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习题1-15章 下载本文

第九章【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二室模型;2.三室模型;3. AIC判据;4.混杂参数 二、问答题

1.静脉注射给药后二室模型药物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随时间的变化有何特点?为 什么?

2.以静脉注射给药为例,简述残数法求算二室模型动力学参数的原理。 3.隔室模型的确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判断?

4.试述血管外给药二室模型药物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特征。 5.试画出血管外给药三室模型示意图,并写出各隔室药物的转运速率方程。 三、计算题

1.某药物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研究结果表明,静脉注射给药75mg后,血药浓

度与时间的关系如下:C=Ae-at+ Be-βt,该式中A= 4.6mg/L.B=0.60mg/L,a= 1.2h-l, β= 0.05h-l,试求(l)k12,K21,k10,Vc;(2)给药后经5小时血药浓度为多少?

2.某二室模型药物,静脉注射lOOmg,测得血药浓度一时间数据如下: t(h) 0.25 0.5 1.0 1.5 2.0 4.0 8.0 12.0 16.0 C(mg/L) 43 32 20 14 11 6.5 2.8 1.2 0.52 试求α,β,A,B,k12, k21,k10,Vc。 【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二室模型:二室模型由中央室和周边室组成,中央室一般由血流丰富的组织、器

官与血流组成,如心、肝、脾、肺、肾和血浆,药物在这些组织、器官和体液中的分布较快,

能够迅速达到分布平衡;而周边室一般由血流贫乏、不易进行物质交换的组织、器官和体

液等构成,如肌肉、骨骼、皮下脂肪等,药物在这些组织、器官和体液中的分布较慢,需要

第九章多室模型127

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分布平衡。药物在中央室与周边室之间进行可逆的转运,药物的消

除主要发生在中央室。

2.三室模型:三室模型由中央室与两个周边室组成。中央室一般为血流高灌注隔

室,药物以很快的速度分布到中央室(第1室);以较慢的速度进入浅外室(第2室),浅外

室为血流灌注较差的组织或器官,又称组织隔室;以更慢的速度进入深外室(第

3室),深

外室为血流灌注更差的组织或器官,如骨髓、脂肪等,又称深部组织隔室,也包括那些与

药物结合牢固的组织。药物消除一般也发生在中央室。

3.AIC判据:AIC是由Akaike等所定义的一种判据(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a)。

AIC=NInRe+ 2P,该式中,N为实验数据的个数;Re为权重残差平方和;P是所设模型参

数的个数,其值为模型隔室数的2倍。AIC值愈小,则模型拟合愈好。

4.混杂参数:通常将分布相混合一级速度常数a和消除相混合一级速度常数∥称为

混杂参数(hybrid parameters),分别代表分布相和消除相的特征,由模型参数(K12、k21,K10) 构成。

二、问答题

1.二室模型药物静脉注射给药后,血药浓度曲线先较快地下降,布相, 之后较慢地下降,此为消除相。以血药浓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为由两条斜率不同的直线

相交而成的二次曲线。这是因为在给药后初期药物除了向体外消除,还有向周边室的分

布,所以血药浓度在分布相下降较快;而在给药后末期,药物分布基本完成,体内过程以

消除为主,所以在消除相血药浓度下降较慢。

2.以静脉注射给药为例,应用残数法原理求有关动力学参数的原理如下: (1)以末端血药浓度一时间数据求B和β:一般α>>β,当t充分大时,A*e-αt一0,则

。f p

C=A *e-αt +B*e-βt可以简化为:C=B.e-βt;两边取对数,得:

'。因此,lgC-t曲线的尾端直线段的斜率为,从斜率可求出β值,截距为

lgB,可求出B。

(2)求曲线前相的残数浓度:根据该直线方程,可以将此直线外推求出曲线前相(分

布相)各对应时间点的外推浓度值c’,以对应时间点的实测浓度c减去外推浓度值c’,即

得残数浓度Cr,Cr= C-C’=A.e-at。

(3)根据残数浓度求A和α:对残数浓度取对数,并对时间作图又得到一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