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开挖及支护专项方案 下载本文

逐层进行,严禁先挖坡脚的危险作业。

5、基坑施工期间设警示牌,夜间加设红色灯标志。 6、雨季施工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尤其注意做好排水工作。

7、工前做好各级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由于机械挖土及运土车辆和边坡支护施工同时进行,而且施工土质条件比较差及运土路线紧张等特点,要制定可靠的施工现场安全措施,并认真组织贯彻落实和定期安全检查工作。

8、挖土过程中要定期观测边坡的稳定情况,如有发现变形现象,应进行技术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后,方可进行开挖。

9、基坑周围4米范围不允许大型车辆进入,必要时应该范围场地封闭。 四、应急措施

制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在应急预案中阐明应急准备与响应小组机构及其职责、事故报告基本程序、制定常见事故应急预案(准备采取的紧急排险、避险和逃生措施、紧急事故处理措施)、紧急救援措施等,并根据实际情况在必要时组织演习,以便于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在最段时间内作出相应的反应并尽量将事故损失降低最低程度。 六.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一、文明施工措施

1、文明施工目标:严格执行《海安市建设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办法》的规定,确保达到文明施工工地标准。实施规范管理,现场整洁,厨房、厕所卫生化,生活、施工用房规范化,确保施工场地整齐、文明、卫生。

2、施工现场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本工程按《---市建设工程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2)建立健全文明施工检查考评制度,项目部每周进行一次自检,同时要配合监理部门对文明施工的检查。项目经理部派项目副经理主抓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工作,并将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成效优劣与否与各业班组和管理人员效益挂钩。

3)根据施工平面图,在工地门口设置明显的标示牌,标明建设工程名称、规模、标明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名称,建设单位工地总代表,施工单位总负责与总工程师的姓名,工程开竣日期,施工许可证批准文号等内容。并应同设置统一规格(800cm高*60cm宽)的施工标牌,简称七牌二图1)安全生产十大禁令;2)施工现场“十不准”牌;3)安全生产十大纪律;4)十项安全技术措施牌;5)防火须知牌;6)工程概况牌;7)安全生产计数牌;8)

工地施工总平面图;9)卫生防火平面布置图。

4)工场地出入口应设置洗车槽,出场地的车辆必须冲洗干净。

5)施工场地道路必须平整畅通,排水系统良好。严格用地管理,临时工程等设施均安排用地红线内。

6)场地内的管线应严格按设计和安全规定架设,并严加管理。杜绝乱搭乱接。场地内临时设施均采用砖墙砌筑,水泥瓦盖顶,并建立工地文明施工、卫生、防火责任制,落实到人,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均应佩戴胸卡上岗,上岗时必须戴安全帽,并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采取必要的防盗措施。 7)现场弃物及施工垃圾及时清除,注意搞好工地及四周的环境卫生,创造良好的生活、施工卫生条件。

8)工地现场机具设备及材料堆放合理有序,现场的废料应及时清运,场地在干燥大风时洒水降尘。

9)将日常整理列入文明施工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做到作业人员离开,作业面干净整洁。

3、生活区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为了确保工程项目土地成为一流的文明工地,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大力加强生活区文明施工管理,根据现场实际拟定如下措施:

1)现场场地平整,道路干净,无积水;

2)生活区内水电线路按要求架设,不得乱拉乱接; 3)现场卫生间专人负责管理,做到清洁无异味; 4)生活垃圾及时清运,做到明窗净地;

5)办公室做到文件、图纸、图表、用品整洁美观; 7)生活废水通过指定的污水沟排放; 8)不准随地大小便,不准乱扔脏物;

9)保持现场的卫生清洁,建立文明、卫生、防水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 二、环境保护措施

1、根据GB/T24000—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建立和保持管理体系,在充分识别环境因素的基础上,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实施“绿色生产”。

2、环保责任体系:为实现环保目标,在施工前,将环境保护列为施工管理的一项重要作,在项目经理领导下建立岗位责任到岗、到人的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责任体系。

3、加强环境教育和贯彻环境保护法规,组织全体职工学习环境知识,加强环境意识,使大家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贯彻有关水土保护、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和法令,结合设计文件和工程实际情况,及时申报安全环境设计,切实按批准的文件组织实施。

4、环境污染防治:施工期间应遵守国家有关环境的法律规定,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对施工噪声、粉尘(扬尘)、废气、振动等的控制,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及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