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城晋普山煤矿采矿权评估报告
支流的白水河水系和常村河。区内季节性间歇河流冶底河、常村河向西北,再折向东汇入丹河,西峪河、司匠河向东汇入白水河,然后向东北汇入丹河,其它再无常年水系。
3、地质工作
晋普山煤矿处于沁水煤田晋普山区精查区内,地质工作程度较高。主要地质工作如下: 1963年8月煤炭工业部山西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地质勘探局一一四队开始施工,并于1964年7月提交了《沁水煤田晋城矿区晋普山井田煤矿地质勘探最终报告书(精查)》,山西省矿产储量委员会于1964年10月10日以决议书第107号文予以批准。批准总资源储量21658万吨。
2008年8月山西欣鹏地质勘测有限公司编制了本次评估利用的《山西省沁水煤田晋城矿区晋普山煤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该报告经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以“晋国土资储备字[2009]022号”(附件11)备案。
4、井田地质 (1)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由老到新如下: ① 中奥陶统峰峰组(O2f)
本统为煤系地层之基底,出露于井田的西部,呈鱼脊状南北延伸,厚度不详。岩性质纯性脆,含网格状及树枝状宽度不一的方解石脉。裂隙、节理均较发育,顶部风化呈土灰色。在个别钻孔中见到顶部具薄层状黄铁矿,为本溪组沉积物。
② 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平行不整合于峰峰组灰岩侵蚀面之上,因受剥蚀面控制,厚度由0~25.98m,平均为10.37m,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岩性自下而上为含砾粗粒砂岩、砂质泥岩、薄层泥灰岩(含海百合茎化石)、黑灰色泥岩。下部以灰白、深灰色致密,半硬质鲕状结构的铝土矿为主,浅部夹山西式铁矿,深部为黄铁矿,在铝土层中局部富集,尤以铝土矿底部较多。
地址:太原市滨河西路23号(市图书馆报告厅二层) 电话:0351---6165958 传真:0351--6165634 - 9 -
山西省晋城晋普山煤矿采矿权评估报告
③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分布于本井田东西两侧,与下伏本溪组为整合接触。以基底砂岩(K1)底至山西组底部砂岩(K7)底为界,该组厚86.88~114.40m,平均为98.57m,为海陆交互相沉积。本组是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其层位厚度均较稳定,根据沉积旋回特征分为三段现分述如下:
下段(C3t1):由15号煤层之下第一层砂岩(K1)底至K2石灰岩顶或其上的中粒砂岩底,厚5.51~51.03m,平均为18.25m,由北往南逐渐变厚。自下而上岩性为深灰及黑灰色砂岩、泥岩、铝土泥岩、煤层、石灰岩等组成以中粒砂岩、砂质泥岩、石灰岩为主。其中15号煤层及K2石灰岩沉积稳定,底部砂岩(K1)到井田北部尖灭,底部砂岩不稳定呈透镜体,局部相变为砂质泥岩或泥岩。
中段(C3t2):由下段顶至K4石灰岩之上砂岩(相当于七里沟砂岩)底,厚8.65~54.62m,平均为32.80m,岩性为灰、深灰及黑灰色中粒砂岩、砂质泥岩、石灰岩、煤、泥岩等组成,其中以K3、K4上石灰岩及9号煤层沉积稳定。
上段(C3t3):由中段顶至山西组底部砂岩(K7相当于北岔沟砂岩)底,厚22.86~76.97m,平均47.52m,岩性多为灰、深灰及黑灰色石灰岩、泥岩、砂质泥岩,中细粒砂岩组成,含薄煤层1~3层。其中以K6灰岩及其之下5m左右的薄层灰岩沉积稳定,其它岩层互为相变。尤其K6灰岩常相变为铁质或硅质胶结的黑色泥岩。
④ 二叠系(P)
按其岩性特征,含植物化石情况分为山西组、上石盒子组和下石盒子组。 I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与下伏太原组为整合接触,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以底砂岩(K7相当北岔沟砂岩)底至3号煤层之上的第三层砂岩(K8相当于骆驼脖子砂岩)底为界,厚56.04~77.09m,平均67.98m,岩性由灰白、淡灰、灰~黄、深灰色,以灰白色为主的中、细粒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煤层等组成,且以中、细粒砂岩为主。层理类型较复杂,富含植物化石,尤以3
地址:太原市滨河西路23号(市图书馆报告厅二层) 电话:0351---6165958 传真:0351--6165634 - 10 -
