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理论 - 图文 下载本文

3.构图:各部份的一种配置法,依照经过设计的格式,一致的比例,或重复的体系去安排;

构图的方法:

关于均衡和对称

对称式构图:主形置于画面中心,非主形置于主形两边,起平衡作用,底形被均匀分割。对称式构图一般表达静态内容。对称构图的变化样式有:金字塔式构图、平衡式构图、放射式构图等。

均衡式构图:主形置于一边,非主形置于另一边,起平衡作用,底形分割不均匀。均衡式构图一般表达动态内容。其构图的样式有:对角线构图、弧线构图、渐变式构图、S形构图、L形构图等。 均衡与对称是构图的基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图2-1)均衡与对称本不是一个概念,但两者具有内在的同一性即稳定。稳定感是人类在长期观察自然中形成的一种视觉习惯和审美观念。因此,凡符合这种审美观念的造型艺术才能产生美感,违背这个原则的,看起来就不舒服。均衡与对称都不是平均,它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比例关系。平均虽是稳定的,但缺少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美感,所以构图最忌讳的就是平均分配画面。对称的稳定感特别强,对称能使画面有庄严,肃穆,和谐的感觉。比如,我国古代的建筑就是对称的典范,但对称与均衡比较而言,均衡的变化比对称要大得多。因此,对称虽是构图的重要原则,但在实际运用中机会比较少,运用多了就有千篇一律的感觉。

图2-1

- 8 -

素描写生构图的应用相对简单,只要将对象的主要部分置于画面中心,将对象整体与边框距离处理得当,背景底形不重复,就是成功的构图。同学们要注意,“画面中心”并不是画面的等分中心,它是

图2-2

以人的视觉方式确定的。这一中心,是以黄金分割定律原理确定的位置,即以1∶0.618的比例分割画面,得出画面中的四个相交位置,这四个位置即是接近画面中心的“构图中心点”。我们可以将写生对象的主要部分,置于其中任何一点,即可得到优美的构图形式(图2-2)。

这些要求不是绝对的,只要我们用美的眼光去探索总会找到好的美的构图来!

关于对比(图2-3)

图2-3

- 9 -

对比的巧妙,不仅能增强艺术感染力,更能鲜明的反映和升华主题。对比构图,是为了突出主题强化主题,对比有各种各样,千变万化,但是把它们同类相并,可以得出:

⒈是形状的对比。如:大和小,高和矮,老和少,胖和瘦,粗和细。 ⒉是色彩的对比。如:深与浅,冷与暖,明与暗,黑与白。 ⒊是灰与灰的对比。如:深与浅,明与暗等。 在一副作品中,可以运用单一的对比,也可同时运用各种对比,对比的方法是比较易掌握的,但要注意不能死搬硬套,牵强附会,更不能喧宾夺主。

4.轮廓线:描述前进或后退的形状之变化方面的一条断续线或连续线; 图9 5.平衡:在设计或绘画里,各项元素达到均衡的状态; 6.线影:平行或靠近得足以形成一个面的断续线;

7.立体表现法:控制明暗的逐渐变化以创造实体形式的错觉效果,使物体有三度空间的特质。

㈤认识素描中的明暗

⒈明暗:指画中物体受光、背光部分的明暗度变化以及对这种变化的表现方法。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出现二种明暗状态,即:亮面、暗面。 ⒉明暗产生的原因: 有光源(不论是自然光源、人工光源)照射,才会产生明暗; 没有光,我们的眼睛将看不到任何东西。

⒊二大部分光色明暗一般又显现为五个基本层次,即五大面:

① 亮面——直接受光部分(光源直射处); ② 灰面——中间面,半明半暗;

③ 明单间交界线——亮部与暗部转折交界的地方;

- 10 -

④ 投影(黑暗部)——背光物体的阴影部分(光源照射不到之处); ⑤反光——单间面受周围反光的影响而产生的暗中透亮部分。 ⒋利用铅笔表现明暗的方法:

(1).铅笔直立地以尖端来画时,画出来的线较明了而坚实;铅笔斜侧起来以尖端的腹部来画时,笔触及线条都比较模糊而柔弱 。 (2).笔触的方向要整理才不致混乱。 ⒌铅笔画使用橡皮擦注意事项:

(1).初学时往往总觉得画一笔不满意时,就马上用橡皮擦去了,第二次画得不对时又再擦去,这是最不好的习惯。一则容易伤害画纸使纸 张留下疤痕,再则画时就越画越无把握了,所以应极力避免。

(2).当第一笔画不对时,尽可再画上第二笔,如此画时就有一个标准,容易改正,等浓淡明暗一切都画好之后,再把不用之处的铅笔线,用橡皮轻轻擦去,这样整幅画面就清楚可爱多了。

(3).其实画面上许多无用的线痕,通常到最后都会被暗的部份遮没了, 我们只需把露出的部份擦去,这样也较为省力。同时不用的线痕,往往无形中成为主体的衬托物,所以不但不擦去无害于画面,有时反而收到无形的效果,这是我们不可不注意的地方。 ⒍画面宾主表现:

(1).前面的,较近的东西,都应表现得强烈而明确;后面的,较远的东西,都应表现得柔弱而模糊。

(2).主体应表现得明确显著,从属的客物则应以衬托主物为目的。 ㈥素描的任务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