C. 水中加入2%碳酸氢钠,可提高沸点到105℃ D. 常用于食具的消毒E.不足以杀死所有芽胞 9. 常见的湿热消毒灭菌法有

A.煮沸法B.流通蒸汽消毒法C.高压蒸气灭菌法D.高效空气颗粒滤器 E. 巴氏消毒法

10. 杀灭芽胞,可以选择

A.者沸2小时B.间歇灭菌法C. 巴氏消毒法D.高压蒸汽灭菌法E.干烤 二、填空题

1.普通的琼脂培养基消毒灭菌可采用方法。 2.化学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一般只对细菌的有效。如对细菌芽胞杀灭需要提高消毒剂的和。 3.葡萄球菌敏感,常用于浅表创伤消毒的消毒剂是。 4.紫外线杀菌机理是干扰细菌的合成, 对、、等微生物均有杀伤和灭活作用。 5.物理消毒灭菌法中法能够除去热源质。 6.有机物中的和消毒剂结合,杀菌效果。 三、名词解释

1.消毒 2.灭菌 3.防腐 4.无菌操作 5. 巴氏消毒法 四、问答题

1.何谓无菌和无菌操作?举例说明。

2.紫外线杀菌的原理是什么?有何医学意义?

3.简述化学消毒剂的主要作用机制。

4.同等温度、作用时间下,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哪灭菌效果好?为什么? 5.影响化学消毒剂消毒灭菌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各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1.E2.E

3.D 4.C 5.E 6.A 7.B 8.C 9.C 10.B 11.E 12.B 13.A 14.E 15.A 16.E 17.B 18.B 19.E

20.B 21.E 22.A 23.A 24.A 25.A 26. C 27.A 28.D 29.C 30.A X型题:

1.ABCDE 2.ABCE 3.ABE 4.ABD 5.E 6.ABCD 7.ABCD 8.BCDE

9.ABCE 10.ABDE 二、填空题

1.高压蒸汽灭菌法2.繁殖体浓度作用时间3.龙胆紫4.蛋白质细菌真菌DNA病毒 5.干热法6.蛋白质降低 三、名词解释

1.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2.灭菌:是指把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在内)全部杀死的方法。 3.防腐:是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4.无菌操作:指防止外界微生物进入人体或污染物品和局部环境的操作技术。

5.巴氏消毒法:加温至61.1℃~62.8℃经30min或71.7℃经15~30s能杀灭液体中无芽胞的病

原菌,但不影响液体中营养成分的消毒方法。常用于酒类、奶制品的消毒。

医学微生物学-病原学诊断与防治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革兰染色的意义

A.细菌的分类B.选择治疗药物C.鉴定细菌的依据 D.观察细菌结构E.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2.不符合脑膜炎球菌送检标本要求的一项是

A.采集标本注意无菌操作B.根据该病原菌主要存在部位取材 C.采集标本一般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D.采集的标本要立即送检 E.标本送检过程中要保持低温和干燥 3.不能用于细菌检测的方法是

A.蚀斑测定B.噬菌体分型C.细菌素分型D.聚合酶链反应E.气液相色谱法

4.从有正常菌群存在的部位所采取的标本应接种在哪种培养基中分离培养病原菌 A.增菌培养基B.营养培养基C.选择、鉴别培养基D.特殊培养基 5.关于直接涂片镜检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适用与所有细菌感染疾病的初步诊断B.方法简便易行

C.只适用与形态和染色性上具有特征的病原菌D.其结果必须结合临床表现方有诊断价值

E.以上都不是

6.利用细菌生化反应鉴定细菌是根据

A.细菌酶活性差异B.细菌毒素活性差异C.细菌酶含量的差异 D.细菌毒素种类的差异E.细菌分解代谢产物的差异 7.用马血清制备的抗毒素的缺点是 A.制备较困难B.纯度不高C.产量低 D.可产生变态反应E.不易保存 8.丙种球蛋白的优点是

