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本科试题库2-16章 下载本文

17.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 赤霉素 乙烯 油菜素内酯 水杨酸 18.热激蛋白90(HSP 90)

19.G蛋白偶联的受体 受体酶 离子通道 与酶偶联但本身缺乏酶活性的受体 20.整合蛋白 21.亲和层析

22.高亲和性 特异性 可逆性 饱和性 产生强大的生物学效应 23. 腺苷酸环化 cAMP 蛋白激酶 24. 保幼 脱皮 脑 25. 依赖cAMP 肝脏 (三)选择题

1.A 2.C 3.B 4.B 5.A 6.B 7.C 8.A 9.D 10.B 11.A 12.D 13.C 14.D 15.C 16.D 17. C 18.A 19.B 20.B 21.A 22.C 23.D 24.C 25.D 26.A 27.D 28.B (四)是非题

1.对。 2.错。3.对。 4.错。 5.对。 6.错。 7.对。 8.错。 9.错。 10.错。 11.对。 12.错。13.错。 14.对。 15.对。 16.错。 17.错。 18.对。 19.对。 20.对。 (五)问答与计算

1.糖皮质激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这是通过调整体内各组织中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来实现的。实验证明,血糖升高的原理是:①动物注射皮质醇后]5—30分钟内,即可见外周组织如脂肪组织、皮肤、结缔组织、淋巴组织和骨骼肌等对血糖的摄取降低,以致血糖的利用减少。②上述外周组织对血中氨基酸的摄取能力也随之降低,蛋白质合成减少而分解增加,以致较多的氨基酸进入肝脏,用于糖异生。③糖皮质激素与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等协同,可促进脂库中脂肪的动员,使血浆中甘油和游离脂肪酸的浓度增高,甘油进入肝脏后也是糖异生的原料,脂肪酸则可以成为肝脏合成糖原、蛋白质的能量来源。④糖皮质激素可诱导肝脏中参与糖异生的酶的合成,动物实验证明,注射皮质醇后,可使肝脏中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GK)、果糖—1,6-二磷酸酶、葡萄糖-6-磷酸酶以及糖原合成酶等活性明显升高,其中以PEPGK最为显著,它是氨基酸向糖转变过程中的关键酶。

2.关于醛固酮潴Na+作用的机制,目前认为醛固酮能与肾远曲小管上皮细胞液中的受体结合,后者将醛固酮带入细胞核,作用于DNA,引起某种特异mRNA的合成,mRNA转移到细胞液中,再翻译生成醛固酮诱导蛋白(AIP)。AIP可能是一种通透酶,增强肾小管管腔面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使原尿中的Na+进入肾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内,并向血液转运。实验证明,当Na+重吸收后,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肾小管管腔之间的电位差加大,此电位差促进K+和H+的排出,可见醛固酮保钠的作用是原发的,而钾的排出是被动的。

3.生长素抑制激素的结构目前已完全搞清,它是一个十四肽:

GHIH主要由弓状核,腹内侧核,视前区等部位的神经原分泌,近年来又发现胰岛的δ细胞和胃肠道的D细胞也能分泌GHIH。

GHIH的生理功能十分广泛,它不仅抑制生长素的释放,还可抑制多种垂体激素的分泌,如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对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并抑制某些肢端肥大症病人血浆催乳素的水平。GHIH还能抑制胰岛素的基础水平和各种刺激因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对胰高血糖素的抑制作用比对胰岛素强20倍,而且也能抑制各种因素对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刺激作用。GHIH还可抑制胃肠道的G细胞分泌胃泌素和S细胞分泌胰泌素,甚至对胃液的分泌也有直接抑制作用。可以说GHIH是体内许多激素分泌的抑制激素。

因此,临床上可利用GHIH治疗许多疾病: (1)治疗因生长素分泌过多引起的肢端肥大症。

(2)由于糖尿病常伴有胰高血糖素和生长素的升高,后者与糖尿病的血管病变似乎有一定关系,故GHIH不但有利于降低血糖,控制酮中毒,降低胰岛素的作用,而且还有利于防止血管病变。

