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年,与赵敬夫共校《泊宅编》。【《抱经堂文集》卷十一《书泊宅后》:“赵君今年七十三,余六十一。”】
是年,有《答钱辛楣詹事书》,并赠送卢存心诗集给钱大昕。【卢氏《抱经堂文集》卷十九其中有句云:“大著金石文跋尾,愿见久矣。今承见示,欣喜疾读,??溧水有汉校官碑,以阁下搜罗之富,续得中必当有此。以前书中未见,故附呈。外先君子诗集一部并呈览。”又据汪喜孙《容甫先生年谱》乾隆四十二年丁酉条记载:“《抱经堂文集》是篇自注云‘丁酉’。”】
乾隆四十三年戊戌(1778年),62岁。
是年三月或稍早,以母老辞钟山讲席。【钱大昕:《竹汀日记》四十三年三月十九日条:“十九日已卯。晴。午后秦太守来,致江宁高相国札,延予主钟山书院讲席,前院长卢抱经学士以母老辞归故也。”案:柳诒徵先生《年谱》记载:“(是年),在江宁”。柳诒徵先生此处所指当是是年三月之前。】
夏,归杭州,从鲍以文处借得《东观余论》。【《抱经堂文集》卷十六《东观余论跋》】
八月八日,跋唐樊绰《蛮书》。【《抱经堂文集》卷九】
十月十八日,跋《东坡志林》。【《抱经堂文集》卷十】
十月十八日,跋《东观余论》。【《抱经堂文集》卷十六】
十月二十三日,跋《金石史》。【《抱经堂文集》卷十六】
十月二十五日,为鲍廷博校勘《五曹算经》事竣。【《抱经堂文集》卷十六《书五曹算经后》:“今鲍以文缩为小字版行之,属余为校雠。”又同书同卷《又跋五曹算经》:“乾隆戊戌,曾为鲍氏校此书。”】同日,跋《石林燕语》。【《抱经堂文集》卷十一《石林燕语》文末记:乾隆着雍阉茂之岁孟冬二十有五日书。】
十月二十七日,为汪师韩《韩门缀学》作跋。【《抱经堂文集》卷十一《书韩门缀学后》】同日,跋《真诰》。【《抱经堂文集》卷十】
是年,阅《仇山村金渊集》。【《抱经堂文集》卷十四《仇山村金渊集书后》:“是集戊戌年阅一过,辛丑再阅,遂跋其书。”】
是年八月,作《戴氏遗书序》。【按:此条记载史料依据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5月版《戴震集》附录二序跋所载卢文弨《戴氏遗书序》末句:“乾隆四十有三年八月东里卢文弨书。”而中华书局1990年6月版王文锦点校本《抱经堂文集》卷六所载《戴氏遗书序》文末则无此句,而将其文系年在戊戌。】
乾隆四十四年已亥(1779年),63岁。
四月之吉,在西湖书院,作《新安汪氏增辑列女传序》【《抱经堂文集》卷四】
十一月三日,跋《游宦纪闻》。【《抱经堂文集》卷十一】
十一月十日,跋《湛渊静语》。【《抱经堂文集》卷十】
冬至前四日,校勘贾谊《新书》,并为之作跋。【《抱经堂文集》卷十】
是年,应王昶之邀,为其嫡母陆氏撰墓志铭。
【案:据(清)严荣:《清王述庵先生昶年谱》,第43页,乾隆四十四年,王昶五十六岁条记载:“先生因光禄公陆太夫人未葬,屡欲乞归,不果。至是,以二十八日具奏陈情,蒙恩允许,遂于二月十一日奉钱太夫人由水道南旋,而自取陆路,先归部署。??五月初一日,依迁葬礼服缌,且乞卢绍弓学士撰墓志,梁元颕侍读书之,钱晓徵少詹撰神道碑,翁振三学士以分书书之。”】