A.来源广B.易制备C.易保存D.含多种微生物的抗体E.免疫效果好 9.向类毒素中加入佐剂氢氧化铝或磷酸铝便可制成

A.内毒素B.精致类毒素C.外毒素D.神经毒素E.细胞毒素

10.抗毒素主要用于外毒素所致疾病的治疗和应急预防,但使用异种抗毒素时应注意下列何 种问题的发生

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以上都包括 11.关于血清丙种球蛋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从正常人血浆中提取的丙种球蛋白 B.是从健康产妇的胎盘血液中提制而成 C.含有种类较单一的抗微生物特异性抗体 D.经长期进行放、化疗的肿瘤不宜使用该制剂 E.以上都正确

12.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的最佳放大倍数为 A.10000倍B.1000倍C.400倍D.100倍E.500倍 13.以下关于电子显微镜,说法正确的是 A.其能分辨1nm的微粒

B.当前使用的电子显微镜有两种,即投射电子显微镜和暗视野显微镜 C.电镜即可用于观察活的微生物也可以用于观测死的微生物 D.电镜标本不都需要在真空干燥的状态下观察 E.以上说法都正确

14.确诊细菌性感染最可靠的方法是

A.观察临床症状B.询问病史C.用抗生素试探性治疗,根据疗效诊断 D.根据不同疾病采取不同标本进行细菌的分离与鉴定E.以上都对 15.关于药物敏感性试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药敏试验的结果是指导临床用药的唯一依据 B.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应采用抑菌环最大的药物 C.抑菌环直径为2.5cm属于高度敏感药物

D.纸片法是根据抑菌环的有无和大小来判定试验菌对该抗菌药物耐药或敏感的 E.以上说法都正确

16.检测病原菌抗原的优点是

A.比分离培养细菌诊断细菌性感染更可靠 B.即使在发病早期使用了抗生素,标本中的病原菌已被抑制或被杀死,也不影响病原菌抗原 的检出

C.敏感性稍差,标本中需含有大量抗原才能被特异性抗体检出 D.此类方法更简便、迅速,多数只需几分钟的时间就可观察结果 E.以上说法均正确

17.下列关于血清学诊断正确的是

A.一般适用于抗原性较弱,以及病程较长的传染病诊断 B.是感染性疾病最重要的诊断依据

C.不能用于调查人群对某病原体的免疫水平及检测预防接种效果 D.在血清学诊断中,通常取双份血清 E.如果抗体效价低,即可否定感染

18.下列试验中不属于血清学诊断方法的是

A.肥达试验B.外斐试验C.ELISA D.糖发酵试验E.抗O试验 19.死疫苗的特点是

A.接种次数少B.接种剂量小C.接种后局部和全身反应不明显 D.能刺激特异性CTL细胞产生E.生产方法简单,易保存 20.DPT三联疫苗是

A.鼠疫、百日咳、破伤风B.白喉、霍乱、破伤风

C.白喉、百日咳、破伤风D.伤寒、霍乱、钩端螺旋体 E.鼠疫、百日咳、脊髓灰质炎

21. 血清学诊断病毒感染时,应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各取一份标本,以比较两份标本的抗体效

价,恢复期血清的抗体效价较急性期血清的抗体效价高几倍有诊断意义: A.1~2倍B.2~3倍C.3~4倍D.4倍以上E.10倍以上 22. 病毒标本运送要求:

A.常温下运送B.低温快速运送C.任何温度下快速运送D.加防腐剂运送E.以上均可 23. 预防病毒感染最有效的办法是:

A.用化学药物B.用免疫血清C.用减毒活疫苗自动免疫D.用干扰素E.用抗生素 24. 现仍用灭活疫苗预防的疾病有:

A.麻疹B.流行性乙型脑炎C.登革热D.风疹E.腮腺炎 25. 能用活疫苗预防的病毒感染是:

A.丙型肝炎B.乙型肝炎C.乙型脑炎D.脊髓灰质炎E.AIDS

26. 感染病毒的细胞在胞核或胞浆内存在可着色的斑块状结构称: A.包涵体; B.蚀斑; C.空斑; D.极体; E.异染颗粒; 27. 无环鸟苷(ACV)有效控制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机理是:

A.ACV作用于敏感细胞表面受体B.ACV抑制病毒DNA多聚酶和DNA合成 C.ACV抑制病毒RNA聚合酶D.ACV抑制敏感细胞DNA复制 E.ACV抑制病毒蛋白合成

