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为特征。
4、千枚状板岩、变砂岩段(P1mss+sl)
该段以浅灰色长石石英砂岩、夹紫红色凝灰质板岩、紫红色凝灰质千枚互层为特征,是组成普查区复式背斜的核部地层。
以上四个岩性段间均为整合接触,岩石受动力变质作用明显,局部形成碎裂岩。 3.1.2 三叠纪巴颜喀拉山群(TB)
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大致可分为可分为变砂岩夹板岩组(TB1)和变砂岩组(TB2)两个岩组,两者呈过度关系,没有明显的界线。
①变砂岩夹板岩组(TB1)是普查区主要的含矿地层,该岩组岩石主要为变砂岩和板岩两种,这两种岩石间没有明显的界线,呈犬牙交错状,该岩组在普查区内分布占三分之二以上,展布于甘德—玛多深大断裂,与下伏二叠统布青山群马尔争组(P1m)呈断层接触。由于受甘德—玛多深大断裂的影响,该岩组地层中派生的次级断裂发育,矿体就赋存于这些断裂中,地层产状与断层产状大致一致,呈北西向展布,倾向北东(10—60°),倾角(20—70°)
②变砂岩组(TB2)仅分布于普查区东南段,岩性以砂岩、板岩为主,由于该岩组分布少,工作涉及较少,故具体岩性特征不祥。
主要岩性特征为:
长石石英砂岩:岩石呈灰色、风化面褐灰色,细一中粒砂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碎屑和填隙物两部分组成。碎屑:由石英质碎屑、长石碎屑及少量白云母碎屑组成。石英质碎屑:包括石英碎屑、硅质岩碎屑、石曲岩碎屑,呈次棱角一次圆状,分选性较好,其粒度分两个粒级,一是粒度在0.25mm-0.5mm的中粒砂,占55%,另一是粒度在0.1mm-0.225mm细粒砂,占45%。长石碎屑:呈板状、次棱角状,聚片双晶发育,表面有较微绢云母化。白云母碎屑:呈叶片状,局部零星分布。填隙物:主要为细小机械搬运物,由长英质组成及粘土质,粘土质经后期重结晶变为绢云母集合体。岩石具强烈硅化,被后期石英脉穿切。金属矿物主要是褐铁矿和铁矾,呈均匀星散状和浸染状分布于岩石中,含量估计:碎屑45%,填隙物25%,后期石英18%,金属矿物12%。
粉砂质板岩:呈灰色,粉砂状结构,基底式胶结,板状构造,岩石由粉砂状碎屑、填隙物及铁质组成,偶见电气石。粉砂状碎屑多呈次棱角状,以石英为主,有少量长
18
石,长石可见聚片双晶,略呈定向排列。粒径在0.032mm-0.08lmm之间。填隙物由鳞片状绢云母及微粒状石英组成,可能由粘土变质重结晶而来,呈基底式胶结。铁质呈点状集合呈不规则状星散分布,电气石多色性明显,呈粒状,零星分布。粉砂碎屑30%,填隙物45%,铁质25%。
千枚岩:呈灰—深灰色,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由粘土矿物(50%)填隙物(鳞片状绢云母及微粒状石英)及铁质组成,以石英为主,有少量长石,长石可见聚片双晶,略呈定向排列。粒径在0.032mm-0.08lmm之间。 3.1.3 第四系
普查区第四系堆积物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河谷谷地、坡麓一带,成因类型有冰碛、冲积、洪积、残坡积等,地表广泛发育有厚度不等的风成砂。
3.2 构造
3.2.1褶皱构造
区域性深大断裂横贯普查区,构成了区内主体构造格架。受其影响,两侧地层中次级褶皱发育,总体表现为以二叠系地垒断块组成核部,两翼为三叠系地层的复式背斜。
3.2.2断层构造
矿区范围内,断层构造比较发育,主要有 F1 、F2及控制矿区主要矿(化)体的次级断层。
根据走向断裂可分两组:一组走向110°-120°,与主断裂低角度相交或大致平行,其中构造岩主要有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碎斑岩、局部为糜棱岩、泥岩、构造片岩。破碎带中发育有网脉状、透镜状石英脉,并且硅化、泥化、硫化物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等强烈蚀变,金矿化即产于这些次级蚀变破碎带中。
主要的北西向断裂构造特征阐述如下: 3.2.2.1 F1断裂
分布于普查区近中北部的下三叠统下巴颜喀拉山群(TB)粉砂质板岩当中,它是区域构造甘德—玛多深大断裂的次级构造,宏观走势与其平行,倾向北东,倾角55°—65°之间,形成破碎带宽10—30m之间,破碎带岩石多为角砾状板岩、变砂岩,带内见有规模不大的石英脉穿插。破碎带外观略具浅褐色,局部地段角砾状构造岩具硅化、褐铁矿化、糜棱岩化。区内Au、As、Sb三元素背景值高,元素套合良好。
