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11月考试语文 下载本文

观念和情感。在中国古代也有批评家企图把某种物象和它的意义固定下来,构成某种物象类型,但是这类书籍通常为诗人所不屑。在“比兴”中,物象与意义的关系既存在某种规范又是灵活多变的,如施补华便指出:“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三首诗都是借蝉托兴,但所托之意却是判然不同的。而要辨别同一物象背后所包含的复杂的情感,则只能通过对诗人特殊的历史语境和人生际遇的细心探求才能有所体察。王国维所理解的“比兴”,是一种“讽喻”式的比兴,这种“比兴”是一种强化诗歌形象性的艺术手法,但是这种理解却最终使王国维与中国诗歌中一些重要的传统和价值擦肩而过。在研究中国文学的时候,“讽喻”并不能取代“比兴”。 15.下列对“对于诗歌,讽喻是‘很可容许的’”理由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须借助读者的想象使语言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对此“讽喻”可发挥积极的功用。 B.诗的结构中某些不可缺少的概念和抽象的思想,可以借“讽喻”使其直观地看到。 C.“讽喻”用个别、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某一普遍的观念和情感,可强化诗歌的形象性。 D.“讽喻”呈现出一种“双重意义的结构”,有利于诗人寄寓复杂的人生际遇之感。 1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叔本华不赞成在绘画等造型艺术中使用“讽喻”,因为“讽喻”会影响其直观的真实性。 B.因为“比兴”和“讽喻”都具有某种譬喻的性质,所以王国维认为此二者之间存在一种意义的等值性。

C.“讽喻”是从观念开始去寻找表现它的具体意象,而“象征”是从具体的形象开始去发展其外部的观念。

D.用“讽喻”的方式来理解“比兴”,忽略了诗人写作时特殊的历史语境,难以对诗中所表现的复杂情感作出历史性的理解。

17.结合全文,概括“讽喻”不能取代“比兴”的原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记忆虽然看起来神秘莫测、难以触及,但它其实也有着坚实的生理基础。神经科学的教科书是这样说的:两个相邻的脑细胞通过连结的突触释放化学物质传递信息时,记忆就形成了。当大脑再次回忆时,这些连接就会被重新激活,并得到加强。一个多世纪以来,认为记忆存储于突触,一直是神经科学界的主流观点,不过,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项新研究很可能会颠覆这一看法。

新的研究认为,记忆很可能被存储在了脑细胞内。

如果这个结论正确,将会给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带来重大突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表现就是患者会不断遭受痛苦回忆带来的侵扰。

十多年前,科学家开始研究用一种叫做普萘洛尔的药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普萘洛尔可以阻碍一些蛋白的合成,而这些蛋白对于形成长期记忆必不可少,因此这种药被认为可以阻止新记忆形成。可惜,人们很快就发现这不能解决问题——除非痛苦的事件发生后立即服用该药物,否则人依然会有不愉快的回忆。

近来,一种新的研究思路进入了科学家的视野:有研究表明,当人回想一段回忆时,被重新激活的连接不仅增强了,而且会暂时变得更容易改变——这个过程叫“记忆重固化”。在此时使用普萘洛尔(或其他治疗手段,如电刺激或使用其他药物)可以阻止记忆的重固化,并清除相关的突触。这种减少重固化的机制,吸引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神经生物学家戴维·格兰茨曼的注意,他开始用海兔(一种像鼻涕虫的软体动物,是神经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动物)来开展研究。他和同事先对海兔施以轻微的电刺激,使海兔形成关于该事件的记忆,并在大脑中形成新的突触。然后,再将海兔的神经元转移到培养皿中,并用化学方法触发这段记忆,紧接着施用普萘洛尔。

和早前的研究一样,普萘洛尔清除了这段记忆相关的突触。但是,当再次触发这些细胞的记忆

·5·

后,这段记忆在48小时之内完全恢复了。格兰茨曼说:“记忆完全恢复了,所以我猜测,记忆并非完全存储于突触中。”

如果记忆不是存储于突触中,那又被存在哪了呢?

