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之小说(含解析) 下载本文

25

擦着脸上的汗水与泪水。一群老师从考试大楼里跑出来,把男孩从那两个男人手里接应过去,那位母亲也被拦挡在考试大楼之外。红线外的我们,一个个都很感慨很同情的样子,有的叹气,有的低声咕哝着什么。我的觉悟不高,心中有对这个带病参加考试的男生的同情,但更多的是暗自庆幸,不管怎么说,我的女儿已经平平安安地坐在考场里,现在已经拿起笔来开始答题了吧。

⑻考试正式地开始了,蝉声使校园里显得格外安静。我们这些住在培训中心的幸运家长,站在树阴里,看到那些聚集在大门外强烈阳光里的家长们,心中又是一番感慨。因为我们事先知道了培训中心对外营业的消息,因为我们花了每天120元钱,我们就可以站在树阴里看着那些站在烈日下的与我们身份一样的人,可见世界上的事情,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譬如这高考,本身也存在着很多不公平,但它比当年的推荐工农兵大学生是公平的多了。对广大的老百姓的孩子来说,高考是最好的方式,任何不经过考试的方式,譬如保送,譬如推荐,譬如各种加分,都存在着暗箱操作的可能性。

⑼有的家长回房间里去了,但大多数的家长还站在那里说话,话题飘忽不定,一会儿说天气,说北京成了非洲了,成了印度了,一会儿又说当年的高考是如何的随便,不像现在的如临大敌。学校的保安过来干涉,让家长们不要在校园内说话,家长们很顺从地散开了。

⑽将近十一点半时,家长们都把着红线,眼巴巴地望着考试大楼。大喇叭响起来,说时间到了,请考生们立即停止书写,把卷子整理好放在桌子上。女儿的年级主任跑过来,兴奋地对我说:莫先生,有一道18分的题与我们海淀区二模卷子上的题几乎一样!家长们也随着兴奋起来。一位不知是哪个学校的带队老师说:行了,明年海淀区的教参书又要大卖了。

⑾学生们从大楼里拥出来。我发现了女儿,远远地看到她走得很昂扬,心中感到有了一点底。看清了她脸上的笑意,心中更加欣慰。迎住她,听她说:感觉好极了,一进考场就感到心中十分宁静,作文写得很好,题目是“天上一轮绿月亮”。

⑿下午考化学,散场时,大多数孩子都是喜笑颜开,都说今年的化学题出得比较容易,女儿自觉考得也不错。第一天大获全胜,赶快打电话往家报告喜讯。晚饭后,女儿开始复习数学,直至十一点。临睡前,她突然说:爸爸,下午的化学考卷上,有一道题,说“原未溶解??”我审题时,以为卷子印错,在“原未”的“未”字上用铅笔写了一个“来”字,忘记擦去了。我说这有什么关系?她突然紧张起来,说监考老师说,不许在卷子上做任何记号,做了记号的就当作弊卷处理,得零分。我说你这算什么记号?如果这也算记号,那作文题目是不是也算记号?另外,即便算记号,你知道谁来判你的卷子?她听不进我的话,心情越来越坏,说,我完了,化学要得零分了。我说,我说了你不信,你可以打电话问问你的老师,听听她怎么说。她给老师打通了电话,一边诉说一边哭。老师也说没有事。但她还是不放心。无奈,我又给山东老家在中学当校长的大哥打电话,让他劝说。总算是不哭了,但心中还是放不下,说我们是在安慰她。我说:退一万步说,他们把我们的卷子当成了作弊卷,给了零分,我们一定要上诉,跟他们打官司。爸爸认识不少报社的人,可以借助媒体的力量,把官司打赢??

