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常考题型: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下载本文

高考 文科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2、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 C.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

B.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 D.周王未能实现高度集权

3、西周时期出现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现象。这反映了( ) A.长幼有序是宗法观念的核心 B.血缘关系的亲疏是分封的依据 C.授民授疆土是分封制的内容 D.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

4、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某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该制度是指周的分封制 C.该制度有利于秩序稳定

B.所谓“天”就是天理 D.该制度带有神秘色彩

5、据《春秋·公羊传》记载,天子在祭祀、宴飨、随葬时,使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此记载说明( ) A.统治者生活奢侈腐化 C.尊卑有序的政治特征

B.青铜制造业比较落后 D.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6、 下表反映了秦汉时期山东部分地区郡县设置情况下。 下表秦汉时期山东部分地区郡县设置情况表。 古国 莒 始封 少昊后嬴姓国,周武王封之于莒。 黄帝十二世孙奚仲为夏车正,禹封为侯。 周武王封弟周公旦国都今地 莒县 存灭 历夏商、周武王又封之于莒,战国时灭于楚。 历夏商西周,至战国灭于齐。 历西周春秋,战国为始置州郡县时期 秦因置(莒)县 薛 鲁 滕州市东薛城 曲阜市 秦因置郡,西汉废郡为县。 西汉置县属鲁高考 文科

于曲阜。 有虞氏舜帝师所封。 楚所灭。 国,西晋始置郡。 西汉因置单父县 单 单县 春秋时为鲁单父邑 对上表所反映的情况的合理解释是( ) A.姬姓是西周时期分封的主体 B.秦汉郡县往往沿袭先秦古国国名 C.兼并战争严重破坏先秦文明 D.以郡统县的传统发端于秦汉时期

7、“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这说明该制度( ) A.是中央派出机构,非地方行政机构 C.所辖地区广阔,并且拥有较大权力

B.地方缺乏自主性,不利地方政事推进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所沿用

8、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B.选官须注重才学 D.选官应注重品行

9、元代行省犬牙相错的特点明显,如: 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这种做法( ) A.打破了地区间的隔绝状态 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威胁

B.顺应了经济格局变动趋势 D.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10、明清以来,在聚族而居的村庄宗族势力比较强大,雍正四年(1726年),清政府专门规定这些村庄可以不编保甲,以宗族组织来代行保甲之职。同时,授予族长族中承嗣权、教化权、经济裁处权、治安查举权、对族人的生杀权等各项权力。这说明( ) A.清朝初年政府地方控制能力有限 C.宗族组织成为合法的地方行政机构

B.封建社会家国同构色彩的具体体现 D.族权开始成为政权控制的依靠力量

11、据统计,明代监察御史共209人,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出身者只有29人。实际充任给事中之职者,一般都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这表明当时( ) A.科举是选官的主要途径

B.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高考 文科

C.注重考察监察官员素质 D.监察机构日益膨胀

12、我国历代朝廷常常分割地方事权,将军事、民政、财政、司法诸权分授不同的官员并使之互不统属,各自平行隶属于中央的相应上级,以使其相互牵制。这一做法( ) A.通过削弱相权保障了皇权独尊 C.完善分权体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B.有助于统治者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消除了地方势力膨胀割据的隐患

13、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 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 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

14、清代科考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字,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 A.八股之风愈演愈盛 C.科考规范愈加严格

B.君主专制影响深刻 D.君主名号不再避讳

15、《清会典》记载:“每日钦奉上谕,由军机处承旨,其应发钞者,皆下于阁。内外陈奏事件有折奏,有题本,折奏或奉朱笔,或由军机处拟写随旨题本,或票拟钦定,或奉旨改签,下阁后,谕旨及折奏则传知各衙门钞录遵行。”这说明( ) A.军机大臣拥有一定决策权 C.军机处、内阁的分权制衡

B.内阁变成军机处下属机构 D.内阁变为传递文件的机关

高考 文科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商朝到西周王位继承兄弟相传这一王位世袭方式占据一定比例。这说明王位世袭除了传统的传子之外,方式进一步增多。故答案为B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A项;材料没有信息涉及君主寿命的长短,并且它与王位世袭方式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2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的信息说明鲁君有朝贡周王到其他诸侯国,说明分封的等级逐渐瓦解,故本题选择A。

3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材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反映了嫡长子继承制.故选D.

4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关键是要注意“争乃不生”才是本题的题眼,“争乃不生”指的就是该制度是有利于秩序稳定的而非其他的选项的意思,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5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A.材料主旨强调西周君臣间的严格等级尊卑秩序,并无强调统治者的生活腐化,故A选项错误;B.根据材料可知西周青铜业制造发达,故B选项错误;C.根据“天子在祭祀、宴飨、随葬时,使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宗法礼乐制度,各阶级间存在着明确的等级尊卑秩序,故C选项正确;D.材料主旨是强调西周君臣的等级划分,并无体现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D选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