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 - 二次根式 - 知识点+练习题 - - 详细(1) 下载本文

11、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的画法.

根据几何知识:经过两点能画出一条直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只要先描出两点,再连成直线即可.一般情况下:是先选取它与两坐标轴的交点:(0,b),

b>0 b<0 b=0 .即横坐标或纵坐标为0的点.

经过第一、二、三象经过第一、三、四象经过第一、三象限 k>0 限 限 图象从左到右上升,y随x的增大而增大 经过第一、二、四象经过第二、三、四象经过第二、四象限 k<0 限 限 图象从左到右下降,y随x的增大而减小 若m<0, n>0, 则一次函数y=mx+n的图象不经过 ( )

A.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12、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

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它可以看作是由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而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 13、直线y=k1x+b1与y=k2x+b2的位置关系

(1)两直线平行:k1=k2且b1 ?b2 (2)两直线相交:k1?k2 (3)两直线重合:k1=k2且b1=b2

14、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 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已知点A(x1,y1);B(x2,y2),请确定过点A、B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1)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也叫解析式)为y=kx+b。

(2)因为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所以可以列

出2个方程:y1=kx1+b ?? ① 和 y2=kx2+b ?? ② (3)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得到k,b的值。 (4)最后得到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15、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任何一元一次方程到可以转化为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某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从图象上看,相当于已知直线y=ax+b确定它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的值.

数据的分析知识点

1.加权平均数:

若在一组数字中,出现次,出现次,…,出现次,那么

叫做、、…、的加权平均数。。其中,、、…、它们的权

权的理解:反映了某个数据在整个数据中的重要程度。

分别是、、…、

权的表示方法:比、百分比、频数(人数、个数、次数等)。

2.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4.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与联系 相同点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都是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都可用来反映数据的一般水平;都可用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 不同点

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定义不同

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2)、求法不同

平均数:用所有数据相加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需要计算才得求出。

中位数: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个数是奇数,则处于最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它的求出不需或只需简单的计算。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不必计算就可求出。 3)、个数不同

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和中位数都具有惟一性,但众数有时不具有惟一性。在一组数据中,可能不止一个众数,也可能没有众数。 4)、代表不同

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大小,常用来一代表数据的总体 “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