⒀凌晨一点钟,女儿心事重重地睡着了。我躺在床上,暗暗地祷告着:佛祖保佑,让孩子一觉睡到八点,但愿她把化学卷子的事忘记,全身心地投入到明天的考试中去。明天上午考数学,下午物理,这两项都是她的弱项?? (选自莫言散文集《会唱歌的墙》)

11.试分析开考第一日语文考试前女儿的情绪。(3分)

11.紧张:①比往常起得早(睡得少)②复习功课③胃口差④多次上厕所【1+4】 12.请赏析第5段中划线内容有何作用?(4分)

26

12.联想奶奶因害怕日本鬼子而养成往厕所跑的习惯,衬托(强调)女儿考前的紧张情绪;丰富文章内容。【1+1+1+1】

13.解释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

①车在路口等灯时,侧目一看旁边的车,车牌的尾数是268,心里顿时沉重起来。如果考268分那就糟透了。赶快看后边的车牌尾数,是629,心中大喜,但转念一想,女儿极不喜欢理科而学了理科,二模只模了540分,怎么可能考629?能考575就是天大的喜事了。

13.①我看车牌联想女儿的高考分数时的情绪波动,表现了“我”的忐忑不安(紧张)的心理 ②一位穿着黄军裤的家长仰脸望望,说:北京啥时候有了这玩意儿? ②家长对蝉的大惊小怪,表现家长的紧张心理 14. 赏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一个中年妇女——显然是母亲——紧跟在男孩的身后,手里拿着考试袋,还有毛巾药品之类的东西,一边小跑着,一边抬起胳膊擦着脸上的汗水与泪水。

14.动作(细节)描写中年妇女在儿子迟到后的一系列动作,反应这位妈妈的担心和难过。 15. 《陪考一日》呈现了怎样的社会现象?你对这种社会现象有怎样的看法?(6分)

15.全民高考焦虑症①高考给家庭的压力过大②社会对高考过度关注③高考给人造成的负面情节态度 看法①目前情况下,高考相对公平②人才选拔制度过于单一且缺乏监督,希望能有所改革③在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个人与家庭应合理调整应对高考,减缓解高考焦虑情绪

九、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问题

谁的电话 何燕

老葛能在快递公司下班前把月饼寄出,心情格外舒畅。

团圆之夜,主任看老葛一人在家,便请他到自己家喝酒。主任还说,他要好好向老葛学习怎样教育孩子。 葛老来得女,为了女儿小若能考出好成绩,可谓劳心劳肺,烟不抽酒不喝,挣断脊梁筋大手大脚为小若买书,送学习班。用别人的话说,这些年,老葛为了孩子活得极其不男人。

小若的高分数给老葛长了不少脸,从小学到高中,多少次家长会,老葛都被请到主席台就坐。高考后,老葛还被请去演讲。

“老葛兄,在做父亲方面,我要向你学习。来,我敬你。”主任举起酒杯,老葛惶恐地站起来,主任“吱’’的一声把酒喝了下去。老葛觉得主任喝得很有型,很有风范,很男人。搁以前,主任是不用正眼瞧自己的,更别提敬酒。老葛也想大男人一回,像主任一样“吱”的一声喝下去,可刚喝一半,就被呛住了,憋红着脸直直地僵着。等缓过了劲,老葛才喝下剩下的半杯酒。

27

“老葛兄,你教子有方呀,你家小若九年时间就完成了十二年的学习,现在进的还是名牌大学!”主任竖起大拇指,“连跳三级。”

“哪有?小学跳了两级,初中才跳了一级。”老葛打着酒嗝习惯性地回答。这话回答主任是头一回,可回答三亲六戚左邻右舍像背九九乘法口诀。小若成长的这些年,老葛跟他们也只有这几句话了。从孩子一驻扎在婆娘的肚子里,老葛就开始忙胎教,接下来忙这教忙那教,一忙就是十六年。

“爸爸,爸爸,你是我的大树!”主任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主任看了一眼,把电话掐了。“老葛兄呀,不怕你见笑,做为家长,我是失败的。我儿今年连三本都考不上,现在还拒绝复习,跑去读什么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主任的电话铃声又响了起来,主任看了电话一眼,又想掐掉。

老葛问: “谁的电话?毛毛吗?接吧!”

