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 下载本文

力和阻力大小之比为:mg:f=5:1,故A正确。 B、小球下降的加速度为:a2=t=确。

C、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x=×2×24m=24m,根据v2=2a2x得小球落回到抛出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

m/s=8

m/s,故C正确。

=

m/s2=8m/s2,根据x=at2得:

.故B正

,因为加速度之比为3:2,则上升和下降的时间之比为2:

D、下落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下,则小球处于失重状态,故D错误。 故选:ABC。

根据速度时间图线得出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出阻力的大小,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下降的加速度,抓住上升的高度和下降的高度相等,结合位移时间公式得出运动的时间之比。根据速度时间图线得出上升的位移,从而得出下降的位移,结合速度位移公式求出小球落到抛出点时的速度。根据加速度的方向判断超失重。

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和速度时间图线的综合运用,要知道加速度是联系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出阻力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3.【答案】C;乙;合力超过了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解析】

解:A、细线的作用是能显示出力的方向,所以不必须等长,故A错误; B、两细线拉橡皮条时,只要确保拉到同一点即可,不一定橡皮条要在两细线的夹角平分线上,故B错误;

C、在拉弹簧秤时必须要求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否则会影响力的大小,故C正确;

D、在不超过弹簧秤量程的前提下,各力的取值应该适当大些,误差小点,但不需要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第13页,共18页

(2)对于甲同学,合力F甲=≈4.7N.对于乙同学F乙=2×4cos30°>

5N,对于丙同学,F丙=4N.可见操作不合适的是乙同学,因为他的两个力的合力超过了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故答案为:(1)C;(2)乙,合力超过了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1)在实验中使用一根弹簧秤拉细线与两根弹簧秤拉细线的作用效果要相同(即橡皮条拉到同一位置),而细线的作用是画出力的方向,弹簧秤能测出力的大小。因此细线的长度没有限制,弹簧秤的示数也没有要求,两细线的夹角不要太小也不要太大,但拉弹簧秤时必须保证与木板平面平行;

(2)抓住弹簧测力计的量程,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的大小,从而判断弹簧测力计能否测量合力的大小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的原理,知道用两根弹簧秤拉和用一根弹簧秤拉,都必须将绳子的结点拉到同一点,保证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

14.【答案】平衡摩擦力;M>>m;0.5;木板倾角偏小(或“平衡摩擦力不足”或“末

完全平衡摩擦力”) 【解析】

解:(1)为使小车所受合外力等于细线的拉力,所以必需有小车的重力沿轨道的分力等于轨道对小车的摩擦力,所以做实验时必需平衡摩擦力。 以砂桶作为研究对象有mg-FT=ma 以小车作为研究对象有FT=Ma 联立以上两式可得FT=M

=mg,

要绳子的拉力等于砂桶的总的重力,即M故

=1,则有M>>m;

(2)由于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2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得

第14页,共18页

x5-x1=4a(T)2 解得:a=

=0.5m/s2。

(3)根据表格数据,作出a与F的坐标,进行一一描点,然后平滑连线,即如图所示;

(4)从图象可以看出当有了一定的拉力F时,小车的加速度仍然是零,小车没动说明小车的合力仍然是零,即小车还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说明摩擦力还没有平衡掉,或者是平衡摩擦力了但是平衡的还不够,没有完全平衡掉摩擦力,

所以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实验前该同学未平衡(或未完全平衡)摩擦力。

从图象可以看出当有了一定的拉力F时,小车的加速度仍然是零,小车没动说明小车的合力仍然是零,即小车还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说明摩擦力还没有平衡掉,或者是平衡摩擦力了但是平衡的还不够,没有完平衡掉摩擦力, 所以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实验前该同学未平衡(或未完全平衡)摩擦力。

故答案为:(1)平衡摩擦力、M>>m; (2)0.50,(3)如上图所示;

(4)木板倾角偏小(或“平衡摩擦力不足”或“末完全平衡摩擦力”)。 (1)根据FT=M

≈mg可知必需平衡摩擦力且要满足M>>m;

2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3)根据描点作图法,将点平滑连线,即可求解;

(4)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当F为某一值时,加速度为零,知平衡摩擦力不足。 掌握实验原理是正确解决实验题目的前提条件;实验时要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不足或过平衡摩擦力都是错误的。

第15页,共18页

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15.【答案】解:设甲、乙两车行驶过程中至少应保持距离x,在乙车刹车t1时间两车速

度相等,则v0-a1(t0+t1)=v0-a2t1 解得 t1=1s

甲车停下所需时间:因t0+t1<t2 故甲车未停下 所求距离x=x2-x1 解得x =1.5m

答:为保证两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不相撞,甲、乙两车行驶过程 中至少应保持1.5m距离。 【解析】

两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不相撞时,乙车刚好追上甲车,两者速度相等,结合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分别列式,即可求解。

解决本题的关键要分析清楚两车之间的速度关系、位移关系,利用运动学公式进行求解。要注意判断甲车是否停下。

16.【答案】解:(1)滑块在平板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1=

由于μ1mg>2μ2mg,故平板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2=设滑块滑至平板右端用时为t,共同速度为v′,平板位移为x,则 对滑块: v′=v-a1t L2+x=vt-a1t2 对平板:v′=a2t x=a2t2

联立以上各式代入数据解得:t=1 s,v=4 m/s. (2)滑块在传送带上的加速度:a3=

=5 m/s2

=μ1g=3 m/s2 =1 m/s2

若滑块在传送带上一直加速,则获得的速度为: v1===5 m/s<6 m/s 即滑块滑上平板的速度为5 m/s

设滑块在平板上运动的时间为t′,离开平板时的速度为v″,平板位移为x′ 则v″=v1-a1t′ L2+x′=v1t′-a1t′2

第16页,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