28. 用直接电镜法可做出早期快速诊断的病毒是:

A.疱疹病毒B.轮状病毒C.流感病毒D.巨细胞病毒E.腺病毒 29. 下列不适于培养动物病毒的方法是:

A.鸡胚培养B.人工合成培养基培养C.二倍体细胞培养D.组织培养E.动物培养 30. 不能作为病毒在细胞内生长繁殖指标的一项是:

A.致细胞病变作用B.红细胞凝集C.干扰现象D.细胞培养液变混浊 E.细胞培养液PH改变

31. 病毒的中和试验是病毒血清学特异试验,以下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中和试验是指中和抗体与病毒结合,使病毒失去感染性的试验 B.中和试验需用活细胞或鸡胚或动物来判断结果 C.中和试验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试验

D.中和抗体在体内维持时间较短

E.中和试验是用已知病毒抗原检测中和抗体 32. 有关包涵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包涵体的形成一定是特异的B. 包涵体的形成对病毒感染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C.包涵体的形成不一定是特异的D.有些细菌感染也可引起细胞浆出现包涵体 E.许多理化因素也可引起细胞浆出现包涵体 33. 抗病毒药物不包括:

A.金刚烷胺B.无环鸟苷C.叠氮脱氧胸苷D.干扰素E.头孢三嗪 34. 病毒感染的微生物检查阳性结果的关键取决于:

A.病毒种类B.病毒毒力C.标本的正确采集和运送D.病毒抗原性E.机体免疫力 35. 光镜能直接观察的病毒是:

A.巨细胞病毒B.痘病毒C.乳头瘤病毒D.类病毒E.以上都不是 36. 下列有关病毒疫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减毒活疫苗通常是选择对人毒力低的变异株 B. 减毒活疫苗有回复毒力的可能性 C.灭活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IgG抗体 D.灭活疫苗通常可诱导机体产生IgA抗体 E.减毒活疫苗有活化体内其他潜伏病毒的可能 37. 可用作快速诊断的血清学方法是 A.中和试验

B.取双份血清,在二次血清抗体升高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 C.血凝抑制试验

D.用ELISA法检测特异性IgM E. PCR

38. 在传染病的预防接种中,使用减毒活疫苗比使用灭活疫苗普遍,关于其原因下述中不正 确的是

A.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灭活疫苗

B.减毒活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的持续时间比灭活疫苗长

C.减毒活疫苗能在机体内增殖或干扰野毒株的增殖及致病作用,灭活疫苗则不能 D.减毒活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分泌型IgA,故适用于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E.减毒活疫苗一般只需要接种一次即可达到免疫效果,而死活疫苗需要接种多次 39. 不属于人工被动免疫方式的是

A.注射人血清丙种球蛋白B.注射胎盘丙种球蛋白 C.注射免疫核糖核酸D.注射胸腺素 E.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

40. 不是抗菌药物作用机制的一项是

A.抑制细胞壁的合成B.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C.抑制蛋白质的合成D.抑制逆转录酶活性 E.抑制核酸代谢

41. 鉴定多细胞真菌主要应用的检查方法是 A.革兰染色后镜检B.墨汁负染色后镜检 C.血清学检查D.生化反应检查 E.小培养检查菌丝和孢子

42. 关于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错误的是

A.干扰细胞壁几丁质成分的合成B.破坏细胞壁肽聚糖骨架中的β-l,4糖苷键 C.干扰细胞膜脂质合成

D.影响核酸功能E干扰真菌对大分子物质的摄取及贮存 43. 下列哪种药物对病毒的感染无效 A.阿昔洛韦B.拉咪呋啶C. AZT D.蛋白酶抑制剂E.两性霉素

44. 有关灭活疫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投入途径为注射B.免疫次数为多次

C.细胞介导免疫良好D.对温度不敏感E.不受其他病毒干扰 45. 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人工被动免疫接种的物质是抗体 B.人工被动免疫不能用于治疗