主任一接通就说: “毛毛,你如果不回来复习,别想我搭理你。”

“老爸,别气坏身子,中秋节快乐!”电话那头传来毛毛的声音,“收到我给你寄的月饼了吗?你尝尝跟家里的有啥区别。”

老葛摇了摇微晕的头,看见月光从天空洒下来,像银色的缎子,扯都扯不断。老葛责怪自己,早一天给小若寄月饼就好了。

这时,老葛的手机也响了起来。老葛一看电话,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笑成了一团,像地球仪上密密麻麻的经纬线:“我家小若的!喂,小若呀??”老葛愣了一下,看了看主任,乐呵呵地说,“知道了,今天中秋节,我很快乐,你也要快乐!”说完,老葛埋怨,“这孩子,真浪费,千里迢迢打电话就为了祝我中秋节快乐!”

“小若懂事,不像毛毛。你看他都这年龄了,还把我手机接他电话的铃声设成《爸爸去哪儿》??” 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是短信!老葛看了一眼就删了,边删边说:“是婆娘的。不管她,来,咱俩继续喝,不醉不休!”

两个男人继续喝.

中间,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老葛看了一眼,没接.

“谁的电话?小若吗?接吧!”主任说。老葛摇晃着接电话:“喂,喂,你说什么?? 我不是,你打错了!”说完,捣鼓了几下手机,又灌起酒来。

酒局残余,老葛喝得醉醺醺的,手机再次响了起来,主任嘟哝: “谁的电话呢?”拿起老葛的手机一看,来电显示: “讨债的,别接!”老葛深深的低着头,不敢接这个电话.

老葛人虽醉,可脑里还记得小若刚才的电话和信息。小若第一次来电话,只说了一句: “喂,这个月打一千!”就挂了。

过后叉发来一信息: “还是打一千一吧,我看中了一条裙子!”

看老葛不回信息,小若第二次来电话: “看到信息了吗?打一千一!’’老葛气急地说:

28

“打错了!”话还没说完,那头已是忙音。老葛一气之下,把小若的电话备注名改成:“讨债的,别接!” 老葛醉倒下去时,脑里回现出小若给自己长脸的高分试卷外,耳边也回荡着小若这些年简洁的话语:小学时“我得了第一”,初中时“我又得了第一,汇三百”,高中时“我还是第一,汇六百”,到现在的“打一千”。没有问候,也没容老葛说话。像刚才,老葛‘多想跟小若说说你妈病了,我在医院忙了两天??当然,也有老葛不想说的,那就是他把家里唯~的一盒月饼快递了。

老葛也想跟主任说,在做父亲方面,他要向主任学习。 可醉了的老葛什么都没说出来。

(选自《红豆》2015年第12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老葛把家里仅有的一盒月饼寄给了女儿,而且后悔自己没有早一天把月饼寄出去,这表明了老葛对女儿无微不至的关怀。

B.主任过去看不起老葛,现在却热情地请老葛喝酒,向老葛学习如何教育孩子,这表明他受社会风气影响,有逢场作戏的成分。

C.主任敬酒,老葛惶恐地站起来,想一口气喝完酒,可刚喝一半就被呛住了,这表明老葛因女儿考上大学摆脱了自卑的一面。

D.主任的儿子连三本都没有考上,并且不听劝告拒绝复读,去读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这表明他有主见,对应试教育深恶痛绝。

E.老葛觉得在做父亲方面他应该向主任学习,与打电话的情节相照应,暗示了老葛心态的变化,表现作者对当下教育的思考。

(2)小说中“接打电话”的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老葛三次接电话的反应都不同,暗示了他怎样的心理活动?请简要分析。(6分) ’ (4)小说多处用了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对当前教育的反思,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介)

(4)小说发表后,有评论家指出结尾“可醉了的老葛什么都没说出来”删去更好,你认为删了好还是不删好?说说你的理解。(8分)

参考答案1.(1)E A

解析:答E得3分,答A得2分,答C得1分,答B、D不得分,B项,“他受社会风气影响”无中生有;C项,“老葛因女儿‘连跳三级’并考上名牌大学,摆脱了自卑”不妥,应该是“想摆脱但未能摆脱”;D项,“主任的儿子不满当前束缚自己的应试教育”无依据。

(2)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电话铃声接连响起,故事逐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