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 (C)
学校教育 (D)
8. 素质教育目标是稳定性与()的统一。
持续性 (A) 创新性 (B) 延续性 (C) 发展性 (D)
9. ()对新生一代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所难以完全代替的。
基础教育 (A)
家庭教育 (B)
学校教育 (C)
社区教育 (D)
10. 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两个方面。
社会教育 (A)
综合教育 (B)
德育教育 (C)
技术教育 (D)
11. ()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实质和核心。教育学生做集体的小主人,
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五爱”思想、优良品德和良好的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 (A)
个人主义 (B)
集体主义 (C)
人文主义 (D)
12. ()又称人工自然环境,是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以自然物为基础
的加工改造,是自然环境与精神环境的中介。
家庭环境 (A)
校园环境 (B)
物理环境 (C)
社会环境 (D)
13. ()紧密相联,是个体社会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生物基础。
语言和学习 (A)
思考与学习 (B)
思维和语言 (C)
思维和学习 (D)
14. 激活学生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最高目
标。
个性潜能 (A)
个性 (B) 潜能 (C)
以上都正确 (D)
15. ()既是中央长期高度重视的基本内容,又是国民素质整体状况
的重要体现。
个人道德素质 (A)
思想道德素质 (B)
法纪责任素质 (C)
科学文化素质 (D)
16. ()在主动统合各类教育共同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方面具有义不容
辞的责任。
家庭教育 (A)
社会教育 (B)
学校教育 (C)
社区教育 (D)
17.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根本的是使学生开拓、()地学习。
持续性 (A) 自发性 (B) 开创性 (C)
创造性 (D)
18. 课程之所以需要“开发”,是因为存在着( )。
学习潜能 (A)
课程潜能 (B)
教学潜能 (C)
个性潜能 (D)
19. 创设()的教育环境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必要条件。
健康 (A) 舒适 (B) 温馨 (C) 民主 (D)
20. 素质教育理论本质上从属于(),它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尽管还处于探索和形成阶段,但是并不妨碍作为设计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
科学发展观 (A)
文化素养基本理论 (B)
教育基本理论 (C)
教育学原理 (D)
21. ()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职业要求,献身教育是对这种基本职业要
求的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