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标本考试复习题汇总 下载本文

继而穿血管腔隙移行为髂外静脉

51、 在大腿指出大隐静脉

大隐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缘伴隐神经上行,经股骨内侧髁后方约2cm处,进入大腿内侧部,与股内侧皮神经伴行,向前上在耻骨结节外下方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

52、 在小腿指出大隐静脉 隐神经

大隐静脉:见51题

隐神经:在股三角内伴股动脉外侧,下行入收肌管,在收肌管下端穿大收肌腱板,行于缝匠肌和股薄肌之间,在膝关节内侧穿深筋膜,伴大隐静脉行至足内侧缘,在小腿上部隐神经居静脉后方,在小腿下部绕至静脉前方

53、 胫骨前肌 拇长伸肌 趾长伸肌

胫骨前肌:起自胫骨外侧面,肌腱向下穿经伸肌上、下支持带的深面,止于内侧楔骨内侧面和第1跖骨底

拇长伸肌:位于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之间,起自腓骨内侧面下2/3和骨间膜,止于脚拇指远节趾骨底 趾长伸肌:起自腓骨前面、胫骨上端和小腿骨间隙,止于中节、远节趾骨底

54、 胫前动、静脉 腓深神经 腓浅神经

胫前动脉:于腘肌下缘由腘动脉分出后,即向前穿骨间膜,进入小腿前骨筋膜鞘,紧贴骨间膜前面,伴

腓深神经下行。上1/3段位于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之间,下2/3段位于胫骨前肌和拇长伸肌之间 胫前静脉:2支,与同名动脉伴行

腓深神经:在腓骨颈高度发自腓总神经,穿腓骨长肌起始部及前肌间隔,进入前骨筋膜鞘与胫前血管伴行

腓浅神经:也是在腓骨颈高度发自腓总神经,下行于腓骨长、短肌之间,发肌支支配此二肌。于小腿外侧中、下1/3交点处,穿出深筋膜至皮下

55、 足背动脉体表投影

六、腰背部(不考)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胸椎棘突 腰椎棘突

冈下肌 三边孔境界 四边孔境界 肱三头肌 斜方肌 背阔肌 竖脊肌 菱形肌 胸腰筋膜 臀大、中、小肌 梨状肌

梨状肌上、孔及其穿行结构 坐骨小孔及其穿行结构 坐骨神经体表投影 分支:腓总神经 胫神经 股二头肌 半腱肌 半膜肌 腘窝境界 内容

小腿三头肌三个头 跟腱 踝管位置及其内容

喉结 舌骨 乳突 下颌骨下缘 下颌角 环状软骨 指出胸锁乳突肌及其起、止点 二腹肌前腹 二腹肌后腹 指出耳大神经 颈外静脉及其体表投影

指出颈动脉三角 下颌下三角 劾下三角的境界 锁骨上大窝的位置

在颈部指出气管 食管 在颈部指出膈神经

颈内动脉 颈总动脉 迷走神经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如何区别颈内、外动脉) 颈动脉窦 面动脉 颈交感干及颈上神经节 舌下神经 副神经

下颌下腺 下颌下淋巴结

甲状腺侧叶 甲状腺峡及其附着处

79、 前斜角肌 斜角肌间隙内容 静脉角 80、 指出角淋巴结、魏尔啸淋巴结的位置 81、 在颈根部找出锁骨下动脉

八、 胸腔

82、 胸廓内动脉

胸廓内动脉:贴于第1-6肋软骨后面,沿胸骨外侧约1.25cm下方,至第6肋间隙分为肌膈动脉和腹壁上动脉,其在上段发出的心包膈动脉与膈神经伴行

83、 脏胸膜 肋胸膜 胸膜顶及其体表投影 肋膈隐窝

脏胸膜:是贴附于肺表面,并伸入至叶间裂内的一层浆膜。因其与肺实质连接紧密故又肺胸膜

肋胸膜:衬覆于肋骨、胸骨、肋间肌等诸结构内面的浆膜。其前缘位于胸骨后方,后缘达脊柱两侧,下缘以锐角反折移行为膈胸膜,上部移行为胸膜顶

胸膜顶:是肋胸膜和纵膈胸膜向上的延续,突至胸廓上口平面以上,与肺尖表面的腹脏膜相对。在胸锁关节与锁骨中、内1/3交界处之间,胸膜顶高出锁骨上方2.5cm(1-4cm)

