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史会考超全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4. 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加速灭亡

【2】、宫廷内乱

少子胡亥受亲信赵高的唆使,伙同丞相李斯,篡改遗诏,夺取王位,是为秦二世。

【3】、第一次农民起义

1. 时间:BC 209

2. 领袖:陈胜、吴广

【4】、秦末农民大起义

1. 秦朝灭亡后,刘邦项羽展开了长达4年的“楚汉战争”,最终刘邦打败项羽

2. BC 202,刘邦即皇帝位,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第三单元 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

汉承秦制,革除前朝弊政,休养生息,国力有所增强。在此基础上,汉武帝加强集权,外御强敌,使汉代声威远扬四方,成为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强国之一。光武帝削平群雄,把汉王朝从衰乱中挽救过来,重振国势。然而以豪强地主为社会基础的地方势力日渐膨胀。分分合合中,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融合的推进,为历史进程增添了新的动力,中国走向新的统一。

第8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1】、汉承秦制

1. 继承

(1)皇帝制度 (2)中央管制 (3)地方政府 2. 不同

(1)政令施行宽简舒缓 (2)郡国并行制

【2】、平定七国之乱

1. 汉初同姓诸侯的封地很大,随着封国实力的增强,封国与中央政府的矛盾也日益明朗,最终导致“吴

楚七国之乱”

【3】、文景之治

1. 概念:文帝、景帝时期,采取“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史称“文景之治”

2. 内容

(1)以农为本,减少田租 (2)废除严刑苛法

3. “文景之治”——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 4. 评价

(1)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

(2)豪族的势力也随之膨胀壮大,土地兼并,贫富风化等社会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凸显

第9课 汉武帝时代

【1】、改革——政治

1. 加强中央集权

(1)裁抑丞相职权,启用亲信近臣

(2)与亲信近臣形成宫廷决策核心,称为“内朝”或“中朝” (3)以丞相为首执掌政务的政府机关称为“外朝” (4)刺史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监督

此文本为控江2012届 秦坚明 自行整理,如有错误,敬请谅解。同时,请尊重知识产权!!!

13

(5)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权力

【2】、改革——思想文化

1. 内容

设立五经博士,将儒学定为官学,长安建立太学教授五经,从中选拔官吏,地方上学校也经师授学 2. 影响

(1)儒家在官学中“独尊”地位确定,经学的教授,学习,为儒家学者置身仕途开辟了道路,通经致用成为古代学者的普遍追求

(2)儒学成为官员选拔,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社会的意识形态

3. 实质:儒表法里

【3】、改革——外政

1. 西域

汉武帝发动三次反击匈奴战争

为加强对西域的控制,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立河西四郡(敦煌、酒泉、武威、张掖),天山南北地区遂与内地联为一体 2. 边疆

在边疆加强管辖。于西南、东北、东南和西部地区设置郡县或其他管理机构,进行有效管辖

【4】、西汉盛世

西汉王朝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之一

第10课 东汉的兴衰

【1】、东汉的建立

1. 时间:AD 25

2. 开国皇帝:刘秀,史称光武帝(豪强地主 —→ 农民起义领袖 —→ 东汉帝王) 3. 都城:洛阳

【2】、光武中兴

1. 措施:

(1)改革政治经济——以“柔道”治理天下,简政安民 (2)重视文化教育——文教治国 2. 影响

(1)全国呈现较为繁荣安定的景象,后人誉为“光武中兴”

(2)有对贵族官僚和地方豪强妥协的一面,原先的社会问题并未根本解决

【3】、豪强势力

1. 拥有大庄园,控制依附农民,经济上自给自足

2. 组建私人武装 3. 把持地方舆论

4. 数代位居高官,对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构成巨大威胁

第11课 割据与分立

【1】、赤壁之战

1. 赤壁之战

AD 208,曹操亲率20万大军南下,企图一举歼灭孙、刘,平定天下。军事上处于劣势的刘备与孙权联合抗曹,双方在赤壁隔江对峙。仅5万人马的孙刘联军,运用火攻,大获全胜,迫使曹操北还。随后,刘备进占四川,孙权进一步扩展了东南辖区。

【2】、三分天下

1. 三国建立

魏(曹魏): AD 220 曹丕 洛阳(北方)

此文本为控江2012届 秦坚明 自行整理,如有错误,敬请谅解。同时,请尊重知识产权!!!

