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凉,即为本法与提插等手法的结合。
(2)《素问》徐疾法
《素问·针解篇》:“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之。疾而徐而虚者,疾出针而徐疾之。”
在以上两种徐疾法中,以《灵枢》徐疾法运用较多。
3、提插法
提和插,是基本的针刺操作手法和针刺补泻手法。《内经》虽然没有直接提出提、插二字,但《内经》以及历代文献记载的以下称谓均为提和插。
插——推、内、按、进、入。
提——伸、出、引、退。
《难经·七十八难》说:“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意为得气后由浅部向深部推按插入为补法,由深出浅,摇动针身,引邪外出为泻法。李梃《医学入门》说:“凡提插,急提慢按如冰冷,泻也;慢提急按火烧身,补也。”意为重提轻插为泻法,可使针下发凉;重插轻提为补法,可使针下发热。综合历代文献,把提插法整理如下。
4、捻转法
《灵枢·官能篇》对捻转补法的描述是“微旋”,提示捻转补法角度小,速度慢,用力轻;对捻转泻法的描述是“切而转之”,提示捻转泻法角度大,速度快,用力重。
宋元明时期,由于针柄由过去的扁四棱形制成圆柱形,促进了捻转手法的发展。《针经指南》说:“捻针之法有左有右,??以大指次指相合,大指往上进,谓之左;大指往下退,谓之右。”
《针灸大成》指出:“左转顺阳为之补;右转逆阳为之泻。”
综合《内经》与历代文献记载,捻转法有以下两种操作方式。
(1)以捻转角度、频率、用力分补泻的方法
补法: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轻,操作时间短。
泻法: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操作时间长。
(2)以左捻为主,或右捻为主分补泻的方法
补法:左捻为主,拇指向前时用力重,频率快;向后时用力轻,频率慢。
泻法:右捻为主,拇指向后时用力重,频率快;向前时用力轻,频率慢。
5、呼吸法
(1)《内经》的呼吸补泻法
补法:患者呼气时进针、转针,吸气时退针。
泻法:患者吸气时进针、转针,呼气时退针。
(2)后世医家的发展
与捻转手法配合:如左转配合呼气,右转配合吸气。
与候气、催气手法配合:如行候气或催气手法时,令患者作缓慢深沉的腹式呼吸,有助于针感的产生与传导。
6、开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