肋膈隐窝:左右各一,由肋胸膜与膈胸膜反折形成,是诸胸膜隐窝中位置最低、容量最大的部位

84、 在肺门指出肺静脉、肺动脉、支气管 肺斜裂 肺尖 肺底

肺尖:钝圆,经胸廓上口伸入颈根部,在锁骨中内1/3交界处向上突至锁骨上方达2.5cm 肺底:坐于膈肌上面,受膈肌压迫肺底呈半月形凹陷

85、 上腔静脉 头臂静脉 奇静脉及奇静脉弓

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右侧第1胸肋结合处汇合而成,下行至第2胸肋关节后方穿纤维心包,平第3胸肋关节下缘注入右心房,在穿纤维心包前有奇静脉注入。其前方有胸膜和肺,后方有气管和迷走神经,左侧有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右侧有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 头臂静脉:由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而成

奇静脉:在右膈脚处起自右腰升静脉,沿食管后方和胸主动脉右侧上行,至第4胸椎高度向前勾绕右肺根,注入上腔静脉。

半奇静脉:在左膈脚处起自左腰升动脉,沿胸椎体左侧上行,达第8胸椎高度经胸主动脉和食管后方向右跨越记住,注入奇静脉。

86、 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 动脉导管三角境界

主动脉弓:位于胸骨柄下半的后方,在右侧达第2胸肋关节的后方起自主动脉升部上端,由右前方弯向左后方,达第4胸椎体下缘的左侧移行于主动脉胸部。弓的上缘可达胸骨柄中份或稍上方,下缘平胸骨角。主动脉弓上缘发出三大分支:即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

动脉导管三角:前方为左膈神经,后方为左迷走神经,下方为左肺动脉。三角内有动脉导管(胎儿)或动脉韧带(成人)自左主动脉连至主动脉弓

87、 心包 纤维心包 浆膜心包 心包前下窦 心包横窦 心包斜窦

心包是包裹心和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的圆锥形纤维浆膜囊,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心包,内层是浆膜心包

心包前下窦:位于心包腔的前下部,心包前壁与膈之间的交角处,由心包前壁移行至下壁所形成 心包横窦:为心包腔在主动脉、肺动脉后方与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前方间的间隙 心包斜窦:为位于左心房后壁,左右肺静脉、下腔静脉与心包后壁之间的心包腔

88、 左心耳 右心耳 心尖 动脉圆锥 肺动脉干

左心耳:较右心耳狭长,壁厚,边缘有几个深陷的切迹。凸向左前方,覆盖于肺动脉干根部左侧机左侧半冠状沟前部,后方与食管毗邻

心尖:圆钝,游离,由左心室构成,朝向左前下方

右心室流出道:又称动脉圆锥或漏斗部,位于右心室前上方,内壁光滑无肉柱,呈椎体状

肺动脉干:位于心包内,系一粗短的动脉干。起自右心室,在升主动脉前方向左后上方斜行,至主动脉弓下方分为左、右肺动脉

89、 在胸腔内指出膈神经 心包膈血管

膈神经:是颈丛的重要分支,经前斜角肌前面降至该肌内侧,在锁骨下动、静脉之间经胸廓上口进入胸

腔,此后,有心包膈血管伴行经肺根前方,在纵膈胸膜与心包之间下行,于膈中心腱附近传入膈肌

90、 在胸腔指出食管 胸主动脉 肋间后血管、神经 胸交感干

食管胸部:上端平第6颈椎下缘起于咽,下端平第11胸椎高度与胃贲门相续,分为颈、胸、腹三段,其中穿经上纵隔的部分为胸段。其与脊柱间构成食管后间隙,其间隙内有奇静脉与胸导管的下段、右侧肋间后动脉以及半奇静脉与胸导管的横段。

