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问题总结 下载本文

4、 心境化和持久性

六十七、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

1、 有良好情绪的学生能正确反映一定的环境的影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2、 有良好情绪的学生能引起情绪的刺激作出适当强度的反应 3、 有良好清楚的学生应该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 4、 良好情绪应符合学生年龄的特点

六十八、中学生良好情绪培养的方法 1、 敏锐觉察情绪 2、 平和接纳情绪状态 3、 正确调整情绪 4、 有效表达情绪

5、 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

六十九、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1、 双趋冲突 2、趋势冲突 3、多重趋势冲突

七十、中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

1、 才去决定的主动性和计划性不断提高,执行决定的毅力明显增长 2、 意志行动由易受暗示性向自觉性发展 3、 意志行动由草率向果断性发展

4、 意识行动的持续时间逐步增长,坚持性品质逐步形成 5、 意志行动对行为的调节能力增强,自制力逐渐成熟

七十一、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1、 生物遗传因素 2、 社会文化因素

3、 家庭因素:权威型教养方式;放纵型教养方式、民主型教养方式 4、 学校因素 5、 个人主观因素

七十二、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 1、 激发中学生自我教育的意义 2、 进行人格素质的整合教育

3、 实施以提高文化素质为基本内容的综合素质教育 4、 强化情感陶冶与行为训练

5、 优化育人环境,协调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人格培养的正和力 6、 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7、 简历健全良好人格培养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七十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1、 智力正常 2、 情绪适中 3、 意志品质健全 4、 人格稳定协调 5、 自我意识正确 6、 人际关系和谐 7、 社会适应性良好

9

8、 心里特点符合年龄特点

七十四、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1、 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品德心里自我意识成分明显

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在道德动集中占据相当地位 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要经理一个长期的结算,表现出阶段性 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品德结构更加完成

2、 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度

初中结算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高中结算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七十五、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1、 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 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识

七十六、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1、 有效说服 2、树立良好榜样 3、利用群体约 4、给予恰当的奖励和惩罚 5、价值辨析

七十七、德育的意义

1、 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2、 德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必要条件

3、 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事先教育目的的重要保障

七十八、中学教育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

七十九、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 德育过程具有多种开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里因素构成(知是道德认识,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情是道德情感,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意是道德意识,是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行是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准)

德育过程是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2、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学生个体的心里活动

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实际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 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郭晨个,实际上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3、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4、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

八十、中学生德育的原则 1、 导向性原则 2、 疏导原则

3、 严格要求和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4、 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 因材施教原则

6、 知行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 依靠积极因素与客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

10

8、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八十一、中学教育的途径 1、 思想政治与其他学科教学 2、 社会实践活动 3、 课外、校外活动 4、 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5、 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 6、 班主任工作

八十二、中学德育方法 1、 说明教育法 2、 榜样示范法 3、 陶冶教育法 4、 实践锻炼法 5、 品德修养指导法

八十三、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1、 共同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2、 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3、 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4、 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 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八十四、班集体的建设策略 1、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2、 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3、 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 4、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八十五、课堂纪律类型 1、 教师促成的纪律 2、 集体促成的纪律 3、 任务促成的纪律 4、 自我促成的纪律

八十六、课外活动的特点 1、 参与的自愿性、自主性 2、 内容的灵活性、综合性 3、 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八十七、课外活动的意义

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社会化 2、 促使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个性化 3、 课外活动给学习生活增添了乐趣

4、 课外活动在发挥学生特长方面也有重要作

八十八、教师的角色构成

11

1、 家长代理人的角色 2、 学生楷模的角色 3、 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4、 严格管理者的角色

5、 心里调节或者心里医生的角色 6、 学生朋友和知己的角色

八十九、教师成长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

1、 关注生存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是新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2、 关注情境阶段,当老师感到自己完全适应时,便把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 3、 关注学生阶段

九十、教师实践训练

1、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 开展微格教学 3、 进行专门训练 4、 反思教学经验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