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全套基础知识复习笔记(完整版) 下载本文

二、经济重心南移

原因:战乱少,南迁的中原人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政府鼓励扶持经济发展.

1、南方农业的发展表现:水稻是南方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棉花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苏湖熟,天下足”。引进占城稻提高稻米产量。

2、南方手工业发展表现:丝织业、棉纺织业兴旺,杭州、成都是著名的丝织中心,江南成为制瓷业中心,景德镇后发展为瓷都,造船技术明显提高。

3、南方商业繁荣:商业城市中最大的是北宋的开封和南宋的杭州。都有早市、夜市,还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瓦子)”“勾栏”;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发行纸币“钱引”“会子”

4、海外贸易:海外贸易活跃,广州、杭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商港,政府设市舶司加以管理。

5、经济中心南移:开始于唐朝中后期,北宋时“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完成于南宋。

三、宋代的社会生活

1、城市的发展:宋代城市打破坊市隔绝,居住区和商业区交错;出现早市、夜市; 2、衣: 两宋初年崇尚俭朴,后期奇装异服不断,穿胡服现象普遍。 食:北方吃粟麦和羊肉、猪肉,南方吃稻米、鱼。最重要的饮料是茶酒。 住:百姓住瓦房,高脚桌椅凳已广泛使用

行:骑马、骑驴,乘轿,坐马车牛车,乘舟船。

市民文化:出现集商业与娱乐于一体的场地——瓦子(瓦市、瓦肆)、勾栏。 3、节日:今天的大多数节日,在宋代都有了,如春节(元旦)、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四、元朝

1、蒙古统一: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国,尊称成吉思汗。

2、元朝建立: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建立元朝,定都大都(政治中心、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1276年灭南宋,文天祥组织抗元,被俘后就义。

注:我国古代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全国统一的封建王朝是元朝,第二个是清朝。

3、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1)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2)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吐蕃(西藏地区),使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最早将台湾纳入其行政管辖范围,表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西南和西部的民族聚居区实行土司制度。 经济:(1)重视农业生产,禁止圈占农田做牧场,设立大司农司。(2)为便于南粮北运,开凿和疏浚元朝大运河,并开辟海运路线 4、元朝的民族融合:回族形成

5、对外交往: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了十多年,回国后写下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元朝对外贸易的最大港口是泉州。 .

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一、明朝军权的加强

1、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改称南京;1421年,明成祖把都城从应天府迁到北京。

2、加强中央(君主)集权的措施: 人物 措施 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在中央取消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 明太祖 制定和颁布《大明律》和《大诰》完善司法制度 设厂卫特务机构锦衣卫 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 1421年迁都北京 明成祖 实行削藩政策 设内阁,在皇帝的指挥下办理政事 设置特务机构东厂

二、明朝经营边疆与中外交流 1、经营蒙古和东北地区

明成祖五次亲征漠北,分别大败鞑靼和瓦剌,制止了蒙古势力的南侵,保障了边境的安全。

明成祖在东北的特林设立努尔干都指挥使司统辖东北地区

2、戚继光抗倭:元末明初,倭寇入侵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朝的戚继光抗倭功勋卓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民族英雄。

3、郑和下西洋(三宝太监下西洋):

条件: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目的: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经过: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7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同沿途国家发展贸易,宣扬明朝的国威。

意义: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联系,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比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远航美洲、达·伽马远航印度早半个多世纪。 三、清朝的制度与政策

1、清朝入主中原: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皇太极把女真族改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明将吴三桂投降清军,1644年,引清军入关,占领北京,顺治帝迁都北京,实现了对全国的统治。“康乾盛世”指的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

2、君主集权与军机处 人物 措施 影响 设内阁、设翰林顺治 强化皇权 院 康熙 设南书房 强化皇权 雍正 设立军机处 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达到顶峰 3、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①清朝统治者推行重本抑末政策②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③清朝统治者夜郎自大④防止西方殖民者入侵的政策 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

表现:清初40年,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乾隆年间只开

放广州一处,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

影响:积极:遏制了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但它隔绝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经济文化联系,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禁锢了中国人的思想,从而使中国拉开了同西方的差距。 四、清朝对边疆的经营

1、平定噶尔丹叛乱:康熙帝时三次亲征,击败噶尔丹 2、加强对西藏的管理:顺治帝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后来康熙帝封班禅五世为“班禅额尔德尼”,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驻藏大臣三者地位平等;乾隆时建立金瓶掣签,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3、统一新疆:乾隆帝派兵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4、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成为我国民族关系史上光辉的一页。

五、保卫国土 奠定疆域 1、雅克萨之战

(1)康熙帝两次命令清军围攻雅克萨,打败了沙俄侵略者。 (2)1689年,中俄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以法律形式规定了中俄东段的边界,肯定了中国对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流域的全部土地领有主权。 2、台湾回归祖国

(1)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维护了国家主权,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民族英雄。

(2)1684年,清朝设立台湾府,属福建省管辖。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3、清朝疆域:西到巴尔喀什湖和葱岭,北到唐努乌梁海,东北到外兴安岭、库页岛和鄂霍次克海,东到大海及台湾诸岛屿,南到南海诸岛,西南到喜马拉雅山。

主题:科学技术

一、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1、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2、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3、“三星堆”文化 盛行今天四川成都平原 二、数学成就 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标志着我国当时已取得很高的数学成就,并形成了较完整的数学体系。

2、南朝的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科学家,比欧洲早1100年。他的著作是《缀术》。 三、医学成就

1、扁鹊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 2、东汉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祖,他还编成锻炼身体的“五禽戏”。 3、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为后世中医辩证施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

4、唐朝“药王”孙思邈撰写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5、李时珍是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写成《本草纲目》,是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

四、科技成就

1、东汉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

2、北朝时期古代农学家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农业生产的专门著作。

3、北魏时期,古代地理学家郦道元,著有《水经注》,这是一部综合性地理学专著。 4、明末清初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五、中国古代重要工程

1、都江堰: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具有防洪灌溉的作用,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2、长城:秦长城-——为防御匈奴,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 3、大运河

(1)隋朝大运河: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开通皇帝:隋炀帝

概况:分为三点四段,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到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评价: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2)元朝大运河

元世祖时为方便南北交通,开凿了通惠河、会通河两断

4、赵州桥:隋朝时李春主持修建,它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单孔大拱桥,比欧洲早1000年。

5、唐都长安,是一座繁华的大都市。

6、北京城:明成祖时修建,中心是紫禁城(今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六、四大发明

1、造纸术: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2、印刷术:雕版印刷术——隋唐已出现,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刚经》;

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早于欧洲约四百年,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3、指南针:①战国时期制成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②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并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4、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广泛用于军事,13、14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5、古代四大发明贡献:为人类在文化、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是我国人民对世界做出的重大贡献

主题:思想文化 一、汉字的演变

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1、甲骨文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金文 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也称铭文或钟鼎文,比甲骨文规范。 3、小篆和隶书 秦朝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隶书。

二、百家争鸣: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对社会变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