胸主动脉:平第4胸椎下缘接主动脉弓,沿脊柱和食管左侧下行,后转至脊柱前方平第12胸椎穿主动脉裂孔续腹主动脉

胸交感干:位于脊柱两侧,奇静脉和半奇静脉的后外方,肋头和肋血管的前方

91、 膈及其中心腱

膈:呈穹窿状、位于胸、腹腔之间,封闭胸廓下口。膈的上面与胸膜腔、肺和心包腔相邻,下面与肝、胃和脾相邻。膈的腱性部为中心腱,呈三叶状

92、 在肺根后方找出迷走神经干

迷走神经经肺根的后方下行,与交感干的分支分别在主动脉弓前下方及主动脉弓与气管杈之间构成心浅丛和心深丛;在肺根周围、食管前、后面构成肺丛以及食管前、后丛,向下汇合成迷走神经前、后干经食管裂孔入腹腔

93、 说出纵膈的概念 上、下纵膈的分界处

纵膈:纵膈是位于左、右纵膈胸膜之间所有脏器与结构的总称,为分隔左、右胸膜腔的间隙

上纵隔:上界为胸廓上口,下界为胸骨角至第4胸椎体下缘的平面,前方为胸骨柄,后方为第1-4胸椎体

下纵隔:上界为上纵隔的下界,下界是膈,两侧为纵膈胸膜

九、 腹腔

94、 指出脏腹膜 壁腹膜 脐正中壁

腹膜是由间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组成的一层浆膜,依照其覆盖的部位不同分为脏腹膜和壁腹膜。脏腹膜覆盖在腹、盆腔脏器的表面;壁腹膜则衬于腹、盆腔壁的内面。脏、壁腹膜相互延续所围成的腔隙称为腹膜腔

脐正中壁:在腹前壁内面,位于中线上,由脐至膀胱尖,内有脐尿管索,是胚胎期脐尿管闭锁形成的痕迹

95、 大网膜 小网膜 横结肠系膜 乙状结肠系膜

大网膜:连接于胃大弯和横结肠之间,呈围裙状下垂,遮盖于横结肠和小肠的前面。 小网膜:连接于膈、肝静脉韧带裂和肝门与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

横结肠系膜:是将横结肠系于腹后壁和胰腺的双层腹膜。横结肠系膜根从结肠右曲自右向左跨过右肾、十二指肠降部、胰头、胰体下缘和左肾的前方,至结肠左曲,系膜内有中结肠血管、淋巴结和神经等 乙状结肠系膜:位于左髂窝,其根部附着于左侧髂嵴至骶岬之间,跨越左侧输尿管之前,其内有乙状结肠血管、淋巴结和神经等

96、 肝十二指肠韧带位置 肝圆韧带 肝镰状韧带

小网膜右侧部从肝门连至十二指肠上部,称肝十二指肠韧带

镰状韧带:位于膈与肝上面之间的双层腹膜结构,大致呈矢状位,居前正中线右侧,侧面观呈镰刀状,其游离缘含有肝圆韧带

97、 左结肠外侧沟 右结肠外侧沟 肝肾隐窝 右肝上间隙

左结肠旁沟(或降结肠旁沟):位于降结肠左侧与腹腔侧壁的壁腹膜之间。由于上方有膈结肠韧带,左结肠旁沟向上不直接与隔下间隙相通,向下通左髂窝和盆腔 右结肠旁沟(或升结肠旁沟):位于升结肠右侧与腹腔侧壁的壁腹膜之间。右结肠旁沟向上通向右肝下间隙(肝肾隐窝),向下通向右髂窝和盆腔

膈下间隙位于膈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此间隙又被肝分为肝上及肝下间隙;纵行的镰状韧带又将肝上间隙分为左、右肝上间隙。镰状韧带与右冠状韧带之间的间隙为右肝上间隙。肝下间隙被肝圆韧带和镰状韧带分为左肝下间隙和右肝下间隙(肝肾隐窝)

98、 指出肝十二指肠韧带的位置及其内容

小网膜右侧部从肝门连至十二指肠上部,称肝十二指肠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含肝总管、肝固有动脉和肝门静脉