科学家仔细检查神经元后发现,虽然突触已被清除,但细胞内部的分子和化学变化却保留了下来。可能是这些永久变化留下了记忆的痕迹。另一种可能是,记忆通过表观遗传修饰编码在细胞的DNA中,这些修饰会影响基因的表达方式。格兰茨曼和其他一些研究人员都倾向于后一种解释。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埃里克·R·坎德尔因对记忆的研究,获得了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对于新的研究,他谨慎地注意到,实验结果是在施加药物后48小时之内获得的,而在这段时间内,记忆的固化过程并不稳定。

尽管才刚刚起步,但新研究确实表明,药物治疗很可能无法驱除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痛苦记忆。格兰茨曼说:“如果你两年前问我,用药物能否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我很可能会回答可以,但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不过,他补充道,记忆可能存储于细胞内部这一新发现,应该有助于治疗另一种与记忆有关的疾病——阿尔茨海默病。

(摘编自《大脑把记忆存在哪》,《环球科学》2016年09月26日)

1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突触是两个相邻的脑细胞的连结部分。认为记忆存储于突触,一直是神经科学界的主流观点。

B. 普萘洛尔被认为可以阻止新记忆形成,是因为它可以阻碍一些对于形成长期记忆必不可少的蛋白的合成。

C. 减少记忆重固化就是使用普萘洛尔或其他手段阻止记忆的重固化,并清除相关的突触。 D. 突触被清除,但细胞内部的分子和化学变化却保留了下来,这证明了记忆并非存储于突触中。

1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痛苦的事件发生后未立即服用普萘洛尔,人依然会有不愉快的回忆,应该是由“记忆重固化”造成的,因为当人回忆时,被重新激活的连接增强了。

B.电刺激可以使动物形成记忆,在大脑中形成新突触,从而阻止记忆的重固化,并清除相关的突触。

C. 格兰茨曼认为药物治疗很可能无法驱除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痛苦记忆,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有新希望的主要依据都是记忆可能存储于细胞内部这一推断。

D. 科学家格兰茨曼在表述研究结论时说“我猜测”以及坎德尔对于新的研究“谨慎地注意到”,都体现了科学家对待科学研究的审慎态度。

20. 结合材料,请简要概括研究人员推断“记忆很可能被存储在了脑细胞内”这一结论的依据和研究步骤。(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海明威曾说过:“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到过巴黎,那么以后不管你去哪里去,它都会跟着你一生一世。”这句话现在还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最后都会成为你身体和思想的一部分。

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十一月月考

语文附加题部分 2019.11

一、 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10分)

·6·

北宋诗推苏、黄两家,然其间自有优劣:东坡随物赋形,信笔挥洒,故虽澜翻不穷,而不见有矜心作意之处;山谷则专以拗峭避俗,不肯作一寻常语,而无从容游泳之趣。且坡使事处,随其意之所之,自有书卷供其驱驾,故无捃摭痕迹。山谷则书卷比坡更多数倍几于无一字无来历然专以选

材庀料为主宁不工而不肯不典宁不切而不肯不奥故往往意为词累而性情反为所掩。 (节选自赵翼《瓯北诗话》)

22. 用斜线给画线部分断句(限六处)。(6分)

山 谷 则 书 卷 比 坡 更 多 数 倍 几 于 无 一 字 无 来 历 然 专 以 选 材 庀 料 为 主 宁 不 工 而 不 肯 不 典 宁 不 切 而 不 肯 不 奥 故 往 往 意 为 词 累 而 性 情 反 为 所 掩。

23. “山谷”指 ,为宋代 诗派之首。(2分) 24. 作者认为苏优于黄,具体表现在哪两点?(2分)

二、 名著阅读题(15分)

25.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 当哈姆雷特回到王城时,从英国回来的雷欧提斯正在为不幸夭亡的妹妹奥菲利亚举行葬礼。国王克劳狄斯、王后乔特鲁德和所有重要的朝臣都到了。

B. 《家》描写了一批个性鲜明的形象:高老太爷专制且顽固;觉新厚道而软弱;觉慧血气方刚,敢爱敢恨;鸣凤心灵纯洁,性情刚烈。

C.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将狂人恐惧、多疑等“迫害妄想型”的精神病特征描写 得鲜明突出,通过这样一篇精神病人的纪实作品,来揭示封建礼教吃人本质。

D. 棒球明星狄马吉奥是《老人与海》中未出场的人物,但他鼓舞了老人在力量悬殊 的情况下,击退鲨鱼,展现硬汉精神。

E. 欧也妮曾将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后又将母亲遗产给了父亲。她渴望亲情, 但父亲对她极其冷漠;她渴望爱情,但查理的归来并没使欧也妮重获幸福。 26. 简答题。(10分)

(1) 贾雨村是《红楼梦》中一贯穿全文的人物,他与贾府的直接联系体现在哪些重要事件上?请简述。(6分)

(2) 第四十三回中,诸葛亮经鲁肃引见,得见孙权。他是如何智激孙权和刘备联合对抗曹操的?(4分)

