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附答案) 下载本文

繁星补习社:就像地球上的星星,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语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复习题(1-4单元)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现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2.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3.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4.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5、大体上,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一)古诗阅读

1.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这首诗是(宋)朝诗人(苏轼)所写。 (2)诗中“缘”是(因为)的意思。

(3)表示立足点和角度,所得出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可以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来表示。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告诉我们(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这样一个道理。

2.默写《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这首诗是宋朝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疑”在诗中的意思是(以为,怀疑)。

(2)这首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你觉得从哪两句诗可以感受到这份热情:(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人们会经常使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

(二)《爬山虎的脚》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1、在短文中的( )里填上合适的词。

2、用 “‖ ”线给第1自然段分三层,并写出层意。 第一层:介绍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 第二层:具体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

地址:惠城区东平荷兰水乡第三期一组团2层205室 学习热线:0752-2252779

繁星补习社:就像地球上的星星,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语文

第三层:总结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3、用“ ”划出文中的比喻句,它是把细丝比作蜗牛的触角。 4、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在文中用“ ”画出来。 5、找出爬山虎爬墙的过程动作的词:触,变成,巴住,拉,紧贴。 (三)《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刚长(cháng zhǎng)出来的叶子是 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 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此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cháo zhāo)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ch?ng zh?ng)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k?ng kōng)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1、我会在文段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 2、我会给文段补充完整。 3、我会写出下列的近义词。

均匀(平均) 拂过(吹过) 引人注意(引人注目) 4、给句子中的“一”选择正确的答案。(4分)

A、数量一; B、一律,没有例外;C、满、全;D、表示最少。 (1)叶尖一顺儿朝下。( B) (2)不留一点儿空隙。( D) (3)一阵风拂过。(A ) (4)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C)

5、长大后的叶子有三个特点:一是(绿得新鲜);二是(叶尖一顺儿朝下);三是(分布均匀) (四)《蟋蟀的住宅》

①、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②、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请在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

(光滑)------(粗糙) (微斜)------(平坦)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3. 画横线的句子采用拟人修辞方法,我还会仿写一句:花朵在风中点头。 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下面的句子来表达。 蟋蟀的住宅很(光滑),很(简朴),还很(卫生)。 我觉得蟋蟀真(勤劳、不肯随遇而安)!

5、 围绕上文的内容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并解答。

问题: 回答: (五)《观潮》选段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an mēn)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feì fù),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 欢腾)起来。

地址:惠城区东平荷兰水乡第三期一组团2层205室 学习热线:0752-2252779

繁星补习社:就像地球上的星星,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语文

②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zú zhú)渐拉长,变粗,(横卧 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bìng bìn)进,浩浩荡荡地飞奔(bēn ban)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tàn chàn)动起来。 1、我会在文段括号内用“√”选出合适的词语。 2、我会划去在文段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3、我能写近义词。

顿时(立刻) 犹如(好像) 颤动(震动) 逐渐(渐渐) 4、照样子写词语。(3分) 浩浩荡

荡:

5、我还能写出形容声音大的四字词语。

山崩地裂 (闷雷滚动)、(风号浪吼) 、(震耳欲聋)

6、短文第一段话既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好像 闷雷滚动,又写了潮来时的形状像 一条白线 。 7、从第一段话中的“ 人声鼎沸 ”“沸腾”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

8、用“~~~~~~”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并说说这个句子具体形象地描绘了从近处观看钱塘江大潮 ④ 。 ①景象非常壮观 ②所听到的声音③所看到的样子④所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样子 9、“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中的“水墙”指 (浪潮) ,说明江潮之高,范围之广。 10、依照句子“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写一句话。

11、短文中第二段话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文中最能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再近些” 12、画出描写大潮来时声音的词句。并说说这些词句用得好不好?(3分)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tàn chàn)动起来。用得好,把大潮来时奔腾咆哮的声音描绘得形象而具体。

14、比较下面的句子。

①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②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第一句把意思完整;第二句写出了颜色和数量;第三句更具体地写出了大潮发出巨响的和浩大的 声势。 15、读了第二自然段,你会提什么问题?