99、 指出网膜孔的位置 网膜囊的位置

网膜孔:又称Winslow孔,是网膜囊与大腹膜腔之间的唯一通道,一般可通过1-2横指。孔的上界是肝的尾状叶,下界是十二指肠上部,前界是肝十二指肠韧带,后界是覆盖下腔静脉前面的壁腹膜 网膜囊:是腹膜腔的一部分,又称为腹膜小囊或小腹膜腔,位于小网膜和胃的后方

100、 胃幽门 胃大弯 胃小弯 胃底 胃体 幽门部 十二指肠球部

胃幽门:胃的远端连续十二指肠处,是胃的出口,称幽门 胃大弯:大部分凸向左下方

胃小弯:凹向右上方,其最低点弯度明显转折处称为角切迹 胃底:贲门平面向上,向左上方膨出的部分 胃体:自胃底向下至角切迹处的中间部分 幽门部:胃体与幽门之间的部分

十二指肠球部:十二指肠上部近侧与幽门相连接的一段肠管,长约2.5cm,由于其肠壁薄,管径大,粘膜面光滑平坦,无环状壁,故临床称为十二指肠球部,是十二指肠穿孔及溃疡的好发部位

101、 肝前缘 肝膈面 肝脏面 肝门 肝左、右叶 肝方叶 肝尾状叶

肝前缘:也称下缘,是肝的脏面和膈面之间的分界线,薄而锐利 肝膈面:肝上面膨隆,与膈相接触,故又称膈面

肝脏面:肝下面凹凸不平,邻接一些腹腔器官,又称脏面

肝门:肝脏面中部有略呈“H”形的3条沟,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肝脏面正中,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称肝门 肝左叶:位于肝圆韧带裂与静脉韧带裂的左侧,即左纵沟的左侧; 肝右叶:位于胆囊窝与腔静脉沟的右侧,即右纵沟的右侧 肝方叶:位于肝门之前,肝圆韧带裂与胆囊窝之间 肝尾状叶:位于肝门之后,静脉韧带裂与腔静脉沟之间

102、 胆囊底 胆囊体 脾 胰

胆囊底:底部稍突出肝下缘,其体表投影相当于右锁骨中线或右腹直肌外缘与右肋弓的交点处

胆囊体:体部位于底和颈之间,伸缩性较大 脾:位于左季肋区的肋弓深部

胰:位于腹上区和左季肋区,横过第1、2腰椎前方,居网膜囊后面,形成胃床的大部分

103、 空肠 回肠 盲肠 阑尾 升结肠 横结肠 降结肠 乙状结肠

结肠下区的大部被空肠及回肠占据,两者间无明显分界,一般近侧的2/5为空肠,盘曲于结肠下区的左上部;远侧的3/5为回肠,位于结肠下区的右下部

盲肠:为大肠的起始部,居右髂窝,直立时可垂入盆腔 阑尾:一般位于右髂窝内

升结肠:是盲肠的延续,沿腹腔右外侧区上行,至肝右叶下方转向左前下方移行于横结肠,移行所形成玩去称结肠右曲,长约12-20cm

横结肠:于结肠右曲开始,向左呈下垂的弓形,横过腹腔中部,至脾前端下极处折转下行续于降结肠,长约40-50cm,折转处称结肠左曲

降结肠:始于结肠左曲,沿腹腔左外侧贴腹后壁向下,至做髂嵴水平续于乙状结肠 乙状结肠:自左髂嵴起自降结肠至第3骶椎续于直肠,长约40cm,呈已状弯曲

104、 结肠外观的三个特征:结肠带 结肠袋 肠脂垂

结肠带:有3条,由肠壁的纵行肌增厚形成,沿大肠的纵轴平行排列

结肠袋:由横沟隔开向外膨出的囊状突起,这是由于结肠带短于肠管的长度使肠管皱缩形成的 肠脂垂:是沿结肠带两侧分布的许多小突起,由浆膜和其包含的脂肪组织形成

105、 子宫底 输卵管(注意辨认输卵管伞) 卵巢

子宫底:为输卵管子宫口以上的部分,宽而圆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