C.人工主动免疫接种的物质是丙种球蛋白 D.人工主动免疫主要用于治疗 E.人工被动免疫主要用于紧急预防

46. 有关人工主动免疫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给机体输入抗原性物质B.免疫接种后1~4周出现免疫力 C.免疫力维持时间较短D.使机体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E.使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47. 有关病毒标本采集和运送,不正确的方法是 A.发病早期或急性期采集标本 B.发病晚期采集标本

C.标本运送应放在带有冰块的保温瓶 D.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实验室检查 E.运输培养基中应含有抗生素

48. 使用减毒活疫苗预防病毒性疾病时,下列哪一项不是潜在的危险因素 A回复为有毒野毒株而致病 B进人非寻常部位引起并发症 C刺激过强而引起免疫逃逸或耐受 D活化其他潜伏病毒 E引起持续性感染

49. 关于死疫苗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体用理化方法灭活而成 B.较活疫苗易保存 C.副作用较大

D.需要多次小剂量注射 E.常制成联合疫苗

50. 关于PCR技术,下列哪种叙述是错误的 A.是一种有细胞的分子克隆技术 B.是一种DNA扩增技术

C.具有快速、灵敏和特异性强等特点 D.可用于病毒DNA片段的检测

E.也可用于细菌等微生物DNA片段的检测

51. 关于人工被动免疫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直接注射免疫反应产物,使之产生相应免疫力 B.作用快C.维持时间短D.可用于紧急预防 E.也可作为平时预防的方法 52. 下列哪种是活疫苗制剂?

A.减毒疫苗B.基因缺陷型疫苗C.化学疫苗 D.DNA重组疫苗E.以上都不是

53. 目前真菌感染的防治措施不包括

A.注意清洁卫生B.提高机体免疫力C.接种真菌疫苗 D.合理使用抗生素E.使用抗真菌药物 54. 病毒中和抗体的作用是

A.直接杀伤病毒B.阻止病毒吸附C.阻止病毒核酸转录 D.阻止病毒脱壳E阻止蛋白合成

55. 下列哪种物质不能用于人工被动免疫 A.抗素素B.结核菌素C.丙种球蛋白 D.抗病毒血清E.转移因子

56. 下列哪一项不适合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快速诊断 A.中和试验B.免疫荧光试验C.电镜检查 D.酶免疫技术E.血凝抑制试验 57. 类毒素是

A.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B.细菌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C.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 D.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 E.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并改变了抗原性的物质 58. 进行病毒病原学检查的组织标本递送要求是 A.暖箱保存B.室温保存C.加人防腐剂

D.冷藏速送E.加入含抗生素的50%甘油缓冲盐水液中冷藏速送 59. 检查包涵体可以作为

A.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标志之一B.衡量病毒毒力强弱的标准 C.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D.鉴定病毒的特异性依据 E.测定病毒数量的指标

60. 关于血清学诊断方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伤寒-肥达反应B.风湿症-抗“O”试验

C.斑疹伤寒-外斐反应D.梅毒螺旋体-制动试验 E.结核-结核菌素试验

61. 机体抗外毒素的免疫主要依靠 A.激活的巨噬细胞分泌的蛋白酶类 B. IgG、IgM抗体 C.辅助T细胞

D.靶细胞表面毒素受体被修饰E细胞毒性T细胞 62. 均可用抗毒素进行紧急预防的疾病是

A.破伤风与结核病B.肠热症与波状热C.白喉与痢疾 D.白喉与破伤风E.猩红热与风湿热 63. BCG属于

A.活疫菌B.死疫菌C.类毒素 D.抗毒素E.转移因子 64. 预防伤寒用

A.活疫菌B.死疫苗C.类毒素D.抗毒素E.转移因子 65. 白喉治疗用

A.活疫菌B.死疫菌C.类毒素 D.抗毒素E.转移因子 66. 预防破伤风用

A.活疫菌B.死疫菌C.类毒素D.抗毒素E.转移因子 67. 哪项不是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检测指标

