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使用手册2 下载本文

状态,自然容易入睡.

第五章 疏通心包经

一式三招之中“按摩心包经”和前两招“敲胆经”及“早睡自然醒”在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前两招的作用主要

在提升人体造血的能力。按摩心包经则主要在对付身体心包积液过多的问题。

心包积液过多主要出现于身体进行修复工作时,或身体的血气能量很低的时候。当血气能量提升之后,身体会开始进行各个脏腑的修复工作,这时就很容易出现心包积液过多。也就是在实施了敲胆经及早睡一段时间之后,许多人都会出现心包积液过多的问题。因此,才将“按摩心包经”纳入一式三招之中。

许多疾病和心包积液过多有密切的关系,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哮喘。改善了心包积液过多的问题,能使这两种疾病的症状迅速得到缓解。许多身体的不适都和心包积液过多有关,按摩心包经能有效加以改善。例如,心悸、晕车、晕船、走路时呼吸不顺畅、低血压、腿酸、晨间脸部浮肿、手部肿胀、手脚无力、心跳过速等。 按摩心包经的三个步骤

改善心包积液过多需要在膀胱经的昆仑穴、任脉的膻中穴和整条心包经上按摩。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先按摩昆仑穴,第二步按摩膻中穴,第三步按摩两手的心包经。 第一步:按摩昆仑穴

昆仑穴在两脚外侧脚踝后方凹陷的部位。心包积液过多时所积存的都是身体的废水,先按摩膀胱经上的昆仑穴,可以有效疏通排水的出口。

可以用食指第二个指节按摩昆仑穴,也可以借助按摩棒。按摩的时间约一至三分钟,如果按摩时有强烈的痛感,则按摩的时间长一点。按摩昆仑穴就能在肋骨下的位置听到流水声的变化,因此,理想的做法可以一边按摩一边听流水声,一段时间之后,就能掌握按摩的诀窍。 第二步:按摩膻中穴

膻中穴在身体正面中线的任脉上,在两个乳头的联机和身体中线相交的位置。可以用大拇指按摩膻中穴,心包积液过多时,这种按摩有强烈的疼痛感。每次按摩一至三分钟,不需要太用力。

另外有一种类似气功的方法,利用意念按摩就没有这个缺点。把手指轻轻放在膻中穴上,完全不用力,只是指引自己的意念集中于膻中穴。数分钟之后,指尖上如果能感受到和心跳相同的脉动,就表示意念已经集中于那个穴位了。然后持续一段时间,时间愈长愈好。这就是意念按摩,比用力按摩的效果更好。 第三步:按摩两手的心包经

心包经是从胸往手循行。按摩时则逆着方向从手指尖的中冲穴往胸的方向。有一种说法,顺着经络循行的方向按摩为补,逆向则为泄。按摩心包经的目的在于排除经络中过多的垃圾,因此为泄。

按摩心包经,通常以大拇指顺着穴位逐一按摩。心包经在手臂内侧的中心线上,按摩从中冲穴开始,依序为劳宫、大陵、内关、间使、郄门、曲泽、天泉、天池等9个穴位.

第四篇 人体的复原工程

第一章 能量提升的反应

在《人体使用手册》出版后,许多读者看了书开始改正生活作息,没多久就出现各种不适的症状,虽然在书中提

醒过读者会有这种现象,但是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大多数人心理上还是会觉得不安。

在我自己及朋友的调养经验里,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症状,这些症状在许多另类疗法中称之为“好转反应”或“瞑眩反应”。由于每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出现的反应也不同。这些调养的反应多半出现在血气上升之后,在没有适当的仪器可以量测血气之前,只能回顾自己近期的生活作息,来判断血气趋势的上升或下降。如果生活作息改善了才出现的症状,通常就是身体修复机制所造成的反应。

开始调养时比较常出现的是能量反应。大多数现代人平时都处于透支血气的状态,也就是平时身体所使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是每天吸收养分产生的血气,一部分则是透支肝血而来的肝火。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在经络推拿师按摩之后,就出现连续几天的异常疲倦。这是肝经被疏通,身体停止了肝火的透支,回到自然的状态。在现代“身体异常就是疾病”的逻辑下,有些人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生病了,其实这种疲倦只是显现出自己本来能量不足的面貌而已。就像一个企业突然把银行的贷款还光,手头上的资金立刻就紧了一样。

