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八年级科学上册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以及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复习教案 浙教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1 / 5 一:基本概念:(理解并对应记忆书中所给的例子) 溶液:均一、稳定、透明(非无色)的混合物 分散质:固液气均可 久置不变 食盐水、碘酒(碘不易溶于水形成悬浊液,却容易溶于酒形成溶液)、高锰酸钾等溶液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分散质:固体 久置沉淀 泥水、面粉入水 乳浊液:小液滴、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分散质:液体 久置分层 油水等 例1: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不可能形成溶液的是: A:白糖 B:食盐 C:苏打粉 D:豆油 例2:下列各组物质混合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和水 B:汽油和水 C:蔗糖和水 D:食用油和洗涤剂 二:着重讲溶液的概念及相关重要概念和计算: 知识点1 1.1:溶液概念:一种物质溶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酒精、水等)称为溶剂。一般没有特别指明,溶剂为水。 溶液组成:溶质与溶剂。 试举反例: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2: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 1.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不饱和溶液。 1.3浓溶液与稀溶液概念:粗略表示或定性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 注:以上两组概念无必然联系,试举例说明: 1.4重点:溶解度与溶解性及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溶解性:只是一般说明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能力的大小,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分为难容、微溶、可溶及易溶四类。 试举例: 溶解度:衡量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具体概念及公式: 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定量描述溶液的组成。具体概念及公式: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温度(特别是熟石灰即氢氧化钙)、溶质及溶剂自身的性质。(温度变化的溶解度曲线;碘酒) 溶解度曲线的读图:坐标的概念及对曲线的理解(熟悉一些特殊的溶质的溶解度曲线如食盐,硝酸钾及熟石灰等) 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法: 2 / 5 知识点2 实验 2.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药匙)、实验步骤(计算、称量药品、量水、搅拌溶解)、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 2.2浓溶液稀释 加溶剂稀释或蒸发溶剂浓缩(没有晶体析出)的计算依据:变化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注书上例题:涉及溶液浓缩计算时,注意区分体积与质量是两个不同的物理概念。 三 例题(重点读图并分析理解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应用及计算区别) 1: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溶液中只可能含有一种溶质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透明的 D:降低温度,不饱和溶液一定变为饱和溶液 2:小红同学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硝酸钾的溶解实验,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水的质量100 100 100 100 (克) 加入硝酸钾的80 100 120 140 质量(克) 溶液质量180 200 210 210 (克)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80/100*100% B:实验2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C:实验4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验3大 D: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10/210*100% 3: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了溶液的有关知识。如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1)从图中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到的信息是(写一条): (2)小明参照溶解度曲线图,在常温20度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小明观察到A中所加固体全部溶解,则B中的现象是: 上述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填字母): D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4:如图是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绘制的溶解度曲线。 (1) 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图中b表示——的溶解度曲线 (2) T1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 / 5 5: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 B:分别将t2 时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肯定都有晶体析出 C:要从含有少量a的b溶液中得到较多的b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D:在t2时,用a、b两种固体和水分别配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量取相同体积的水 6图中是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你回答: (1)0度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2)t2时,将30克物质加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所形成溶液的质量是——克 7稀释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的浓硫酸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密度为1.14g/ml),稀释时需要用水的体积——ml 课后习题: 1: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1时,分别将20g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恰好完全溶解,升温到t2时,出现下图所示现象(析出的甲中不含结晶水)。则t2时烧杯中甲物质溶液的质量是——g 2:如图是小梅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 图中的玻璃仪器分别是广口瓶、量筒、烧杯和—— (2) 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操作—————— (3) 配制时应选择——(填10ml、50ml或100ml)的量筒取所需要的水 (4) 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预习:物质在水中的结晶(主要是对前一节的应用) 1:晶体以及结晶的概念:晶体及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晶体的形成过程即叫结晶。结晶后余下的液体叫母液。 2:结晶的方式:蒸发溶剂(海水晒盐) 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通常采用先加热(减小溶剂)再冷却(降温)的方法使溶质结晶 3:何时采用冷却何时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4:结晶的应用:物质提纯 4 / 5 举例: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 P点的含义—— (2) 要使20度时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写一种) (3) 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的方法提纯甲 (4) 30度时,将40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 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50度时(不考虑水分蒸发),溶液中变化的是(可多选): A: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D:以上都不变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