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大学教学论考试必备 下载本文

大学教学论

1、大学教学论是一门新兴的高等教育学科,是由高等教育学与教学论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从学科发展渊源说,大学教学论是教学论(以基础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教育学科)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和拓展,是教学论学科新近开辟的研究领域。

2、教学问题是教育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群中的一个重要学科。3、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人是德国的拉特克,他确立了“自然教学法”。所谓自然教学法就是由易到难的方法。

4、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分析性教学论》被认为是教学论的经典著作,奠定了这门学科的基础。提出“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

5、赫尔巴特被尊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1806年,他著的《普通教育学》是其教育理论的代表作。观念是赫尔巴特心理学中最基本的术语,其含义是指事物呈现于感官、在意识中留下的印象,统觉是另一思想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还提出了教学阶段理论。

6、凯洛夫把教学过程概括成“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阶段 表现在三个方面 教学过程的认识本质论、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强调双基和系统学科知识的掌握7、杜威反对单纯传授书本知识,、1916年发表了教育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认为传统教学论“五段教学法”导致了教学进程的机械化,造成了“教学论中无儿童”的现象。赞科夫最突出的特点是非常重视实验,其教学新体系的基础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赞科夫提出四条教学原则:以提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的教学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班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得到发展。 8、布鲁纳是致力于将心理学原

理实践于教育的典型代表,被誉为杜威之后对美国教育影响最大的人。他的教学论思想突出表现在对学科基本结构的重视和对“发现法”的提倡上。布鲁纳主张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借助教材亲自探索,主动的发现并概括出应有的基本原理等规律性知识,去获得人类有史以来的认识成果和社会经验 。 9、大学教学论要有自己的问题意识,大学教学论要要真正成为一种理论研究,不仅要有研究的对象,更要有研究的问题。 10、高等教育的时代发展急切的呼唤着大学教学论的诞生,大学教学的专门研究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的一大阵地。11、要发挥好大学教学质量水平评估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这是大学教学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领域。大学教育评估是国际监督和评价大学教学质量的通用做法,也是确保大学组织健康成长的有效机制之一。把 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是为学校的核心任务。

12、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具有开放的意识、进取的精神与健全的人格

13、文艺复兴之后西方大学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英国大学传统、自由教育与心灵训练 德国大学传统研究和发展知识、美国大学传统从象牙塔到服务站和苏联大学传统培养专门高级人才,其教学传统也经历了于此相对应的递变过程。 14、德国大学教学传统:研究和发展知识。1809年洪堡建立了柏林大学,并系统的形成和提出了自己的大学观,他提出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主张,认为“大学是科学工作者无所不包的广阔天地,科学无禁区,科学无权威,科学自由” 15、19世纪德国通过制度创新,逐步成为世界大学的中心。德国

的大学制度是中国大学的初始模板。1917年,蔡元培执掌北大,由他主导的北大改革具有德国大学的烙印,这位中国打开了一个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成为中国大学的精神标尺。 16、文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在齐国出现了一所著名学府——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的思想重镇。太学和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意义上的大学,都是当时的最高学府。

17、中国古代大学的两种形式:官学与私学。唐宋时期,私家经馆发展为书院,书院是中国古代学者研究学问、聚徒讲学的教育场所。

18、孟子吸取了孔子的教学思想,认为“教亦多术矣” 19、1912年,蔡元培作为教育总长主持制定了《教育部大学校令》确定了大“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才、应国家需要”的宗旨,使“学”与“术”分离 第二章 大学教学的哲学基础1、约翰.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是现代教育思想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其教育理论具有持续的世界性影响力。所著《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的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其教育著述的代表作。英美学者把它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以及卢梭的《爱弥儿》并列,并称他创立的反映时代剧变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思想是“美国天才的最深刻、最完全的表现” 2、杜威提出“存在即被经验”的命题,他认为“经验”包含两个部分:发出动作和承受结果。他提出了鲜明的教育哲学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持续的该组和改造。3、杜威认为真理“是令人满意的东西”“真理意味着成功”甚至把反应客观事物规律的科学说成是“人造的工具”

