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模拟(三)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福文化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大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 国人自古就有崇福、尚福、祈福、盼福的传统,对福文化有着高度的心理认同和文化认 同。从现有资料看,中国人的福文化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逐渐形成并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尚书·洪范》提出了五福的概念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 五曰考终命。后人关于福的观念,基本上是在五福基础上发展和丰富起来的,福文化的内涵主要有衣食、长寿、平安、多子孙、修德、和谐等。
儒家文化是封建社会正统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文化有着至远至深的影响,对儒家的福文化考察可以看出中国福文化的本质。周代福文化是儒家福文化的源头。周人认为上天是福祉的赐予者,天子和诸侯谨慎修德,通过祭祀和民众的呼声将天子之 德上达于天,上天就会赐予百姓福祉但周人又认为,上天赐予福祉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周人的“明德慎罚,敬天保民”思想。周人认为福主要表现为寿考、多子嗣、家族显耀等。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以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并对人们的精神观念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儒家福文化在继承周人寿考、多子嗣、家族显耀等 观念的基础上,将忠君、孝道等联系起来。《礼记.祭统》贤者之祭也,必受其福。非世所谓福也。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谓之备可以看出,儒家在福文化内涵中增加了顺、备的含义。儒家认为只要做到上顺于天,外顺于君王,内顺于 父母,就会受到福的眷佑,就会一顺百顺。同时,福与顺又是在儒家定义的“亲亲尊尊” 等级秩序框架内得到实现的。
民间福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在各种民俗中都有表现。民间福文化大多与普通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表达着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民间福文化主要有:一是丰收.民以食为天,对丰收的渴望和丰收后喜悦的表达是民间福文化的最直接的表现。如《诗经》中《小雅?楚茨》云:“我仓既盈,我庾维亿。”二是婚恋。婚恋是普通百姓生活 中的重大事件,也成为人们借以表达幸福感的一种形式。《周礼》记载昏仪六礼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这些流程虽然烦琐,但无不体现了人们对于婚姻的美好祝 福。三是节日仪式。民间福文化还体现在一些具有仪式感的节日中,如春节、中秋节、除夕等。中国人对福字的钟爱是民间福文化在民俗中的最典型的表现。福字被广泛应 用,甚至成为一种精神追求象征。春节贴福字的风俗寄托了人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 往和期盼。除了正贴福字,民间还有将福字倒贴,表示福气已到、幸福已到的习俗。由于中囯人对福字的偏爱,福字成为一种书法形式,并走向了艺术化。后人编集的《百福图》《千福图》集中了福字的各种书法
形式,是福字艺术的集大成,这种现象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可以说,福文化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基因和根脉。
(摘编自李庚香、刘承《中华传统福文化及其新时代价值》)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自古就有崇福、尚福、祈福、盼福的传统,中华福文化始于周代,是中国的本土文化和大众文化。
B. 周代福文化的内涵是上天赐予福祉且有条件、长寿、多子嗣等,而儒家福文化的内涵则演变为忠君、孝道。
C. 民间福文化最直接的表现是对丰收的渴望和丰收后喜悦的表达,此外还表现在婚 礼、节日仪式中。 D. 相较于其他传统文化,福文化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占据着主导地位,是中华文化的根脉。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阐释懦家福文化和民间福文化的内涵,总体上是分别按照纵向和横向思路展开论证的。 B. 文章认为儒家在福文化内涵中增加了顺和备的含义,并引用《礼记.祭统》之语加 以佐证。 C. 文章以春节中国人正贴或倒贴福字的做法为事实依据,表明福字巳成为一种精神 追求象征。 D.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儒家福文化和民俗中的福文化的有机联系和巨大差异。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平安是福的观念体现人们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求,而多子多福的观念则反映了中国人对生命繁衍的電视及宗法制对中国人幸福观的影响。
B. 我国出现了世界文字史上绝无仅有的《百福图》《千福图》,主要是因为汉字中有象形、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形成了书法艺术。
C.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人们对福的理解包括物质、精神两个层面,古人注重修身的幸福观有利于保证幸福生活的正当性,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D. 福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向往和理想,福文化是一个活的文化体系,人们对幸福生活 的追求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
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A项“中华福文化始于周代”分析错误,原文为“从现有资料看,中国人的福文化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逐渐形成并 具有丰富的内涵”“从现有资料看”这个限制语去掉后就绝对了;B项,“而儒家福文化的内涵则演变为忠君、孝道”分析错误,原文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以后……儒家福文化在继承周人寿考、多子嗣、家族显耀等观念的基础上,将忠君、孝道等联系起 来”“联系起来”不等于演变成。D项,“占据主导地位”分析错误,儒家文化是主流,福文化只是儒家文化的组成部分。故选C。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分析错误,文章未采用对比论证的手法以突出儒家福文化和民俗中的福文化的有机联系和巨大差异,只是按照时间顺序逐一介绍福文化的特征内涵等。故选D。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B项,强加因果,“主要是因为汉字中有象形……等字体,形成了书法艺术”分析错误,首先象形不是字体,同时《百福图》《千福图》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人对福字的偏爱。故选B。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
(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 (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不仅有利于人们认识和研究大气环境质量,还可为有 效治理和控制大气污染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本课题组对全国42个主要城市2001? 2010年的曰空气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
析,结果显示,冬季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秋、春次之,夏季污染最低。这种季节变化规律,表现出我国以煤烟和二次扬尘为主的大气污染特征,也与天气气候条件以及局地因素的季节变化有关。冬季降水偏少,气候干燥,植被干枯,西北风强劲,易引发起沙、扬尘天气;另外冬季,尤其是早晚,容易出现逆温层,抑制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同时冬季为采暖期,燃料消耗量大,污染物排故量大,更加剧了大气污染。春季是沙尘暴频发的季节,多发生于西北的沙尘暴借强劲的西北风可长距离输送影响中国的不少城市,有时会席卷大半个中国,沙尘加大了空气中的含尘量,从而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然而,夏秋两季降水增多,湿度增大,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大(相对于春、冬两季),而且太阳辐射强,近地面层热力对流旺盛,逆温出现的几率小,空气的扩散条件好,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空气质量无疑相对较好。
(摘编自调查报告《中国空气污染指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材料二
注: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L。 材料三
近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阶段性成果,引发广泛关注。
这一汇聚全国2000多名一线专家参与的联合攻关项目,如同给大气污染状况作了一个“全身CT”,使人们对雾霾的来龙去脉,看得更为清晰D对病根全面检查和诊断的结果,表明前几年的药方是对症的。最新攻关研究成果使得各地各部门有信心持续照方抓药、标本兼治,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