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轴上的数的变化,编制8的乘法口诀。 4.组织学生齐读8的乘法口诀。 5.交流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方法。 五八四十,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 七八五十六,八八六十四) (八)八六十四 三(八)二十四 五(八)四十 4.读一读8的乘法口诀。 (六)八四十八 5.小组交流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交流后汇报。 1.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 2.先计算,再说一说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 4.幼儿园的李阿姨买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75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75页“做一做”第2题。 了6顶,每顶8元,一共花了多少钱? 6×8=48(元)或 8×6=48(元)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四、课堂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小结,拓2.8的乘法口诀有8句,每相邻两句的结果相差8。 展延伸。(5分钟) 板书设计 8的乘法口诀 1×8=8 8×1=8 一八得八 2×8=16 8×2=16 二八十六 3×8=24 8×3=24 三八二十四 4×8=32 8×4=32 四八三十二 5×8=40 8×5=40 五八四十 6×8=48 8×6=48 六八四十八 7×8=56 8×7=56 七八五十六 8×8=64 八八六十四 1.算一算下面这个图形由多少个小正方形组成。 培优作业 可以把图形中的小正方形经过移补转化成一个大长方形,如图: 8×3=24(个)或3×8=24(个) 2.一根绳子,对折后再对折,量得长是8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 绳子对折后再对折,就是对折两次,长度是8米,说明这根绳子有4个8米长。如图: 第5页/共14页
8×4=32(米)或4×8=32(米) 口答:这根绳子长32米。 名师点睛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这些时间会得到百倍的补偿。”教师只有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们自主探索,并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处于高效中。 教师可围绕“8的乘法口诀”设计微课。 微课设计点 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 册次:上学校: 教师: 课题 教学内容分析 解决问题(P78例3)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例3呈现的是有多个条件的、稍复承前启后 杂的运用乘法的意义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画图法分析数量关系,并用“几个几”的形式表示出来,接着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解决类似问题。 1 2~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2~8的乘法口诀,理解口诀的意义。 2.能运用2~8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思考,让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 4.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以及从事理中抽象出算理的能力。 重点:运用所学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条件选取恰当的信息解决问题。 化解措施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重难点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5分钟)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师活动 1.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去文具店买文具的时候,留心过文具的价钱吗?(课件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1.观察课件出示的情境1.看图列式计算。 图,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第6页/共14页
展示教材第78页例3情境图) 2.提出问题:从这幅图中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3.设疑引入:“文具盒8元”是什么意思?买3个文具盒要花多少钱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展示问题: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 2.分析问题。 师:要解决“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这个问题,应知道什么数学信息? 3.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画图分析题意。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式计算。 (3)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①怎样列式呢? ②想一想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 4.引导学生根据其他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对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组织学生交流,探究计算的方法。 1.展示教材第79页第1题的情境图,让学生独立把情境图下面的空白补充完整,并让学生说一说分别是几元几角。 2.完成教材第79页第2、3题。 2.观察情境图,同桌之间交流不同文具的价钱。 3.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 7角/块 7×5=35(角)或5×7=35(角) 8角/支 8×4=32(角)或4×8=32(角) 1.明确所求的问题。 2.分析问题,明确要求买3个文具盒多少钱,需要知道“文具盒8元”这个数学信息。 3.解决问题。 (1)画图分析题意。 2.妈妈带了50元,要买8个冰激凌,她带的钱够吗? 8×6=48(元)或 (2)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式6×8=48(元) 计算。 48<50,够。 (3)汇报:①要求买33.妈妈买了4双袜子,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就每双7元,妈妈买这是求3个8是多少,根据些袜子一共花了多少乘法的意义,求几个几是钱? 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84×7=28(元)或 ×3=24(元)或3×8=247×4=28(元) (元)。②用的乘法口诀是三八二十四。 4.认真思考,根据提供的信息,尝试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1.认真观察,根据乘法的4.算一算一共有多少意义列出相应的乘法算人。 式,并说出是几元几角。 2.做计算题时,认真计算,看清运算符号。解决实际问题时,先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解答。 7×7=49(人)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第7页/共14页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板书设计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2.用乘法解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实际问题时,先要分析题意,弄清数量关系,再列出乘法算式并用乘法口诀求出积。 解决问题 培优作业 8×4=32(元)或4×8=32(元)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1.明明、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去公园游玩,买门票一共要花多少钱?(明明买儿童票)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5+4×8=37(元)口答:买门票一共要花37元。 2.把一根绳子对折2次后,每段的长度为8米。这根绳子全长多少米? 对折2次相当于把绳子平均分成4段,因此这根绳子的长是4个8米,即这根绳子全长8×4=32(米)。 名师点睛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因此,充分地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丰富第8页/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