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用点斜式表示。这时直线方程为:x?x0?0,或x?x0。 经过分析,同学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师:已知直线的斜率为k,与y轴的交点是P(0,b),求直线l的方程。
生:因为直线l的斜率为k,与y轴的交点是P(0,b),代入直线方程的点斜式,
得直线l的方程为: y y?b?k(x?0) 即: y?kx?b
(二)、直线斜截式方程:
o b lx y?kx?b ???? ②
我们把直线l与y轴交点(0,b)的纵坐标b叫做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即纵截距)。方程②是由直线l的斜率k和它在y轴上的截距b确定的,所以叫做直线斜截式方程,简称为斜截式。 师:截距是距离吗?
生:不是,b为直线l在y轴上截距,截距不是距离,截距是直线与坐标轴交点的相
应坐标,是一个实数,可正可负可为零;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非负实数。 师:观察方程y?kx?b,它的形式具有什么特点?
生:左端y的系数恒为1,右端的系数k和常数b均有几何意义:k是直线的斜
率,b是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
师:当直线倾斜角为90°时,它的方程能不能用斜截式来表示? 生:不能,因为直线没有斜率。
师:方程y?kx?b与我们学过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当k?0时,直线斜截式方程y?kx?b就是一次函数的表示形式。 【例题分析】
〖例1〗直线l经过点P0(-2,3),且倾斜角α=45°,求直线l的点斜式方程,并画出
直线l。
师:分析并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得直线方程的斜率。代入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即可求得。
生:(思考后自主完成解题过程)
解:直线l经过点P0(-2,3),斜率是:k?tan45??1。 y P0? α o x 代入点斜式方程得y?3?x?2,即y?x?5。 这就是所求的直线方程,如右图中所示。(画图时, 只需要再找到满足方程的另一个点即可。)
〖例2〗已知直线l1:y?k1x?b1,l2:y?k2x?b2,
试讨论:(1)l1//l2的条件是什么?(2)l1?l2的条件是什么? 师:让学生回忆前面用斜率判断两条直线平行、垂直的结论。 生:(思考后互相交流意见、想法。)总结得到:
对于直线l1:y?k1x?b1,l2:y?k2x?b2,
l1//l2?k1?k2,且b1?b2;
l1?l2?k1k2??1
【课堂精练】
课本P100练习1,2,3,4。
说明:通过加强练习来熟悉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与斜截式。 【课堂小结】
师生: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求大家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了解直线方程的斜截
式,并了解求解直线方程的一般思路。 求直线方程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斜率及一点),根据不同的几何条件选用不同形式的方程。
【课后作业】
P106 习题3.2 1.(1)、(2)、(3)、(5)、(6)
3.2.2 直线方程――两点式
●教学目标
1. 掌握直线方程两点式的形式特点及适用范围; 2. 了解直线方程截距式的形式特点及适用范围. ●教学重点 直线方程的两点式 ●教学难点 两点式推导过程的理解 ●教学方法 学导式 ●教具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Ⅰ.复习回顾
师: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并要求大家熟练掌握,首先我们作一简要的回顾(略), 这一节,我们将利用点斜式来推导直线方程的两点式.
Ⅱ.讲授新课
1. 直线方程的两点式:
y?y1x?x1?(x1?x2,y1?y2)
y2?y1x2?x1其中x1,y1,x2,y2是直线两点(x1,y1),(x2,y2)的坐标.
推导:因为直线l经过点P1(x1,y1),P2(x2,y2),并且x1?x2,所以它的斜率
k?y2?y1.代入点斜式,
x2?x1y2?y1(x?x1).
x2?x1y?y1x?x1. ?y2?y1x2?x1得,y?y1?当y2?y1时,方程可以写成说明:①这个方程由直线上两点确定;
②当直线没有斜率(x1?x2)或斜率为0(y1?y2)时,不能用两点式求出它的方程. 2. 直线方程的截距式:
xy??1,其中a,b分别为直线在x轴和y轴上截距. ab说明:①这一直线方程由直线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确定,所以叫做直线方程的截距式;
②截距式的推导由例2给出. 3. 例题讲解:
例2.已知直线l与x轴的交点为(a,0),与y轴的交点为(0,b),其中a≠0,b≠0,求直线l的方程.
解:因为直线l经过A(a,0)和B(0,b)两点,将这两点的坐标代入两点式,得:
y?0x?axy?,就是??1. b?00?aab说明:此题应用两点式推导出了直线方程的截距式.
例3.三角形的顶点是A(-5,0)、B(3,-3)、C(0,2),求这个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的方程.
解:直线AB过A(-5,0)、B(3,-3)两点,由两点式得
y?0x?(?5)?
?3?03?(?5)整理得:3x?8y?15?0,即直线AB的方程. 直线BC过C(0,2),斜率是k?2?(?3)5??,
0?33由点斜式得:y?2??(x?0)
整理得:5x?3y?6?0,即直线BC的方程.
53直线AC过A(-5,0),C(0,2)两点,由两点式得:
y?0x?(?5)? 2?00?(?5)整理得:2x?5y?10?0,即直线AC的方程.
说明:例3中用到了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与两点式,说明了求解直线方程的灵活性,应让学生引起注意. Ⅲ.课堂练习 课本练习 ●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大家掌握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并能运用直线方程的多种形式灵活求解直线方程. ●课后作业 习题
3.2.2 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掌握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能用定比分点公式设点后求定比.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研究直线的一般方程与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对应概念;通过对几个典型例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简化运算的能力.
(三)学科渗透点
通过对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的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看问题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材分析
1.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表示直线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直线的一般式能表示所有的直线,教学中要讲清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对应关系.
2.难点:与重点相同.
3.疑点: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是一对多的关系.同条直线对应的多个二元一次方程是同解方程.
三、活动设计
分析、启发、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