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研究的活动记录 下载本文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研究的活动记录

作出同样的思考,那么最好采用简单明了的句子,以免增加学生无谓的思考,浪费课堂有限的时间。

二、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指向性 【案例】《8的认识》教学片段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音乐响起,教师在优美的乐曲中翩翩起舞,她将双手交叉上举,做出了8的数字象形,便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老师在跳舞。

生:我发现这音乐在舞蹈课出现过。 生:老师你跳的舞真棒! ……

师急了又问:你们在仔细观察一下,这样子像什么数? 生:像桃树。 师:弄错了。 生:像梨树

师更急了:不对,不是这个树,是哪个数! 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片迷茫。

师:同学们,我们前几节课学习了什么数字,猜猜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数字? 生恍然大悟:原来是个“8”字 ……

【分析】案例中,这位教师创新课堂的教学形式不来是无可厚非,但她的提问指向性不具体、不明确,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使学生无法了解教师的提问意图,从而将数学课堂的“数学味”变得全无。数学课堂中的提问必须有“数学味”否则,学生的思维会发生混乱,造成学生的反馈漫无目的,最终促使教学引入失去意义。如果,教师一开始将问题设计成:我们前几节课学习了什么数字,猜猜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新的数字。猜猜老师的手势像哪个数字?这样的提问,指向性明确,学生会很快领会教师的意图,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折腾。 【对策】课堂提问的目的是评价学生、检查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指向明确的提问。

课堂提问设计的指向性原则是指课堂提问的设计必须直接指向预设的具体教学目标,并且教学的程序紧紧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展开。

1、教师课堂提问时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的问题来选择不同的回答对象。 课堂提问的内容和目的是多种多样的:有为检查作业情况而提问,也有为解答疑难问题而提问。而每个学生的自身能力和个性也是不同的,教师提问时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有经验的教师从来都不只把课堂提问看成单纯地回答问题,而是将它与发掘学生潜质,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兴趣很好地结合。做到精心设计,有备而问,把每一次的课堂提问变成对学生能力的认可和鼓励,营造使学生敢于被提问,乐于被提问的课堂氛围。 2、课堂提问的针对性是指教师所提问题的指向性要明确。

13 / 24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研究的活动记录

泛泛而问,会使学生难以把握问题的中心,这样的提问,与其说没有针对性,倒不如说教师本人也没有搞清楚自己要问什么。教师的提问指向性是否明确主要从以下几点来判断:①是否围绕知识的关键点提问;②提问的层次是否循序渐进,步步深入;③用语是否准确和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

三、课堂提问要巧抓教材的“空白处” 【案例】《平均数》教学片段

如在教学“平均数”后,教师出示一个练习:小明身高135厘米,到平均水深为110厘米游泳池里游泳。

师:你认为小明在游泳池嬉戏会有危险吗? 生:不会 生:会

师:看来同学们有不同的意见。好,我们把不同意见的双方看作正反两方进行开展辩论。你们能用理由说服对方吗?

全班同学迅速分为两大阵营,一组认为没有危险,一组认为有危险,双方各派出代表,阐述理由,一场精彩的辩论开始了。

生甲方:“小明不会有危险,因为小明身高135厘米,而平均水深只有120厘米,小明站在池里水不会没过他的头。”

生乙方:“请问对方,什么叫平均水深120厘米?”

生甲方:“平均水深嘛,就是深水和浅水匀衡后,中间的那个数” 生乙方:“那么小明站在深水的地方呢?” 生甲方同学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了。 最后得出结论:“可能会有危险”。

【分析】所谓教学中空白处,就是文本结构中存在的空白、省略和模糊之处。关于“平均数”的理解往往是学生极易出错的地方。教者有意抓住学生这一认识中的“空白处”,巧妙设计了这个练习题,提出了“小明在游泳池嬉戏会有危险吗?”这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一提,学生的思维立刻得到引发,从而产生争议。这时,教师并没有进行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是提出“你们能用理由说服对方吗?”来安排不同意见的双方进行辩论。学生们进行了多次讨论、交流,并在讨论、交流中,学会了如何搜集学习小组成员的意见,如何处理不同的信息。通过生生互动、互辩,学生们畅所欲言,深切体会到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应用要活活,在解决问题时,不仅要考虑数学因素,还要考虑其他相关因素,使课堂得到了无限精彩。

【对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许多知识教材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论定,而这些知识又是学生认知上极易出错的典型问题,属于学生学习中的“空白处”,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空白处”提问。

1、在看似矛盾的空白处提问。数学教学中有许多看似矛盾实则对立统一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如进行量沙实验推导圆锥体积时,可以发给几组学生不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让他们在答案不一的矛盾处产生困惑,抓住矛盾的突出点“打破沙锅问到底”。 2、在逆向发现的空白处提问。