A.检测细胞病变B.观察血细胞吸附C.进行蚀斑测定 D.检查病毒抗原E.观察干扰现象

68. 不属于1岁以内婴儿计划免疫的是

A.脊髓灰质炎疫苗B.肺炎链球菌疫苗C.麻疹疫苗 D.百日咳疫苗E.乙肝疫苗

69. 我国规定1岁内必须完成的计划免疫是

A.麻疹疫苗B.乙脑疫苗C.流脑疫苗D.流感疫苗E.甲型肝炎疫苗

70. 男性,10岁。右足底被铁锈钉刺伤10天。突然出现张口困难,继之出现苦笑面容,角

弓反张,声响及触碰病人可诱发上述症状病人神志清楚,不发热。该病致病菌属于 A.革兰染色阴性大肠杆菌B.革兰染色阴性厌氧拟杆菌 C.革兰染色阴性变形杆菌D.革兰染色阳性梭形芽胞杆菌 E.革兰染色阳性厌氧芽胞杆菌 71. 该病属于

A.毒血症B.菌血症C.败血症D.脓血症E.脓毒血症 72. 对机体威胁最大的是 A.肌肉断裂B.骨折C.尿潴留 D.持续的呼吸肌痉挛E.营养障碍 X型题

1. 机体对细菌特异性免疫的获得方式包括

A.显性感染B.隐性感染C.疫苗接种D.婴儿吸吮母乳E.注射抗毒素 2. 人工主动免疫的特点包括

A.免疫物质为抗原B.免疫物质为抗体C.免疫物质为类毒素 D.免疫物质为抗毒素E.主要用于紧急预防

3. 下列哪些生物制剂可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抗体 A.死疫苗B.活疫苗C.类毒素D.抗毒素E.内毒素

4. 下列哪些细菌的分型在流行病学调查时可用于传染源的追踪 A.血清学分型B.噬菌体分型C.细菌的耐药谱分型 D.质粒指纹图谱法分型E.气液相色谱法分型 5. 减毒活菌苗细菌株可来自

A.健康带菌者体内分离B.自然界中分离C.自人工诱导突变株中筛选 D.恢复期带菌者体内分离E.病人体内分离 6. 以自然感染途径接种疫苗的优点是

A.可产生细胞免疫B.可产生体液免疫C.便于接种

D.可产生局部免疫E.疫苗易保存

7. 按产生的微生物分类,抗菌药物可分为

A.细菌产生的抗生素B.真菌产生的抗生素C.磺胺类药物 D.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E.喹诺酮类药物 8. 下列疾病的预防多使用减毒活疫苗的是 A.结核病B.炭疽C.霍乱D.鼠疫E.白喉

9. 为提高检出率,避免诊断错误,应遵守标本采集与送检的几项原则 A.在疾病的潜伏期采集标本 B.须严格无菌操作

C.尽可能在使用抗菌药前采集标本,提高检出率 D.采集的标本必须尽快送检

E.多数细菌冷藏送检,某些标本在送检中需注意保温 10. 以下关于细菌染色法,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细菌标本必须染色后才可在显微镜下观察

B.负染色就是不使细菌着色,而使背景着色形成反差的一种染色法

C.革兰染色法在鉴别细菌、选择抗菌药物和研究细菌致病性方面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D.粪便标本常可直接涂片镜检

E.革兰染色的步骤是:石碳酸复红加热初染—酒精脱色—水洗—美兰复染 11. 有关病毒标本的采集和运送, 不正确的方法是: A.发病早期或急性期采集标本B.发病晚期采集标本

C.标本运送应放在带有冰块的保温箱中D.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实验室检查 E.运输培养基中应含有抗生素 12. 二倍体细胞株培养特性:

A.一般只能传50-60代B.传代过程中保持二倍染色体数目 C.可用于生产病毒疫苗D.不用于分离病毒E.多数为肿瘤细胞 13. 鸡胚的哪些部位可用于流感病毒的接种: A.绒毛尿囊膜B.尿囊腔C.羊膜腔D.鸡胚E.卵黄囊 14. 病毒感染的早期病因学诊断可采用: A.病毒的细胞培养B.免疫荧光C.酶联免疫测定 D.特异性IgM测定E.特异性IgG测定 15. 能抑制病毒核酸合成的药物是:

