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撰集(欧亚历史文化文库) 下载本文

出 版 社:兰州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书 名:杜撰集(欧亚历史文化文库) 书 号:ISBN978-7-311-04271-4 定 价:108.00元 作者简介:

杜斗城,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考古学、宗教学、敦煌学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河西佛教史》《正史佛教资料类编》《炳灵寺

石窟内容总录》《敦煌本佛说十王经校录研究》《陇右高僧录》《敦煌本五台山文献校录研究》《贤愚经译注》《北凉佛教研究》等,并在《世界宗教研究》《历史研究》《民族研究》《中华佛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文章50余篇。 内容简介: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主要收入的是1978年以来我国内陆欧亚诸方向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同时选择了部分国际欧亚学的经典名著,涉及区内众多民族、多种文化类别的语言、文字、风俗、宗教、生产和生活方式等内容及其相互影响,在研究方法和资料构建上独显欧亚视野的优势和特色。

该套丛书的出版宗旨是:使读者能够在欧亚这一视野下系统、全面地品读历史,审视文化传统的发生、发展和变迁,认识我们的历史文化在世界文明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推动我国的民族史、宗教史、边疆史、断代史乃至中华文化传统等现代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进步。

系统出版这些成果,对于指导我们国家的发展实践和构建稳定的发展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其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对于我国的民族史、宗教史、边疆史、各断代史乃至中华文化传统等现代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启发和推动作用,也将意义深远。

本书是“欧亚历史文化文库”中的一种,本书是杜斗成教授的学术作品集。集子所收文章共45篇,时间跨度为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论文到近期,其中多数已经发表,分别刊载于已出版的学术著作、学术会议论文集和学术期刊上。内容大多与佛教、佛教考古、“敦煌学”有关,本书录入时基本按其发表年代先后顺序排列。

目 录

代 序(赵俪生) / 1

1 关于敦煌人宋云西行的几个问题 / 1

1.1关于宋云西行的年代问题 / 1 1.2宋云所经吐谷浑城的位置问题 / 3

1.3相传吕光所造“无胡貌”的佛像问题 / 6

2 魏晋南北朝时代河西僧人的西行与南下 / 8 3 北凉佛教与河西诸石窟的关系 / 18

4 关于敦煌本《佛说十王经》的几个问题 / 32

4.1经名问题 / 32 4.2写经年代 / 33 4.3真伪问题 / 34 4.4性质问题 / 36 4.5关于“七七” / 38

附录:《佛说王十经》录文(据P.2870录文) / 40

5 关于敦煌本《五台山赞》与《五台山曲子》的创作年代问题 / 47 6 敦煌所见《五台山图》与《五台山赞》 / 57

6.1 “文殊崇拜”与《五台山图》的流行 / 57 6.2莫高窟61窟是五台山在敦煌的“缩写” / 60 6.3《五台山图》《五台山赞》与经变的关系 / 63

7 敦煌慧远述评 / 67

7.1慧远简历 / 67 7.2慧远“护法” / 70 7.3慧远所学 / 74

8 《地狱变相》初探 / 79

8.1 “地狱类”佛典的翻译 / 79 8.2《地狱变相》的流行 / 83

8.3敦煌本《佛说十王经》与大足《地狱变相》 / 86 8.4《地狱变相》的基本要素 / 93

9 五台山是传习《华严经》的圣地 / 97 10 张掖大佛寺有关问题考述 / 104

10.1大佛寺概况 / 104 10.2大佛寺缘起 / 105 10.3祇园演法 / 108 10.4西方圣境 / 110 10.5涅槃佛像 / 112 10.6十八罗汉 / 113

