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市四次全市性综合交通调查介绍
城市交通是上海市民和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为科学制订全市交通战略和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交通矛盾,1986年、1995年、2004年和2009年,市政府先后组织开展了四次全市性的综合交通调查,持续更新综合交通基础数据,内容涉及人员出行、车辆出行、货物运输、道路交通、公共交通、车辆停放、交通信息、交通环境等方面,以及有关的城市基础信息。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揭示交通发展内在规律,更新和优化交通预测模型,应用最新调查成果开展综合交通规划、交通专项规划和热点问题研究,这些成果在本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1986年第一次综合交通调查
为做好首轮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工作,市政府于1986年进行了首次大规模的综合交通调查,也是国内城市首次开展的综合性交通调查。为上海市建立了比较全面的交通数据基础,开发了本市交通模型,是世界银行在上海贷款所承认的唯一的交通信息库。为编制第一轮综合交通规划,内环高架等市政建设的前期研究,以及政府争取世界银行贷款、亚洲开发银行贷款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分析结果,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发展。 (2)1995年第二次综合交通调查
为适应城市新一轮发展要求,市政府组织开展了第二次全市交通大调查,专门成立了交通调查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调查工作的执行。通过调查更新了原有调查数据,适应了城市发展的要求,掌握的信息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的交通状况。调查数据为新一轮上海城
市总体规划、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上海城市交通发展白皮书等的编制以及上海重大市政工程建设的前期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为城市建设方方面面的科学决策奠定了基础。还于1997年开始了一年一次的小样本交通调查,实现对交通数据的常年维护与更新。 (3)2004年第三次综合交通调查
更新了城市交通基础数据和交通模型,编制了《上海综合交通发展战略(2006-2020)》、《十一五”综合交通规划》,同时为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世博交通规划、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等战略性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并为虹桥枢纽等重大工程前期研究提供了定量分析依据。同时,建立了全市性综合交通调查的长效机制,即建立持续收集各部门数据的采集网络,并每年增加一些补充调查,5~10开展一次综合性的交通调查。 (4)2009年第四次综合交通调查
为进一步系统了解本市交通的现状,科学制订全市交通发展规划和改善交通的对策措施,办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市政府在2009年至2010年,组织本市交通专业部门和各有关单位开展了第四次全市综合交通调查。在延续以往调查基本内容基础上,根据交通发展新特点扩充了大量调查内容,涉及24个具体调查项目。调查成果支撑了世博交通组织、十二五综合交通规划、交通模型二期等重大项目研究工作,为南桥新城综合交通规划、公共交通白皮书等专项规划提供了定量分析依据,并为公交三年行动计划评估、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等各部门实际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2、 上海第四次综合交通调查主要作用
第四次全市综合交通调查成果包括24个调查项目的分析报告、调查综合分析报告、交通数据库等一批有价值的资料。通过调查及时更新了城市交通基础数据,分析研究城市交通发展特征和趋势,调查研究成果已经在世博交通组织研究、十二五综合交通规划和各种专题规划的分析、论证中得到了充分应用。
为世博交通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本次调查通过实施居民家庭入户调查,在轨道车站、对外枢纽、旅游景点等主要客流集散点的问询调查,和宾馆旅客问询等调查,回收了16万份世博游客交通意愿调查问卷,全面掌握了不同类型游客参观世博会的意愿、参观时间、交通方式等情况,为预先把握世博游客出行规律、优化世博交通保障方案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比如,调查过程中我们首先向市民大致介绍了世博交通的集约化组织策略,但仍有18%的市民计划使用小汽车前往世博园区,同时,63%以上的受访居民表示对停车换乘即P+R的出行方式是可以接受的,这些数据为深化世博园区周边管控措施、优化世博P+R停车场布局提供了很好的依据。此外,通过第四次交通大调查全面掌握了全市道路、公共交通、停车、对外客运等背景交通的运行情况,也为世博交通组织、管控措施的动态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撑。
为“十二五”综合交通规划提供量化依据:通过调查获得了全面、细致的交通供求状况和出行特征数据,为评估、总结各种改善交通措施成效提供了翔实的数据。同时,通过