41

(3)GHIH还可用于治疗胰岛Q细胞瘤(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 (4)治疗胃肠道G细胞或胰岛6细胞的胃泌素瘤。

(5)因GHIH可直接抑制胃液的分泌,故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和溃疡病。

4.生长素对糖代谢的影响有“胰岛素样”和“抗胰岛素”两种作用。胰岛素样作用出现的时间较早,一般在静脉注入生长素后,20分钟内血糖含量开始降低。生长素虽然对胰岛素的分泌有影响,但这时胰岛素的含量并不升高,所以降低血糖的作用并不是由胰岛素引起的,而是生长素能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摄取葡萄糖的量增加,并能促进糖的氧化和使糖转变成脂肪酸,这些都是血糖迅速降低的原因。生长素抗胰岛素作用出现时间较迟,在动物注射生长素3.5小时后,才发现脂肪组织氧化葡萄糖、丙酮酸、果糖的能力降低。产生这种抑制作用的原因并非由于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而是生长素通过合成某种特殊的mRNA,以合成某种蛋白质,后者能使生长素的胰岛素样作用消失,同时使一些物质的氧化受到抑制而表现抗胰岛素作用。

5. 水溶性激素不能自由地通过细胞膜,它们的受体位于靶细胞的表面。当它们与靶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后,形成的激素和受体复合物通过某种手段激活定位在细胞膜内侧的特定的酶,从而导致某些小分子物质的合成。这些小分子物质被释放到细胞质中之后可代替原来的激素行使功能。如果把激素本身看成是第一信使(first messenger),那么,被合成的小分子物质可以看成是第二信使。如果发现一种新的小分子物质,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标准判断它是否是一种第二信使:(1)这种小分子物质能否模拟所研究的激素发挥作用;(2)抑制该小分子降解的物质是否能够延长激素的作用时间;(3)小分子物质的类似物能否模拟激素的作用。

6. 甲状腺素对下丘脑分泌TRF和脑垂体前叶分泌TSH均有反馈抑制作用,碘的缺乏导致甲状腺素不能正常地合成,TRF和TSH失去反馈控制,因而两者的浓度必然提高,特别是TSH,直接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细胞的分裂,最终导致甲状腺的肥大。

7. 磷脂酶A2的作用部位是磷脂分子2号位C原子上的脂酰基,由于2号位C原子相连的脂酰基通常是花生四烯酸,因此当磷脂酶A2被melitin激活以后,花生四烯酸被释放出来,而花生四烯酸为前列腺素的前体,所以melitin最终激活前列腺素的合成。前列腺素直接与动物体局部的炎症相关。

8. 多肽激素以前体的形式被合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1)贮存;(2)激素活性的调节(3)多肽链正确的折叠;(4)信号肽序列帮助多肽或蛋白质的正确定向和分检。

9. 前列腺素是花生四烯酸的衍生物,是相对疏水的,它的受体很可能位于细胞内。制备前列腺素靶细胞的抽取物,将其与前列腺素一起保温,检测能够与前列腺素结合的蛋白。但是某些前列腺素通过第二信使发挥作用,它们的受体可能在细胞膜上,这时可以按照分离膜受体的方法进行。

10.直接摄入单糖和其他简单的糖类会在短时间内引起血糖浓度的升高,血糖浓度升高刺激胰岛素的分泌。由于胰岛素促进合成代谢,因而它倾向于阻滞能量的动员,不利于运动员在长时间的比赛中利用能量。

11.cAMP是一种高度极性的小分子,很难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而它的衍生物双丁酰cAMP由于引入了疏水的烷基使得它能够轻易的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发挥第二信使的作用。

12.细胞使用ca2+(细胞内的浓度是10-7mol/L)而不是使用Na+(细胞内的浓度为10-3mol/L)作为第二信使是因为钙离子浓度非常低,只要有少量的钙离子的进入就可以造成它的浓度发生较大的变化,相比钠离子浓度变化就相对不敏感。这样使用钙离子作为第二信使就容易准确地传递信息。打个比方:如果你的银行帐户本来只有1元钱,但它增加到2元的时候,你的财富尽增加了100%;而如果你本来有1000元的话,当同样增加1元后,你的财富只增加了0.1%。