人体使用手册 Page 9 of 15

9

这时最好能好好休息几天,把身体的能量补足。大多数身体出现疲倦的情形,是身体需要休息的信号,不一定是疾病。 由于现代医学教育我们,身体的异常就是疾病,当身体突然出现特别疲倦时,有些人立刻想到这是不是嗜睡症?是不是糖尿病?立即想要找医师尽快地回到本来神采奕奕的状态;同时认定会造成疲倦的调理方法必定对身体有害,再也不敢轻易尝试。其实本来的精神奕奕可能是透支肝火而来的,不是真的健康。通常年轻的孩子总比中老年人睡眠多,这并不代表年轻人的身体就比较差。

有些人长年睡眠都很多,但是仍然经常感到很疲倦,这种情形可能就是身体真的有问题了。也许问题出在食物的摄取或吸收上,身体由于没有足够的造血材料,即便睡了很多,也造不出足够的能量。这时就要检讨自己的食物是否不均衡?是否吃饭的速度太快,没有充分咀嚼?或者是否胆功能太差,身体没有足够的消化酶分解食物?

多数人很难做到长时间的休息,顶多休息一两天,就回到原来透支的状态。适当的休息是最省钱也是最有效的养生方法,却是多数人最不容易持续做到的。虽然许多人很想把健康排在人生最重要的地位,在实际的生活中却经常把事业放在第一位,感情和家庭排在第二位,健康总是排在最后一位。只有等到身体真的出了问题时,才会想把健康的重要性往前挪动,不过多数情形也仅止于想想,真的付诸行动的人并不是很多.

第二章 排除寒气的反应

记得初中时,我每天要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上学。有一次遇上台风,学校宣布放学的时间晚了些,没穿雨衣,顶

着强风和斗大而且密集的雨势,骑了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回家。到家时已经冷得发抖,母亲煮了两碗姜汤给我喝,那一次说也奇怪,居然没有感冒。可是过了一年,就出现严重的香港脚,再过两年,就得了过敏性鼻炎,在高三那年还因为鼻窦炎到医院开了刀。开刀并没有真正得到改善,过敏性鼻炎一直跟着我30年。直到我学了中医之后,花了3年时间才克服了过敏性鼻炎。

我自己仔细观察鼻炎和香港脚的发作时间,同时回顾自己一生的病史,才推论出这几个疾病的原因。原来那一次台风天淋的雨,我花了几十年的精力,才把进入身体的寒气排除一部分,目前仍然有大量的寒气还在体内,仍在持续清除之中。但已不再长期出现过敏性鼻炎的症状,现在一两个月仍会排除一次寒气。

在整个调养的过程中,曾经出现各种各样不同的感冒症状,我将之归类为表面的寒气和深层的寒气两种,表面的寒气再分为正面的寒气和背面的寒气两种。在经验中,正面和背面的寒气排除是最常出现的症状。正面的寒气多数是胃寒,背面的寒气则从膀胱经排出。

当寒气侵入身体后,如果血气能量不算太低,身体会尽可能将寒气排出。血气能量不够时,身体没有能力立即将之排除,只能选择将之暂时储存。寒气是低温的物质,必须先转化成和体温相同的物质,才有可能储存在身体里。这时只好改变物质内部的化学成分,释放出部分的化学能,提升物质本身的温度。当血气能量足以排除寒气时,身体会再激活相反的程序,用自身的能量加注到寒气物质中,使其吸收足够的能量,再将化学成分转化成原来的成分。有时感冒会出现从骨头冷出来的感觉,就是寒气物质正在吸收周围热量造成的。

这种转化方式的排除寒气,需要大量的能量。因此要养足了血气,身体才能激活排除寒气的工作。就像电扇和空调都是夏天用来驱暑的工具,空调机的电力消耗远比电扇高出数十倍。主要是电扇只转动叶片,没有进行任何温度变化的调整,空调需要利用冷冻机改变温度,因此,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

