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号:2011102054 历史学院(国学班) 王文刚 1
一、成吉思汗领导的蒙古名族
在中国有相当多的读者不太了解蒙古帝国,除了学者,一般人多是从部分文学作品了解它是一个侵略民族。有的文章这样描写过成吉思汗灭绝西夏王朝的经过:党项族,一个剽悍、顽强、坚忍的民族,曾让北宋名臣范仲淹都大伤脑筋,无可奈何,使北宋戍边将士们不到黄昏就赶紧关上城门??可是他们的子孙和城民们让成吉思汗血洗中兴府,满街满巷滚着被蒙古人用弯刀砍下的一颗颗鲜血淋漓的头颅。连李氏皇陵也破坏得一塌糊涂,几乎找不见踪影。
成吉思汗征西数次不得,对西夏王朝当成了心腹之祸。正巧,公元1224年冬天,成吉思汗回到首府和林准备休整,忽报乘蒙古军西征期间,曾一度向蒙古称臣的西夏王朝,转而与金和好,乘蒙军西征后方兵力薄弱之际,金夏联手袭击蒙军。成吉思汗闻悉大怒,加紧消灭了俄罗斯联军后,顾不得继续征夺下去,掉头东归,直奔六盘山攻打西夏。 成吉思汗金戈铁马四处征战,所到之处敌军闻风丧胆。但是一个小小的西夏连攻过四次没有拿下,怎不怒火攻心。这次来打,又遇西夏大军在贺兰山堵截,西夏军兵强将勇,成吉思汗采取了少数军队对战,大军调头直奔空虚的中兴府。蒙军采取了先攻下州郡,后围攻首府。但是,在攻打西夏的一个小城德顺城时,成吉思汗不幸被毒箭射中,只好退回六盘山医治箭伤。不料中毒太深,病情日渐加重。成吉思汗有一种死亡的预感,立即通知在各地的儿子们到六盘山,聆听遗愿嘱述。
儿子们跪到病榻前,成吉思汗说:“我死后,你们要秘密发丧,千万不可让西夏人知道,军中也要保守秘密??饭要一口口地吃,仗要一个一个地打,敌人要一个一个地消灭。要先联宋灭金,然后再兴兵灭宋,万不可同时用兵。”成吉思汗不愧为是一个军事家和战略家,他虽大字不识一个,可他聪明过人,无垠的广漠草原塑造了他的宽阔胸怀,战争使他成就了一个完美的军事家。话又要说回来,有些人往往大山大河淌过了,被一块小石头绊倒了,成吉思汗最气不过的是,在西夏的一个小城要了自己的命。此时我又想过三国战将张飞,一生打了多少大胜仗,战败了多少战将,结果让两个小屠夫杀害了。成吉思汗给他的儿子们说,我戎马一生,竟然在这个小小西夏丧了命,我死不瞑目??一旦赵蚬出城投降,你们便杀进城去,杀他个鸡犬不留!
成吉思汗这个战争巨人,不可一世的军事家,临死前留下了这最后一道屠城遗令,使西夏人付出了血的代价。
成吉思汗22年的戎马生涯就此划上了句号,凡是知道成吉思汗死因的人,在秘密发
2
丧时全部跟随成吉思汗尸体离开了西夏。从这天起,成吉思汗的三儿子窝阔台穿起了成吉思汗的战衣,代替成吉思汗指挥大军。
窝阔台不便到前线,自己坚守大营,让察合台和拖雷各带一支大军,迅速包围了中兴府。西夏王朝的末代小皇帝赵蚬身披白纱,手捧玉玺,可怜巴巴地开城投降。可蒙古军接过玉玺,便一刀削下这个可怜的皇儿的人头。接着血洗了中兴府。
灭了西夏国,继续在各线战斗。进入寒冬,拔都帅大军渡过多脑河攻陷了格兰城。到1242年,拔都与窝阔台之子西进返击匈牙利王别刺四世,欧洲各国君主在颤栗中不知所措。突然传来窝阔台的死讯,拔都合丹急速率军返回,这样才避免了一切血洗欧洲的大劫难。紧接着在波斯湾建立了伊尔汗国。
成吉思汗家族有过辉煌的历史,他自己又有过被追杀惊恐的童年。正是这段惊恐、逃生的童年使他迅速成长,心中埋下了复仇的种子。进入青年后他杀死了所有的仇敌。后来打败了最大的部族汪罕,很快统一了蒙古又向外扩张。
从我读史发现这样一部震惊中外的战争史,决不是莽汉的“杰作”,如果是那样,那就显得欧亚两洲的军队和指挥者更加无能了。因此,不能把成吉思汗的战争史简单化、单一化了,它是有许多值得探讨的东西,包括当时的各国历史和社会现状,国力和军队的作战能力等。要说国外是以迅雷不及掩耳取胜的,那么,返回国内来,大宋朝有那么多精兵强将,怎么能让成吉思汗的一支骑兵取胜呢?何况还是成吉思汗死后多少年。史学界,文学艺术界和影视界,最好不要用片面和野史演来演去改变历史的真面貌,误导人们对这部宏伟的战争史不以为然了。战争是历史的推进器,也是一种灵魂的净化。历史是一部完整的教课书,不真实的历史就是一部骗子的“杰作”,不去读它才好呢。
二、蒙古名族兴衰之路
我在一部蒙古史里读到:公元1206年之间,蒙古经历了风风雨雨,其中许多事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直到现在,人们对蒙古的古代和中世纪历史都知之甚少。在上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西方考古学家被挡在中亚之外。