4、杜威高度重视哲学和教育的联系,他认为“我们能给哲学下的最深刻的定义就是,哲学就是

教育的最一般方面的理论” 5、杜威认为课程教材必须与现在生活的经验联系起来6杜威把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民主社会与大学教学的民族精神联系起来

7、永恒主义教育是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产生并有着重要影响的教育流派,它以实在论的哲学观为依据,提倡古典主义教育传统,反对当时极为流行的实用主义和进步主义教育观 8、美国教育家赫钦斯在其代表作《美国高等教育》中写道:“教育的一个目的是要引出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这些要素在任何事件或任何地方都是相同的”“教育意味着教学,教学意味着知识。知识是真理,真理在任何地方是相同的9、永恒主义者高呼“回到古希腊去”“回到柏拉图去”力图恢复传统教育,却“曲高和寡”最终遭到了多方面的批评

10、永恒主义者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人的本性,把人塑造成人,并且人的本性是永恒不变的11、永恒主义者认为人文学科应当永远居于课程的中心,经验科学只能处于次席12、在师生关系问题上,永恒主义者批评了杜威的“儿童中心论”认为它过分夸大了儿童的兴趣在教育中的作用13.通识教育的目的是要建立人文的科学实证与科学的人文关怀价值体系,促使人文学家与科学家相互了解、沟通而能够相互包容与尊重,进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3、赫钦斯认为,大学之道首先在于所有不同科系不同专业之间必须具有共同的精神文化基础,这就要求所有学生应该接受一种共同的教育,这就是他提出的通识教育的主张

14、1945年美国哈佛大学课程规划委员会提出“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的报告书,主张通识教育所培养的“完整的人”应具有四种心智特质:能有效地思

考;能清晰的沟通思想;能适切地判断是非;能辨识普通性的价值。15、“元培计划”是北京大学2001年启动的以老校长蔡元培的名字命名的本科教育和教学改革计划 16、赫钦斯认为,其精华首先体现在西方文明自古以来的历代经典著作17人本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反对行为主义倾向的心理学流派,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卡尔.罗杰斯、乔治.凯利等18、人本主义的教育理论是根植于其自然人性论的基础之上的

19、马斯洛认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发展人的个别性,协助个体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的人来认识,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潜能 20、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专业知识、课程计划、试听辅导材料、演示和讲解、丰富的书籍等,而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

21患者无心疗法”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治疗方法,这一方法是以患者自我概念的改变为基础的。

21、人本主义的教育者认为,学生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学生的发展、成长应与他自己相比较,看他是否比以前有进步 22、当代美国大学三个“结合”的教育,就贯穿了这样的一条红线,即“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都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负责” 23、建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让.皮亚杰、维果斯基、劳伦斯.科恩波格、罗伯特.J.斯腾伯格、卡茨等。建构主义思想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以及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

24、和传统的教学思想不同,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强调质疑、批判性思考在知识建构中的重要作用.建构

主义强调构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主要是指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第三章 大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1、大学课程体系是大学教学范畴中具有实质性的组成部分,这些实质性内容是教育实现其预期目标的中介,是教育对学生的直接影响源,合理的课程结构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2、教学计划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 3、课程的概念可以归纳为三类: 其一,课程即学科表现为三种物质载体——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特点——课程体系按照科学的逻辑进行组织;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表现;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并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必须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扮演接受者的角色。其二,课程即经验特点——课程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与学习者的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其三,课程即活动特点——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实施课程;强调活动的完整性;强调活动是人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

4、隐性课程研究的萌芽可以追溯到美国教育家杜威的“附带学习”即指学习中自然而然产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美国学者杰克逊在《课堂中的生活》中首次提出“隐形课程”。 5、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学科课程的优点是它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 6、经验课程又叫“活动课程”或“生活课程”,是旨在培养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并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核心组织起来的课程优点:充分重视学生的

