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40篇 下载本文

芒四射,人们从灿烂的朝霞中感受到青春的勃勃生机;天上的白云舒卷,又使人感受到奇妙云海的变幻莫测。

观赏美丽灿烂的彩霞,可以领悟到它光芒四射的艳丽;观赏天空漂浮的白云,可以领悟到它书卷自如烂漫多姿的妙态;观赏高山雄峰,可以领悟到它灵秀挺拔的气概;观赏一望无垠的大海,可以领悟到它博大宽广的胸怀,在这些天地山河中,都可以体会到美妙的景致,到处都是好文章.

面对翠绿的竹子,可以品味到它的虚心有节;面对飘香的菊花,可以品味到它的高风亮节;面对苍松翠柏,可以品味到它傲然不屈的性格;面对兰花香草,可以品味到幽然醉人的芳香.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游览观赏中,时时处处都有供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思考与练习〕 1、 解释:

①悟 ②明丽 ③灵奇 ④浩瀚 ⑤皆 ⑥虚心 ⑦晚节 ⑧本性 2、翻译:

①观白云,悟其卷舒。

②则游览处皆师友也。

3、“俯仰间皆文章也”实指 ,本短文告诉我们 。

7.★★有度(dù)①(节选)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荆(jīng)庄王②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庄王之氓(méng)社稷△也,而荆以亡。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桓公之氓社稷也,而齐以.亡。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

选自(战国)韩非 《韩非子》

〔注释〕

①有度:指国家更有法度的意思。②荆庄王:即楚庄王 〔文学常识〕

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代表封建统治者掌握的最高权力。后来就用“社稷”代称国家。现有成语“宗庙社稷”,出自《周易·震》:“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

国家没有始终能保持强大的,也没有始终处于弱小地位的。执法者强国家就强,执法者弱国家就弱。楚庄王吞并国家二十六个,开拓疆土三千里;当楚庄王死了以后,楚国就衰落了。齐桓公吞并国家三十个,开辟疆土三千里;齐桓公死了,齐国也就衰弱了......如今这些国家都成了弱国,是因为它们的群臣官吏都致力于乱国的事,而不推行治国的法度。这些国家混乱衰弱了,又都丢掉国法去营私舞弊,这好比背着干柴去救火,混乱衰弱只会加剧。

【加点字】

1、奉:执行2、并:兼并3、氓:通“亡“,本意死亡,此引申为失去4、启:扩大 5、释:放弃,抛弃6、私:私自7、负:背8、甚:更加9.荆庄王:即楚庄王 10.有度:指国家更有法度的意思

5中心编辑

本文着重阐述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强调了君主只有依法办事,才能治理好国家 〔思考与练习〕 1、 解释:

①奉 ②并 ③氓 ④启 ⑤释 ⑥私 ⑦负 ⑧甚 2、翻译:

①国无常强,无常弱。

②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

3、本文着重阐述了 的重要性,强调了 。

8.★说(shuì)林△上(节选)

管仲、隰(xí)朋①从桓公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rǎng)寸而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战国)韩非 《韩非子》

〔注释〕

①管仲:春秋时齐国齐桓公的大臣,曾辅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隰(xí)朋:春秋时齐桓公的一位有德才的大臣。②孤竹:古代诸侯小国。 〔文学常识〕

说林:用话劝说使人听从自己的意见之典型实例汇聚如林。《说林》所汇集共有七十一则实例,分上下两篇,内容都是就侯国内政外交方面而说服人家接受自己意见的例子。这是韩非为论述其问题准备的事实论据,多采用历史传说或寓言故事,是《韩非子》寓言的一部分。

①管仲、隰(xí)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

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

③不难:不惜,不耻。

【翻译】:

春秋时代,有一次,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出征孤竹国,春天去,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让老马发挥作用了。”于是让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队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顺着蚂蚁窝向下挖就会找到水源。”果然挖到了水。象管仲这样能干、隰朋这样聪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马和蚂蚁学习,可是今天有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识浅薄,也不愿向别人学习,不是错得很厉害吗?

【练习】:(本份练习为中考试题,附有答案)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伐: (2)反:(3)师: (4)过:

3.说出下面句子的大概意思。

(1)老马之智可用也。(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4.从本文中概括出一个成语: 。

5.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

参考答案:

1.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 2.(1)攻打 (2)通“返”,返回 (3)学习(或:向……学习)(4)错误,过失 3.(1)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2)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4.老马识途 5.略。有自己的观点,且言之成理即可。 〔思考与练习〕 1、 解释:

①从 ②反 ③迷惑 ④行

⑤居 ⑥阳 ⑦阴 ⑧壤 ⑨圣 2、翻译: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3、根据短文内容,请写出一个成语 ,其含义是: 。

9.★★知度①

明君者,非遍见万物也,明于人主之所执也。有术之主者,非一自行之也,知百官之要也。知百官之...要,故事②省而国治也。明于人主之所执,故权专而奸止。奸止则说者不来,而情谕③矣;情者不饰,而....事实见△矣。此谓之至治。 .

选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

〔注释〕

①知度:要懂得做国君之道。此篇是尹文学派的学说。②故事:是两个词,故:所以;事:事情。③谕:使人知道。

明君不是遍见万物,而是明了于君主所应执掌的事务。有术的君主,不是凡事都亲历亲为,却要通晓百官的要旨。通晓百官的要旨,所以省事而国治。明于君主所应执掌的事务,才能集权而止奸。止奸则摇唇鼓舌的不来,而实情得以明了。实情不加粉饰,而事实才能显露。这就叫做至治。

〔文言知识〕

通假字。古人在造字的时候,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呢?有时候是有一定规律的,但是有一些字还在形成当中,没有一定规律,可能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也可能使用一个同音字表示那个意思,这个同音字就是“通假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就叫做“本字”。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就成了“慧”的通假字,意为聪明。上文“而事实见矣”中的“见”即为“现”,意为显露的意思。又,“无”可写成“亡”;“志”可写成“识”;“背”可写成“倍”;“弼”可写成“拂”;“何”可写成“曷”;“悦”可写成“说”;“叛”可写成“畔”,等等 〔思考与练习〕 1、 解释:

①明 ②执 ③行 ④省 ⑤治 ⑥说 ⑦饰 ⑧至 2、翻译:

明于人主之所执,故权专而奸止。

3、本短文告戒国君要 。

10.★★★至乐①(节选)

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身者②无有哉?今奚(xī)为奚据?奚避奚处?奚就奚去?奚乐奚恶?.....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③也;所下者,贫贱大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声音;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

选自(战国)庄周《庄子》

〔注释〕

①至乐:就是极大的快乐。“至乐”一文,主要是讨论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与人生在世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生和死的问题。②活身者:存活身形的方法。③美服好色音声:华丽的服饰、绚丽的色彩、悦耳的声音。④贫贱大恶也:是贫穷、卑贱、夭折、恶名。 〔文言知识〕

说“奚”。 “奚”可作疑问代词或疑问副词,意思是“什么、哪里或为什么”。 如,上文中“奚避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