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秦汉文学 下载本文

三、汉代乐府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

1.反映人民的悲苦与反抗的诗歌。汉代社会经济强盛,但贫富差距悬殊,上层贵族富足,下层百姓困苦。因此,民歌中的这类题材常吟出生活的悲歌,传达出反抗的呼声。如《陌上桑》、《平陵东》、《妇病行》、《东门行》等。

2.反映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诗歌。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饮马长城窟》、《古歌》等。

3.反映了爱情、婚姻与家庭生活的诗歌。如《上邪》、《有所思》、《白头吟》、《怨歌行》、《上山采靡芜》、《孔雀东南飞》等。

4.此外,还有一些用于郊庙祭祀的诗歌。如刘邦妃唐山夫人所作的《安世房中歌》、司马相如等人所作的《郊祀歌》等。

四、汉代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

1.汉乐府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正如班固所言:“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是创作主体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也是思想情感的真实书写。汉乐府的题材相当广泛,几乎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对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予以了充分的关注,可以说是汉代社会生活的实录。

2.汉乐府有抒情诗,也有叙事诗,但数量多、成就大的还是叙事诗。因此汉代乐府诗歌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征就是它的叙事性增强。先秦的《诗经》、楚辞基本上是抒情诗,而汉乐府无论是短制还是长篇,则多是叙事诗,并且出现了《孔雀东南飞》那样成熟的叙事诗。其叙事基本上呈现着两种情况:一是捕捉生活中的一两个片断镜头加以描写,

如《上山采蘼芜》选择了弃妇遇故夫的场景,《十五从军征》则截取了一个老兵归乡时的情景;二是叙述了比较完整连续的故事情节,如《孤儿行》写了孤儿经商、汲水、收瓜等情节,《孔雀东南飞》更是以曲折跌宕的情节和复杂的矛盾冲突,完成了一个悲剧故事的叙述。汉乐府叙事详略得当,详者则浓墨重彩地进行铺排渲染,略者则一带而过。如《孔雀东南飞》就体现了这一特点。总之,汉乐府无论短制还是长篇,情节化和故事性较之前代都大有进展,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达到了成熟的境地。

3.汉乐府在人物形象的描写和性格的刻画上,也显示了娴熟的艺术技巧,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汉乐府最常用的艺术手法是人物行为和人物语言的描写,其优秀的诗篇已具有行为的典型性和语言的性格化的特征。同时,也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运用和环境、场面描写来烘托人物。

4.汉乐府的语言浑朴自然、言近旨远,保留了口语的特点,颇富表现力和生活气息。正如胡应麟所论:“汉乐府歌谣,采摭闾阎,非由润色,然而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天下至文,靡以过之。”(《诗薮》)汉乐府形式自由多样,句式富于变化,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而以杂言居多。其中东汉乐府出现了不少完整的五言诗,对文人五言诗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作品讲读] 一、《陌上桑》

1.《陌上桑》最早见于《宋书·乐志》题作《艳歌罗敷行》,徐陵《玉台新咏》收此诗,题作《日出东南隅行》,郭茂倩《乐府诗集》又收入,属《相和歌辞·相和曲》,题作《陌上桑》。这是一首富有喜剧色彩的叙事诗,描写了采桑女子罗敷机智地拒绝使君调戏诱惑的民间故事。全诗共三段:一、描写罗敷的出场和美貌。二、写使君提出无理的要求和罗敷的拒绝。三、写罗敷的夸夫。

2.《陌上桑》的艺术特点:

(1)诗歌塑造了一位美丽、机智敢于戏谑权贵的采桑女子的形象。 (2)诗歌的第一段主要采用了铺排的手法,对罗敷进行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来表现罗敷的美貌。从“秦氏有好女”到“紫绮为上襦”是正面描写。主要是用铺陈手法描写罗敷的服饰之美和采桑用具之美;从“行者见罗敷”到最后是侧面烘托。通过周围的行人、少年、耕者们的具有喜剧色彩的行为、情态的描写,从侧面烘托出罗敷光彩照人的形象。这种描写具体生动,形象鲜明,很有生活气息和形象的表现力,既突出了罗敷美丽高洁的形象,也为使君的出场和见色起意做了铺垫。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对话的手段,表现了使君的轻薄好色和罗敷坚决拒绝的态度。第三段采用了虚构夸张和铺排渲染的笔法,来夸写“夫婿”高贵的风度和出众的才貌,目的是使使君自惭形秽以打消其见色起意的念头,表现了罗敷的机智勇敢,也显示了幽默诙谐的笔调。

(3)这是一首完整的五言诗,既有华美的辞藻,也有朴素的口语,但均具有有声有色、生动活泼的特点。诗歌的风格充满了浓郁的喜剧色彩,洋溢着幽默诙谐、健康乐观的情调。

二、《孔雀东南飞》

1.此诗最早见于徐陵的《玉台新咏》,题作《古诗无名氏为焦仲卿妻作》,郭茂倩《乐府诗集》收入《杂曲歌辞》,题作《焦仲卿妻》,后人取其首句称为《孔雀东南飞》。这是我国诗歌史上最早的一首五言长篇叙事诗,长达一千七百余字,被后人誉为“长诗之圣”(王世贞《艺苑卮言》)、“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沈德潜《古诗源》)。它讲述了汉代末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和妻子刘兰芝的婚姻爱情悲剧故事。

2.《孔雀东南飞》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男女主人公的典型形象,同时对次要人物的刻画也颇为鲜明。刘兰芝的刚强理智、焦仲卿的忠贞厚道、焦母的刁蛮专横、刘兄的趋炎附势,都刻画得入木三分。

(2)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艺术手法:首先,运用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刻划人物性格,篇中大量地使用了人物对话及自述。沈德潜说:“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其次,是叙述描写的手法,有人物的外在形象描写,有细节描写,有环境场面描写,并运用了铺排、渲染及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等多种表现手法。

(3)作品的叙事按事件的时空顺序而展开,结构完整紧凑、情节起伏跌宕。作品采用了双线并进的方式,一条主线是以焦、刘与焦母及刘与刘兄之间的矛盾冲突为线索,一条辅线是以焦、刘二人的情感为线索。而且,开头的起兴和结尾的象征,既起到结构的作用,又于悲剧之中增添了一抹浪漫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