自友人处得见日本山井鼎所著《七经孟子考文》。【《抱经堂文集》卷七《周易注疏辑正题辞》:“乾隆乙亥,友人示余日本国人山井鼎所为《七经孟子考文》一书。”】
是年,卢氏曾主讲崇文书院。明年,迁紫阳书院。【《抱经堂文集》卷二十五《重修紫阳书院碑记》:“文弨以乾隆已亥忝主讲崇文,越明年迁主紫阳。”】
是年,张太宜人值年八十。【清•吴寿昌《虚白斋存稿》第四《冰衔集•下》有《卢母张太恭人八秩》诗,中间有句云:“丙方星见刚徵寿,亥字年逢恰称书。”,诗间小注云“今年岁次在亥”。】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年),64岁。
正月十六日,校勘《说苑》竣事,并为之作序。【《抱经堂文集》卷五《新校说苑序》】
三月,乾隆帝第五次南巡,至杭州,卢氏至庆春门外接驾。陈鳣与吴骞来访。时,卢氏似正校勘《逸周书》。【陈鳣《拜经楼藏书题跋记》:“《逸周书》,卢抱经学士校此书时,在乾隆庚子春日,越七年丙午,始付诸梓。??犹忆庚子三月,鳣偕槎翁造访,学士欣然出见,曰:‘顷自庆春门外接驾归,今日家属亦往。’”】
六月六日,於吴江舟次为萧山汪焕所辑《越女表微录》作序。时卢氏正准备北上京师祝釐。此前,当在紫阳书院。【《抱经堂文集》卷四《越女表微录序》:“汪子示余此编,适余将北上,匆遽不能助为访求,而先为引其端如此。庚子季夏六日,书于吴江舟次。“】
八月,至京师。【翁方刚:《复初斋文集》卷十二《送卢抱经南归序》】
在翁方刚处得见嘉善浦镗所订正之《十三经注疏正字》。 【《抱经堂文集》卷八《十三经注疏正字跋》:“是书八十一卷,嘉善浦君镗所订正,仁和沈荻园先生廷芳覆加审定,录而藏之,其子南雷礼部世炜上之四库馆。大兴翁覃溪太史方纲从馆中钞出一本,余获见之。“又同书卷七《七经孟子考文补遗题辞》:“庚子入京师,又见吾乡沈嵃园先生所进《十三经正字》。”又同书卷七《周易注疏辑正题辞》:“庚子之秋,在京师,又见嘉善浦氏镗所纂《十三经注疏正字》八十一卷,于同年大兴翁秘校覃溪所假归读之,喜不自禁。”】
晤程晋芳。【《抱经堂文集》卷三《仪礼注疏详校自序》:“庚子入京,晤程蕺园太史晋芳。”】
结识丁杰,并获其所校《方言》。【《抱经堂文集》卷三《重校方言序》:“乾隆庚子,余至京师,得交归安丁孝廉小雅氏,始受其本读之。”】十月在京师,钞录庄述祖等所辑何休遗著。【《抱经堂文集》卷七《题针膏肓起废疾发墨守》,文末记载时间为:“庚子小春月。”】
十二月初一日,在翁方纲处见宋版《施注苏诗》。【《抱经堂文集》卷七《题宋板施注苏诗》。又钱大昕《潜研堂诗续集》卷一中亦有《覃溪购得宋椠施元之注苏诗属赋》,其首句曰:“先生招我苏米斋,示我苏诗嘉泰本。”】
十二月六日,在京师,为金氏《豳州昭仁寺碑》作跋,并还其拓本。先是,金氏以拓本示卢氏。【《抱经堂文集》卷十六。】
十二月七日,跋友人金贤村所藏《同州圣教序》。【《抱经堂文集》卷十六。案:据此,似六日所跋《豳州昭仁寺碑》可能亦系金氏所藏。】
十二月十五日,跋《濂洛风雅》。先是,卢衍仁欲复刊此书,请卢氏校勘,卢氏携之北上。【《抱经堂文集》卷十四】
是年,在京师日,见吴伊仲所藏《文心雕龙辑注》,苦无对比,遂于长安市中购得此书。【《抱经堂文集》卷十四,乾隆四十六年卢氏所作《文心雕龙辑注书后》:“昨年吴秀才伊仲示余校本,无可比对,复就长安市觅得此本,纸墨俱不精。”】