需要、动机和兴趣;缺点:不系统、低效。

7、大学教育包含三个有机层次: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选修教育。通识教育通过学生提供宽广的教育基础,促进学生智力、情感、态度和思维方式的全方位发展,使其成为一个良好的社会公民和全面发展的人。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不同之处在于:通识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专业课程仅仅面向某一学院或某一学科、专业开设.必修课程,是指国家、地方或学校所规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选修课程,是指国家、地方或学校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方向出发开设和设置的、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可以自由发展的边缘性课程。8、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某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教学大纲一般分为说明、正文和附录三部分9、教学大纲应突出重点,贯彻“少而精”的原则10、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11、教材内容的组织:逻辑式组织;心理式组织。教材内容的编排:直线式排列;螺旋式排列12、符合大学生的最近发展水平:按照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的观点,学生存在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已经完成了的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正处于行政状态中,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

第四章 大学课堂教学1、所谓教学方法设计就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手段条件因素,设计教学要采用的策略、方法及其组合。在课堂内容确定之后,恰当的教学方法设计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2、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讲授法的优势是:可控性强;成本低、效率高;信息量大。讲授法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雅典剧院的兴起和柏拉

图的学园,他至今仍是大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

3、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组织学生以全班或小组的形式,围绕教材中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分为知识性讨论和学术性讨论

4、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以往教学中所掌握的学生学习本课程时所遇到的普遍性问题或者在讲授过程中所遇到的新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此方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 5、读书指导法是一种具有很强大现实意义的教学方法——尽管它主要服务于课堂,并切主要的发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外。可分为专业性阅读和非专业性阅读。专业性阅读包括消化性阅读、独立性阅读和研究性阅读三种类型。6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新技能技巧的方法。7所谓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 8、班级授课也称“班级教学”是根据年龄和知识程度把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按照课程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9、班级授课制最早是有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1862年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10、班级授课的局限性:A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B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性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其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C时间、内容和进程都程序化、固定化,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容纳更多的内容和方法D由于以课为活动单元,而课又有时间

限制,因而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材内容人为的割裂以适应课的要求E教学面向全班学生,步调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11、专题研讨最早见于16世纪初德国虔敬派教育家弗兰克创办的师范学校1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凯勒提出“个别教学制”主要用于大学和中学的教学。 13、小队教学的做法是由若干名教师组成教学小队,共同负责一个班或几个平行班的教学工作,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并根据个人所长,分工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并评价教学效果。14、实行小班化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课堂教学的互动与探究提供充分的机会和便利,小班教学又称“协作或协同教学”。

15、网络教学资源的主体首先是任课教师,另一大主体是大学生自己

16、教学手段是构成教学系统的要素之一,是为了实现预期教学目的、方便教学活动而采用的工具、设备及其系统。传统教学手段是指在传统教学中所适用的一切教学媒体的总和

17、多媒体技术是指对文字、音频、视频、图形、图像、动画等多媒体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采集、获取、压缩解压缩、存储等加工处理,再以单独或合成形式表现出来的一体化技术、1958年美国沃斯顿研究中心设计出第一个计算机教学系统,揭开了计算机教学的序幕。 18、所谓现代教学手段只是基于上述技术基础、具有如上所述特征的教学手段,主要体现为以多媒体为外显标志的教学手段,简言之,现代教学手段主要是指多媒体教学手段,这里所谈的整合,也主要是指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学科教学的整合19、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多媒体化、微型化、智能化、大容量化、交互化和网络化。

第五章 大学教学新模式1、案例教学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后流传于欧美和其他国家,它最先运用于法学和医学教育,其后运用于管理学和其他学科领域的教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它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愈来愈受到重视,1998年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提出在教育硕士培养中要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法 2案例教学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案例在教学中的运用,它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案例方法是教育学的一种形式,而个案研究是定性研究的一种形式,在案例教学中,案例占据中心位置,而教学活动中的举例说明,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次要位置,是一种辅助手段。 3、1992年美国学者舒尔曼曾指出,案例教学是“教育学的方法与教学案例的联合应用”按照舒尔曼的观点,案例方法不同于个案研究“案例方法是教育学的一种形式,而个案研究是定性研究的一种形式”

4、情境性也即案例性,是案例教学区别与其他教学模式的根本所在。案例设计的原则:针对性,真实性,新颖性。案例教学的基本特征——生动的情境性、高度的拟真性、灵活的启发性和鲜明的针对性。

