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重点资料).doc 下载本文

+2NaOH。

点睛:本题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把握物质的颜色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本题的突破口为淡黄色粉末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气体,故淡黄色粉末为过氧化钠。

19. 实验室现要配制浓度约480 mL、2 mol·L-1 的NaOH溶液: (1)需要NaOH固体质量是________g。

(2)配制该溶液时,应选用________mL的容量瓶。 (3)在容量瓶上无需标记的是(______) A.温度 B.刻度线 C.浓度 D.容积

(4)在配制过程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称取NaOH固体后,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往容量瓶中小心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使溶液凹液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②将容量瓶塞紧,并充分摇匀;

③将NaOH固体于烧杯中溶解,待其溶液冷却后,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④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注入容量瓶。 上述操作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6)在实验过程中共有____________次用到玻璃棒?作用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右图所示是该学生转移溶液的示意图,

图中的错误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

(8)若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如下情况,应如何处理?

①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液滴掉在容量瓶外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40.0g (2). 500 (3). C (4). 托盘天平、5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5). ③④①② (6). 2次 (7). 搅拌、引流 (8). 未用玻璃棒引流 (9). 使用100ml的容量瓶不符合规格 (10). 【答题空10】重新配制 (11). 重新配制

【解析】(1)配制浓度约480 mL、2 mol·L-1 的NaOH溶液,需要选用500mL容量瓶配制,因此需要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为0.5L×2mol/L×40g/mol=40g,故答案为:40.0g;

(2)实验室中没有480mL的容量瓶,应该选用500 mL容量瓶,故答案为:500 ; (3)容量瓶上标有的量有:温度、刻度线、容积,未标注浓度,故选:C; (4)配制步骤有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天平称量固体,把NaOH倒入烧杯进行溶解(可用量筒量取水),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所以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5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故答案为:托盘天平、5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5)实验操作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进行排序,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③④①②,故答案为:③④①②;

(6)实验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在溶解氢氧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速固体溶解;容量瓶瓶颈太细,移液时用玻璃棒将溶液引流入容量瓶,故答案为:2次,搅拌,加速溶解、引流;

(7)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必须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外溅,实验室没有480mL的容量瓶,配制时需要选用500mL的容量瓶,故答案为:未用玻璃棒引流;使用100mL的容量瓶不符合规格;

(8)①配制过程中一旦出现错误操作必须重新配制,故答案为:重新配制; ②配制过程中一旦出现错误操作必须重新配制,故答案为:重新配制。

20. 某同学按下图进行实验,在A中放的是干燥的红色纸条,B中放的是湿润的红

- 10 -

色纸条,C中盛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入Cl2一段时间后,A、B装置中,红色纸条的现象和结论为: 装置 A B

(2)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无明显现象 (2). 能 (3). 纸条褪色 (4). HClO (5). 除去多余的Cl2气,防止污染环境 (6). 2NaOH+Cl2=NaCl+NaClO+H2O 【解析】(1)A中放的是干燥的红色纸条,B中放的是湿润的红色纸条,氯气不能使A中纸条褪色,而B中生成HClO,所以纸条褪色,则A中没有明显现象,B中褪色,因B中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故答案为: 装置 A B (2)氯气有毒,不能排放在空气中,利用NaOH溶液吸收,所以C的作用为除去多余的Cl2气,防止污染环境,发生的反应为2NaOH+Cl2=NaCl+NaClO+H2O,故答案为:除去多余的Cl2气,防止污染环境;2NaOH+Cl2=NaCl+NaClO+H2O。 点睛:注意A、B装置的对比作用及环境保护为解答的关键。要注意把握氯气没有

- 11 -

现象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结论 潮湿的氯气______(填能或不能)使红色纸条褪色,因为反应生成的____________具有漂白性 现象 无明显现象 结论 能;HClO 纸条褪色 漂白性,HClO具有漂白性。

21. 对于反应2CO+O2=2CO2,生成33.6L二氧化碳(STP),通过计算回答: ①需要氧气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

②将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1 Ca(OH)2溶液充分反应,则消耗Ca(OH)2溶液的体积是______升。 【答案】 (1). 0.75mol (2). 3L

【解析】①标况下,33.6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物质的量为n,则: 2CO+O2=2CO2 1 2 n 1.5mol

所以1:2=n:1.5mol,解得:n=0.75mol,答:需要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75mol; ②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Ca(OH)2溶液,发生反应Ca(OH)2+CO2=CaCO3↓+H2O,由方程式可知需要n[Ca(OH)2]=n(CO2)=1.5mol,故需要Ca(OH)2溶液的体积=

=3L,答:消耗该Ca(OH)2溶液的体积为3L。

=1.5mol,设需要氧气的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