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欣赏最全套教案[湘教版] - 图文 下载本文

不同的歌声

教学目标

1.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2.了解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所反映的时代形象与民族形象; 3.认识中国民族文化传统与艺术的多样性,了解藏族美术的代表作品; 4.了解墨西哥壁画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民族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 2.美术创作是如何反映民族文化的? 3.民族文化的丰富性。

教具与学具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 导语:

在现代社会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与互动的背景之下,?民族文化与美术?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主题。因为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全球化发展,如何既保留本民族的文化,又能够比较开放地吸纳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每一个美术工作者和美术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艺术史上出现的很多实例证明,作为一个艺术家,只有积累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与情感,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也才能够得到世界上其他民族人们的认同。 一.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

教师展示作品《伏尔加纤夫》,请同学们观察并且分小组讨论。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感悟、形式以及社会学鉴赏法,分别从作品的表现主题、人物形象以及自己对这件作品的感受方面来进行观察分析。 1、谈谈你看了这幅画之后的感受?

2、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艺术家创作这件作品?这件作品体现了艺术家什么样的情感? 教师总结: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对于《伏尔加纤夫》的介绍,并且深入思考上述问题。 伏尔加纤夫(俄罗斯)列宾

列宾(1844~1930)在19世纪80年代初最出色的一幅批判现实主义油画杰作,就是《伏尔加纤夫》。1869年,列宾去涅瓦河野游,看到了一幕使他吃惊的景象:远处一些黑黑的、闪着油光的东西在向前爬动,渐近之后才发现,原来是一群套着绳索在拉平底货船的纤夫。这些形象使他感到震颤。他决心把这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画出来。画面以狭长的横幅展现这群纤夫的行列。伏尔加河畔阳光酷烈,沙滩荒芜,近景只有埋在沙里的几只破箩筐作点缀。景色十分凄寂。一队穿着破烂的纤夫在拉着货船,步子是那样的沉重。纤夫共有11个人,约略分成

37

三组。每一个形象都被列宾仔细推敲过,画过人物写生。他们的年龄、经历、性格、体力以及他们的精神气质各不相同。画家把这些性格做了高度的典型化,又都统一在主题之中。现据画家本人的记述,分别来介绍这里的每一个人物的情况。最前一组共四人,领头的名叫冈宁,他的表情温顺,然而性格坚韧,具有一种内在的意志力,此人约有四五十岁,他那双深陷的眼睛使他的前额更加突出,显出了他的智慧,他原是个神甫,后来被教会革职,一度充任过教堂唱诗队的指挥,身体结实,两手下垂,胸前那一条纤索绷得很紧,而身上的麻布衫却满是补丁,这是一个俄罗斯农民长者或智者的典型,他忍受着肉体与精神的痛苦,是这些纤夫形象中的悲剧性主角。在他右边的是一个身材魁梧的憨直的农民汉子,他赤着脚,头发蓬乱,满脸浓密的胡子,似乎在低低地向冈宁絮叨着什么。在他后面是一个细长的瘦子,年近四十,身子大部分被挡住了。他头戴麦秆帽,叼着一只土烟斗,头显得尖小一些。他挺直着身子,这样可使纤索松弛,好像是想省点力气。这个瘦子的左侧,则是一个躬背弯腰的纤夫,他原来是个水手,叫伊卡尔。他的两手向下握拢,神色严厉,眼神凝注,直对着前,显然,他的脾气一定很倔强,是个农村硬汉子,汗水已把他的上衣腐蚀得百孔千疮,结实的肩膀正从破洞处显露出来。中间一组也是四个人:穿一身粉红色破衫裤的少年名叫拉里卡。看来这个少年是初加入这支行列,他那还未晒黑的皮肤,紧蹙的眉头告诉观者,这种劳动对他来说是负荷过重了。他正用手在调节压在自己肩头那根擦痛了皮肤的纤索。画家在这个新的受压迫者身上似乎要找到一种希望,那就是不甘心受剥削,要反抗。令人注目的是,在这个少年颈上还挂着一只十字架,这是父母给孩子的信物,祈求上帝能保佑他路上平安。列宾为画这个少年纤夫,曾从他熟悉的孩童形象中挑选了一个做模特儿。少年拉纤这种现象,也如资本家利用童工榨取劳力一样残酷,这是沙皇俄国的农奴制度的罪恶,也是画家所要抨击的主要目标。紧靠在拉里卡后面的,是一个受尽风霜之苦的秃顶老汉,他皮肤黝黑,脸色阴沉,一边斜倚在纤索上,一边在打开自己的烟袋,想偷闲抽口烟来缓解一下自己的苦闷。他和前面的少年,在色彩上构成了强烈对比。两代人,不同的命运,却系在一根绳索上。少年右边是个羸弱有病的纤夫,他步履艰难,全身虚弱,正在用袖口擦汗。头发露在无檐帽的外边,颧骨耸起,泪囊水肿,他未来的路程意味着更大的厄运,我们似乎可以听到他那急促的喘息。在拉里卡与老汉之间,露出了另一个纤夫的脑袋顶,此人的脸庞发黑,鼻孔朝外,嘴唇很厚,看样子是个鞑靼人。最后一组三人,走在前面的是个退役军人,白色的衬衫外面加了一件坎肩,帽子压得很低;背后一个皮肤黝黑,?巡回展览画派?评论家斯塔索夫说他是个流浪的希腊人。最后一个人只见到了他的低垂的头顶,此人似乎走得更加吃力,他正在往一个小坡上移动。全画以淡绿、淡紫、暗棕等色调来描绘上半部的空白,使这条伏尔加河显得更为惨淡了。

