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库 下载本文

误差。

26.滴定的终点和等量点不一致时,两者之间的差值称为( 终点误差 )。

27.滴定分析法按反应类型可分为( 酸碱滴定 )法、( 氧化还原滴定 )法、( 沉淀滴定 )法和( 配位滴定 )法。

28.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的浓度常用物质的量浓度和( 滴定度 )来表示。

29.滴定分析法包括酸碱滴定法 )、( 氧化还原滴定法 )、( 沉淀滴定法 )和( 配位滴定法 )四大类。

30.滴定分析常用于测定含量( 一般在1%以上 )的组分。 (三)酸碱滴定法(31)

31.在弱酸或弱碱溶液中,pH和pOH之和等于( 14 )。 32. 0.1000mol/LNH4溶液的pH=( 11.11 ),已知Kb=1.8×10-5。

33. 0.1000mol/LNaHCO3溶液的pH=( 8.32 ),已知Ka1=4.2×10-7,Ka2=5.6×10-11。 34.某溶液pH =11.30,换算成H浓度为:( 5.0×10

+

-12

)mol/l

35.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为( pH=pKa ± 1 ),缓冲溶液的总浓度应控制在 ( 0.01~1 mol/L )为宜。

36.缓冲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比应控制在( 1~10 )为宜,缓冲能力最大时的各组分浓度比为 ( 1:1 )。

37.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的理论值是 ( pH =pKHIn ± 1 )选择酸碱指示剂的依据是 ( 变色范围部分或全部处于滴定突跃范围 )

38.如果以无水碳酸钠作为基准物质来标定0.1000mol/L左右的HCl,欲使消耗HCl的体积在20~30mL,则应称取固体(0.11~0.16g ),以( 溴甲酚绿-甲基红 )为指示剂。 39.酸碱滴定中,影响突跃范围的因素是( 酸碱的浓度和酸碱的强度 )判断弱酸弱碱能否直接滴定的依据是 ( cKa≥10 cKb≥10 ) 判断多元弱酸弱碱能否分步滴定的依据是( c1Ka1≥10-8,且Ka1/Ka2≥104 )

40.常用于盐酸标准溶液浓度标定的基准物质有(写出两种):( 无水碳酸钠、 硼砂 ) 41.常用于标定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标定的基准物质有(写出一种):( 草酸 ) 42.各种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可用( 缓冲容量 )来衡量,其大小与( 组分浓度 )和( 缓冲溶液中各组分浓度的比值 )有关。

43.一元弱酸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是CKa ≥( 10-8 )

44.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 3.1~4.4 ),在pH<3.1时为( 红 )色。酚酞的变色范围是( 8.0~9.6 ),在pH>9.6时为( 红 )色。

45.标准溶液的配制有( 直接法和标定法 )两种。配制标准溶液时,先配制近似浓度的溶液,选用一种基准物质或另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来确定该溶液准确浓度的方法,是 ( 标定法 ),确定该溶液准确浓度的过程叫( 标定 )。

46.用0.1000 mol/l的NaOH溶液滴定0.1000mol/l H3PO4的混合溶液时,在滴定曲线上可以出现

13

-8

-8

( 2 )个滴定突跃范围。

47.在氨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铵,溶液的解离度将( 变小 ),溶液的pH 将( 变小 )。 48.酸碱直接滴定时要使相对误差≤0.1%,pH突跃必须大于( 0.3 )单位,因此要求c·K≥10-8才行。

49.弱酸的电离常数Ka与酸的( 浓度 )无关,只随( 温度 )变化。

50.在弱酸(碱)的平衡体系中,各存在型体平衡浓度的大小由( 溶液H浓度 )决定。

51. 0.1000mol/LHAc溶液的pH=( 2.87 ),已知Ka=1.8×10-5。

52.醋酸溶液稀释后,电离度会( 升高 ),氢离子浓度会( 降低 )。

53.NaOH标准溶液可用基准物( 邻苯二甲酸氢钾 )或( 草酸 )的物质。 54.某溶液pH =3.30,换算成H+浓度为:( 5.0×10-4 )mol/l

55.在滴定分析中,选择指示剂的依据是滴定曲线的( 突越范围 )。 56.欲配制0.1000 mol·L的NaOH溶液500mL,应称取( 2g )固体。 57.常温下,0.01mol/l盐酸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OH-]( 1.0×10-12 )mol/l。 58.在500mlH2SO4溶液中含有2.452gH2SO4,则c(1/2H2SO4)=( 0.02500 )mol/l。 59.在500mlNaOH溶液中含有0.02gNaOH,该溶液的pH=( 3 )。