A.金刚烷胺B.阿糖胞苷C.疱疹净D.无环鸟苷E.三氮唑核苷 16. 人工被动免疫的特点包括

A.免疫物质为抗体B.免疫物质为细胞因子 C.免疫出现慢D.主要用于治疗 17. 活疫苗较死疫苗优越表现在

A.接种的是抗原,较方便B.免疫效果较好且持久 C.接种次数及剂量较少D.可产生局部免疫作用 18. 生物制品包括

A.类毒素B.抗毒素C.诊断血清D.诊断菌液 19. 与死疫苗相比,活疫苗的特点包括 A.接种次数少B.在体内能有限繁殖

C.剂量小而无副作用D.有潜在感染的危险性 20. 对病毒的特异性免疫是直接针对

A.病毒表面成分

B.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合成的病毒蛋白 C.宿主细胞膜上的病毒特异性蛋白 D.病毒相关的酶类

21. 抗病毒蛋白的作用严格来说应是 A.破坏宿主细胞B.降低病毒RNA C.抑制病毒蛋白合成D.阻断mRNA合成 二、填空题

1. 经革兰染色后,被染成紫色的为菌,而被染成红色的为菌。

2. 实验室细菌学检查结果的准确与否和标本的选则、、有直接关系。 3. 辅助诊断风湿热的抗“O“实验属于。 4. 血清学试验一般需作两次,其血清分别取自疾病的和。第二次抗体效价比第一次时方有 诊断意义。

5. 对流行性脑炎患者进行细菌学检查,可采集的标本有、和。

6. 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时,从有正常菌群部位采取的标本应接种于培养基或培养基。 7. 细菌感染实验室检查中,常用的血清学方法有、和三大类。 8. 属于直接凝集反应的血清学试验有和。

9. 鸡胚培养的接种部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感病毒的初次分离采 用______接种,流感病毒传代培养采用_______接种。

10. 就病毒学研究领域而言,原代细胞培养主要用于________;二倍体细胞株主要用于 _______;传代细胞系主要用于________。

11. 在宿主细胞中,腺病毒形成的包涵体是_______;狂犬病毒形成的包涵体是_______; 疱疹病毒形成的包涵体是_______;麻疹病毒形成的包涵体是_______。 12. Hela细胞株是_______,来源于_________。 13. _______和_______不能使用减毒活疫苗。

14. 分离胃肠道病毒可采集_______和_______标本。 三、名词解释

1.血清学诊断2.培养基3.基础培养基4.选择培养基5.鉴别培养基6.菌落7.CPE 8.二倍体 细胞株 四、问答题

1.列表比较活疫苗与死疫苗的区别。

2.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要注意哪些基本原则? 3.革兰染色的主要步骤、结果及实际意义。

4.请简答实验室进行细菌学检查时对标本采集和送检的要求.

5.根据培养基性质和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几类?每类各举一种常用培养基. 6.简述病毒标本的采集原则。 7.简述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

8.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有哪些?

9.预防病毒性感染有哪些人工自动免疫制剂?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D 2.E 3.A 4.C 5.D 6.E 7.D 8.D 9.B 10.A 11.A

12.B 13.A 14.D

15.D 16.B 17.D 18.D 19.E 20.C 21.D 22.B 23.C 24.B 25.D 26.A 27.B 28.B

29.B 30.D 31.D 32.A 33.E 34.C 35.B 36.D 37.D 38.D 39.C 40.D 41.E 42.B

43.E 44.C 45.E 46.C 47.B 48.B 49.D 50.A 51.A 52.A 53.D 54. C 55.E 56.A

57.A 58.E 59.E 60.E 61.D 62.A 63.B 64.D 65.C 66.C 67.B 68. 69. A 70.E 71.A 72.D X型题:

1.ABCDE 2.AC 3.ABCDE 4.ABCD 5.BC 6ABCD 7.ABD 8.ABD 9.BCD

10.BC 11.ACDE 12.ABC 13.BC 14.ABCD 15.BCDE 16ABCD 17BCD 18ABCD

19ACD 20AC 21BCD 二、填空题

1.G+ ,G- 2.标本的采集时间,采取方法。3.中和试验。4.急性期,恢复期,高4倍或4

倍以上。5.脑脊髓液,血,出血瘀斑渗出液。6.选择,鉴别。7.凝集反应,沉淀反应,中和 试验8.肥达氏反应和外斐反应9.绒毛尿囊膜、尿囊腔、羊膜腔、卵黄囊、羊膜腔、尿囊腔 10.分离培养病毒、生产疫苗、研究病毒11.核内嗜碱性、胞浆嗜酸性、核内嗜酸性、胞浆及

