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爱玲小说艺术的袭旧与创新 下载本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张爱玲小说艺术的袭旧与创新

作者:梁任倩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19期

张爱玲从小受到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又接受西方现代的文化教育,在文学素养上中西驳杂,自然的承袭了传统章回小说,又具有现代人的思想、意识和情感。她在中国现代小说和西方小说这对似乎“相克”的艺术形式中找到自己的调子,所以说张爱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她的“袭旧”和“创新”。张爱玲因为受到《红楼梦》的影响,在其小说中随处可见《红楼梦》的影子,并且大量运用《红楼梦》的描写手法,以致其小说表现地有血有肉,这是其袭旧的源泉;而她的小说的创新体现在对意象——月亮的深刻挖掘。本文旨在通过她的三篇代表作——《金锁记》《倾城之恋》《沉香屑 第一炉香》展示出一代才女张爱玲在小说创作当中的袭旧以及创新,最后达到袭旧与创新的完美结合。 一、张爱玲小说艺术的袭旧

说张爱玲的小说里有《红楼梦》的影子,是因为张爱玲对《红楼梦》有着长达十余年的研究。张爱玲形容自己考据《红楼梦》是一种疯狂的情形,故得句“十年一觉迷考据,赢得红楼梦魇名”。

(一)言情主题的继承

《红楼梦》与张爱玲小说均以“言情”为基本特征。在《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与范柳原经过试探、回旋、斗法,终于在战争的强力挤压之下,有了点相依为命的真情。从言情的主调来看,《红楼梦》言情的主调是优美和谐的,是一种浪漫情调。张爱玲则放弃了曹雪芹对“情”的理想化描述,她以个人对生命的感悟为基础,书写美好之情的沦丧,深化现实世界的丑恶。从言情的意义来看,张爱玲不仅延承了《红楼梦》言情的传统,把爱情与世情作为自己小说创作的中心,同时也把握了《红楼梦》超越个人与琐碎的象征意味。 (二)人物形象的承袭

张爱玲小说和《红楼梦》均对男性进行了丑化,对其描述大多用笔粗疏。《红楼梦》借宝玉之口说出了里面的男性只不过是须眉浊物。张爱玲笔下的人物仍流淌着封建文化的血液,男性形象也多是污浊不堪的,女性从总体上来说都比男子要胜过一筹。

女性是《红楼梦》和张爱玲小说的核心人物,但曹雪芹和张爱玲的审美倾向是有区别的。曹雪芹极力表现女性的美,尽量美化她们,大观园里的女儿聪明美丽、至情至性。黛玉风流娴娜,六岁时就诗才出众,令人惊叹。宝钗贤淑优雅,写诗、行医、女工无所不会,让人难以置信。连丫鬟们亦能说会道、聪明能干。张爱玲小说同样向我们展示了一大群女性形象,但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