16、这段话主要讲什么?

这一段描写大潮从远处奔来时的声音,以及人们热情高涨。 (六)《鸟的天堂》文段选读

起初周围是(寂静 宁静)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 陆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chǔ chù)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yīng yì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ìng xī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huà huá)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

地址:惠城区东平荷兰水乡第三期一组团2层205室 学习热线:0752-2252779

繁星补习社:就像地球上的星星,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语文

2、我会在文段中划去括号内不合适的词语。 3、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静寂(宁静) 兴奋(激动) 应接不暇(目不暇接) 4、用“_____”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5、找出文中的拟人句,画上“~~~~~”线。我还会写一句: 6、“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照样子,用“到处??到处??”造

句。 7、按文中内容填空。 (1)“大小、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体型、颜色。“有的??有的??有的”是写了鸟的姿态 ,让我们感受到鸟生活的热闹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不是体现鸟的天堂的静态美,而是描写了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3)最后一句话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___①_ ;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__②___ 。(把序号填在横线上。)①对大榕树的称呼②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 (七)《鸟的天堂》文段选读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 靠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zhū zū)大树,枝上的数目不可计数(shǔ shù)。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chuí shuí)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 表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cù zù)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fang f?ng)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sì shì)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我会在文段中括号内画出正确读音。 2、我会在文中的括号里划去不合适的词语。

3、划横线的句子我体会到:榕树非常茂盛,而且充满生机。

4、第一自然段作者从枝、干、根 三个方面入手,细致地刻画了大榕树的长势和形态。作者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观察。

5、第二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的赞美之情。

第三、四单元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园。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

2.(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对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3.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4、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木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5、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4.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贪玩)吧,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它什么(都怕),可是它又

地址:惠城区东平荷兰水乡第三期一组团2层205室 学习热线:0752-2252779

繁星补习社:就像地球上的星星,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语文

那么(勇敢)。 二、课内阅读 (一)《猫》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1.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

(1)《猫》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 (2) “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说明猫是一位画家。??????(×) 2、请在文中的(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给句中加点的词语换上意思相近的词。

(1)说它老实(忠实)吧,它的确(确实有时候很乖。

(2)它若是( 如果)不高兴,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 4.用“ ”线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5.“古怪”的意思是(稀奇怪异),作者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写出猫的古怪的。说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既(胆小)又(勇猛)。表面看起来作者是(批评)猫的,其实是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6、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改为陈述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不然不会一天一夜不回家。 7、用“ ”画出表现猫尽职的句子。

8、我能体会到下面句子中带点词语的作用,还能用这些词语造句。 ①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 ②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 ...

阅读《猫》的片段做练习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h? huo)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__,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pín pínɡ )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1、请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2分)

2、请在括号里用“√”选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1分) 3、“尽职”的“职”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Z,再查音节zhi;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耳,再查5划。“职”字在字典中有下列意思:A、职务,分内应做的事;B、职位,执行事务所处的一定地位;C、由于;D掌管;E、旧时公文用语,下属对上司的自称。文中“尽职”的“职”应选A。(2分)

3、用“ ”画出写猫贪玩的句子,用“ ”画出写猫尽职的句子。(2分)

地址:惠城区东平荷兰水乡第三期一组团2层205室 学习热线:0752-2252779

繁星补习社:就像地球上的星星,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语文

4、下列说法,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2分) (1)“小猫贪玩,一天一夜不回来。”这句话是对小猫的批评和指责。流露出作者对猫的缺点的厌恶之情。( X ) (2)“小猫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这句话用“非??不可”来说明小猫很勇敢。(X ) 5、造句 (2分)(1)任凭??也?(2)非??不可?? (略) 6、文段按先总后分的写法,先总写猫的性格古怪,再分写猫_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特点。回忆一下,在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课文有这种写法,请写出两篇课文题目来:《白鹅》、《秦兵马俑》。