山西省晋城晋普山煤矿采矿权评估报告
号煤层之上15m左右的深灰色砂质泥岩中常见保存完整的pleopterissp.cordoitessp.细羊齿、苛达狄木等化石为特征。
II 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与下伏山西组为整合接触,自3号煤层之上第三层砂岩(K8相当于骆驼脖子砂岩)底至桃花泥岩顶之上的砂岩(K10)底为界。厚50.08~93.98m,平均为79.48m。本组岩层出露广泛,多分布于晋普山周围,由黄绿色砂岩、黄绿色、杏黄色、灰色砂质泥岩及泥岩组成。砂岩一般具交错层理,但常呈大的透镜体。顶部有一层灰紫、桃红、淡黄色具鲕粒状铝土泥岩(钻孔中为淡灰色)俗称桃花页岩,作为划分上、下石盒子组地层的辅助标志层。但在此区发育很不稳定,常被黄绿色砂质泥岩所代替。
III 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与下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按其岩性特征把上石盒子组分为三段。自下而上分述如下: 下段(P2s1):本段自下石盒子组顶界至上石盒子组上部一层黄绿色中粒砂岩底作为与上石盒子中段(P2s2)的分界,厚88.72~109.93m,平均为99.32m,出露于晋普山的周围,分布广泛,岩性以黄绿色砂岩和砂质泥岩、黄绿色砂质泥岩与泥岩互层所组成。砂岩为泥质胶结松散,具交错层理,横向变化不稳定,常变薄或尖灭。
中段(P2s2):底界为P2s1的顶界,本段顶界常以一层灰白色含砾石,分选性差,硅质胶结的中粗粒石英砂岩作为与P2s3的分界,平均厚82.07m。本段沿山脊呈长条状分布。岩性多以黄绿色砂岩及砂质泥岩为主。含锰铁质较多,节理面上呈铁锈色,砂岩为泥-铁质胶结,易风化。
上段(P2s3):位于上石盒子组中段顶界之上,出露于晋普山顶。本段仅保留底部灰白色中、粗粒石英砂岩,硅质胶结、分选差。出露不全仅0~6m左右。
⑤ 第三系上新统(N2)
零星出露于井田外张庄西南土岗及西部环秀村,于口村等地。岩性为深红—紫红色含锰
地址:太原市滨河西路23号(市图书馆报告厅二层) 电话:0351---6165958 传真:0351--6165634 - 11 -
山西省晋城晋普山煤矿采矿权评估报告
铁质斑点粘土,呈半胶结状,粘性较好,稍具滑感,厚度出露不全仅0~2m左右。本统沉积于各不同时代的基岩之上,呈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接触。
⑥ 第四系(Q)
I 中更新统(Q2):分布于井田的中部和西南部。地层多为红色、淡红色亚粘土,夹有钙质结核1-2层,一般粘性不大,局部含砂质较多,在底部有砂层存在,砂层为黄绿色,呈半胶结状,砂砾成份为二迭系黄绿色砂质泥岩、砂岩等碎块,厚度为0—15m。
II 上更新统(Q3):本统地层分布不甚广泛,仅沿沟谷两侧呈长条状分布,平均厚约5.0m。 III 全新统(Q4):仅分布在沟谷,河床中,由砂土类物质组成,其岩性为冲积洪积物的粘土、砂、砾石等,平均厚约2.0m。
(2)构造
本井田地质构造主要受新华夏构造体系北北东向褶断隆起带和晋东南山字型构造体系的控制,主要表现为小褶皱群,并伴有北北东向压扭性断层。井田内地层走向大致为南东-北西向,东西向构造仅在井田的南部有所显示。短轴褶皱较为发育,可称为本井田构造之特征。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
(3)可采煤层
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的山西组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共发育煤层8—10层,平均总厚度为10.58m,含煤系数为6.36%。其中3号、9、15号煤层稳定、均为全区可采煤层。
3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中下部,下距太原组9号煤层46.25~74.76m,平均为60.50m,为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层位稳定。含夹矸1~3层,夹矸厚度为0.07~0.25m,岩性为泥岩或炭质泥岩。为全区稳定的可采煤层;煤层厚度2.30~8.57m,平均5.33m。
9号煤层:位于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中部,上距3号煤层46.25~74.76m,平均60.50m,下距15号煤层31.90~50.38m,平均44.65m,为太原组主要可采煤层之一,层位稳定,全
地址:太原市滨河西路23号(市图书馆报告厅二层) 电话:0351---6165958 传真:0351--6165634 - 12 -