三、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探讨文学美的发现和发展史,就要观察产生美学观念的原因。作者的特殊的心理因素会产生特殊的美学观念,进而创造特殊形态的美。许多美学观念,本是时代趣味的演绎或呈现,例如杨震碑跋说“褚登善书如美女簪花”,元遗山《论诗绝句》说秦少游诗是“女郎诗”,虽然都用女郎之美来形容艺术之美,褒贬却不一样。另外,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中的人,其美感标准必有不同,表现在文学里,即成为每个时代或社会的美学特征。像南北朝期间,北朝乐府与南朝歌谣,就具体显示了不同社会的美感形态。美的问题,最初皆与哲学相混。时至今日,哲学美学仍然是美学研究的中坚,因此美学必然受哲人意见的引导。这是我们探究美学观念产生的原因时,很容易疏忽的一点。

熟悉中国文学的读者,都知道“香草美人”是我国传统的譬喻方式,知识分子不得意时,往往自托为美女。其源则出于《楚辞》“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那么,什么才算是美呢?《说文解字》:“美与善同义。”《孟子·尽心下》:“充实之谓美。”《庄子·知北游》:“德将为汝美。”这些记载,都说明了春秋战国以来一般对美的看法。所以才用美女来譬况君子。苏东坡《赤壁赋》也说:“望美人兮天一方。”如今有些人看到这些文学作品中大量以美女喻人的情况,却怀疑中国古

·7·

代文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是否有“妾妇心态”,实在是因不了解他们对美的看法所致。

反观西方,一方面自毕达哥拉斯以来,对美存在于比例、对称、体积等问题,殷殷致意;一方面又认为美不是善,而是灵魂在迷狂状态下颤动,即使达到和谐,也是起自差异的矛盾统一。不同的美学观念,产生了不同的文学作品,而美感观念的产生,又来自哲人思想的引导或感应,不是十分明显吗? (选自龚鹏程《文学散步》,有删改) 27. 美学观念产生的原因有哪些?(6分)

28. 中西方对于美的认识有何不同? (3分)

29. 依据文意,概括作者对“香草美人”的认识。 (6分)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学年秋学期高三语文月考检测答案 2019.11

1. C (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蜿蜒曲折:迂回弯曲的意思。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比喻(山脉、河流、道路等)曲折延伸。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感触:作为名词意思是接触外界事物而引起的思想情绪。这里是动词,感觉和接触的意思。感悟:指有所感触而领悟。) 2.B (第一个空②最合适,上句说“不光因为酒”,所以下句说“常”中我们缺少“醉意”,需要“醉意”;③接上句的“常”,①接上句“心灵”,④束缚接上句“绳”,⑤句总结上文,并连接下句“它引着我们……”)

3.B (甲陆游有《钗头凤》《蝶恋花》词。乙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丙唐天宝年间,诗人李白、杜甫、高适在开封古吹台相遇,一同登台,饮酒赋诗,慷慨怀古。丁羽扇纶巾,辅佐季汉,诸葛武侯祠堂,都说的是诸葛亮。)

4.A (图中背景是黑色,点亮的灯泡中有一个人搀扶着拄拐杖的人,行为体现传统美德。) 5.D (“工”应解释为“精巧,精致”)

6.C. (信中引用“余霞散成绮”意在批评六朝以来绮靡颓废的文风)

7.(1)没过多久,我心里郁结的感情想要有所发泄,于是追想起此前的心愿,勉力地写了这封信,希望有幸让您试着为我用心看一看。(“愤悱”、“志”、“勉”、“省”各1分,句子顺畅1分)

(2)这样一来,其中就包含博大精深的道理,贯穿隐密细微的事物,上下沟通而使气息顺畅,人们忧乐相同而心意和悦。(“孕”、“洞”、“通”、“熙”各1分,句子顺畅1分)

8.认为诗歌应感化人心,强调诗歌的讽喻功能,倡导继承风雅比兴的传统,肯定对格律的遵循。(每点1分,共4分)

9.首联回忆往事,共五陵年少,月夜听歌(2分);颔联忆盛时光景,火树银花,乐而忘时(2分);颈联忆游宴之人,公子佳人,借以讽刺(2分)。

10.尾联回到现实,追昔抚今,照应文题(2分)诗句以写景作结,景中含情,意味无穷。(2分)表达了对时局的深切忧虑和哀叹之意。(1分)

11.(1)鹏之徙于南冥也(2)肇锡予以嘉名(3)奈何取之尽锱铢(4)畏途巉岩不可攀(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6)以咨诹善道(7)小人穷斯滥矣(8)看似寻常最奇崛 12.D (“欣羡和肯定”的说法在文中并无根据)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