(二) 阅读《白鹅》片段,回答问题。

这白鹅,是一位即(jí jì)将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我抱着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里。它伸长了头颈(jǐn jǐng),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 资)态,想道:\好高傲的动物!\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 历)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m? mú)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ju? jiǎo)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字词的练习:

1.在文中选择正确的读音和字,在下面画\。

2.\左顾右盼\这个词中含有一对反义词,再写两个这样的四字词语。 七上八下 瞻前顾后

3.把体现鹅的步态傲慢的四字词摘抄下来。 (抓住表现特点的词语)

( 步调从容 大模大样 )

理解内容把握中心练习和想象练习:

4.白鹅叫声的特点是: 严肃郑重 ,如果鹅也会说话,想一想,见到生客,它会大声训斥说: 你是干什么的,快走开!这是我的地盘! 5.本文的第二自然段中告诉我们鹅的高傲表现在 叫声 、 步态 、 吃相 三个方面,这段在全文起的作用是中心句。

6.第三、第四自然段分别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划出来。这两段话用了先总 后分 的写作方法。 7.第四自然段中为什么要写到鸭子是怎样走路的?这种写法叫做 对比 ,这样写的好处是 更生动形象的突出鹅走路的特点 。

8、划线句子在全文中既是中心句,又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 的作用。

9、作者善用对比方法来突出鹅 高傲 的特点。如:用鹅的 引吭大叫 与狗的 狂吠 相比,表现鹅的叫声 严肃郑重和厉声呵斥的特点。用鸭的步调急促与鹅相比,现出鹅的 步调从容、 大模大样 的大家风范。 10、第三自然段中“如此”指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 11、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这个句子运用 反语 的表达方法,这样写的好处: 写出了对鹅的喜爱。 我能用“非??不可??”写一句话。

12、鹅的一日三餐,指冷饭、水、泥和草。

(三)《巨人的花园》文段选读

地址:惠城区东平荷兰水乡第三期一组团2层205室 学习热线:0752-2252779

繁星补习社:就像地球上的星星,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语文

“ 喂! 你赶快滚出去!” 巨人大声叱(chì cì)责。 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 , 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níng nín)视着巨人 。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噢!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jìn jīn)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kù hù)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1、我会在文段括号内用“__”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2、我会写出下面的近义词。(4分)

任性(任意) 凝视(注视) 冷酷(冷漠) 叱责(斥责 ) 3、我会在文中找出它们的反义词。(2分) 盛夏(寒冬) 热忱(冷酷) 4、照样子写词语。(6分)

火辣辣: 绿油油 明晃晃 热乎乎

瑟瑟发抖 闪闪发光 津津有味 滔滔不绝

5、我能给短文中未加标点符号的地方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6、“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这是巨人醒悟后说的一句话,他明白了春天不到花园里来的原因:( A )

A、因为自己太任性——一次次赶走孩子们,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B、因为春天还没有到来。 7、“噢!是这么回事呀!”句中的“这”指 孩子使树发芽、开花 。巨人终于明白了快乐要与别人分享,不要自私。 8、想一想,巨人大声叱责的时候,心里可能怎么想的? 花园是我自己独有的,别人不能进来 。 9、读了这篇童话,你想说什么? 真正的快乐要与别人分享。

10、“男孩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想象一下,巨人从小男孩的眼里读

醒醒吧,自私的巨人,只有与别人分享,你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春天才能来到你的花园。 (四)《巨人的花园》文段选读(二)

不久,北风呼啸,隆冬来临(lín líng),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巨人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严冬。春天终于来了,村子里又开出了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rēng r?ng)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他想:“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

一天早晨,巨人被喧闹声吵醒了。他抬头望去,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好几个月没见过这么明媚的阳光了。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里,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快地游戏,他们大概是从围墙的破损处钻进来的。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zēng zhēng)添了春意。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孩子们听到可怕的训斥(chì cì),纷纷逃窜。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巨人不解地看看四周,突然发现桃树底下站着个小男孩。 1、我会划去问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破损(破烂)增添(增加)训斥(训责) 孤独(孤寂) 3、我会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鲜花(盛开) 狂风(大作) 北风(呼啸) 雪花(飞舞) 草翠(花开) 树叶(茂盛)

4、春天终于来了,可巨人的花园里为什么仍然是冬天?

