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社高中新课程《地理I(必修)》教材介绍 下载本文

图 4

教材中的每个章节,都可以像上述例子所示的那样,有比较清晰的逻辑结构。实际上,清晰的逻辑结构,反映着分析地理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用的。

4. 教材内容要能够体现地理学的实用价值。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决定了这是一门能够密切联系实际,可以学以致用的学科。

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就是培育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包括公民不可或缺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并最终形成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能力。为此,高中地理教材应很好地反映地理的实用价值,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 ? ? ?

地理学的思维和方法对科学认知的贡献。 地理学对决策的贡献。

地理学对解决社会问题的贡献。

地理学对提高公民社会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贡献。

体现地理学的实用价值,首先要使教材的取材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关注社会问题,富有时代感。表1以必修教材为例,说明教材部分内容中涉及的现实地理事实。

表1 教材中涉及的现实地理事实(举例) 教材内容 全球气候变化(必修1第一章第四节) 涉及的现实地理事实 全球气温升高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 厄尔尼诺现象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 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 英国的城市进程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 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必修2第三章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第二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必修2第三章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西欧第三节) 的乳畜业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必修2第四章第三节) 德国鲁尔工业区;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美国“硅谷”等 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必修2第五章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必修3第二章) 不同时期北京商业中心与交通的发展变化 1998年夏秋,飞机和卫星对洪水地区的遥感监测 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必修3第三章) 我国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设;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区域经济发展(必修3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必修3第五章) 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我国西气东输;东亚的产业转移 从高中地理课程来说,地理学的实用价值还体现在培养学生的思维价值上。必修教材在每章后有一个“板块”,是本套教材的创新点。这个“板块”就是“问题研究”。围绕相应章节的重点内容或核心思想设计研究主题,选择的研究主题要求一是学生感兴趣的,二是有一定的思维价值的,三是有一定的操作性的。(见表2)

表2 教材中的问题研究一览

册 章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理1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问题研究题目 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 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 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 如何看待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 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 煤城焦作出路何在? 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 绿色食品知多少? 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 我的家乡怎样发展? 南水北调怎么调? 主要配合教材内容 地外生命 热力环流 洋流、水资源 外力作用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人口迁移 城市地域结构 现代农业 传统工业区 城市交通 可持续发展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生态环境建设 河流的综合开发 区域发展 区际联系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2 地理3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三本必修教材的16个研究主题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畅想式问题。它们并非在现实中已经存在,例如“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对这类问题的分析,一方面要求学生应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会体验到如何有逻辑地、缜密地分析问题。第二类,热点或焦点问题,例如“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如何看待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通

过研讨这类问题,体会地理学对分析社会问题的作用。第三类,国家层面上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南水北调怎么调”。分析这类问题,让学生尝试从地理的角度思考这些国家大事,体会地理学对决策的贡献。

二、教材的思想文化内涵维度

高中地理教材要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包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体现在高中地理教材上就是应提供观察和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

?

综合地看待问题:揭示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把环境—社会系统或自然与人文现象联

系起来;

动态地观察世界:注重地方间的相互依赖,或区域尺度间(包括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的

相互依赖性;

? 多样的空间表述:应用图像的、语言的、数学的和数字的方法表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联系。

?

从这些独特的视角出发,我们来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认识人类自身的发展,可以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提升。

例4 建立正确的人口观

《地理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人口的基本过程之后(动态地分析问题),用一节的篇幅阐述了“人口的合理容量”,重点说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这是建立正确的人口观的基点。教材设计了这样两个内容:第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提出了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并说明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有很大影响(综合地看待问题);第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提出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个“活动”,内容如下。

活动:阅读下面的文章,结合我国人口增长的情况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现实,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发表了《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2003年,我国大陆人口已经达到13亿。虽然尚未超过学者们估计的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界限,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国人口与环境,特别是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尤为突出的是淡水资源短缺。

课文中虽然没有直接阐述我国的人口政策,但是通过思考和分析,会加深学生对我国的人口政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