5、教学案例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编写出来的实际案例,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非偶发性,这是案例的关键所在 6、传统教学的典型特征是填鸭式,即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递的独白式教学,而案例教学的特点是讨论式,教师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 7、针对性是案例选编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体现在:一是必须针对教学目的选编案例;二是必须针对学生选编案例,即要求所选案例不能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和理解能力 8、案例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一般包括选编案例、引入案例、分析讨论案例和评价案例四个环节,他们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9、案例呈现的方法主要有文字描述法和录音录像展示法、真实情景表演法选编案例的真实性是指案例一定要来源于生活,取材于实际。

10、分析讲解案例是案例教学最重要的一步,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的思考、分析、讨论,使学生对案例有较深刻的认识。

11、目前双语教学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全外型(沉浸型双语教学)源于加拿大双语教育实验,也被译为“浸入式双语教学”“浸泡式双语教学”;半外型;混合型12、我们双语教学的基本模式:渐进式。分为三个阶段:渗透型、交替型、示范型 13、双语教学在课程的选择上,可以考虑先从非统考学科开始,或从一些前沿的学科如电子信息、国际贸易、生物科学等学科开始 双语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一个途径,在概念形成、知识迁移、国际视野、交际能力等方面,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明显优于接受单语教学的学生。

14、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中,最普遍、最突出的矛盾是师资不足、水平不高。大学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缺乏双语教学师资、缺乏配套教材、缺乏成熟的教学模式、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缺乏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15、20世纪90年代诞生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教学。网络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通过教师、学生、媒体等多边、多向互动和对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手机、传输、处理、共享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

16、1998年9月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作为现代远程教育首批试点高校,开始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远程教育。17、讲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教

师为中心,系统授课。网络教学模式可以分为同步式和异步式两种演示式网络教学模式是许多学校网络教学的主要模式。 18、研究性教学(国外称为“主题研究”、“项目课程”)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社会化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第六章 大学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在学生活动方面属于实践活动,但从整个教学目的看,仍然属于认识活动范畴 2大学实践活动是指大学生除了课堂理论学习之外的各种实践环节,既包括与社会实际、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校外实践,又包括与课堂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校内实践3、实践教学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的尤为突出 3、大学实践教学则是指高等学校根据其培养目标的要求,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环节并使大学生从中接受教育、培养综合素质的一类教学活动。4、实践教学目标体系——首先,应构建整体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其次,将整体实践教学目标细化、分解、明确各阶段目标和各具体环节的目标;最后,每一目标又要具体分解到这一阶段的不同实践教学环节中去。 5、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基础性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基本实验和基本技能训练);职业性实践教学环节(核心是实习实训);研究性实践教学环节(探索性实验、课程设计);社会性实践教学环节(社会调查、学生社团、志愿服务)和创新性实践教学环节。

4、大学教学实践的内容已经不局限于教材的知识体系,二是延伸到与社会生产实际和社会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

5、人类的知识体系有两类,一类是可以用言语交流的知识,另一类是不可以用语言来交流的知识,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把前者称为“明确知识”或“公共性知识”后者称为“默会知识”

6、实践教学有助于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7、大学实践教学应构建整体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8、职业性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综合职业技能训练、见习、实习实训等几种形式,其核心是实习实训

9、设计性实验教学是由教师指定课题或学生自拟课题,根据所学内容确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和步骤,选用仪器设备,独立操作完成实验的过程10、实验技能形成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11、实验操作技能的表征——生成子

12、批阅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的延续,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情况,同时也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掌握

13、实验考核的方法主要包括:笔试(实验方案、仪器原理、实验原理、实验结果分析等)、操作考试(每人独立操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平时考核(出勤、实验表现、实验报告情况等) 14、实验教学从理论教学中解脱出来,确立自己的独立地位,这是大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 一个趋势