一些数学问题,若依正向思维去考虑,有时会很困难,但是逆向思考,却能见柳暗花明,使学生感到绝处逢生似的激动,更产生一种创造思维的需求,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

14 / 24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研究的活动记录

材中互逆因素,在逆向发现处设问,以破除学生思维的固有定势,注意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另辟蹊径,不墨守成规,培养积极主动,勇于创新。 3、在轻描淡写的空白处提问。

所谓“轻描淡写”就是数学教材中一些具有“标志性语言”特征的“非严谨处”,如“不难发现”、“容易得出”、“同理可得”、“用类似的方法”等,如在带分数乘法法则“含有带分数的通常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按照分数乘法的法则计算。”为什么课本中要用“通常”二字呢?用这些“模糊语言”表述的地方有的本身比较简单,无须言语,有的是教材为回避某知识点而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而这种地方往往就是数学问题的栖身之地。教师要在这些看似轻描淡写的空白处提问,往往会以小见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还必须具备教学机智,当提问环节出现问题时,能够临危不乱,及时对问题加以调整和修改,变换问题的层次,再次提出问题,供学生回答。

1.活动记录

安康市“十二五”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五)

赤岩镇中心学校低年级数学课题组

时间 参加 人员 主题 活 动 纪 要 用“同课异构”“一课两上”方法,进一步对低年级数学课例进行研究分析。 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目前课堂提问,提出有效给力的策略。 二.产生的效果:课堂提问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提问的策略技巧。教师的课堂提问是学生思考的导向;教师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思考的质量;教师的课堂提问要能有效支持学生的思考,就必须审视课堂提问的策略,使课堂提问达到最优化。 三.下步工作构想:继续研究低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方法 备注 效果良好。 2013年11月28日 陈昌青 刘昌莹 主 持 人 陈昌青 15 / 24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研究的活动记录

2.研究反思、课题研究叙事

有效提问“关注每一个”

今年我担任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二年级的数学知识点非常的简单,领悟力好的学生上课一听就会了。在这一学期中我特别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我想只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能够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课,课后认真地做作业并且认真地检查,他们的数学成绩一定会很棒的。

顾海灵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她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上课不听课,虽然看她上课不说话老老实实的坐在那,但她却在下面偷偷的玩东西或开小差,这也是她成绩一直搞不好的原因。在开学的前几次的考试中都考得很不理想,最差的一次考了70多分。在和其他小朋友交谈中知道由于她回答问题没有自信,就不举手回答问题。于是把她找来,和她谈心说:“顾海灵,其实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你其实是有能力考到100分的,你想不想考100分?”她点点头,我接着说:“那老师告诉你一个方法,你想不想听?”她又点点头,我说:“好好听课,上课争取多回答问题就可以了。现在老师给你来一个小约定,从现在开始只要你上课回答对3个问题老师就奖励给你一个小星星,好么?”她说好。第二天,在我每次提问题时,她都把手举起来然后又放下去,从她的表现我知道他很想表现她自己但又缺乏自信。整节课下来她只回答对了2个问题,快下课的时候我当着全班的同学的面表扬他,说他今天上课又很大的进步希望她继续努力,并奖励给她一颗星星,她当时很开心。下课后我跟她说:“虽然今天你没有回答3次问题,但老师看到了你的努力,希望下次你能够大胆举手,争取老师的每一个问题你都能回答。”她点点头,在接下来的数学课堂上,她总是尽量的去回答问题,上课听课也认真了很多。

看到她的进步我感到非常的开心,我想她只要坚持下去,她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3.成果展示 成果名称:

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给力”策略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贯穿于教学始终的课堂提问在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的课堂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能很好地把握提问时机;提出的问题不够精准;缺乏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或者提出的问题价值不高;缺乏对生成性问题的预设;导致课堂“低效提问”的现象时常出现。 “给力”是时下最流行的网络语言,意思是借力推动作用。“提问的好即教的好”西方学者德加默的这一观点,道出了提问在课堂有效教学所起的重要作用。

那么,数学课堂提问要注意运用哪些“给力”策略呢? (一)课堂提问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

有效的课堂提问,问题不能预设得太多,太细。否则,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教学就没有生成的空间了。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们在设计时往往喜欢面面俱到。教师如何问,学生如何答;什么时候小结,过渡等等,环环相扣,不知不觉间给自己和学生戴上了镣铐。按照问题思维空间的大小,可以分为限定性提问和非限定性提问。例如复习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设计一:这几个数量关系式你会填吗?

16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