第8章 糖代谢单元自测题

(一) 名词解释

1.糖酵解, 2.糖的有氧氧化, 3.柠檬酸循环, 4.巴斯德效应, 5.磷酸戊糖途径

6.糖异生, 7.底物循环, 8.乳酸循环, 9.活性葡萄糖, 10.别构调节, 11.共价修饰调节 12.底物水平磷酸化 (二) 填空题

1. 糖酵解途径的反应全部在细胞 进行。

2. 酵解途径唯一的脱氢反应是 ,脱下的氢由 递氢体接受。 3. 酵解途径中最重要的关键酶(调节点) 。

4. 乳酸脱氢酶在体内有5种同工酶,其中肌肉中的乳酸脱氢酶对 亲和力特别高, 主要催化 反应。

5. 丙酮酸脱氢酶系包括 、 和 三种酶和 种辅助因子。 6. 丙酮酸脱氢酶系位于 上,它所催化的丙酮酸氧化脱羧是葡萄糖代谢中第一个产 生 的反应。

42

7. 丙酮酸脱氢酶系受 、 和 三种调节控制。

8. TCA循环的第一个产物是 。由 , ,和 所催化的反应是该循环 的主要限速反应。

9. TCA循环中有二次脱羧反应,分别是由 和 催化。脱去的CO2中的C原子 分别来自于草酰乙酸中的 和 。

10. 将乙酰CoA的二个C原子用同位素标记,经一轮TCA循环后,这两个同位素C原 子的去向是 ,二轮循环后这两个同位素C原子的去向是 。

11. TCA循环中大多数酶位于 ,只有 位于线粒体内膜。

12. 葡萄糖的无氧分解只能产生 分子ATP,而有氧分解可以产生 分子ATP。 13. 乙醛酸循环中不同于TCA循环的两个关键酶是 和 。 14.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是生成 和 。

15. 以乙酰CoA为原料可合成的化合物有 、 、 等。

16. 糖异生主要在 中进行,饥饿或酸中毒等病理条件下 也可以进行糖异生。 17. 糖异生的关键酶是 、 和 。

18. 糖异生的第一步必须在线粒体内进行,因为 酶只存在于线粒体内。

19. 在外周组织中,葡萄糖转变为乳酸,乳酸经血液循环到肝脏,经糖原异生再转变为 葡萄糖,这个过程称为 循环,该循环净效应是 能量的。

20. 磷酸果糖激酶和果糖1,6-二磷酸酶同时作用就会产生 循环。 21. 无效循环的主要生理意义在于 和 。

22. 肌肉不能直接补充血糖的主要原因是缺乏 。

23. 合成反应过程中需要引物的代谢有 合成和 合成。 24. 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 ,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 。

25. 体内糖原降解选用 方式切断α-1,4-糖苷键,选用 方式切断α-1,6-糖苷 键。对应的酶分别是 和 。

26. 糖酵解过程中基本上是单向的关键酶是 和 。

27. 糖原酵解过程中的第一个酶是 ,它有A和B两种形式,有活性是 形式, A和B的差别在于A形式是 型。

28. 合成糖原的直接前体分子是 ,糖原分解的初始产物是 。

29. 生物体内各类物质有各自的代谢途径,不同代谢途径可通过交叉点上的关键中间物 而相互转化,使各代谢途径得以沟通形成网络,其中三个最关键的中间代谢物是 、 和 。

30. 糖的分解代谢为细胞提供的三种产物是 、 和 。 (三)选择题

1. 下列有关葡萄糖磷酸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己糖激酶有四种同工酶

B. 己糖激酶催化葡萄糖转变成6-磷酸葡萄糖 C. 磷酸化后的葡萄糖能自由通过细胞膜 D. 葡萄糖激酶只存在于肝脏和胰腺β细胞

2. 6-磷酸果糖 → 1,6-二磷酸果糖,需要哪些条件?