19
3.2.2.2 F2断裂
分布在测区中部,为深大断裂西延部分,是二叠系下统碳酸盐岩、火山岩,与三叠下统砂板岩两套不同时代的地层分界。断裂走向北西西向,倾角40°—55°,断层性质为低角度逆断层,形成的破碎带一般在30—50m之间,带内岩石具强烈的片理化、褐铁矿化,局部见有较好的黄铁矿。该破碎带中硅化较强,黄铁矿较多,土壤测量中金元素亦有显示。
3.3 岩浆岩
普查区除二叠纪地层中发育有海相的基性火山岩外,侵入岩未见出露。脉岩类也仅以石英脉为主,根据其产出部位,含金属矿物的不同可大致分为两类:其一是产于砂板岩的节理、裂隙中的石英脉,其规模一般较小,脉厚一般0.2-0.5m,最厚者可达2m以上,但延伸不长,多为20-30m,呈透镜状,颜色灰白色,乳白色,硫化物含量甚微,性脆易碎,一般不含金或含金甚微;其二是产于各种破碎蚀变带中,一般呈细脉状、网脉状或透镜状常伴有硫化物(主要是黄铁矿、辉锑矿、毒砂等)矿物,往往含金较高。结构致密坚硬,表面往往被铁染为红褐色,此类脉岩与成矿关系密切。
脉石英岩性特征:呈灰色,不等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主要由石英组成,并含有少量碳酸盐矿物和金属矿物;石英:呈不规则粒状,其形态各异,呈镶嵌接触,粒度变化大小悬殊,粗大的可达1.2mm左右,细小者仅为0.03mm左右,石英受后期应力作用发生碎裂及破碎现象;碳酸盐矿物:呈不规则粒状,在岩石中局部零星分布;金属矿物呈他形粒状,零星状分布于岩石中。
3.4 变质作用
3.4.1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以区域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为主,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类有变砂岩、板岩及大理岩等;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类有构造角砾岩、碎裂岩、构造片岩及糜棱岩等。 3.4.1.1 区域变质岩
1、变砂岩类:该类岩石较多,有变长石砂岩、变长石石英砂岩、变长石岩屑砂岩、变粉砂岩等。其中变长石石英砂岩在区内分布最广,其特征如下:
变长石石英砂岩:新鲜面呈灰白色,风化面呈浅灰色,中-粗粒变余砂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矿物组成:石英76%、长石20%,胶结物为泥钙质(已重结晶),多形
20
成绢云母,含量2%左右,黄铁矿、褐铁矿少量。碎屑矿物占90%以上,粒径0.25-0.8mm,分选性较好。
2、板岩类
有粉砂质板岩、泥质板岩、千枚状板岩等:
(1)粉砂质板岩:灰-深灰色,变余粉砂状结构,板状及平等定向构造。岩石由粉砂状碎屑(50%)和填隙物(50%)两部分组成。碎屑以石英、长石、岩屑多见,白云母少量。碎屑分选性较好,粒径在0.02-0.04m之间;填隙物以泥、钙质为主,泥质重结晶为绢云,钙质重结晶为微晶方解石。
(2)泥质板岩:深灰色,变余泥质结构,板状构造。由粘土矿物(90%)及不透明矿物(5%)组成。岩石受低级区域变质作用影响,粘土矿物发生重结晶,形成绢云母,绢云母呈显微鳞片变晶集合体,具定向分布特征。
(3)千枚状凝灰质板岩:呈杂色,以绿色、紫红色及灰黑色居多。变余凝灰质结构,千枚状、板状构造。主要由玻屑、晶屑(石英、长石)等火山碎屑(75%)、胶结物(20%)、火山灰(部分已重结晶为绢云母)组成。玻屑具拉长压扁现象,岩石定向构造显著。
3、大理岩
为灰白色,风化面呈黄色,不等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方解石(90%),石英、碎屑、透闪石、绿帘石、白云石、铁质少量。方解石经重结晶作用,粒度明显变粗。有时含有少量菱铁矿、黄铁矿、褐铁矿等金属矿物,呈星点状分布于岩石中。 3.4.1.2 动力变质岩
区内动力变质岩常见的有碎裂岩、糜棱岩等,由于受动力变质作用的影响,岩石以重结晶、碎裂为主,变质矿物以绢云母、绿泥石、长石、粘土矿物、方解石及石英组成,由于受多期动力变质作用改造,岩石具片理化,有的后期具碳酸盐化。
1、碎裂岩
呈浅土黄色、黄褐色,碎裂结构、圆化角砾状结构,平行定向构造。由不同的原岩(板岩、砂岩)组成。原岩经动力变质作用,呈现出先脆性变形,后塑性变形的特点。
2、糜棱岩
呈浅土黄色、黄褐色,糜棱结构、圆化角砾状结构,平行定向构造、折皱定向构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