对以往调查数据的对比和分析,准确把握交通发展规律与未来趋向,为制定“十二五”交通发展目标和措施提供了量化依据。比如,通过调查使政府部门对全市、中心城居民出行的公共交通方式比重有了比较准确的掌握,获得了地面公交客流分布特征,居民换乘轨道交通的方式、距离和时间等反映当前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一些重要数据,为公交三年行动计划评估提供了数据支撑,为“十二五”公共交通发展目标、任务的制定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本次调查形成的一些数据资料和研究成果,还将进一步发挥对上海世博后交通发展的指导作用,为市政府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和应对交通热点问题提供参考依据,为开展各项交通研究提供丰富的基础数据。
3、 上海第四次综合交通调查方法
信息化手段和新技术在上海市第四次综合交通调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综合交通调查的分析层次、调查效率也因此显著提高。2009年第四次综合交通调查24个调查项目中,半数以上不同程度依靠信息技术手段完成:
(1)充分利用各部门既有信息系统,将客流和车流数据的采集范围由中心城扩大到上海市域,由城市道路扩展到高速公路,由城市公共交通扩展到对外交通。
(2)在第三次调查研究基础上,开展手机定位技术在典型区域集散客流时间分布与来源分析、人员出行轨迹分析等方面的实验性应用;
(3)在出租汽车出行OD分析基础上,扩大GPS定位技术在货车出行和出租汽车运营指标分析,以及道路车速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4)首次利用“一卡通”数据辅助公共交通客流分布、组合出行方式链、公共交通经济性等方面的分析;
(5)首次应用卫星遥感数据开展交通与土地利用相关分析等。
4、 上海市第四次综合交通调查居民出行调查实施方案 一、调查目的
上海市正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正在完善的多模式交通服务体系和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增加了交通行为本质特征分析的难度。本次调查需要对比前三次综合交通调查数据,在连续数据环境下分析居民出行行为特征变化趋势,建立综合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政策的一体化交通模型,为制订城市交通规划,交通政策和管理手段提供科学依据。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市综合交通调查的通知》(沪府办[2009]41号)要求,决定开展本次居民出行调查。
本次居民出行调查的目的,就是为了掌握城市交通动态,为制订城市交通规划,综合治理交通提供基础资料。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所有在被抽中户的住宅单位中居住、共同生活的六周岁及六周岁以上的现有人口(包括保姆、雇佣、寄居者等)。
本次调查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户类型分为家庭户和集体户。
家庭户:指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主在一个住宅单位中一起居住生活的人员所构成的户。单身居住的,也作为一个家庭户。
集体户:指不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主在一个住宅单位中居住、共同生活的人员所构成的户。 三、调查内容
户调查内容包括本户地址、总人数、本户户籍人数、非本户户籍人数、车辆拥有情况(含公车实际使用情况)、小汽车使用情况、住房建筑面积。
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户口登记状况、出生年月、性别、文化程度、工休日、职业身份、个人月均收入(元)、“是否参观世博会?打算何时参观?”、“若去参观世博会将采用什么交通方式?”、是否有意参加手机出行调查。
个人出行情况包括出行次数、出发时间、出发地点、出发地点用地性质、到达时间、到达地点、到达地点用地性质、出行目的、同行人数、出行方式、400米以内的短出行次数、如使用轨道交通方式则轨道交通的起讫点、前后花费的时间和费用。 四、调查的区域范围及调查样本
本次调查范围为上海全市域,18个区1个县,样本分布在203个乡镇街道,约1072个居委、村委(具体以样本选取结果为准)。
本次调查样本的选取原则,是以被抽中的街道、乡镇为单位,采取每个街道、乡镇抽取若干个居委(居委个数根据人口分布基数确定),被抽中的居委中确定56户为调查对象,并分为2个调查住户组。 五、调查的组织领导
本次居民出行调查由上海市交通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一组织、指挥、协调,并确定调查方法、调查范围、审核认定调查样本、解决技术难题和处理日常事务;上海市统计局负责调查的具体实施。 六、调查员的选调和培训
此次调查的登记工作由调查员承担,调查指导员负责对调查员的业务指导和检查。被选调的人员要具有政治思想好、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群众信任、认真负责、有一定社会调查经验、身体健康,能胜任这次调查工作。这次调查采取两级业务培训办法。培训采取集中讲授的方法,即召开培训会议,讲授调查的目的、要求、内容、方法,安排具体调查的事项,明确调查人员的岗位职责、任务,使调查人员全面掌握居民出行调查业务,全面了解居民出行调查的目的、意义。调查人员经培训后持证上岗参加调查。 七、调查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