14

汉(蜀汉): AD 221 刘备 成都(西南) 吴(孙吴): AD 229 孙权 建业(东南)

【3】、社会概述

汉末的战乱集中发生在中原地区,北方人口被迫向长江流域以及更南地区转移,使南方地广人稀,劳动力匮乏的状况有所改观,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生产水平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

【4】、各国措施

1. 曹魏

(1)屯田 2. 蜀汉

(1)兴修水利,开展屯田,大力发展农业 (2)推动煮盐、织棉等手工业的发展 (3)开发少数民族集居地南中八郡 (4)改变山地运输的落后面貌 3. 孙吴

(1)水稻种植,丝麻纺织,铜铁冶炼,瓷器烧造 (2)造船技术日益进步

(3)迫使“山越”人出山,与平原地区的汉族农民同居共耕,推动山越人经济文化的进步

第12课 南北对峙和民族融合

【1】、朝代更迭

1. 西晋、东晋

(1)三国之后,西晋曾实现短暂的统一,随即又陷于分裂。北方少数民族入居中原,纷纷建立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

(2)五胡:匈奴、鲜卑、氐、羯、羌

(3)在南方重建的东晋维持半壁江山,相对北方的战火频仍、社会动荡,东晋较为安定。 2. 北朝

朝鲜族拓拔部建立政权,国号魏,史称“北魏”,至AD 439,统一北方。持续近百年后,又分裂为东魏与西魏、北齐与北周。北魏及后继政权合称“北朝” 3. 南朝

AD 420,东晋被宋取代,其后,齐、梁、陈三朝相继更替,合称这四朝为“南朝”

【2】、南方经济发展

1. 由北向南的大规模人口流动仍在继续

(1)逐渐形成农业经济区,水利兴修、梨耕推广、农业进步 (2)丝织、制瓷等手工业都比较发达 (3)长江中下游出现了商业繁荣的大城市 (4)海外贸易发展

2. 一些少数民族陆续出居平原,与汉族人民共同为经济的开发作出了贡献

【3】、北魏 改革

1. 孝文帝举措——全面推行汉化

(1)都城南迁至洛阳 (2)通用汉语、韩服 (3)汉族单音姓氏 (4)改定官制和律令 (5)促进胡汉通婚

(6)尊崇孔子,实行礼制,提倡以孝治国 2. 评价

对加快民族融合进程,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4】、汉族 变化

此文本为控江2012届 秦坚明 自行整理,如有错误,敬请谅解。同时,请尊重知识产权!!!

15

1. 吸取畜牧业生产技能和经验 2. 接受胡族生活习俗

(1)类似胡床的高足家具日益流行

(2)胡服、胡食是人们的社会生活更趋丰富多彩 (3)胡乐、胡舞与汉族歌舞相融合 3. 评价

以互相融合、取长补短为特点的民族融合,不仅使各民族缩小了差异,推进了团结,为再次的全国大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四单元 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

唐继隋统一之后,不仅巩固了大一统局面,还创造出了中古历史上辉煌灿烂的大唐气象。隋唐创立的三省六部等制度,“贞观之治”展示的统治者虚怀若谷、开明廉洁的形象,成为后世王朝效法的榜样。积建国八九十年的努力,终于成就了著名的“开元盛世”。大唐王朝以宽容开放的心态平等对待周边各族,吸纳外来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东亚中华文化圈的核心,名震遐迩。

第13课 隋唐政治新格局

【1】、隋与唐的建立

1. 北朝后期,北周灭北齐

2. AD 581,杨坚篡周建隋,是为隋文帝

3. AD 589,隋军南下灭陈,重建全面大一统局面 4. AD 618,隋炀帝杨广被杀,隋朝灭亡 5. 同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2】、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

1. 过程:初创于隋文帝时,唐朝对其继承和发展

2. 三省六部内容

(1)中央设中书(隋称内史)、门下、尚书三省为最高政务机关,三省长官为宰相;尚书省下设吏、礼、兵、户、刑、工六部,分管具体事务 (2)中书省草诏,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3. 政事堂

唐朝设立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的处所,凡被加以特定官衔而能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员都成为宰相,致使宰相多至一二十人 4. 评价

实质是皇权逐渐加强的产物,宰相集体会议,三省互相牵制,宰相难以擅权专断

【3】、隋唐前选拔官员方式

1. 秦汉以来,采用推举方式

2.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4】、科举制度

1. 影响

(1)中央政府得以网罗天下俊才,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

(2)人才选拔、官员的任用的权力完全收归中央,门阀势力受到有效抑制,地方上的离心因素逐渐消解,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3)科举制度的实行是我国官员选拔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在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影响。隋唐之后,科举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一直沿用至清末

第14课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此文本为控江2012届 秦坚明 自行整理,如有错误,敬请谅解。同时,请尊重知识产权!!!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