4、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巡回展览画派?的论述。请学生观察并且总结教材中所列举的?巡回展览画派?的共同点。

5、介绍其他几幅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运动代表画家的作品。 A、列维坦《三月》《春天.水》

列维坦的风景画具有浓郁的抒情性。他深入民间生活,对于俄罗斯的村舍、草木、山川、河流,寄予一种饱满的民族感情。他的作品往往充满阳光,用笔细腻,色彩丰富,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油画《三月》是他的艺术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俄罗斯的三月,是万物苏醒, 大地孕育着春意的季节。虽然画面仍然展示着一片寒冷色调:冰水晶莹,积雪处处,然而远处的绿丛宣告生命的蠕动很早就已经开始了。画家运用鲜明的色彩,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期望。一幅没有一个人物的自然风景画,却使人处处感受到生命的脉搏。若不是艺术家在作品中倾注着自己的整个心灵,这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不可能产生的。列维坦的风景画,像他的老师萨符拉索夫一样,总是寓情于某种深刻的社会观。通过对自然的抒情写意,体现出画家对俄罗斯土地的热爱。但从中也让观众感受到一种寄情未来的笔情墨意。 B、萨符拉索夫《白嘴鸦飞回来了》

38

在寒冷的俄国,白嘴鸦归巢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尽管大地还在沉睡,积雪还没融尽,可是万物已经苏醒。白嘴鸦最先感到春天已降临这深沉的大地。这幅画使人呼吸到初春新鲜的空气,如临其境。画家在自己的画中注入了对祖国、对俄罗斯大自然深深的眷念之情。当这幅画在第一次巡回展览会上展出时,那种和平宁静和荒凉原野即将苏醒的气息感动了许多人,得到大众很高的评价。 C、克拉姆斯柯依《无名女郎》

D、希施金《松林之晨》《正午〃莫斯科郊外》

教师总结:?巡回展览画派?扎根于俄罗斯的社会现实和民族文化,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挚情感,所以才能产生如此动人的效果。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我们应当理解并且尊重这些美术作品。

二、雪域明珠——中国藏族美术

作为中国56个民族中的一员,藏族艺术家们创造了极富于本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教材所列举的布达拉宫与唐卡就是如此。

视频:1)布达拉宫和大昭寺 8:05——11:15

有着悠久历史的布达拉宫在西藏是著名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在拉萨海拔3,700多米的红山上建造了999间房屋的宫宇--布达拉宫。宫堡依山而建,现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被誉为高原圣殿。这座建筑除了有其形式上的美感之外,也见证着藏族人们的勤劳,其中的一砖一瓦都是藏族工匠用手工完成的。更重要的是,这座建筑是汉藏两个民族友谊的见证,其中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雕像。

2)唐卡 22:35——24:08

唐卡是藏族所独有的一种宗教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思考与交流:

教师展示第81页?思考与交流?中的少数民族的图片,请学生思考他们的生活习俗与汉族的是否相同,他们的美术形态与我们前面所讲的汉族美术形态是否是完全相同的?(学生思考并且回答)

教师总结:指出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这些民族有着独特的习俗以及美术形态,我们要理解并且尊重这些美术形态。

三、墨西哥壁画运动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的关于墨西哥壁画运动的内容,并且分小组讨论这场运动为什么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如下方面去展开自己的思考。 a. 这场运动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39

20世纪以来,拉丁美洲政变频繁,战事常起。这种多变的政治和被削弱的统治局面,使得人们不断从文学艺术中寻找到相对恒常的真理,作家艺术家甚至成为民族精神的代表。 b. 艺术家表现的内容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一运动也与当时墨西哥的民族传统以及社会环境有关系,艺术家们关注当时墨西哥的民族发展与人们的遭遇,通过壁画这一传统的美术形式向人们展示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思,从而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c. 这场运动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墨西哥壁画运动成功的原因在于,扎根民族文化,关心民众疾苦,在表现形式上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 四、学生思考回答,并且完成?活动建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