生活中只要用来改变温度的电器用品都需要大量的电力。同样的,排除寒气需要在人体内部进行一系列热交换的反应,因此,需要有充足的血气能量才能激活。 排除胃寒的反应

胃寒的排除:会先出现鼻塞,再出现打喷嚏、流鼻水,有时在太阳穴附近会出现偏头痛,时间长短不一。有时候持续一星期,有时候一两天。结束后约两三天脚缝会出现湿气,接着小便中也会出现蛋白尿,持续时间也是长短不一,从两三天到一两个星期都有可能。

传统的认知,香港脚是脚上霉菌感染造成的,患者的脚缝里确实充斥着大量的霉菌。不过有些患者只有单脚得病,这种情形对于细菌传染的说法是很大的挑战。同一个人很难把两脚完全隔离,依照细菌传染的理论,那只健康的脚很难逃脱被感染的命运。可是实际上这样的患者为数还不少,那只健康的脚无论如何都不受霉菌感染。

当身体把排除胃寒产生的垃圾从脚缝排出时,垃圾中除了水分之外,还有丰富的生理垃圾。这些生理垃圾大多数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潮湿和富含蛋白质的环境,非常适合霉菌的大量繁殖,香港脚因而得以成病。

我自己的经验,每当排了胃寒之后没几天,脚趾缝中会变得很潮湿,然后脚就开始痒,跟着小便就出现蛋白尿。 当血气较差时,多数人的身体都会有左右不平衡的现象,因此脚趾潮湿的症状,有时只有单边会发生;也就是脚趾的潮湿如果只发生在单脚,那么另外那只干燥的脚就不会有病。问题不在脚缝里有没有细菌,而在是不是提供了细

人体使用手册 Page 10 of 15

10

菌生长的环境。

对付这个问题的方法,在脚部出现潮湿时,设法保持脚缝的干燥。穿棉质的五趾袜,或晚上睡觉时用卫生纸夹在趾缝间。通常过了几天,脚就恢复干燥了,这样可以防止香港脚恶化。

明白了香港脚的成因,治疗的方法就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首先可以用传统西药杀除霉菌,把已经存在的病菌祛除,可以达到治标的目的。其次经常注意脚缝中的湿气,当出现湿气时,最好穿棉质的五趾袜,保持脚缝的干燥,使霉菌没有机会快速繁殖。最根本的防治之道,则是尽量避免受寒以及冰冷的饮料,在行为上不再制造胃寒的机会,身体就不需要排除寒气,脚缝也就不会湿了。

蛋白尿出现时,如果正逢体检,很容易被认为是肾功能出了问题,被当成肾脏病治疗,可能没病也给治出病来。对于这种偶尔出现的蛋白尿,建议等小便中的泡泡不见了再去体检。如果长时间泡泡都不会消失,就要去找医生了。 小便中的蛋白尿对男人影响不大,却常常对女人造成许多讨厌的问题,蛋白尿积在尿道口,也会使原来在那里的细菌快速繁殖,造成周围器官的疾病。例如,常见的妇女尿道炎、阴道炎、子宫颈糜烂和膀胱炎等,很可能都是蛋白尿惹的祸。

妇女发现小便中有泡泡时,如果在家里,小便后最好用水冲洗干净,再彻底擦干。如果出门在外,最好随身携带纸巾,每次小便后一定要擦干净,才能避免蛋白尿造成的后遗症。

第四章 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的反应

曾经患过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的人,在调养血气时,经常会出现胃部胀气、闷痛、呕吐、口臭、上牙龈疼痛等症状。

主要是溃疡会在胃的表面留下长期难以愈合的伤口。

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当发病时,鼻翼两侧会出现红晕。这种红晕很像感冒打喷嚏后鼻翼发红,如果红晕的色泽很深,范围也较大,就有胃出血的可能。通常这种患者,只要工作压力大或生气,整个鼻子和鼻翼都比周围红,如果鼻翼出现特别红的状况,就是中医所说“胃火盛”的现象,胃里面大概就溃疡得很严重了。过一段时间,压力去除了,鲜红退去,鼻翼呈现出较周围暗沉的颜色。这时虽然不再有胃部不适的症状,但是胃里溃疡的伤口并没有完全康复,就像在鼻翼留下的暗沉一样,留下了受伤的痕迹。等身体有多余的能力时,就会重整这些旧伤,出现另一种胃部的不适。