60.TNaOH/HCl=0.003000g/mL表示每( 1mLHCl )相当于0.003000( g NaOH )。 61.在500mlH2SO4溶液中含有2.452gH2SO4,则c(1/2H2SO4)=( 0.02500 )mol/l。 (四)沉淀滴定法(24)

62.当BaSO4中混有BaS时,会使测定BaSO4的结果( 偏低 )。 63.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是(共沉淀 )和(后沉淀 )现象。

64.沉淀的同离子效应是指( 增加 )构晶离子的浓度,从而( 减少 )沉淀溶解的现象。 65.下列效应中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增大,减小或无影响)。同离子效应( 减小 )、盐效应( 增大)

66.AgNO3与NaCl反应,在等量点时Ag+的浓度为(1.3×10-5 ).[AgCl溶度积常数=1.8×10-10]。 67.定量分析中,沉淀反应后,当被测离子浓度小于( 10-6 )mol/l时,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 68.用硝酸银标准溶液直接滴定氯离子的方法称为( 银量 )法。

69.莫尔法用(铬酸钾 )作指示剂,可以测定( 氯 )和( 溴 )离子。 70.摩尔法滴定要求pH值的范围是( 6.5~10.5 )。

71.佛尔哈德法用的滴定剂是( KSCN或NH4SCN ),指示剂是( 铁铵矾 )。 72.沉淀的形成过程包括( 晶核的形成 )和( 晶体的成长 )两个过程。 73.用草酸沉淀Ca,当溶液中含有少量Mg时,沉淀后应( 不能 )放置。

74.沉淀滴定法主要是银量法,根据指示剂的不同,按创立者的名字命名为( 莫尔法、 佛尔哈德法、法扬司法 )。

75.以铬酸钾( K2CrO4)作指示剂,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用AgNO 3标准溶液直接测定含Cl-(或

14

2+

2+

+

Br-)溶液的银量法,叫( 莫尔法 )。

76.恒重是指连续两次干燥,其质量差应在( 0.0002g )以下。

77.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有(同离子效应)、( 盐效应 )、( 酸效应 )、( 配

位效应 )。

78.根据沉淀的物理性质,可将沉淀分为( 晶形 )沉淀和( 非晶行 )沉淀,生成的沉淀属种类型,除取决于( 沉淀的性质 )外,还与( 形成沉淀时的条件 )有关。

79.在沉淀的形成过程中,存在两种速度:( 聚集速度 )和( 定向速度 )。当(定向速度 )大时,将形成晶形沉淀。

80.产生共沉淀现象的原因有( 表面吸附)、( 形成混晶 )和( 包藏 )。 81.( 晶格表面的静电引力)是沉淀发生吸附现象的根本原因。( 洗涤沉淀 )是减少吸附杂质的有效方法之一。

82.银量法按照知识滴定终点的方法不同而分为三种:( 莫尔法)、( 佛尔哈德法 )和( 法扬斯法 )。

83.莫尔法以( 铬酸钾 )为指示剂,在(中性或弱碱性 )条件下以( 硝酸银 )为标准溶液直接滴定Cl或Br等离子。

84.佛尔哈德法以( 铁铵矾 )为指示剂,用( KSCN或NH4SCN )为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根据测定对象不同,佛尔哈德法可分为直接滴定法和返滴定法,直接滴定法用来测定( Ag+ ),返滴定法测定( 卤素离子 )。

85.佛尔哈德返滴定法测定Cl-时,会发生沉淀转化现象,解决的办法一般有两种:( 加热煮沸使

--

AgCl凝聚然后过滤 )、( 滴定前加入硝基苯 )。

(五)氧化还原滴定法(28)