15、学年论文(课程设计)是指在一定学年或一门课程范围内进行论文写作或技术设计的初步训练

16、学年论文(课程设计)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门或几门课程的知识来解决一些不太复杂、但却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它的性质基本上还是习作性的作业,但不同于课外作业。 17、毕业论文(设计)的家学组织可以分成三个阶段:选题指导、过程指导和审查、评定与答辩18、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当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实践中的认识过程即大学生向社会学系的过程,也就是大学生个体角色的实践过程,二是实践中的服务过程,即大学生对社会施加影响的过程,也就是大学生角色的社

会化过程

19、科技创新活动与创业活动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主要以学生课外兴趣小组为组织形式

20、教学质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有物的因素,又有人的因素,既有环境因素,又有组织管理因素,首先,物的因素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设施、试验设备、教学经费等;其次教学环境也是实现教学质量目标的重要保障;最后,管理水平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21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形式有:①组建科技兴趣小组和课外活动基地②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和课题研究③申报和完成学生科研项目和课题④组织和参与各类科技竞赛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一般类型——社会调查、学生社团、勤工俭学、志愿服务。

第七章1.教学工作要素管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管理;二是学生学业质量管理;三是教务工作质量管理。

2.教学进程环节管理的主要环节:制定计划、运行调控、监测评估、总结提高。3教学计划——由学校的有关职能部门面向全校的所有教学单位制订的,正是通过教学计划才将学校的所有工作和生活组织起来。 4教学大纲——是由任课教师针对某一课程的实施情况而制定的具体规划,旧中国称之为“学科课程标准”

5、具有高校教师资格的在编专业教师中,硕士学位获得者和博士学位获得者的比例占专业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具有讲师及以上职务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参加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95%以上,教授、副教授近三年内均曾为本科生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高,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够明显促进教学成效。

6、四项经费——本专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应占学费的比例超过30%。

7、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技术授课的时数不低于15%;双语授课课程比例不低于10%;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不低于80%。8、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不低于97%;应届毕业生的年底就业率不低于80%。9、顾客导向原则——指高等学校中接受教育教学服务的对象,包括学生、家长、教育官员、高一级学校、用人单位、社会和劳动力市场等。 10、质量管理小组——最早出现在日本,是指从事各项工作的教职员工有意识的组织起来,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发现并解决工作现场中所遇到的各种质量问题。11、戴明环模式(PDCA)——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的顺序循环往复,以进入一个科学的逻辑运作过程,最终提高管理质量。 12、全面质量管理系统的五个关键要素——起联合作用并普遍承诺的共同愿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战略和过程;以工作团队为中心的组织架构;富有刺激性和挑战性的组织目标;进行系统的日常管理的技术方法。 13学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三个基础——文化、承诺和沟通。简称“3C”。14、大学教学质量监控的ISO9000模式包括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和改进两个环节。 15.加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组织建设,完善由校长负责、教务处牵头、以院系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本科教学管理组织体系。

16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学科专业,研究建立人才需求的监测预报制度。17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18.坚持教授上讲台制,保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进

一步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新聘任的青年教师要有一定时间从事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增强他们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9.加强教学评估,继续开展并不断完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定期评估制度,积极开展专业评估和工程教育认证、医学教育认证等试点工作,形成社会和企业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评价制度、课堂教学评估制度等,完善教师、院系、学校三级质量保障机制。20加强教材建设,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编写国家规划教材和各种创新材料,并加强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和网络教材的有机结合。

21.大学教学计划体现了国家对某一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与质量要求,是大学组织教学过程和管理教学的主要依据。 22.参加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教师证的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95%以上;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应大于30%;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技术授课的时数不低于15%;双语授课课程比例不低于10%;综合性、设计性试验的课程占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不低于80%。23顾客是指高等学校中接受教育教学服务的对象,包括学生、家长、教育官员、高一级学校、用人单位、社会和劳动力市场等。

第八章:1.大学教学评价是指由特定的评价主体运用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对大学教学评价课题所实施的评价活动,是由多重评价因素组成的评价系统。

2.大学教学评价的功能有:鉴定功能、诊断功能、自行功能、监督功能、导向功能、中介功能。 3.大学教学评价遵循的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4.大学教学评价主体一般分为:政府评价、社会评价、高效自我评价三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