A. 果糖二磷酸酶,ATP和Mg2+

B. 果糖二磷酸酶,ADP,Pi和Mg2+ C. 磷酸果糖激酶,ATP和Mg2+ D. 磷酸果糖激酶,ADP,Pi和Mg2+ 3. 糖酵解的脱氢反应步骤是:

A.1,6-二磷酸果糖 → 3-磷酸甘油醛 + 磷酸二羟丙酮 B.3-磷酸甘油醛 → 磷酸二羟丙酮

C.3-磷酸甘油醛 → 1,3-二磷酸甘油酸 D.1,3-二磷酸甘油酸 → 3-磷酸甘油酸 4. 糖酵解过程中最重要的关键酶是:

A. 己糖激酶 B. 磷酸果糖激酶 C. 丙酮酸激酶

D. 磷酸甘油酸激酶

5. 磷酸果糖激酶最强的别构激活剂是:

A. 1,6-二磷酸果糖 B. ADP

C. 2, 6-二磷酸果糖 D. 3-磷酸甘油

6. 糖酵解中,下列哪一个酶催化的反应不是限速反应?

A. 丙酮酸激酶

43

B. 磷酸果糖激酶 C. 己糖激酶

D. 磷酸丙糖异构酶 7. 与糖酵解途径无关的酶是

A. 烯醇化酶 B. 醛缩酶

C. 丙酮酸激酶

D.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8. 缺氧情况下,糖酵解途径生成的NADH+H+的去路:

A. 进入呼吸链氧化供应能量 B. 丙酮酸还原为乳酸

C.3-磷酸甘油酸还原为3-磷酸甘油醛 D.经苹果酸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氧化 9. ATP对磷酸果糖激酶的作用:

A. 酶的底物 B. 酶的抑制剂

C. 既是酶的底物同时又是酶的变构抑制剂 D. 酶的变构激活剂

10. 磷酸果糖激酶最强的变构激活剂是:

A. ADP B. ATP C. AMP D. 6-磷酸果糖 11. 以下说明中代表EMP途径特征的应该是:

A. 在哺乳动物的肌肉中,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转变成乳酸 B. 为使葡萄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乙醇需要氧气 C. 该途径依赖于氧的分压而进行

D. 在有氧条件下,每摩尔葡萄糖通过该途径可净产生2摩尔ATP 12. 糖酵解时下列哪一对代谢物提供~P使ADP生成ATP?

A. 1,3-二磷酸甘油酸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B. 1,6-二磷酸果糖及1,3-二磷酸甘油酸 C. 1-磷酸葡萄糖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D. 1,3-二磷酸甘油酸及6-磷酸葡萄糖 13. 底物水平磷酸化指:

A. ATP水解为ADP和Pi

B. 呼吸链上H+传递过程中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为ATP分子 C. 使底物分子加上一个ATP分子

D. 底物分子的高能磷酸键经磷酸基团转移使ADP磷酸化成为ATP 14. 糖原中一个糖基转变为2分子乳酸,可净得几分子ATP?

A. 1 B. 2 C. 3 D. 4 15.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最终接受底物脱下的2H的辅助因子是:

A.FAD B.硫辛酸 C.辅酶A D. NAD+ 16. 下列哪种物质缺乏可引起血液丙酮酸含量升高?

A. 硫胺素 B. 叶酸 C. 吡哆醛 D. B12 17. 丙酮酸脱氢酶系受到哪些因素调控?

A. 产物抑制、能荷调控、磷酸化共价调节 B. 产物抑制、能荷调控、酶的诱导 C. 产物抑制、能荷调控

D. 能荷调控、磷酸化共价调节、酶的诱导

18. 下列酶中与控制三羧酸循环速度有关的一种变构酶是:

A. 苹果酸脱氢酶 B. 异柠檬酸脱氢酶 C. 顺乌头酸酶 D. 丙酮酸脱氢酶

19. 从糖原开始一摩尔葡萄糖经糖的有氧氧化可产生ATP摩尔数为:

A.12 B.32-33 C.32 D.33

20. 三羧酸循环与电子传递链相偶联的反应过程中,以下各反应中产生ATP最多的是:

A. 异柠檬酸 → α-酮戊二酸 B. 琥珀酸 → 苹果酸 C. 苹果酸 → 草酰乙酸 D. α-酮戊二酸 → 琥珀酸

21. 1分子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氧化后的产物是:

A. 草酰乙酸和CO2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