建议有溃疡病史的患者,每天照镜子时,应该特别注意鼻子及其周围的色泽变化。当这些部位呈现出偏红的色泽时,就是身体已经承受过大压力的警讯。这时就需要做适当的调整,减轻压力或释放闷闷不乐的情绪。

由于溃疡的患者,多半在性格上属于追求完美并且思虑较多的人,所谓“思伤脾”,是脾胃疾病患者的典型性格。当调养过程造成他们的胃部出现新的不适时,这种多虑的性格,使他们多半会怀疑是调养的方式所造成的,立即停止继续尝试,往往因而错失调养的机会。当然这也和大多数人“不舒服就是生病”的传统认知有密切关系。

当身体开始修复溃疡的伤口时,轻微的症状会出现胀气、闷痛,严重的症状会出现呕吐。通常呕吐会出现在使用某种保健食品的调养手段中。例如,强力的抗氧化剂能迅速激活溃疡伤口的修复工作,但是使用的剂量稍大时,很可能立即引发呕吐。这时应该暂时停用这种产品,休息一两周后,再从很小的剂量开始使用,等胃部适应了,再逐步加大剂量。

有时在修复溃疡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口臭,这属于“胃火过盛”的症状。有些人有经常性口臭,实际上是长期处于压力或情绪因素造成胃或十二指肠的溃疡,身体能力又不算太差,能经常进行修复的工作。因此,身体处于损伤和修复之间的不断循环,于是形成了经常性的口臭。只有去除压力或改善性格,不再创造新的溃疡,身体不再进行修复工作,这种口臭才会消失.

第六章 大小肠修复的反应

小肠的长度大约三至四米,大肠也有一点五米,都是很长的器官。当身体血气上升时,会激活大小肠的修复,这

时会出现腹部胀气、便血、排出黑色大便、脸上和上手臂长粉刺、也可能使小臂和小腿前侧出现类似异位性皮肤炎的症状,如果本来有硬皮症的人,会在硬皮的部位出现非常痒的症状。身体修复大肠时,嘴唇上经常会出现类似脱皮的白色痕迹。

修复小肠时,有时会出现严重的眩晕(天旋地转),主要是修复的工作使得耳前的听宫穴(小肠经)异常肿胀,挤压了耳内的平衡系统所致。这时最好立即卧床并闭眼静养,等到穴位的肿胀平复,症状自然消失。这种情形会反复出现。身体修复不同区域的小肠,会反应在小肠经不同的穴位。因此,身体再次修复同样对应于听宫穴区域的小肠时,

人体使用手册 Page 11 of 15

11

还会出现眩晕的症状,直到那段小肠完全修复为止。

小肠和心脏互为表里,小肠的真正问题在心脏。心脏的修复是件麻烦事,需要长时间养足血气,然后选择一个夏天,完全停止工作,让身体充分的睡眠,才有足够的能力和时间处理好心脏的问题。

一个朋友长期有这种眩晕的毛病,主要是他的生活劳逸不均,总是忙一阵,休息一阵。每次短暂的休息,身体无法产生足够的血气能量,激活修复心脏的机制。

一个香港朋友年逾八十的母亲,在冬天反复出现了眩晕,看了医生没有效果,写信问我处理的方法。小肠的修复应该在夏天(小肠和心脏属火,多半在夏天修复),冬天身体大量的血气耗费在保温上,不应该会出现这种问题。发病时正好是寒流来袭,气温突然下降的时候。我判断老人家可能因为肾气太弱使心火相对显得太高,才引起小肠的躁动。因此,建议朋友按摩她母亲肾经的复溜、太溪和涌泉三个穴位,这是提升肾气很有效的穴位组。没几天就收到朋友的来信,说症状完全消失了。

2007/12/30,May的来信:母亲前两天不知是否修复小肠,早上三四点时间,起来就觉得眩晕,睁开眼睛,便觉天旋地转,又呕吐,以前从没有这种情形。

我刚看过您写的一篇有关眩晕的文章,心里稍为安心。类似这个情况,是否过两三天会自然好?以后修复小肠的话,可有症候可以事先觉察得到?