11 敦煌本《历代法宝记》与蜀地禅宗 / 117 12 隋文帝分舍利建塔的意义及其有关问题 / 135 13 关于河西早期石窟的年代问题 / 145

13.1张掖地区马蹄寺石窟群中的金塔寺、千佛洞、 马蹄寺南北二窟、观音洞等 / 145

13.2武威地区天梯山第1、10等窟 / 148

13.3酒泉文殊山石窟群的千佛洞、万佛洞等石窟 / 149 13.4玉门昌马石窟群 / 150

13.5敦煌莫高窟的早期洞窟 / 151

14 试论北凉佛教的影响 / 164

14.1北凉佛教对北魏的影响 / 164 14.2北凉佛教对高昌等地的影响 / 167 14.3北凉佛教对南朝的影响 / 174

15 关于武则天与佛教的几个问题 / 178

15.1 “曌”意另解 / 178 15.2卢舍那佛 / 182 15.3金轮皇帝 / 185

16 大乘佛教的理想王 / 191

17 从现存文物看南朝时期会稽地区的佛教 / 201 18 六朝时期的江左禅学 / 212

19 辽鎏金双龙银冠之佛学旨趣——兼论辽与敦煌之历史文化关系 / 225 20 唐玄奘的理想 / 234

21 西夏的转轮王塔——宁夏拜寺口西塔之建造背景 / 251 22 嵩山与律学高僧 / 264

23 五十年以来的炳灵寺石窟研究 / 276 24 8到11世纪的五台山文殊信仰 / 288

24.1五台山文殊信仰的形成与兴起 / 288 24.2敦煌的五台山文殊信仰 / 293 24.3西夏的五台山文殊信仰 / 296 24.4辽朝的五台山文殊信仰 / 297 24.5新罗的五台山文殊信仰 / 298 24.6日本的五台山文殊信仰 / 301

25 “七七斋”之源流及敦煌文献中有关资料的分析 / 305

25.1子女为父母做“七七斋” / 309 25.2父母为子女做“七七斋” / 311 25.3兄弟之间做“七七斋” / 312 25.4夫为妻做“七七斋” / 313 25.5为僧尼做“七七斋” / 314

26 从考古文物的发现看陇山左右的金代佛教 / 321

26.1金代铸钟情况 / 321

26.2金代佛教石窟石刻 / 323

27 山东龙兴寺等佛教造像“窖藏”皆为“葬舍利”说 / 328 28 《泾州大云寺舍利石函铭并序》跋 / 336 29 《四库全书总目》释家类典籍著录探析 / 349

29.1《四库全书总目》释家类典籍概要 / 349

29.2《四库全书总目》释家类典籍著录甚少之原因 / 353 29.3《四库全书总目》释家类典籍收录著录原则及特点 / 358

30 麦积山早期三佛窟与姚兴的《通三世论》 / 361 31 尉迟迥与拉梢寺大佛 / 370

32 简论十六国北朝时期的敦煌大族与佛教 / 376

33 统一北方前夕的北魏外交——以李顺出使北凉为中心的考察 / 385 34 十六国北朝时期敦煌令狐氏与佛教关系探究 / 396

34.1北凉敦煌佛教与令狐氏文化角色的转变 / 396 34.2北魏敦煌镇官写经事业与敦煌令狐氏家族 / 400 34.3东阳王元荣时代敦煌令狐氏的佛教信仰 / 404

35 唐代佛教与祈雨 / 406

36 隋文帝分舍利建塔有关问题的再探讨 / 415

36.1缘起 / 415 36.2经过 / 419 36.3献瑞 / 426 36.4僧人 / 432

37 试论唐代高僧的史学修养 / 447

37.1唐代高僧以接受官学、私学经史教育的方式获得史学修养 / 448 37.2唐代高僧在寺院教育体系下获得史学修养 / 449 37.3唐代高僧史学修养的具体体现 / 452

38 隋代的大兴善寺 / 459

39 论北魏太武帝与华北乡村佛教的发展 / 470 40 李冲与孝文帝改制 / 480 41 汉唐世族陇西辛氏试探 / 486 42 河西汉墓记 / 498

42.1河西汉墓的分布 / 498

42.2河西汉墓的基本形制和特点 / 502 42.3对河西汉墓一点认识 / 504

43 洛阳出土的几通唐代安定胡氏墓志 / 508 44 皇甫谧籍贯之考证 / 515 45 悼周丕显先生 / 521 参考文献 / 525 后记 / 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