地址:惠城区东平荷兰水乡第三期一组团2层205室 学习热线:0752-2252779

繁星补习社:就像地球上的星星,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语文

因为自己太任性——一次次赶走孩子们,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

5、他想:“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为什么会是这样? 因为巨人冷酷、任性、自私,没有童心,赶走了孩子后巨人感到内心的孤独。 (五)《去年的树》文段选读(一)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 到什么地方去了呀 鸟儿问树根

树根回答 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dǎo dào) 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大门回答说:“树么,在工厂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chaí caí),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1、我会给文中缺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把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去掉。 3、我会给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伐(伐木 ) 斧(斧头 ) 悼(悼念 ) 锯(锯木头 ) 代(时代 ) 爷(爷爷 ) 掉(丢 掉 ) 剧( 戏剧 )

4、文段中哪四个动词的连用,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树的不幸遭遇。切成、做成、运到、卖掉(来自第五自然段“大门的回答”)

5、根据下面的提示仿例写出相应的拟声词。 例:锯木头的声音(沙——沙——)

水流的声音( 哗——哗 —— )鸽子叫的声音( 咕——咕—— ) 青蛙叫的声音( 呱——呱—— ) 6、我会写:动脑筋想一想,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表达方式,意思不变。 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被字句) (1)他被伐木人用斧子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把字句) (2)伐木人用斧子砍倒他,拉到山谷里去了。(一般句式) 7、树可以用来做火柴,还可以做什么用?试举例说明。(至少3个) 例如:树可以烧火,可以做成家具,可以保护环境,保持水土等。

8、去年,鸟儿对着树唱歌。今年,鸟儿对着灯火唱同一首歌。鸟儿心里是怎么想的? 你能猜出鸟儿心里的想法吗?先想一想,再写下来。

亲爱的朋友,我信守当初的诺言,来给你唱歌了,你能听到吗?可怜的你被人类害死了,我再也见不到你了。我多么想念你,多么舍不得你!再见了,亲爱的朋友,我会永远想念你的!

9、我能体会下面的两个句子。

(1)鸟儿睁(zhēng zhang)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2)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灯火看了一会儿,就走了。

这两句话颇为传神,特别是其中的两个“看”字,让人产生无穷的遐想。第一“看”,鸟儿 睁大眼睛,仿佛在说:我信守诺言,来给你唱歌了__第二个“看”,鸟儿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仿佛在说: 再见了,亲爱的朋友,我会想你的!

10、读了这篇童话,你肯定有很多话要对鸟儿说。把它写下来吧!

(随便说:可以表达两个主题,一是赞美鸟儿的信守诺言。二是表达保护环境的愿望。)

地址:惠城区东平荷兰水乡第三期一组团2层205室 学习热线:0752-2252779

繁星补习社:就像地球上的星星,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语文

(七)《猫》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不知摔多少个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它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到院子里来了。院中花草可遭了殃。它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样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1、这段话写的是刚满月的小猫,它的特点是可爱淘气。

2、为了表现小猫的特点,作者写了它_脚站不稳就学会淘气___、_玩玩具、__摔跟头、__撞疼了也不哭__、__在院子里玩花草_这些举动。

3、你觉得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请画上“___”。 4、这段话第一句与后边的句子有 总分关系。

地址:惠城区东平荷兰水乡第三期一组团2层205室 学习热线:0752-2252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