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下载本文

图. 7 第一插部(60-92小节)

接着,独奏小提琴再次采取小调色彩表达十分温柔,温馨而动人的主旨。第122小节到135小节要求达到十分抒情和优美的一个乐段,此处应用全弓,其与先前第一、第二主题在色彩方面构成一个了明显的却别,可以看出贝多芬追忆一生中甜美的爱情。第136到141小节,独奏小提琴转变为装饰性。起起伏伏的、不断改变和变幻莫测的节奏,好比情感的波澜,幸福而又舒服。

第142到150小节是中间部分尤其动听的一部分,采取装饰性回旋音渲染氛围,143小节由F音到第五把位的D音要求音准准确,其后回旋音切忌拖沓。此部分的连弓需要演奏得丰满和热烈。

图. 8 第二插部(122-173小节)

第151到157小节,采用大管表现此主题,小提琴演奏出快速的音乐为作为副乐。此为12个音构成的大连弓,此处变化音十分繁多,音准把握上难度较大,需要留意。第158到161小节,该部分慢慢变弱,到达接下来的一个小部分。第162到167小节,此部分既高速和频繁的大连弓。拉奏的要求是连贯和清楚。第168到173小节采取八度快速的连弓,特别要注意音准,另外就是手腕不拖沓自然地换弦。接下来6小节是作为过渡部分,174小节的作用是再现部,是第一、第二主题的再次出现。第218到279小节,此长乐段的演绎实质上是第45小节到92小节第一插段B主题采用低八度的复现。然后,于280小节采用独奏小提琴作为一次“华彩乐段”。此处的演奏需要高水平的双音技术,色彩斑斓,其又一次彰显了独奏者出色的小提琴功底,同时将整首乐曲推向另一个崭新的情绪巅

9

峰。跟随者的是第280到291小节,乐队开始演奏,小提琴的左手演绎的是颤音,要求手指放松,颤音的密度要较大。再接下来是独奏小提琴开始,此处重现第一主题的变奏A 1,由于采取了转调形式,因此必须要把握好音准。高速变化音金穗其后,手腕换弦的节奏要自然和快速,听众聆听起来觉得舒服和没有故意修饰的痕迹。然后是乐队接奏,第316到322小节是高把位主题的变奏,此处的声音的十分快速、自然,弓子的力度稍微较小。第323到328小节,此处为第五把位的高音区,弓子要靠近琴马,切忌噪音的发生,连弓要平稳,音乐慢慢变强。第343到349小节中,整个氛围已经爬升到了整个作品的情绪巅峰。采取ff来演绎,最好采取大弓子来演绎,右手十指加大力度。此处伴奏部分为切分音,小提琴出现时的节奏与音准均要把握好。

在前面几个小接的铺垫下,小提琴于第356小节处采取pp的音量出现,第一主题采取变奏方式又一次演奏三小节,最终氛围在十分快活、热烈的情绪中终止了演奏。第三乐章的音乐中从头到尾瞒着幸福和欢喜的氛围,这是一曲温和、优美、倾情和浪漫的恋爱诗集。

五、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价值与影响

小提琴爱好者一般熟知的以下四首小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勃拉姆斯和贝多芬的D大调还有门德尔松创作的e小调。普遍认为最佳的协奏曲属于贝多芬先生所创作的。贝多芬的作品为何有这么广泛的受欢迎程度,依靠的不是贝多芬的资历,而是其创作作品时的态度与精神。他在创作时一丝不苟,每一个乐句和配器的应用是否恰当都心思熟虑,因此与其同年代的艺术家比较,其他生前获得发表的是相对较少的,尽管比一般的作曲家多[14]。贝多芬的老师海顿先生,在交响曲方面创作高达104首,而贝多芬的小提琴创作仅有一首。基于这个原因,贝多芬的部分乐曲被认为是具有时代代表性的,乐曲形式和主题具有当时代其他人难以触及的深度。贝多芬创作此首乐曲时,根据其传记正在与爱人堕入爱河。因此次小协曲不但融入了惯有的坚毅特征外,还有让首次聆听的听众能切身体会到音乐里带有的柔和的气息。音乐里有个常识,就是旋律或许会淹没思想的深度,然而贝多芬却能每次达到了旋律和主题的完美柔合与统一,此优点无论在哪个年代,贝多芬所完成的都可堪称为出自大师之手。因此评价此《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在旋律与思想上的水乳交融都可谓是经典中经典。

10

这部作品在19 世纪把小提琴这件乐器推上了历史的顶峰,加上这部作品创作于贝多芬创作生涯成熟的中期,写作这部作品的时候也是怀揣着美好的梦想,所以在这部小提琴协奏曲中也折射出了作曲家丰富细腻的情感、大调明亮色彩的转换运用,如歌般旋律的进行,音乐中四处都洋溢着无比欢乐的情绪,这都为听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田园诗歌般的美的享受。贝多芬《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精心安排了三个乐章的内容,每个乐章之间的乐思都环环相扣,结构十分完整,这首乐曲渲染的氛围不止给听众送去希冀,更让听众的灵魂到达了一个美好的世界。乐曲中所勾勒的那优美的情景和心旷神怡的田园风景曼妙地出现在听众的眼前了,让听众有如身临其境。作品旋律中那浓郁的欢快和幸福完美地将这首暖人的爱情诗篇主动地呈现在听众眼前。此小提琴协奏曲为后面同类作品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是贝多芬繁多乐曲中受欢迎程度最广的一件艺术。贝多芬这三个将永远地刻在艺术史的扉页,任时间的一分一秒过去,不仅不会被后世忘记,反而像陈年老酒一样,越久越浓香。

11

参考文献

[1]沈婷.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61华彩段版本整理及比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

[2]谢婷婷.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演奏分析[D].南京艺术学院,2011.

[3]赖菁菁.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研究:文本与演绎[D].上海音乐学院,2006.

[4]胥宝雯. 浪漫主义小提琴协奏曲风格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 [5]邓轩. 协奏曲中独奏乐器的写法要点[D].西安音乐学院,2013. [6]郏而慷. 论音乐演绎的忠实性与创造性[D].南京艺术学院,2010.

[7]温梦涵.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作品介绍分析与练习技巧[D].广西艺术学院,2015.

[8]陈娅. 贝多芬《~bE大调第三交响曲》与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之比较[J]. 大舞台,2011,11:96-98.

[9]冯丽.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版本研究[J]. 大众文艺,2010,04:45-46. [10]肖楠.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乐曲分析[J]. 辽宁高职学报,2010,10:85-87.

[11]江澎.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浅析[J]. 文教资料,2008,15:76-77. [12]赵恺.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特征[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94-96.

[13]唐薇.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创作特征[J]. 音乐创作,2014,08:175-176.

[14]白旭.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研究[J]. 音乐时空,2015,24:56.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