86.直接碘量法是利用( I2 )作标准溶液,可测定一些( 还原性 )物质。 87.高锰酸钾法中,MnO4的半反应式是( MnO4+8H+5e→Mn+4H2O )。

?88.重铬酸钾法中 ,Cr2O24的半反应式是( CrO2- + 6Fe2+ + 14H+ →2Cr3+ + 6Fe3+ + 7HO )。

272

?-

+2+

89.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对的电位越高,氧化态的氧化能力越( 强 );电位越低,其还原态的还原能力越( 强 )。

90.条件电极电位反映了( 离子强度 )和( 各种副反应 )影响的总结果。条件电位的数值除与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有关外,还与溶液中电解质的( 浓度 )和( 与氧化还原电对发生副反应的物质 )有关。

91.化学计量点之前,配位滴定曲线主要受( 配位 )效应影响;化学计量点之后,配位滴定曲线主要受( 酸 )效应影响。

92.氧化还原反应中,影响方向改变的因素是( )、( )、( )和( )。

15

93.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只能说明该反应的( 方向 )和( 程度 ),而不能表明( 反应速度 )。

94.氧化还原滴定中,化学计量点附近电位突跃范围的大小和氧化剂与还原剂两电对的( 差值 )有关,它们相差越大,电位突跃越( 大 )。

95.举出三种常用的预处理用氧化剂;( 过氧化氢 )、( 高锰酸钾 )、(HClO

4

);举出三

种常用的预处理用还原剂:( SnCl2 )、( TiCl3 )、( Al )。

96.KMnO4在( 强酸性)溶液中氧化性最强,其氧化有机物的反应大都在( 强酸性 )条件下进行,因为( 酸性条件下,条件电极电位大,氧化能力强 )。

97.间接碘量法是利用碘离子的( 还原 )作用,与( 氧化性 )物质反应生成游离碘,可用( Na2S2O3 )标准溶液滴定,从而求出被测物质含量。

98.用Na2C2O4标准溶液测定Mn时,用( KMnO4自身 )作指示剂。 99.当c(1/5KMnO4)=0.1mol/l时,c(KMnO4)=( 0.5 )mol/l。

100.Na2S2O3中S的氧化数是( +2 ),Na2S4O6中S的氧化数是( +5/2 )。

101.K2Cr2O7法与KMnO4法相比,具有许多优点:( K2Cr2O7易提纯 ),( 稳定性好 )、( 选择性高 )。

102.碘量法测定可用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法以( I2标准溶液 )为标液,测定( 还原性 )物质。间接法以( Na2S2O3 )为标液,测定( 氧化性 )物质。( 间接法 )方式的应用更广一些。

103.用淀粉作指示剂,当I2被还原成I-时,溶液呈( 无 )色;当I-被氧化成I2时,溶液呈(蓝 )色。

104.采用间接碘量法测定某铜盐的含量,淀粉指示剂应( 近终点 )加入,这是为了( 防止碘被指示剂吸附 )。

105.引起Na2S2O3标准溶液浓度改变的主要原因有( 水中溶解的CO2 )、( 空气氧化 )和( 水中微生物作用 )。

106.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盐中的铜含量时,临近终点前应向溶液中加入( 淀粉 ),这是为了( 防止碘被指示剂吸附 )。

107.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是( EIn=EInθ± 0.0592/n ),选择的原则是(指示剂变色点的电位应当处在滴定体系的电位突跃范围内 )。

108.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指示剂有(自身指示剂、特殊指示剂、氧化还原指示剂 )三类。其中亚铁盐中铁含量的测定中,二苯胺磺酸钠属于( 氧化还原指示剂 )指示剂;在碘量法中,淀粉溶液属于( 特殊指示剂 )指示剂。 109.标定Na2S2O3标准溶液的基准物是( 重铬酸钾 )。

110.碘量法中用( 淀粉 )作指示剂,标定Na2S2O3的基准物是( 重铬酸钾 )。 111.碘量法可分为( 直接 )碘量法和( 间接 )碘量法两种。 112.碘量法滴定要求在( 中性 )或( 弱酸性 )介质中进行。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