吴清忠回复:眩晕应该是小肠引起的,这种情形只是耳前小肠经听宫穴的经络肿胀,是物理性的问题,不是器质性的病变。由于症状很特别,很容易造成心理的紧张。因此,请先不要太担心,应该过几天就会停止了。这种情形很难预料什么时候会再出现,每次出现尽量卧床不动,不张眼睛,三四小时后自然消失。

第七章 病由心生

现代医学有生理学和心理学之分,生理学又分成许多学科,如内科、外科、心脏科、肠胃科、泌尿科??医生之

中也有生理医生和心理医生之分。生理医生又分成内科医生、外科医生等等,各科只管本科的疾病,称为专科医师。例如,心脏科医生不管肠胃科的疾病。

中医理论不但生理方面不分科,心理和生理也是一体的,是互相影响而且不能分科的。

肝主怒、心主喜、脾主思、肺主悲、肾主恐。这是中医对于五种主要情绪和五脏之间关系的陈述。也就是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而怒伤肝,肝伤了人更容易怒。多数情绪都很容易进入这种恶性循环圈。 开始时可能偶尔发怒,随着“怒伤肝”肝火愈伤愈旺后,发怒的频率愈来愈高,本来一星期一次,慢慢的进展到两三天一次,最终演变成每天发怒,甚至经常处于怒气充盈的状态。这样的人是无时无刻不在“伤肝”,这时得肝癌的机会就很大了。实际上怒和急都会伤肝,得肝癌的人不是很容易发怒,就是性子很急。

脾主思,思的情绪就是我们常说的钻牛角尖,而且还时时记挂着不愉快的事。开始时只是略有这种倾向,偶尔钻牛角尖、生闷气。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愈来愈严重。最终发展成天天甚至时时都在钻牛角尖、生闷气,这时就有很高的机会演变成胃癌。

每一种情绪都会发展成这种恶性循环圈,而形成一个人强烈的情绪特征,俗称为习性。大多数重病症患者,都有很重的特定习性,就算找到了正确的生理调养方法,也只能略为提升人体的能量,其功效难以和特定习性所造成的伤害相抗衡。

情绪所造成内脏的伤害,在相当长的时间,身体并不会有不适的感觉,只在气色或外观上有些微的变化。情绪上的变化,由于是渐进式的,自己和周围的人不太容易发现。现有的健康检查手段,并不检查这种性格上的问题。情绪所造成的生理伤害,通常都必须到非常严重时才会被检查出来。

身体在很长的时间里,不断在调养和情绪伤害所形成的拉锯战中度过,除非患者改变了习性,减少生气的频率,否则再好的调养手段都注定失败。几乎所有的慢性病都是如此,患者必定在生活中执著于某种特定的习性,不断地在身体同一个脏腑造成伤害而不自知。

一个朋友婚姻不幸福,她全心爱着丈夫,到了完全没有自我的程度。丈夫却始终外遇不断,她仍然全心地爱着丈夫。当她谈到这里,我脑中浮现出“这个人大概得了子宫方面的疾病”,但不好意思直接说出来,只是问她得了什么病?她说得了癌症,我立刻又问她,是不是子宫癌,果然猜对了。从性格推断疾病,大多数都很准确。

长期观察各种慢性病患者,发现几乎每一种病人都有一定的性格倾向,可以说“什么样的性格生什么样的病”。在这个例子里,一个完全忽略了自我的人,最可能得的重病是大肠癌和子宫癌。她最大的愤怒来源是她的性伴侣,生病的部位就会在和性有关的生殖器官上。因此,我排除大肠癌直接推断到子宫癌。

人体使用手册 Page 12 of 15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