胞核嗜酸性12.传代细胞系、人宫颈癌上皮细胞13.孕妇、免疫缺陷者14.直肠拭子、粪便(咽 拭子)

三、名词解释

1.血清学诊断:用已知抗原(如细菌)检测病人体液中有无相应的抗体以及抗体效价的动态 变化,可作为某些传染病的辅助诊断。因一般采取病人的血清进行试验,故通常称之为血清 学诊断。

2.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调配合适的pH(7.2-7.6),经灭菌

后使用的培养细菌物质。

3.基础培养基:含有细菌所需要的最基本营养成份,可供大多数细菌生长。组分是1%蛋白 胨和0.5%NA.CL配制而成,还需加入琼脂(2-3%---固体培养基、0.3-0.5%--半固体培养基)。 4.选择培养基:是利用细菌对各种化学物质的敏感性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的化学物质, 抑制非目的菌生长,有利于需要分离细菌的生长,如SS琼脂培养基。 5.鉴别培养基:利用各种细菌分解的作用物及其代谢产物的不同,可应用含有一定作用物和 指示剂的培养基来培养细菌,作鉴别之用,如糖发酵培养基。

6.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由单个细菌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菌集落。

7.CPE:即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是指某些病毒在进行组织细胞培养时,导致细胞变圆、坏死,并从瓶壁脱落等现象。

8.二倍体细胞:在体外分裂50~100代后仍能保持其二倍染色体数目的单型细胞。

细菌的耐药性与控制策略 一、选择题 A型题

1.细菌因基因突变发生的耐药性的特点是 A.不是随机发生的B.突变频率很高 C.在接触抗菌药物之前出现D.不稳定 E.不发生回复突变

2.R质粒决定的耐药性的特点是 A.单一耐药性B.稳定

C.发生任何细菌D.可经接合转移 E.不能从宿主菌检出

3.来源于质粒的β-内酰胺酶有 A.头孢菌素酶B.非金属碳青霉烯酶 C.金属酶D.头孢菌素类 E.羧苄青霉素酶

4.细菌对磺胺耐药是改变体内的哪种酶 A.二氢叶酸合成酶B. DNA旋转酶

C.拓扑异构酶D .转肽酶E. 转糖基酶

5.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介导的耐药性最常见的细菌是 A.肺炎链球菌B.淋病奈瑟菌C.葡萄球菌

D.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E.脑膜炎奈瑟菌

6.耐药株30S亚基S12蛋白的构型改变,使细菌对哪种抗菌药物发生耐药性 A.链霉素B.红霉素C.利福平 D.青霉素E.喹诺酮类药

7.耐药株50S亚基的L12蛋白的构型改变,使细菌对哪种抗菌药物发生耐药性 A.链霉素B.红霉素C.利福平 D.青霉素E.磺胺药

8.当RNA聚合酶的β亚基的编码基因突变时,使细菌对哪种抗菌药物发生耐药性 A.利福平B.红霉素C.链霉素 D.青霉素E.磺胺药 X型题

1.R质粒导致耐药性传递其特点是

A.可从宿主菌检出R质粒B.以多重耐药性常见

C.容易因质粒丢失成为敏感株D.耐药性可经接合转移 2.丁胺卡那霉素具有的钝化酶是

A..乙酰化酶B.磷酸转移酶C.腺苷转移酶D..青霉素酶 3.细菌获得耐药性可以通过

A.产生钝化酶B.改变药物的作用靶位 C.改变细胞壁的屏障功能D.主动外排机制 4.铜绿假单胞菌中存在主动外排机制的药物是 A.四环素B.青霉素类C.喹诺酮类D.头孢菌素类

5.某些革兰阴性菌通过改变细胞壁通透性实现非特异性低水平耐药性的抗菌药 A .β-内酰胺抗生素B.喹诺酮类药物C.氯霉素D.四环素 6.细菌耐药性的控制策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