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综模拟试题10份合集)重庆市重点中学2019届高考理综模拟试题试卷合集 下载本文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向盛有2mL 0.5mol/LNaOH溶液的石灰水变浑浊 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 B 试管中滴加2滴0.2mol/L的Mg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0.2mol/L FeCl3溶液 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Ksp>Ksp C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X进行焰色反应实验 火焰呈黄色 溶液X中含有Na +D 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下层溶液显紫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 红色 氧化性:Fe>I2 3+10.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有关Cu、硝酸、硫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稀硝酸被Cu还原为NO2 B.实验③中滴加稀硫酸,铜片继续溶解,说明稀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 C.实验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Cu(NO3)2+4H2SO4=4CuSO4+2NO↑+4H2O D.由上述实验可得出结论:Cu在常温下既可以和稀硝酸反应,也可以和稀硫酸反应

11.工业上常用电解硫酸钠溶液联合生产硫酸和烧碱,生产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阴极和阳极均为惰性电极.测得同温同压下,气体甲与气体乙的体积比约中正确的是

A.a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B.产物丙为硫酸溶液

C.离子交换膜d为阴离子交换膜 D.b电极反应式:4OH- 4e= O2↑+2H2O

为1︰2,以下说法

12.X、Y、Z、M是

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主族元素。已知X、Y、Z是短周期中的三种非金属元素,X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所在周期数;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Z单质为无色气体,性质稳定常用作保护气;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M>Z>Y>X

B.元素X、Z可形成某种化合物,其分子内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

参考答案

D.金属M制品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说明M元素的金属活动性较差

13.常温下,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2CO3溶液。用 pH传感器测得混合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下图

(已知:饱和CO2溶液的pH为5.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Na2CO3溶液的浓度为0.001mol/L B.在pH=7时,c(Na) = c(Cl)

C.在pH=6时,c(Na) > c(HCO3) > c(CO3) D.c→d发生的主要离子反应为:CO3+H= HCO3

14.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

B.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

C.同一物体运动越快越难停止运动,说明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D.运动的物体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因为该物体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15.一个物体在多个恒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仅使其中一个力的大小逐渐减小到零,然后又从零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那么,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该过程中物体速度变化情况的是

o A

t o B t o C

t o D

t v v v v 2—

+

+

2—

+

16.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g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得,近年来测g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它是将测g转变长度和时间,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O点上抛小球又落到O时间为T2,小球与管无碰撞。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点,小球离开P点到到P点所用的时间为T1,测得T1、T2和H,可求得g等于 A.

17.如图,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物块A和B紧挨着匀速下滑,A的接触面光滑。已知A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B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倍,斜面倾角为α。下滑过程中A、B间弹力的大小为 112

A.0 B.mgsinα C.mgsinα D.mgsinα

323

18.如图所示,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有两个光滑绝缘的圆形轨道和倾斜轨道相切于B点,将整个装置置于垂直轨道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带正电小球从A处由静止释放沿轨道运动,并恰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C,现若撤去磁场,使球仍能恰好通过C点,则释放高度H’与原释放高度H的关系是 A.H’< H B.H’= H C. H’> H D.不能确定

19.如图所示,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有一小行星带.假设该带中的小行星只受到太阳的引力,并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各小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角速度均相等

B.小行星带内侧行星的加速度大于外侧行星的加速度 C.与太阳距离相等的每一颗小行星,受到太阳的引力大小都相D.小行星带内各行星绕太阳公转的线速度均小于地球公转的线速度

20.如图甲所示,Q1、Q2为两个固定点电荷,其中Q1带正电,它们连线的延长线上有a、b两点.一正试探电荷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直线从b点开始经a点向远处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乙所示.则

Q1 Q2 b a 地球 小行星带 太阳 值,g真

空管

为测点的又回

P H OH4H8H8H

B.22 C.22 D. 2 2 4(T2-T1)T2-T1T2-T1(T2-T1)

与B

B A α

的2

A C B 等

v vb va O t

甲 乙

A.Q2带负电 B.a、b两点的电势φa > φb

C.a、b两点电场强度Ea < Eb D.试探电荷从b到a的过程中电势能减小

21.如图甲所示,在空间存在一个变化的电场和一个变化的磁场,电场的方向水平向右(图甲中由B到C),场强大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纸面、大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在t=1s时,从A点沿AB方向(垂直于BC)以初速度v0射出第一个粒子,并在此之后,每隔2s有一个相同的粒子沿AB方向均以初速度v0射出,并恰好均能击中C点,若AB=BC=L,且粒子由A运动到C的运动时间小于1s。不计重力和空气阻力,对于各粒子由A运动到C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电场强度E0和磁感应强度B0的大小之比为2 v0︰1 B.第一个粒子和第二个粒子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 C.第一个粒子和第二个粒子通过C的动能之比为 1︰4 D.第一个粒子和第二个粒子运动的时间之比为π:2

第II卷

三、非选择题:(物理部分共62分)第22题~第26题均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22.(6分)

某同学用游标为10分度的卡尺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由于长期使用,测量脚磨损严重,当两测量脚直接合并在一起时,游标尺的零线与主尺的零线不重合,出现如图(a)所示的情况,测量圆柱的直径时的示数如图(b)所示,则图(b)的示数为 ▲▲▲ mm,所测圆柱的直径为 ▲▲▲ mm。

0 游标尺

图(a)

10 0 0

主尺

1 cm

2

3 cm

v0 A 0 2 4 乙

6 8 t/s 0 2 4 丙

6 8 t/s B C E0 E B0 B 游标尺 图(b)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