成吉思汗一生灭了四十多个国家,他是世界史上独一无二的战争巨人,从十三世纪起,统一了蒙古各部落之后便崛起于世界战争史的舞台,这一路的撕杀,使得中世纪的欧亚大陆都颤栗觳悚。战争磨去了两代人,直到第三代人忽必烈才在元上都称帝才算结束了跃马挥刀的历史。
3
据史料记载,忽必烈执政以后,他开始放下弯刀,以一颗宽容的帝王之心重树蒙古元大帝的形象,同时开始建设。因战争使他们了解了世界、开阔了眼界,在他执政三十六年里他向世界各地开展经济文化交流,他不像后来闭关自守的清朝政府。有一部作品从地中海沿岸的欧洲人循陆、海路通好蒙古汗国开始,至伊利汗国君主阿鲁浑受元朝正式册封为止的记述,时间跨度达30多年。此时,形成了元大帝立足本土,面向全世界的态势,使其得以与世界各国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和科研交流以及进行频繁的商贸活动。这是一个贯穿近半个世纪的开放的朝代。同时每时每刻都在维护大元王朝的尊严和领土完整。对于搞分裂的海都、乃颜的军事镇压。平定李璮、贡噶桑波之乱,无不体现了忽必烈维护祖国统一的伟大思想,这一点一直是受人称道的。对外开放,使大元帝国一度进入鼎盛时期,经济的繁荣给牧民带来小康生活的实际。印第安纳大学的蒙古问题专家克里斯托弗?阿特伍德说,尽管蒙古人也许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坚不可摧的军事装备”,但他们没有足够的人员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这是历史上不断重复的模式。
蒙古民族是个马背民族,生存发展全部依赖于牧业经济,他所经营的牧耕文化使这个民族有了几代人的辉煌和百姓的安乐生计。
在无数的中外战争史籍中,很少有人提到战争与经济的关系,研究经济的人又不去涉及战争,似乎两者之间没有多大关系。成吉思汗的战争有别于其它所有的战争史,他是独特的。
成吉思汗的战争胜利和蒙古帝国败落后,蒙古民族没有像满族那样几乎消失无影,经济在其中起着魔术般的作用。当你发现畜牧业经济给蒙古民族带来的影响时,你也理解了满族消失的原因了,这就是两个少数民族不同的结局。
帝王兴衰,百姓奈何?兴则高兴,败则悲哀,一部牧耕文化史挽救了一个民族的彻底消亡。 大家知道,在中国的帝王史上,先后有两个少数民族当过政的王朝。一个是威震欧亚,推翻了大宋朝的蒙古元王朝;另一个是推翻了大明朝的满清王朝。这两个王朝,在中国这块易腐蚀的土地上,都没有逃脱腐败倒台的命运。
同样是一个帝王倒台后的少数民族,最后的出路是两种结局。蒙古元王朝败落之后,蒙古民族回到了历史的后院,在草原无垠马如飞的原生地经营起了自己的强项——继续他的牧耕文化。考古学家菲茨休说:“匈奴人到了波斯,他们变成了穆斯林,在中国,他们变成了中国人。只有蒙古,他们还保留了自己的民族特性。”
蒙古王朝统治中国90余年,清王朝统治中国267年。蒙古民族既没有丢掉了语言,又保存了传统的蒙古文字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俗民情还在延续。有一点值得称道的是,文
4
化有了大的进步,许多学有成就的知识分子进入了高科技的各个领域,畜牧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蒙古民族伴随着社会主义而兴旺发达起来。
战争如同一个魔术师,在高手的手里,一张纸片也能玩出各种花样来,但是,那张纸片是不能少的。对于一个战争指挥者来说,取胜的条件和时机决不可忽视的。成吉思汗具备的条件,别人不好具备,因此他胜了。
一个游牧部落,13世纪崛起的战争巨人横扫了欧亚的四十多个国家,最后在中国帝王史上建立了第一个少数民族执政的王朝。这个王朝失败后,他的民族没有消失,而且完整地保存了语言文字和民风民俗。除他之外,历史上的北方有多少个民族都消失了,连称帝267年的满族也步了其后尘。
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为本民族创造了震撼世界史的辉煌,如狂风暴雨般席卷了欧亚大陆,东至日本海,西至多瑙河,南至印度半岛,北至高加索的空前绝后的世界大汗,影视剧只以一个“射雕英雄”就把他定位了,特别是成吉思汗之后,忽必烈的36年辉煌也被淹没了,元大帝失败后的民族存亡更无人去研究了,这么一个影响世界深远的课题很少有人重视起来,史学家们假如不是一种偏见,那就是懒惰。影视界和文学界更是有些人不负责任的胡编乱造,如此下去中国的历史和人物都异变了,违背了历史的真实,文学和史学都无什么价值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