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天一中学 、海门中学 、淮阴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四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下载本文

很高,可这不是整个教改及课本编写的主要目标”可知,编写者要关注地区、师生水平的差异;由“大学教授若想介入中小学教育,必须多与中小学老师接触、交流,了解中小学的教学规律”可知,编写者要多与中小学老师交流沟通,了解中小学教学规律;由叶圣陶、张志公等人编中小学语文教材的事例来看,编写者要把这当事业来认真经营。考生围绕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八、写作(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把黄灯当成警示,有人把黄灯当成“机遇”,有人无视黄灯的存在。个人、社会、团体、国家等都可能亮起黄灯。黄灯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答案】用信任架起心灵的桥梁

花朵因为有春天的信任,才绽放得争奇斗艳;高山因为有大地的信任,才屹立的巍峨壮观;小溪因为有大海的信任,才获得广阔的生命。人与人之间因为有了信任,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而现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却亮起了“黄灯”,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醒。

信任是心与心之间的桥梁,更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法宝,然而在社会上许多人却声呼,现代国际关系出现了信任危机,世界真的面临信任危机吗?

有一种例发人深省,南京市区公交车上的一位老汉因为低血糖昏迷在地,在场的乘客毫无动于衷。老汉大叫:是我自己摔倒的,这样乘客们排除了顾虑,自然会上前帮忙。想来乘客们先前的举动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我们大多也都是受过素质教育的人,当别人真正面临困境时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地挺身而出。或许近来的一些恼人事让我们对\信任\这一词的产生的排斥.可是那些被救后却反咬一口诬陷他人诈取钱财的毕竟是少数。

和谐社会的构建还要你我共同努力。这就要求我们从最基本的信任做起。信任是一瞬间的,看似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心中不应该有太多的猜忌和犹豫,最纯洁的信任才是调剂人际关系的特效药,它能让你的人际关系树越来越茂盛。

常常怀念儿时的小巷,那时的邻居之间因信任而相处的极为融洽。每当吃饭时各家都把自己家的饭菜拿出来,调皮的孩子如果喜欢那家的就一个劲地吃,没有抱怨没有呵斥,有的只是那些真挚的笑声。而现在大多数家庭都盖起了小楼。厚铁门仿佛也阻挡了两颗心。笔直的水泥路取代了泥泞的小巷,精致的餐桌代替了严整的石头,邻居之间也少了以前的融洽。而我,再也吃不到那素淡却珍贵的\百家饭\了。

是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我们总不能让信任因此而流失了,一个团队没有了信任,纵使你再技艺超群也不可能让团队胜利,而一个人若失去了他人的信任就像沙漠中的孤草,只能与寂寞相伴。

朋友之间需要信任,只有信任才能让朋友成为朋友。心连心无怨言,朋友之间没有了信任,就像鱼儿离开了水,等待它们的只有死亡,朋友之间的磕磕碰碰,打打闹闹,人之常情,但重大事情,朋友之间需要信任。

怀着一颗信任之心,伸出友爱之手,扶起出现在自己身边跌倒的人;怀着一颗信任之心温暖你我的心灵,解除人际关系亮起的“黄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首先解读材料,理解材料的意思,把握材料的中心话题。从材料来看,材料中的中心话题是“黄灯”,先理解“黄灯”作为交通规则语言的法律含义,《道路交通安全法》第26条提到“黄灯”:“交通信号灯由红灯、绿灯、黄灯组成。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可见黄灯的法律含义是“警示”,“警示”的含义是“警告”、“警醒”和“提示”。再看材料中对于“黄灯”的理解,“有人把黄灯当成警示”,此处的“黄灯”可能是生活中的一些规则、一些警示、一些危险的暗号,它提示我们不要越界,不要违规,要遵规守矩;“有人把黄灯当成‘机遇’”,此处的“黄灯”可以理解为时机、机遇、机会,这些机会稍纵即逝,需要我们快速出手,抓住时机,创造价值;“有人无视黄灯的存在”,这是人们对待“黄灯”的态度,无视黄灯,无视警示,我行我素,必然会招致恶果;“个人、社会、团体、国家等都可能亮起黄灯”,这就拓展了“黄灯”的范围,如个人身体健康会亮起“黄灯”,人与人的信任会亮起“黄灯”,社会的价值观会亮起“黄灯”,人与自然的关系会亮起“黄灯”,等等。写作本题,考生需要化大为小、由实到虚进行立意,不能紧紧停留在交通上的“黄灯”层面。然后分析文体,材料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选取自己擅长的文体作文,如写作议论文,可以确立明确的观点,列举充足的论据;如写作记叙文,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

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最后分析行文构思,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指出“黄灯”是什么,接着分析如何对待“黄灯”然后联系现实分析罔顾“黄灯”的后果,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构时要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参考立意:

如果把“黄灯”理解为警示,可以围绕健康状况、自然环境、人际关系、社会信誉中存在的问题来谈如何应对这些警示;如果把“黄灯”理解为机遇,可以围绕如何抓住时机、机遇、机会立意;如果从“黄灯”所处的对象来看,可以谈个人、社会、团体、国家应对自身“黄灯”的态度和做法。 素材:

信任亮起了黄灯:

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信任,一种最常见的破坏“社会契约”的短期行为就是地方政府的非理性投资。在现行的投资体系下,政府经济类的投资,尤其是基建投资,很容易博得政治资本,而民生等相关的社会投资则缺乏动力。如果民众对政府民生政策的期望长期无法兑现,自然会影响社会契约的履行问题。最后,即便是政府有意愿加强社会投资,老百姓也不会真正当真。无形之中,许多中产阶层依赖政府提供公共品的期望也消减了,最后只想“用脚投票”,或者考虑移民,或者千方百计重回体制中去,成为食利阶层的一员。另一种短期行为就是“暗箱操作”以及更广义的腐败问题。一般来讲,“暗箱操作”常见于经济和人事领域,特别是指在招标、采购、录用和审批过程中以权谋私的权力寻租行为。久而久之,老百姓对此心知肚明,习以为常。最后,一般民众对反腐败和规制化就产生了“改革疲劳症”,不再信任把这些法律和纪检公共制度看成是“我们的”,而把政府官员列入“他们的”行列,甚至发展成一种“仇官”心态。最后一种短期行为,也是最具爆炸性的,就是官员和政府工作人员私人的跋扈行为,最典型的就是 2009年的“邓玉娇案”和 2010年的“李刚案”、“钱云会案”。这些事件为什么具有爆炸性,可以导致官民虚拟空间的对立,以及一种“你如何解释我都不信”的状态,究其根本,还是在于民生和腐败这些长期因素,已经深刻破坏了官民信任的基础。

市场利益主体之间的信任。以“毒奶粉”为例,现在中国每年都有好几起全国性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而且“无良奸商”似乎是越压越起,防不胜防。于是,出现了一方面国内消费不足,另一方面中产阶级“出国扫货”的滑稽现象。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商业欺诈、信用欺诈、就业陷阱和传销组织,无论政府如何努力查处,似乎永远处于无法取缔的状态。

一般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北京等许多大城市所发生的“移民”和“原住民”间的矛盾已经充分说明,过去主要依靠“熟人”的非正式网络建立信任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移民”社会的需要。随着成千上万

的农民工和大学生进入沿海地区的城市,就不再可能依靠熟人关系在新的环境下容易地解决就业、取得城市身份和获得各种公共品。相反,大城市原住民,只需要凭借其土著身份,就能够从移民推动的经济发展中获利,而且还继续享有熟人社会额外的一些便宜。城市当局对移民和原住民差别对待的社会政策,正好加深了这种矛盾。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