是年,在京师度岁。【据《抱经堂文集》卷十六《海刚峰墨迹跋》:“乾隆辛丑开岁五日在京师观,即题于元册之余纸。”又据上述本年腊月卢氏尚在京师,则卢氏当是在京师度岁。】
案:翁方刚《复初斋文集》卷十二《送卢抱经南归序》记载:“乾隆四十五年秋,余姚卢抱经学士祝釐北來,其冬将南归,同人集方纲诗境轩,各为文以赠其行。”翁氏将卢氏南归时间写为本年冬天,据本年谱上下条所记,显系有误。又其所用“南归”一词应当不是指卢氏返杭,而是指入晋。《抱经堂文集》卷七《郭氏传家易说跋》:“庚子腊月余在京师阅起,明年二月九日在山西讫功,因书其后。”】
是年,有《与王怀祖念孙庶常论校正大戴礼记书》。【此条据王文锦点校本《抱经堂文集》卷
二十。案:刘盼遂先生亦将此书系在是年,其所辑《清王石渠先生念孙年谱》乾隆四十五年庚子条:(是年,王念孙)入都,供职翰林院。《抱经堂文集》卷二十《与王怀祖庶常论校正大戴礼记书注云:“庚子年”。】
乾隆四十六年辛丑(1781年),65岁。
正月初一日,在京师,为浦镗《十三经注疏正字》作跋。【《抱经堂文集》卷八《十三经注疏正字跋》】
正月初二日,在京师,为自日本新传入之《七经孟子考文补遗》作跋。【《抱经堂文集》卷七《七经孟子考文补遗题辞》:“此日本国西条掌书记山井鼎之所辑,谓之《七经孟子考文》。??乾隆辛丑,正月二日,呵冬书。”】
正月初五日,在京师,跋《海刚峰墨迹》。【《抱经堂文集》卷十六《海刚峰墨迹跋》:“乾隆辛丑开岁五日在京师观,即题于元册之余纸。”】
正月十五日,在京师,晤陈以纲于翁方纲处。【《抱经堂文集》卷二十《与陈立三以纲上舍书》:“去年来京师,闻友朋闲盛道足下之名,即思得一见论著为快。时足下方馆于圻外,今正始相晤于翁覃溪太史所,欢然如旧相识。会足下行急,文弨亦俶装将往山西,所怀仍未由得遂。”】
春,先生由京师入晋。二月九日,已在山西,读《郭氏传家易说》毕,为作跋。先是,卢氏自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在京师时,即开始读此书,至此时方结束。【《抱经堂文集》卷七《郭氏传家易说跋》:“庚子腊月余在京师阅起,明年二月九日在山西讫功,因书其后。”】
闰五月十一日,为方苞与钟晼所订正《周礼订义》一书作跋。【《抱经堂文集》卷八《方望溪钟蔗经两先生删订周礼订义书后》】
闰五月二十三日,跋《融堂书解》。【《抱经堂文集》卷八】
闰五月,通读《胡方平文恭集》完毕,遂为之跋。【《抱经堂文集》卷十三】
七月九日,钞录《文心雕龙辑注》事竣,并跋。【《抱经堂文集》卷十四】
七月十日,跋鲍氏所藏本《(上巩下石)溪诗话》。【《抱经堂文集》卷十四】
七月十三日,在太原,复校《五曹算经》事竣。【《抱经堂文集》卷十六《又跋五曹算经》。】
在山西三立书院接见门生刘锡五,并嘱其代为装潢山西三立书院所藏《通志堂经解》首帙。【《抱经堂文集》卷七《题三立书院所藏通志堂经解卷首》:“三立书院中,旧藏有《通志堂经解》六十函,而独阙其首帙,余蓄意欲补之。乾隆辛丑,庶吉士介休刘君锡五,余小门生也,旧尝监院事,其请假归也,来谒余。余属其还朝之日,就京师士大夫家借本钞足,并与下一帙,令如式装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