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三二轮复习强基础专题十五:物理学史及研究方法(解析版) 下载本文

C.伽利略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故C错误;

D.伽利略最早指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D错误; 3.A

【解析】A项:在探究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时,采用了微元法将变速运动无限微分后变成了一段段的匀速运动,即采用了微元法,故A正确; B项:根据速度定义式

,当△t非常非常小时,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法,故B错误;

C项: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物体在倾角为90°的斜面上的运动,再根据铜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得出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这是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故C错误;

D项: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出来的科学理论,而不能直接通过实验得出的,但能接受住实践的检验,故D错误。故应选:A。 4.B

【解析】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测量出万有引力常量,选项A错误;法拉第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选项B正确;伽利略最先把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方法相结合,否认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选项C错误;开普勒结合第谷用了20年时间观测记录行星的运动数据,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选项D错误;故选B. 5.D

【解析】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伽利略巧妙的利用斜面实验来冲淡重力影响使得时间更容易测量,最后逻辑推理证明了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故A错误; 牛顿第二、第三定律都可以用实验直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不能通过实验来验证,选项B错误;第谷通过多年的观测,积累了大量

可靠的数据,开普勒在精确的计算分析第谷的观测数据后得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选项C错误;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而且对于微观粒子和高速(接近光速)运动的物体也适用,选项D正确;故选D。 6.D

【解析】奥斯特通过通电导线对小磁针的作用,说明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关系,A正确;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都是通过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的,B正确;安培通过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条形磁场的关系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C正确;洛伦兹力的方向是利用左手定则判断的,其中四指指向正电荷的运动方向,D错误. 7.D

【解析】试题伽利略通过实验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A错误;开普勒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的规律,即开普勒三定律,B错误;牛顿总结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量了万有引力常量,C错误;库伦提出了库仑定律,D正确 8.B

【解析】试题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选项A错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并未测定出引力常量G,选项B正确;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安培提出了判断通电导线周围磁场方向的方法,选项C错误;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楞次总结出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选项D错误;故选B. 9.D

【解析】A. 牛顿建立了牛顿运动三定律,其中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选项A正确;

B. 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选项B正确;

C. 伽利略开创了实验加数学的科学研究方法,选项C正确;

D. 1846年9月23日晚,德国的伽勒在勒维耶预言的位置附近发现了被后人称为“笔尖下发现的行星”--海王星,不是冥王星,故D错误。 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D。 10.B

【解析】A、牛顿运动定律是研究动力学问题的基石,而牛顿第一定律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现实生活中没有不受外力的物体,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结合推论得出来的,故A错误。 B、伽利略在研究落体运动的规律时是根据铜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进行了合理外推,从而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这种将可靠的事实和科学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反映自然规律,开创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故B正确。

C、放上海绵垫便于观察墙角处铁球的受力情况,是采用了替代放大的方法,故C错误。

D、力、长度和时间是力学中三个基本物理量,它们的单位牛顿、米和秒,但牛顿不是物理学的基本单位,力学中有三个基本单位,它们分别是千克、米和秒,故D错误。 故选:B 11.CD

【解析】A.密立根通过实验验证了光电效应方程的正确性,不是贝克勒耳,故A错误;

B.玻尔研究氢原子光谱实验提出原子能级跃迁假说,故B错误; C.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之后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故C正确; D.J.J汤姆孙在研究阴极射线实验中发现了电子,故D正确。 12.C

【解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A、第一个对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提出质疑的科学家

是伽利略。故A错误;

B、奥斯特最先发现电流能够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即电流的磁效应。故B错误。

C、普朗克为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即能量子。故C正确。

D、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的概念,并直观地用电场线描绘电场。故D错误; 13.C

【解析】金属导体在点电荷附近,出现静电感应现象,导致电荷重新分布.因此在金属导体内部出现感应电荷的电场,正好与点电荷的电场叠加,只有叠加后电场为零时,电荷才不会移动;明确库仑实验的原理. A.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表明,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带电金属空腔内部的电场处处为0,故A正确;

B.普里斯特利联想到万有引力定律的猜想,故运用了“类比”的思维方法,故B正确;

C.库仑定律的公式适用于求解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不能直接求解任何两个带电体之间的静电力,选项C错误;

D.库仑利用扭秤装置验证了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 14.AB

【解析】A.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的,故A项正确;

B.法拉第不仅提出了场的概念,而且用电场线形象直观地描绘了场的清晰图象,故B项正确;

CD.库仑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真空中两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库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