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分册
第一单元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距今1万年前后,我们远古先民已学会栽培水稻、粟,进入农耕时代。中国是世界农业的主要起源地之一。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揭示出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八方雄起、丰富多彩的特点。夏朝完成了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历史转变。到商朝,国家形态是以商王为天下共主的方国联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特别是精美的青铜器制作技术和成熟的甲骨文字,说明商王朝是当时世界上发达的文明古国之一。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1】、原始农耕
1. 出现时间:距今1万年前后
2. 生产工具:新石器(磨制过) 3. 生产方式:栽培谷物和驯养牲畜 4. 功过特色:南稻北粟,黍稷大豆
【2】、原始农耕生活
1. 生活方式:聚族定居,形成农耕聚落
2. 姜寨遗址 特征:共同耕作、平均分配,处在原始社会阶级 3. 意义:
(1)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谷物种植,家畜饲养等劳动具有了生产经济的性质(2)为人们提供了可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使比较稳定的居住有了保障 (3)加快了人口的增长,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部落 (4)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5)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文明创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3】、神话传说
1. 神话——早期先民创始的集体记忆
2. 炎黄传说
【4】、中华文明的起源
1. 特征:满天星斗,八方雄起
2. 核心地区: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
第2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1】、文献中的夏文化
1. 夏朝建立的背景
(1)建立前是大同之世,天下为公 (2)禹在暗中培植儿子启的势力
2. 建立:启杀伯益,夺取政权,建立夏(BC 2070) 3. 影响
(1)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出现小康之世,天下为家的局面 (3)夏朝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① 设官封职
② 有一定数量的军队 ③ 设置了监狱
此文本为控江2012届 秦坚明 自行整理,如有错误,敬请谅解。同时,请尊重知识产权!!!
9
④ 制定刑法
【2】、考古中的夏文化
1. 典型: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
(1)发掘出2座类似宫殿的遗址 (2)发掘石制和骨制的生产工具
(3)出土了很多青铜器和玉器(礼器和祭器)
第3课 商朝与青铜文化
【1】、商朝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也因文字、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
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
【2】、国家体制
1. 内服
(1)概念:商王直接管辖的王畿(jī)之地
(2)地域:今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被称为“大邑商”或“天邑商” 2. 外服
(1)概念:商王通过方国首领间接管辖的畿外之地,
(2)地域:指当时四周数量众多的方国或部落,被称为“四土”、“四方” 3. 内外服的关系
商与周边方国存在着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商王是方国联盟的共主,方国的向背影响了商朝的盛衰
【3】、青铜时代
1. 典型:“司母戊鼎”为世界青铜文化史上所罕见的
2. 功能
(1)不同青铜器物的组合成为器物主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 (2)沟通天地和支配政治权利
【4】、甲骨文
1. 概念
商后期(BC 14c ~ BC 11c)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2. 出土地点:安阳殷墟
3. 特点:具备了汉字结构和使用的六书规律 4. 地位
(1)目前所发现的较成熟的文字
(2)真实地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 (3)为探究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4)与文献和考古资料结合,印证商朝为信史
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
西周确立的分邦建国制度,周公倡导的德治与礼制,是周王朝的两大创设。经历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动,中央集权官僚制度取代了封建世袭贵族制,大国兼并战争催生了“天下定于一”局面的产生。几句的社会变动,推动了思想家的活跃和思想创造力的发挥。“百家争鸣”不仅对中国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世界古代历史上灿烂的思想学术奇观之一。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时代。
第4课 封邦建国和礼乐文化
此文本为控江2012届 秦坚明 自行整理,如有错误,敬请谅解。同时,请尊重知识产权!!!
10
【1】、周朝建立
1. 时间:BC 1046
2. 经过:牧野之战,武王灭商纣 3. 都城:镐(hào)京,史称西周
【2】、政治——封邦建国体制
1. 制定者:周公(姬旦)
2. 目的:对新征服地区进行有效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3. 内容
(1)分封已经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帮方国首领
(2)以武力为后盾,把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间,成为地方的统治中心 4. 影响
(1)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制
(2)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提高了王权地位
【3】、文化——礼乐制度
1. 礼
起源——习俗礼仪。共同遵守的社会规范、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 2. 礼与乐 关系:礼与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第5课 社会变革和百家争鸣
【1】、东周时期
1. 建立:BC 770,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
2. 东周分期
(1)春秋——因《春秋》得名
(2)战国——各国诸侯连年战争而得名
3. 时代特征 社会大变革时期
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
民族大融合时期
【2】、社会变革
1. 经济变革——“追逐利益,实力竞争”
(1)新生产力: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 (2)新政策:①土地私有;②鼓励农耕 (3)新阶层:自耕农和新型地主 (4)私人手工业和商业逐渐活跃 2. 内政变革——富国强兵
(1)贬抑或废黜无能的旧贵族,启用贤能之士 (2)实施耕战并重的政策(政治的各个方面) (3)以攻城略地为目标的战争
【3】、儒家
1. 创始时间:春秋时期
2. 创始人:孔子(出身没落贵族) 3. 核心观念:“仁”
4. 影响:倡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为“礼”输入了新的生命力 5. 后世:
(1)孟子:战国。由孔子的“仁”发展到“仁政”
(2)荀子:战国。重新解释了孔子的“礼”,讲“法”和“礼”相融合
【4】、法家
此文本为控江2012届 秦坚明 自行整理,如有错误,敬请谅解。同时,请尊重知识产权!!!11
1. 兴起时间:战国初期 2. 核心观念:“法治” 3. 影响
倡导激进的功利主义,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奖励耕战,富国强兵,受到当政者的欢迎
4. 消极面:提倡专制独断,严刑峻法等
【5】、道家
1. 创始人:老子
2. 核心观念:否定现实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3. 影响:关于事物恒变,矛盾对立转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后世哲学具有深远影响
第6课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1】、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2】、从纷争到统一
1. 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仅要此句】
2. 秦朝建立
BC 230(灭韩)至BC 221(灭齐),相继兼并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3】、国家机器
1. 首创皇帝制度 2. 中央设三公九卿
(1)三公:丞相(百官之长)、御史大夫、太尉 (2)九卿:廷尉、治粟等诸卿 3. 地方政府
(1)郡、县两级。郡下辖若干县,县下还设有乡、里等组织。 (2)乡设三老管教化,啬夫管听讼、收赋税。
(3)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命;郡县属吏有郡守、县令自行选用。 (4)基层属吏职权颇重。
【4】、巩固统一——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
1. 措施
(1)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
(2)建造驰道与直道,以保证政令的通畅 (3)建筑长城,以抵御匈奴的侵扰 (4)开边移民,以充实边地实力 (5)焚书抗儒,以统一思想舆论
2. 政治体制:中央集权体制——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 3. 影响 (1)利端
① 有利于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 ② 有利于抗击外族入侵,维持社会稳定 (2)弊端
加速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引发农民揭竿而起,最终导致秦王朝短命而亡。
第7课 秦末农民起义
【1】、暴政内容
1. 滥用民力
2. 秦律严酷
3. 横征暴敛——超出社会所能承受极限
此文本为控江2012届 秦坚明 自行整理,如有错误,敬请谅解。同时,请尊重知识产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